一种替代木材来栽培天麻的菌材制作方法及天麻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12766发布日期:2020-06-30 20:39阅读:45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天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替代木材来栽培天麻的菌材制作方法及天麻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天麻为兰科营养方式比较特殊的植物,天麻没有根,所以不能直接从土壤或者外部获取营养,也没有绿叶因此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提供营养,而是通过消化与其共生的蜜环菌来获取养分供其生长繁殖。没有蜜环菌天麻就不能生长,蜜环菌是一种大型兼性寄生菌,主要依靠消化分解阔叶树种的木材来给自己提供营养,栽培天麻时所用的木材称为菌材,大多数阔叶树木材均可拿来培养蜜环菌,其中以青㭎,麻栎,野樱桃等树种为好,一般栽培一平方米的天麻需要60-100余斤木材,一亩地按照实际栽培面积500平方米来计算,栽培一亩天麻需要消耗15-20吨的木材,不同品种天麻平均产量每平米6-30斤不等,这样算来栽培天麻中菌材的转换率5-30%的转换率。每年天麻栽培需要巨大数量的木材才能满足天麻栽培的需要,这样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而且种植过天麻的土地再次栽培天麻,天麻的产量会严重减产。

天麻传统栽培方法分为两步进行,首先是培养菌材或菌床,每年在天麻无性繁殖之前要提前半年至一年(一般为头年1-6月)的时间培养菌材或菌床;然后当年的入冬或者第二年入春以前进行天麻栽培,若培养的是菌材那就在栽培天麻的时候打塘,然后将培好的菌材与新鲜木材1:1比例放置,然后再定植种麻,如果是培的固定菌床则要将菌床上的土挖开,然后将种麻定植上去,然后再盖上土,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还要造成大量木材的浪费。

随着天麻栽培面积的的不断扩大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入,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替代木材来栽培天麻的菌材及一种简单栽培天麻的种植方法,节约劳动力,降低种植成本的技术,以便实现既要满足大面积种植天麻过程中对菌材的需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局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替代木材来栽培天麻的菌材制作方法及天麻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替代木材来栽培天麻的菌材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将50-60份的玉米、小麦或荞麦的谷栗和/或短枝条、28-32份的棉籽壳、10-18份的麦麸、0-8份的谷壳、0.5-1份的石灰、0.5-1份的石膏、0.5-1份的磷酸二氢钾、0.4-0.6份的硫酸镁、0.1-0.5份的硫酸锌以及0.1-0.5份的硫酸铵混合,形成混合料;

s2、然后,向混合料中加水,搅拌均匀,形成培养料,培养料中的含水率为60-68%;

s3、然后,将培养料装到聚乙烯菌袋内,用高温湿热蒸汽灭菌,灭菌温度为120-122℃,灭菌时间为达到灭菌温度后维持2-2.5h;

s4、灭菌结束后,待培养料的温度低于25℃时,向培养料中接种蜜环菌原种,接种后,放培养室内,在20-25℃温度下,培养28-34天,长好后,即得天麻种植用替代菌材,放置在5-10℃的环境中储藏备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1中的玉米、小麦或荞麦的谷栗在混合前,需用温水或开水浸泡,每斤玉米吸水后,重量达到1.7斤以上即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短枝条采用果树或阔叶树修枝打杈下来的新鲜枝条。

一种天麻室外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选地:选择潮湿温暖的环境种植天麻,土壤要求疏松透气,且具有缓坡,同时又要有保水的沙土或沙壤土;

s2、打塘:在土壤表面挖掘出种植塘;

s3、栽培:在入冬以后至下一年的入春以前进行种植栽培,将上述任一菌材制作方法制备的替代菌材连同聚乙烯菌袋均匀铺设在种植塘内;在聚乙烯菌袋上均匀扎出一至多个种植孔,将种麻的尾部穿过种植孔,并插入替代菌材内,在每个种麻的旁边放一到多根的小段木;然后,用打塘挖掘出的表层土壤回填入种植塘内,回填的过程中不要让替代菌材和种麻周围有空隙,并在上面盖5-15cm的沙土或者沙壤土;

s4、温湿度及排水处理:栽培完成后,用稻草、树叶或杂草盖在种植塘的表层土上,同时挖好排水沟;

s5、天麻采收:天麻种植后的下一个冬季进行采挖,采挖时,将挖起的箭麻和白头麻分开放置,箭麻加工成产品麻出售,若栽培时用的种麻为零代种,本次采挖起来的白头麻为一代种,可继续下地种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3中栽培种植时,替代菌材和种麻的重量比为40-80:1。

一种天麻室内层架式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栽培场地的选择:选择交通便利,水和电通达的地方室内、遮阳钢架棚或竹木遮阳大棚作为栽培场地;

s2、栽培架的搭建:在室内搭建栽培架,栽培架的每一层之间的间距相距50-60cm,最下面一层距离地面10-20cm,每一层的前承重杆和后承重杆之间要有1-3cm的高度差;

s3、栽培:每年的入冬后到下一年的开春前,首先,在栽培架的每一个层上放上一个或多个箱式容器,每一个箱式容器在架子上相对低的一边的底部要开一个或多个的排水口;然后,在箱式容器内放入5-10cm湿润的沙土或沙壤土;然后,将上述任一菌材制作方法制备的替代菌材连同聚乙烯菌袋均匀铺设在箱式容器内;在聚乙烯菌袋上均匀扎出一至多个种植孔,将种麻的尾部穿过种植孔,并插入替代菌材内,在每个种麻的旁边放一到多根的小段木;然后,用没种过庄稼的生荒土回填入种植塘内,回填的过程中不要让替代菌材和种麻周围有空隙,并在上面盖5-10cm的沙土或者沙壤土;

s4、保温、保湿和通风的处理:种植结束后,在箱式容器的表层土上盖上不低于1cm的稻草或麦秸,室内装上温控设备或者不装,根据地理位置确定,若夏天有长时间的30度或以上的高温期,或冬天室内有长时间0度或0度以下的低温期则需要安装温控设备,低于0度加温,高于30度降温,栽培架的每一层装上喷灌系统,每个栽培室必须要前有门后有窗,保证通风良好;

s5、管理:待培养箱表层覆土干涸的时候,开始浇水,每次浇水后的量以箱式容器下部的排水口有水沁出为标准;栽培后,室内气温在7℃以下的时候,不开门通风;若气温回升到7度以上、10度以下的时候,一周开1-2次门窗,通风透气,每次1-2个小时;待气温回升至10-15度以后,每天都要开门开窗,通风透气一次,每次1-2个小时;每次开门窗的时间尽量选择在中午;待气温回升超过15度以后,要将门窗打开,通风透气,不再关闭门窗,一直到采挖结束;

s6、天麻采挖:天麻种植后的下一个冬季进行采挖,采挖时,将挖起的箭麻和白头麻分开放置,箭麻加工成产品麻出售,若栽培时用的种麻为零代种,本次采挖起来的白头麻为一代种,可继续下地种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3中栽培种植时,替代菌材和种麻的重量比为40-80: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2中栽培架的高度根据室内的层高和架子的承重决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3中的沙土或沙壤土替换成无土栽培用的珍珠岩、蛭石和腐植土的混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方法制作的菌材能够完美替换木材进行栽培天麻,节约劳动力,有利于降低栽培成本,既能满足大面积栽培天麻的需要,又保护生态环境;利用上述菌材进行天麻的室外栽培和室内栽培,均能得到品质优良的产品麻,栽培得到的箭麻根茎大、饱满厚重、折干率高,产量稳定,整体产量得到有效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替代木材来栽培天麻的菌材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将50份的玉米、小麦或荞麦的谷栗和/或短枝条、32份的棉籽壳、10份的麦麸、8份的谷壳、0.5份的石灰、0.5份的石膏、0.5份的磷酸二氢钾、0.4份的硫酸镁、0.1份的硫酸锌以及0.1份的硫酸铵混合,形成混合料;

s2、然后,向混合料中加水,搅拌均匀,形成培养料,培养料中的含水率为60-68%;

s3、然后,将培养料装到聚乙烯菌袋内,用高温湿热蒸汽灭菌,灭菌温度为120-122℃,灭菌时间为达到灭菌温度后维持2-2.5h;

s4、灭菌结束后,待培养料的温度低于25℃时,向培养料中接种蜜环菌原种,接种后,放培养室内,在20-25℃温度下,培养28-34天,长好后,即得天麻种植用替代菌材,放置在5-10℃的环境中储藏备用;

其中,所述步骤s1中的玉米、小麦或荞麦的谷栗在混合前,需用温水或开水浸泡,每斤玉米吸水后,重量达到1.7斤以上即可。所述短枝条采用果树或阔叶树修枝打杈下来的新鲜枝条。如果短枝条是干枝条,要用水侵泡,让其充分吸水,然后捞出,才可混合。

一种天麻室外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选地:选择潮湿温暖的环境种植天麻,土壤要求疏松透气,且具有缓坡,同时又要有保水的沙土或沙壤土;避免夏天雨水过多后积水。

s2、打塘:在土壤表面挖掘出种植塘;

s3、栽培:在入冬以后至下一年的入春以前进行种植栽培,将上述任一菌材制作方法制备的替代菌材连同聚乙烯菌袋均匀铺设在种植塘内;在聚乙烯菌袋上均匀扎出一至多个种植孔,将种麻的尾部穿过种植孔,并插入替代菌材内,在每个种麻的旁边放一到多根的小段木;然后,用打塘挖掘出的表层土壤回填入种植塘内,回填的过程中不要让替代菌材和种麻周围有空隙,并在上面盖5-15cm的沙土或者沙壤土;

s4、温湿度及排水处理:栽培完成后,用稻草、树叶或杂草盖在种植塘的表层土上,同时挖好排水沟;

s5、天麻采收:天麻种植后的下一个冬季进行采挖,采挖时,将挖起的箭麻和白头麻分开放置,箭麻加工成产品麻出售,若栽培时用的种麻为零代种,本次采挖起来的白头麻为一代种,需要轻拿轻放,可继续下地种植。若上一个栽培周期下种的是一代或者大于一代的种麻,那本次收起来的白头麻就不可以继续下地种植。

其中,所述步骤s3中栽培种植时,替代菌材和种麻的重量比为40:1。若采用白头麻作为种麻,应当选用10克以上的白头麻做种麻。

一种天麻室内层架式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栽培场地的选择:本种植方法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选择交通便利,水和电通达的地方室内、遮阳钢架棚或竹木遮阳大棚作为栽培场地;

s2、栽培架的搭建:在室内搭建栽培架,栽培架的每一层之间的间距相距50-60cm,最下面一层距离地面10-20cm,方便屋内积水的清除,每一层的前承重杆和后承重杆之间要有1-3cm的高度差,方便浇水后多余的水分流出;

s3、栽培:每年的入冬后到下一年的开春前,首先,在栽培架的每一个层上放上一个或多个箱式容器,每一个箱式容器在架子上相对低的一边的底部要开一个或多个的排水口;然后,在箱式容器内放入5-10cm湿润的沙土或沙壤土;然后,将上述任一菌材制作方法制备的替代菌材连同聚乙烯菌袋均匀铺设在箱式容器内;在聚乙烯菌袋上均匀扎出多个种植孔,将种麻的尾部穿过种植孔,并插入替代菌材内,在每个种麻的旁边放一到多根的小段木;然后,用没种过庄稼的生荒土回填入种植塘内,回填的过程中不要让替代菌材和种麻周围有空隙,并在上面盖5-10cm的沙土或者沙壤土;

s4、保温、保湿和通风的处理:种植结束后,在箱式容器的表层土上盖上不低于1cm的稻草或麦秸,室内装上温控设备或者不装,根据地理位置确定,若夏天有长时间的30度或以上的高温期,或冬天室内有长时间0度或0度以下的低温期则需要安装温控设备,低于0度加温,高于30度降温,栽培架的每一层装上喷灌系统,每个栽培室必须要前有门后有窗,保证通风良好;

s5、管理:待培养箱表层覆土干涸的时候,开始浇水,每次浇水后的量以箱式容器下部的排水口有水沁出为标准;栽培后,室内气温在7℃以下的时候,不开门通风;若气温回升到7度以上、10度以下的时候,一周开1-2次门窗,通风透气,每次1-2个小时;待气温回升至10-15度以后,每天都要开门开窗,通风透气一次,每次1-2个小时;每次开门窗的时间尽量选择在中午;待气温回升超过15度以后,要将门窗打开,通风透气,不再关闭门窗,一直到采挖结束;

s6、天麻采挖:天麻种植后的下一个冬季进行采挖,采挖时,将挖起的箭麻和白头麻分开放置,箭麻加工成产品麻出售,若栽培时用的种麻为零代种,本次采挖起来的白头麻为一代种,可继续下地种植。若上一个栽培周期下种的是一代或者大于一代的种麻,那本次收起来的白头麻就不可以继续下地种植。

其中,所述步骤s3中栽培种植时,替代菌材和种麻的重量比为40:1。若采用白头麻作为种麻,应当选用10克以上的白头麻做种麻。

所述步骤s2中栽培架的高度根据室内的层高和架子的承重决定。

实施例2

一种替代木材来栽培天麻的菌材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将60份的玉米、小麦或荞麦的谷栗和/或短枝条、28份的棉籽壳、10份的麦麸、1份的石灰、1份的石膏、1份的磷酸二氢钾、0.6份的硫酸镁、0.5份的硫酸锌以及0.5份的硫酸铵混合,形成混合料;

s2、然后,向混合料中加水,搅拌均匀,形成培养料,培养料中的含水率为60-68%;

s3、然后,将培养料装到聚乙烯菌袋内,用高温湿热蒸汽灭菌,灭菌温度为120-122℃,灭菌时间为达到灭菌温度后维持2-2.5h;

s4、灭菌结束后,待培养料的温度低于25℃时,向培养料中接种蜜环菌原种,接种后,放培养室内,在20-25℃温度下,培养28-34天,长好后,即得天麻种植用替代菌材,放置在5-10℃的环境中储藏备用;

其中,所述步骤s1中的玉米、小麦或荞麦的谷栗在混合前,需用温水或开水浸泡,每斤玉米吸水后,重量达到1.7斤以上即可。所述短枝条采用果树或阔叶树修枝打杈下来的新鲜枝条。如果短枝条是干枝条,要用水侵泡,让其充分吸水,然后捞出,才可混合。

一种天麻室外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选地:选择潮湿温暖的环境种植天麻,土壤要求疏松透气,且具有缓坡,同时又要有保水的沙土或沙壤土;

s2、打塘:在土壤表面挖掘出种植塘;

s3、栽培:在入冬以后至下一年的入春以前进行种植栽培,将上述任一菌材制作方法制备的替代菌材连同聚乙烯菌袋均匀铺设在种植塘内;在聚乙烯菌袋上均匀扎出一至多个种植孔,将种麻的尾部穿过种植孔,并插入替代菌材内,在每个种麻的旁边放一到多根的小段木;然后,用打塘挖掘出的表层土壤回填入种植塘内,回填的过程中不要让替代菌材和种麻周围有空隙,并在上面盖5-15cm的沙土或者沙壤土;

s4、温湿度及排水处理:栽培完成后,用稻草、树叶或杂草盖在种植塘的表层土上,同时挖好排水沟;

s5、天麻采收:天麻种植后的下一个冬季进行采挖,采挖时,将挖起的箭麻和白头麻分开放置,箭麻加工成产品麻出售,若栽培时用的种麻为零代种,本次采挖起来的白头麻为一代种,可继续下地种植。若上一个栽培周期下种的是一代或者大于一代的种麻,那本次收起来的白头麻就不可以继续下地种植。

其中,所述步骤s3中栽培种植时,替代菌材和种麻的重量比为80:1。

一种天麻室内层架式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栽培场地的选择:选择交通便利,水和电通达的地方室内或遮阳钢架棚、竹木等遮阳大棚作为栽培场地;

s2、栽培架的搭建:在室内搭建栽培架,栽培架的每一层之间的间距相距50-60cm,最下面一层距离地面10-20cm,每一层的前承重杆和后承重杆之间要有1-3cm的高度差,方便浇水后多余的水分流出;

s3、栽培:每年的入冬后到下一年的开春前,首先,在栽培架的每一个层上放上一个或多个箱式容器,每一个箱式容器在架子上相对低的一边的底部要开一个或多个的排水口;然后,在箱式容器内放入5-10cm湿润的沙土或沙壤土;然后,将上述任一菌材制作方法制备的替代菌材连同聚乙烯菌袋均匀铺设在箱式容器内;在聚乙烯菌袋上均匀扎出一至多个种植孔,将种麻的尾部穿过种植孔,并插入替代菌材内,在每个种麻的旁边放一到多根的小段木;然后,用没种过庄稼的生荒土回填入种植塘内,回填的过程中不要让替代菌材和种麻周围有空隙,并在上面盖5-10cm的沙土或者沙壤土;

s4、保温、保湿和通风的处理:种植结束后,在箱式容器的表层土上盖上不低于1cm的稻草或麦秸,室内装上温控设备或者不装,根据地理位置确定,若夏天有长时间的30度或以上的高温期,或冬天室内有长时间0度或0度以下的低温期则需要安装温控设备,低于0度加温,高于30度降温,栽培架的每一层装上喷灌系统,每个栽培室必须要前有门后有窗,保证通风良好;

s5、管理:待培养箱表层覆土干涸的时候,开始浇水,每次浇水后的量以箱式容器下部的排水口有水沁出为标准;栽培后,室内气温在7℃以下的时候,不开门通风;若气温回升到7度以上、10度以下的时候,一周开1-2次门窗,通风透气,每次1-2个小时;待气温回升至10-15度以后,每天都要开门开窗,通风透气一次,每次1-2个小时;每次开门窗的时间尽量选择在中午;待气温回升超过15度以后,要将门窗打开,通风透气,不再关闭门窗,一直到采挖结束;

s6、天麻采挖:天麻种植后的下一个冬季进行采挖,采挖时,将挖起的箭麻和白头麻分开放置,箭麻加工成产品麻出售,若栽培时用的种麻为零代种,本次采挖起来的白头麻为一代种,可继续下地种植。若上一个栽培周期下种的是一代或者大于一代的种麻,那本次收起来的白头麻就不可以继续下地种植。

其中,所述步骤s3中栽培种植时,替代菌材和种麻的重量比为80:1。若采用白头麻作为种麻,应当选用10克以上的白头麻做种麻。

所述步骤s2中栽培架的高度根据室内的层高和架子的承重决定。

实施例3

一种替代木材来栽培天麻的菌材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将55份的玉米、小麦或荞麦的谷栗和/或短枝条、30份的棉籽壳、11份的麦麸、6份的谷壳、0.8份的石灰、0.8份的石膏、0.9份的磷酸二氢钾、0.5份的硫酸镁、0.4份的硫酸锌以及0.4份的硫酸铵混合,形成混合料;

s2、然后,向混合料中加水,搅拌均匀,形成培养料,培养料中的含水率为60-68%;

s3、然后,将培养料装到聚乙烯菌袋内,用高温湿热蒸汽灭菌,灭菌温度为120-122℃,灭菌时间为达到灭菌温度后维持2-2.5h;

s4、灭菌结束后,待培养料的温度低于25℃时,向培养料中接种蜜环菌原种,接种后,放培养室内,在20-25℃温度下,培养28-34天,长好后,即得天麻种植用替代菌材,放置在5-10℃的环境中储藏备用;

其中,所述步骤s1中的玉米、小麦或荞麦的谷栗在混合前,需用温水或开水浸泡,每斤玉米吸水后,重量达到1.7斤以上即可。所述短枝条采用果树或阔叶树修枝打杈下来的新鲜枝条。如果短枝条是干枝条,要用水侵泡,让其充分吸水,然后捞出,才可混合。

一种天麻室外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选地:选择潮湿温暖的环境种植天麻,土壤要求疏松透气,且具有缓坡,同时又要有保水的沙土或沙壤土;

s2、打塘:在土壤表面挖掘出种植塘;

s3、栽培:在入冬以后至下一年的入春以前进行种植栽培,将上述任一菌材制作方法制备的替代菌材连同聚乙烯菌袋均匀铺设在种植塘内;在聚乙烯菌袋上均匀扎出一至多个种植孔,将种麻的尾部穿过种植孔,并插入替代菌材内,在每个种麻的旁边放一到多根的小段木;然后,用打塘挖掘出的表层土壤回填入种植塘内,回填的过程中不要让替代菌材和种麻周围有空隙,并在上面盖5-15cm的沙土或者沙壤土;

s4、温湿度及排水处理:栽培完成后,用稻草、树叶或杂草盖在种植塘的表层土上,同时挖好排水沟;

s5、天麻采收:天麻种植后的下一个冬季进行采挖,采挖时,将挖起的箭麻和白头麻分开放置,箭麻加工成产品麻出售,若栽培时用的种麻为零代种,本次采挖起来的白头麻为一代种,可继续下地种植。

其中,所述步骤s3中栽培种植时,替代菌材和种麻的重量比为65:1。若采用白头麻作为种麻,应当选用10克以上的白头麻做种麻。

一种天麻室内层架式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栽培场地的选择:选择交通便利,水和电通达的地方室内作为栽培场地;

s2、栽培架的搭建:在室内搭建栽培架,栽培架的每一层之间的间距相距50-60cm,最下面一层距离地面10-20cm,每一层的前承重杆和后承重杆之间要有1-3cm的高度差;

s3、栽培:每年的入冬后到下一年的开春前,首先,在栽培架的每一个层上放上一个或多个箱式容器,每一个箱式容器在架子上相对低的一边的底部要开一个或多个的排水口;然后,在箱式容器内放入5-10cm湿润的填充物;然后,将上述任一菌材制作方法制备的替代菌材连同聚乙烯菌袋均匀铺设在箱式容器内;在聚乙烯菌袋上均匀扎出一至多个种植孔,将种麻的尾部穿过种植孔,并插入替代菌材内,在每个种麻的旁边放一到多根的小段木;然后,用没种过庄稼的生荒土回填入种植塘内,回填的过程中不要让替代菌材和种麻周围有空隙,并在上面盖5-10cm的填充物,填充物采用无土栽培用的珍珠岩、蛭石和腐植土的混合物,能够有效防止后期浇水的时候土壤结块或板结,使其保持良好的通气性;

s4、保温、保湿和通风的处理:种植结束后,在箱式容器的表层土上盖上不低于1cm的稻草或麦秸,室内装上温控设备或者不装,根据地理位置确定,若夏天有长时间的30度或以上的高温期,或冬天室内有长时间0度或0度以下的低温期则需要安装温控设备,低于0度加温,高于30度降温,栽培架的每一层装上喷灌系统,每个栽培室必须要前有门后有窗,保证通风良好;

s5、管理:因栽培的时候用的填充物均为湿润的,所有刚定植的时候可以不用浇水,待培养箱表层覆土干涸的时候,开始浇水,每次浇水后的量以箱式容器下部的排水口有水沁出为标准;栽培后,室内气温在7℃以下的时候,不开门通风;若气温回升到7度以上、10度以下的时候,一周开1-2次门窗,通风透气,每次1-2个小时;待气温回升至10-15度以后,每天都要开门开窗,通风透气一次,每次1-2个小时;每次开门窗的时间尽量选择在中午;待气温回升超过15度以后,要将门窗打开,通风透气,不再关闭门窗,一直到采挖结束;

s6、天麻采挖:天麻种植后的下一个冬季进行采挖,采挖时,将挖起的箭麻和白头麻分开放置,箭麻加工成产品麻出售,若栽培时用的种麻为零代种,本次采挖起来的白头麻为一代种,可继续下地种植。若上一个栽培周期下种的是一代或者大于一代的种麻,那本次收起来的白头麻就不可以继续下地种植。

其中,所述步骤s3中栽培种植时,替代菌材和种麻的重量比为65:1。所述步骤s2中栽培架的高度根据室内的层高和架子的承重决定。

各个实施例中各种植方法种植的天麻结果如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