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套地区红土地葵花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0084发布日期:2020-08-07 19:05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套地区红土地葵花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葵花播种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河套地区红土地葵花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穴播技术中,滚筒鸭子嘴的穴播技术已相当成熟,因为其穴播穴距精确,行距、株距的调整操作相当简捷,穴播深度可简单控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穴播机械中,此类穴播机械适宜在我国降水量偏少的北方地区进行不铺膜穴播,膜下穴播与膜上穴播作业。

经检索,相关的穴播机械有:

中国专利文献在1998年6月17日公开了一种气吸式播种铺膜装置,公开号是cn2283960,它由滚筒,滚筒轴及压膜轮构成,其主要是压膜轮与滚筒相连为一体,滚筒腔内设有种子室、吸种盘和真空室,吸种盘与滚筒相连接,吸种盘、滚筒及压膜轮同装在滚筒轴上,吸种盘周边上设有等距的吸种孔,滚筒内圆周边上设有接种斗,吸种孔与吸种盘右侧真空室的真空弧段左右相对应,真空室上的卸种弧段与下方的接种斗上下相对应,吸种孔个数和接种斗个数相匹配。滚筒外圆周上装有与接种斗相对应的鸭嘴成穴器,鸭嘴成穴器数与播作物的株距相匹配,滚筒与压膜轮的下面装有地膜。工作时,装在施肥铺膜播种机构内的气吸式排种装置在拖拉机的牵引下滚动前进,拖拉机驱动高压风机在真空室内形成负压,当吸种盘转动时,位于种箱内的种子在负压作用下被吸附在吸种孔上,并随滚筒的滚动把种子带出种群,当种子转出真空室后,不再承受负压,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相应的接种斗内,进而滑入鸭嘴成穴器并落入由鸭嘴成穴器扎破地膜而形成的穴孔内。与此同时压膜轮展压地膜,在覆土装置的作用下完成膜边和种子带覆土;

类似的专利技术还有申请公布号为cn10176607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一种气吸式精量取种穴播装置;申请公布号为cn10405443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埯多株穴播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101810074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气吸式穴播滚筒装置等等,不在此一一列举;上述设备的原理基本相同。

此外这类设备中用到的鸭子嘴的结构也基本相同,下面以其中的一种为例做具体介绍;

如图20所示,滚筒1的外圆周面上均匀地设有多个鸭子嘴2,鸭子嘴2包括固定鸭嘴201、弹簧压板203、开关弹簧204、鸭嘴底板205;固定鸭嘴201为壳体结构,内部为空腔,左侧为可打开、闭合的活动鸭嘴202,活动鸭嘴202下侧边缘铰接在固定鸭嘴201上;弹簧压板203位于固定鸭嘴201的左侧,弹簧压板203下边缘与活动鸭嘴202下边缘连为一体,弹簧压板203上边缘斜向左上延伸,超出固定鸭嘴201上边缘;开关弹簧204安装在弹簧压板203左侧,其上端固定连接在弹簧压板203下表面,其下端斜向左下固定连接在鸭嘴底板205上;鸭嘴底板205为弧形板,与滚筒1外圆周面吻合,将鸭嘴底板205与滚筒1外圆周面固定连接。如图21所示,鸭嘴底板205上开设有一个鸭嘴连接口206,鸭嘴连接口206连通固定鸭嘴201内部空腔;该鸭嘴连接口206用于连接取种装置;

如图20所示,鸭子嘴2的动作过程如下:滚筒1向前滚动前进,固定鸭嘴201插入土壤打孔,继续滚动,固定鸭嘴201后方的弹簧压板203接触地面受压带动活动鸭嘴202打开,同时开关弹簧204压缩,种子从打开的固定鸭嘴201内播入穴内,滚筒1继续滚动前进,弹簧压板203离开地面,在开关弹簧204的作用下,活动鸭嘴202闭合,完成排种过程。

巴彦淖尔市(也就是河套地区)大部分都是红土地,当地大面积种植葵花,一般在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播种;当地称种植的葵花叫热水葵花,热水葵花是先铺地膜再浇水,土地稍微干一点就开始点播葵花;由于当地红土地泥土比较粘,葵花种子播种下去发芽率较低,所以现在的有效播种方法是,葵花种子播种时用沙子覆盖种子;现有的上述气吸式穴播装置不能满足播种需要;所以农民不用机器播种,还是人工用点播器点播;为此,发明人自主设计制造了一种河套地区红土地葵花播种装置,在现有气吸式穴播装置基础上增设了一套供沙装置,实现了葵花种子播种时用沙子覆盖种子的机械化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套地区红土地葵花播种装置,在现有气吸式穴播装置基础上增设了一套供沙装置,实现了葵花种子播种时用沙子覆盖种子的机械化操作,该装置用于解决巴彦淖尔市红土地泥土比较粘,葵花种子播种下去发芽率较低,人工覆盖沙子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河套地区红土地葵花播种装置,包括滚筒,中心轴,机架,取种装置,鸭子嘴,还设置有供沙装置;

所述的滚筒外形呈圆柱型,滚筒内部设置一块第一隔板将滚筒内部分隔为左侧的左供沙室和右侧的右供种室,且第一隔板中央、滚筒轴线上安装中心轴,第一隔板与中心轴通过轴承转动联接;所述的中心轴与机架固定连接是不动的,滚筒可以绕中心轴转动;

滚筒左侧的左供沙室的内、第一隔板中央、围绕中心轴还延伸出一圈第一连接套管,第一连接套管位于左供沙室中央与滚筒同步转动;左供沙室的中央、围绕第一连接套管设置一个圆形的围挡板,围挡板与第一隔板固定连接,围挡板将左供沙室进一步分隔为外圈的供沙通道和内部的储沙腔,供沙通道内均匀分布三个供沙腔室,每个供沙腔室由两个隔板围合而成,相邻的供沙腔室之间为单元供沙通道,每个单元供沙通道中央开设有连通储沙腔内部的第一供沙开口;

所述的供沙腔室包括左挡板、右挡板,其中的右挡板上开设第二供沙开口,第二供沙开口连通供沙腔室和其右侧的单元供沙通道;供沙腔室内安装有螺旋供沙管,螺旋供沙管垂直于第一隔板安装;

所述的螺旋供沙管包括圆柱型的外管套,外管套的后端一体连接一个矩形管,矩形管底部设有出沙口,外管套侧壁上开设第一进沙口;外管套内、轴线上安装有带有螺旋叶片的第一螺旋杆,第一螺旋杆的前端穿出外管套前侧面固定安装一个第一齿轮;螺旋供沙管安装在两个挡板内上部、贴近围挡板,螺旋供沙管的后端穿过第一隔板上开设的螺旋管通孔伸入右供种室内;右挡板上开设的第二供沙开口靠近滚筒内壁,外管套侧壁上设置的第一进沙口朝向第二供沙开口;此外,还设置有与右挡板平行的第一导板,以及垂直于右挡板的第二导板;第一导板位于外管套左侧,贴近外管套侧面;第二导板垂直于第二供沙开口,靠近外管套的第一进沙口,第二导板自由端是悬空的,通过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对沙子进行引流;

外管套后端的矩形管位于右供种室内的内壁上,垂直于滚筒内壁安装,矩形管底部设置的出沙口连通滚筒上安装的鸭子嘴;

滚筒左侧的左供沙室还设置有一块供沙室前盖板用于封住供沙通道,供沙室前盖板为圆形,中央为连通储沙腔的第二通孔;供沙室前盖板上还开设有对应三个螺旋供沙管的第三通孔,螺旋供沙管内的第一螺旋杆前端穿过第三通孔安装第一齿轮;供沙室前盖板外侧、第二通孔处安装有接沙盒,接沙盒为一个圆柱型壳,其中心与中心轴固定连接,是不转动的;接沙盒的上端设有一个接沙管,接沙管连通接沙盒内部,接沙管上端开口;接沙盒后面的背板下部开设一个第三供沙开口,第三供沙开口连通接沙盒内腔和储沙腔;

接沙盒中央安装一个搅拌部,搅拌部包括中央的圆环套和均匀分布在圆环套上的搅拌叶片;圆环套套接在第一连接套管上,第一连接套管位于左供沙室中央与滚筒同步转动,所以搅拌部也会同步转动;

接沙盒外圆周固定安装有一圈圆形的链条,链条是固定不动的;上述的三个螺旋供沙管前端的三个第一齿轮与链条形成链传动,即滚筒转动带动三个第一齿轮转动,三个第一齿轮带动螺旋供沙管的第一螺旋杆转动,第一螺旋杆上的螺旋叶片推动管内的沙子进入后端的矩形管;

供沙装置还包括滚筒外的部分,具体还包括沙槽、送沙软管;

沙槽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位于滚筒上方;沙槽顶部开口;沙槽底部设有圆柱型的供沙管,供沙管与沙槽长度方向平行且等长,沙槽内底部设有一个与供沙管连通的第四供沙口,供沙管底部设有第五供沙口,第五供沙口通过送沙软管与接沙盒连接,送沙软管下端从接沙管上端插入;供沙管内、轴线上安装有一个第二螺旋杆,第二螺旋杆上设有螺旋叶片,第二螺旋杆的后端穿出供沙管后端面连接在机架上的轴承上,第二螺旋杆的前端穿出供沙管前端面连接在机架上的轴承上;第二螺旋杆的前端连接动力源,通过动力源带动第二螺旋杆转动;

所述的取种装置设置在滚筒的右供种室内,取种装置用于选取种子并送至鸭子嘴内;

所述的鸭子嘴包括固定鸭嘴、活动鸭嘴、第一弹簧压板、第一开关弹簧;鸭子嘴为壳体结构,内部为空腔,右侧为可打开、闭合的活动鸭嘴,第一弹簧压板与活动鸭嘴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压板上表面安装第一开关弹簧;鸭子嘴安装在滚筒侧壁上;

此外,螺旋供沙管的矩形管下端的开口处还设置有触发机构,所述的的触发机构包括设置在矩形管下端开口处的门板,门板右侧侧壁与矩形管侧壁铰接联接,门板右侧边缘铰接连接有一个开启连杆;触发机构还包括第二弹簧压板、第二开关弹簧,第二弹簧压板设置在第一弹簧压板左侧,第二弹簧压板左侧边铰接在滚筒侧壁上,第二弹簧压板右侧边、上表面铰接连接开启连杆的下端,开启连杆穿过滚筒壁、位于矩形管右侧与矩形管的门板右侧边缘铰接,且开启连杆与门板铰接的转动轴上连接第二开关弹簧,第二开关弹簧上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下端与滚筒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上述的取种装置为气吸式取种装置,包括设置在滚筒上的部分和设置在滚筒外的部分;

首先滚筒内、第一隔板右侧安装有吸种盘,吸种盘与中心轴固定连接,是不动的,第一隔板与吸种盘之间用圆形隔板围成一个真空室,真空室相对于吸种盘是转动的;吸种盘周边上设有等距的吸种孔;滚筒内圆周边上设有接种斗,吸种孔个数和接种斗个数相匹配;滚筒外圆周上装有与接种斗相对应的鸭子嘴,鸭子嘴的数量与播作物的株距相匹配;

吸种盘外侧安装有一个圆形的接种盒,接种盒与吸种盘之间形成一个接种室用于临时存储种子,接种盒内右下角设有一个第一种子进口,接种盒内部还设有一个月牙形挡板,月牙形挡板与接种盒壳形成一个通道,通道末端是种子出口;接种盒的外侧设有一个竖向向上的接种管,接种管顶部开口,接种盒与中心轴是固定连接的,是固定不动的;

所述的中心轴穿过真空室;中心轴是个空心管,其左端设有吸气口一,用于连接外部的电风机;中心轴位于真空室内的管壁上开设第二吸气孔,第二吸气孔用于将真空室内气体吸出形成负压;中心轴上固定连接一个用于堵住吸种孔的堵气杆,堵气杆上端与中心轴固定连接,不转动,堵气杆下端设置堵头,可以堵住吸种孔,即吸种孔的旋转路径经过堵头;

接种斗为圆弧形,朝向滚筒中心一侧开口,用于接从接种盒掉落的种子;接种斗固定安装在滚筒内侧壁上,随滚筒一起转动;排种导管是连接在接种斗出料口处的部件,用于将接种斗内的种子导入到鸭子嘴中;排种导管由前端横管、中间倾斜段、末端竖管组成,前端横管连接在接种斗出料口处,末端竖管的末端是种子出口,位于鸭子嘴内;

供沙装置末端的矩形管以及气吸式取种装置末端的排种导管安装在滚筒内、正对鸭子嘴上部的进料口;

鸭子嘴上部的开口处安装供沙装置末端的矩形管以及气吸式取种装置末端的排种导管,矩形管下端的排沙口和排种导管下端的排种口在鸭子嘴上部的开口内;

气吸式取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滚筒外的种子盒,种子盒为一个顶部开口的盒子,用于存放葵花种子,种子盒与机架固定连接,种子盒底部通过送种软管连接接种盒,送种软管下端插入接种盒右侧的接种管上端开口内;

气吸式取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滚筒外的电风机,吸气风管;电风机固定在机架上,电风机通过吸气风管连接在中心轴左端的吸气口一。

进一步,本设备中具体设置了3个吸种孔、3个接种斗、3个鸭子嘴。

进一步,本装置对称设置两个滚筒。

进一步,所述的滚筒外侧壁设置一圈短杆,滚筒滚动时,短杆插入地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葵花播种装置是在现有气吸式穴播装置基础上增设了一套供沙装置,实现了葵花种子播种时用沙子覆盖种子的机械化操作,该装置用于解决巴彦淖尔市红土地泥土比较粘,葵花种子播种下去发芽率较低,人工覆盖沙子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从侧面剖开滚筒的结构原理简图。

图2为本装置从左供沙室一侧看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装置从右供种室一侧看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装置俯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左供沙室最里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供沙腔室的细节结构展示图。

图7为螺旋供沙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吸种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供沙装置和气吸式取种装置末端、鸭子嘴处结构展示图。

图10为供沙室前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接沙盒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接种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真空室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中心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接种斗、排种导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排种导管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排种导管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鸭子嘴的侧视图。

图19为鸭子嘴的俯视图。

图20为背景技术中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技术背景中鸭子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左供沙室一侧看到的实物图。

图23为本装置从右供种室一侧看到的实物图。

图1-19中:滚筒1,第一隔板101,第一连接套管102,围挡板103,供沙通道104,储沙腔105,供沙腔室106,单元供沙通道107,第一供沙开口108,左挡板109,右挡板1010,第二供沙开口1011,螺旋管通孔1012,第一导板1013,第二导板1014;

中心轴2,第二吸气孔201,机架3;

螺旋供沙管4,外管套401,矩形管402,第一进沙口403,第一螺旋杆404,第一齿轮405,

鸭子嘴5,固定鸭嘴501,活动鸭嘴502,第一弹簧压板503,第一开关弹簧504;

供沙室前盖板6,第二通孔601,第三通孔602,

接沙盒7,接沙管701,第三供沙开口702,

搅拌部8,圆环套801,搅拌叶片802,

链条9,沙槽10,供沙管1001,第四供沙口1002,第五供沙口1003,第二螺旋杆1004,

送沙软管11,吸种盘12,吸种孔1201,圆形隔板13,真空室14,接种斗15,接种盒16,接种室1601,第一种子进口1602,月牙形挡板1603,接种管1604,

堵气杆17,堵头1701,排种导管18,前端横管1801,中间倾斜段1802,末端竖管1803,

触发机构19,门板1901,开启连杆1902,第二弹簧压板1903,第二开关弹簧1904,

种子盒20,送种软管21,电风机22,吸气风管23,短杆2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以下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下面详细讲解本装置的结构。

一种河套地区红土地葵花播种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滚筒1,中心轴2,机架3,供沙装置,气吸式取种装置,鸭子嘴5。

如图2所示,所述的滚筒1外形呈圆柱型,如图1所示,滚筒1内部设置一块第一隔板101将滚筒1内部分隔为左侧的左供沙室和右侧的右供种室,且第一隔板101中央、滚筒1轴线上安装中心轴2,第一隔板101与中心轴2通过轴承转动联接;所述的中心轴2与机架3固定连接是不动的,滚筒1可以绕中心轴2转动;

如图5所示是滚筒1左侧的左供沙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第一隔板101中央、围绕中心轴2还延伸出一圈第一连接套管102,第一连接套管102位于左供沙室中央与滚筒1同步转动;左供沙室的中央、围绕第一连接套管102设置一个圆形的围挡板103,围挡板103与第一隔板101固定连接,围挡板103将左供沙室进一步分隔为外圈的供沙通道104和内部的储沙腔105,供沙通道104内均匀分布三个供沙腔室106,如图5所示,每个供沙腔室106由两个隔板围合而成,相邻的供沙腔室106之间为单元供沙通道107,每个单元供沙通道107中央开设有连通储沙腔105内部的第一供沙开口108;

如图6所示,是供沙腔室106的细节结构展示图,供沙腔室106包括左挡板109、右挡板1010,其中的右挡板1010上开设第二供沙开口1011,第二供沙开口1011连通供沙腔室106和其右侧的单元供沙通道107;供沙腔室106内安装有螺旋供沙管4,螺旋供沙管4垂直于第一隔板101安装,如图7所示是螺旋供沙管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螺旋供沙管4包括圆柱型的外管套401,外管套401的后端一体连接一个矩形管402,矩形管402底部设有出沙口,外管套401侧壁上开设第一进沙口403;外管套401内、轴线上安装有带有螺旋叶片的第一螺旋杆404,第一螺旋杆404的前端穿出外管套401前侧面固定安装一个第一齿轮405;如图6所示是取下第一齿轮405的螺旋供沙管4的安装示意图,螺旋供沙管4安装在两个挡板内上部、贴近围挡板103,螺旋供沙管4的后端穿过第一隔板101上开设的螺旋管通孔1012伸入右供种室内(如图8所示是螺旋管通孔1012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右挡板1010上开设的第二供沙开口1011靠近滚筒1内壁,外管套401侧壁上设置的第一进沙口403朝向第二供沙开口1011;此外,还设置有与右挡板1010平行的第一导板1013,以及垂直于右挡板1010的第二导板1014;第一导板1013位于外管套401左侧,贴近外管套401侧面;第二导板1014垂直于第二供沙开口1011,靠近外管套401的第一进沙口403,第二导板1014自由端是悬空的,通过第一导板1013和第二导板1014对沙子进行引流;

螺旋供沙管4的后端的连接结构如图9所示,外管套401后端的矩形管402位于右供种室内的内壁上,垂直于滚筒1内壁安装,矩形管402底部设置的出沙口连通滚筒1上安装的鸭子嘴5;

如图10所示,滚筒1左侧的左供沙室还设置有一块供沙室前盖板6用于封住供沙通道104,供沙室前盖板6为圆形,中央为连通储沙腔105的第二通孔601;供沙室前盖板6上还开设有对应三个螺旋供沙管4的第三通孔602,螺旋供沙管4内的第一螺旋杆404前端穿过第三通孔602安装第一齿轮405;

如图11所示是供沙室前盖板6外侧的结构示意图,供沙室前盖板6外侧、第二通孔601处安装有接沙盒7(接沙盒7去掉了前端盖),接沙盒7为一个圆柱型壳,其中心与中心轴2固定连接,是不转动的;接沙盒7的上端设有一个接沙管701,接沙管701连通接沙盒7内部,接沙管701上端开口;接沙盒7后面的背板下部开设一个第三供沙开口702,第三供沙开口702连通接沙盒7内腔和其后面的储沙腔105;

如图11所示,接沙盒7中央安装一个搅拌部8,搅拌部8包括中央的圆环套801和均匀分布在圆环套801上的搅拌叶片802,本装置中具体设置了3个搅拌叶片802;圆环套801套接在上述第一隔板101中央、围绕中心轴2延伸出来的第一连接套管102上,第一连接套管102位于左供沙室中央与滚筒1同步转动,所以搅拌部8也会同步转动;

如图11所示,接沙盒7外圆周固定安装有一圈圆形的链条9,链条9是固定不动的;上述的三个螺旋供沙管4前端的三个第一齿轮405与链条9形成链传动,即滚筒1转动带动三个第一齿轮405转动,三个第一齿轮405带动螺旋供沙管4的第一螺旋杆404转动,第一螺旋杆404上的螺旋叶片推动管内的沙子进入后端的矩形管402;

上述结构是供沙装置设置在滚筒1内的部分,供沙装置还包括滚筒1外的部分,具体还包括沙槽10、送沙软管11。

如图1、2所示,沙槽10固定安装在机架3上,位于滚筒1上方;沙槽10最好设计成u型槽,顶部开口;沙槽10底部设有圆柱型的供沙管1001,供沙管1001与沙槽10长度方向平行且等长,沙槽10内底部设有一个与供沙管1001连通的第四供沙口1002(如图4所示),供沙管1001底部设有第五供沙口1003(如图2所示),第五供沙口1003通过送沙软管11与接沙盒7连接,送沙软管11下端从接沙管701上端插入;供沙管1001内、轴线上安装有一个第二螺旋杆1004,第二螺旋杆1004上设有螺旋叶片,第二螺旋杆1004的后端穿出供沙管1001后端面连接在机架3上的轴承上,第二螺旋杆1004的前端穿出供沙管1001前端面连接在机架3上的轴承上;第二螺旋杆1004的前端连接动力源,例如连接带减速功能的电动机,通过动力源带动第二螺旋杆1004转动。

沙子的行走路线为:如图1所示,首先沙子存储在沙槽10内,滚筒1在地上滚动前进过程中,开启第二螺旋杆1004的动力源,第二螺旋杆1004转动,第二螺旋杆1004上的螺旋叶片推动供沙管1001内的沙子从第五供沙口1003经送沙软管11输送至下方的接沙盒7内;沙槽10内沙子通过第四供沙口1002不断向供沙管1001内补充沙子,通过控制螺旋杆的转动速度控制向接沙盒7内供沙的速度,实现供沙可控;之后,接沙盒7内的搅拌部8随滚筒1一起转动,搅拌部8将接沙盒7内的沙子经第三供沙开口702推送至其后方的储沙腔105;如图5、6所示,沙子从储沙腔105经第一供沙开口108进入单元供沙通道107,经右挡板1010上开设的第二供沙开口1011进入供沙腔室106,如图7所示,经外管套401侧壁上设置的第一进沙口403进入外管套401内,经第一螺旋杆404旋转输送至外管套401后端的矩形管402内,从矩形管402下端的开口掉入鸭子嘴5内。

上述的气吸式取种装置和鸭子嘴5为现有技术,如杭锦后旗大博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一款型号为2bqp-2型气吸精量铺膜点播机,因此,下面对气吸式取种装置做简要介绍,主要介绍与供沙装置的连接关系。

如图1所示,气吸式取种装置包括设置在滚筒1上的部分和设置在滚筒1外的部分;首先滚筒1内、第一隔板101右侧安装有吸种盘12,吸种盘12与中心轴2固定连接,是不动的,第一隔板101与吸种盘12之间用圆形隔板13围成一个真空室14,真空室14相对于吸种盘12是转动的;如图8所示,吸种盘12周边上设有等距的吸种孔1201(本装置中设置了3个);如图3所示,滚筒1内圆周边上设有接种斗15,吸种孔1201个数和接种斗15个数相匹配;滚筒1外圆周上装有与接种斗15相对应的鸭子嘴5,鸭子嘴5的数量与播作物的株距相匹配;本设备中具体设置了3个吸种孔1201、3个接种斗15、3个鸭子嘴5;

如图1、3所示,吸种盘12外侧安装有一个圆形的接种盒16,接种盒16与吸种盘12之间形成一个接种室1601用于临时存储种子,如图12所示是接种盒16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是现有产品),接种盒16右下角设有一个第一种子进口1602,内部设有一个月牙形挡板1603,月牙形挡板1603与接种盒16壳形成一个通道,通道末端是种子出口;如图3所示,接种盒16的外侧结构为,接种盒16的外侧设有一个竖向向上的接种管1604,接种管1604顶部开口,接种盒16与中心轴2是固定连接的,是固定不动的;

如图13所示是真空室14内部展示图,中心轴2穿过真空室14;如图14所示是中心轴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中心轴2是个空心管,其左端设有吸气口一,用于连接外部的电风机22;中心轴2位于真空室14内的管壁上开设第二吸气孔201,第二吸气孔201用于将真空室14内气体吸出形成负压;如图13所示,中心轴2上固定连接一个用于堵住吸种孔1201的堵气杆17,堵气杆17上端与中心轴2固定连接,不转动,堵气杆17下端设置堵头1701,可以堵住吸种孔1201,即吸种孔1201的旋转路径经过堵头1701;

如图15所示是接种斗15和排种导管18的结构示意图,接种斗15为圆弧形,朝向滚筒1中心一侧开口,用于接从接种盒16掉落的种子;如图3所示,接种斗15固定安装在滚筒1内侧壁上,随滚筒1一起转动;如图15所示,排种导管18是连接在接种斗15出料口处的部件,用于将接种斗15内的种子导入到鸭子嘴5中;如图16、17所示是其结构展示图,排种导管18由前端横管1801、中间倾斜段1802、末端竖管1803组成,前端横管1801连接在接种斗15出料口处,末端竖管1803的末端是种子出口,位于鸭子嘴5内;

如图9所示是供沙装置和气吸式取种装置末端、鸭子嘴5处结构展示图,供沙装置末端的矩形管402以及气吸式取种装置末端的排种导管18安装在滚筒1内、正对鸭子嘴5上部的进料口;

如图18、19所示是鸭子嘴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鸭子嘴5包括固定鸭嘴501、活动鸭嘴502、第一弹簧压板503、第一开关弹簧504;鸭子嘴5为壳体结构,内部为空腔,右侧为可打开、闭合的活动鸭嘴502,第一弹簧压板503与活动鸭嘴502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压板503上表面安装第一开关弹簧504;

如图9所示,鸭子嘴5安装在滚筒1侧壁上,滚筒1侧壁需要开孔,鸭子嘴5上部的开口处安装供沙装置末端的矩形管402以及气吸式取种装置末端的排种导管18,矩形管402下端的排沙口和排种导管18下端的排种口在鸭子嘴5上部的开口内;图9中右侧为矩形管402,左侧为排种导管18;

为了实现葵花种子播种时用沙子覆盖种子的动作过程,矩形管402下端的开口处还设置有触发机构19,如图7所示,所述的的触发机构19包括设置在矩形管402下端开口处的门板1901,门板1901右侧侧壁与矩形管402侧壁铰接联接,门板1901右侧边缘铰接连接有一个开启连杆1902;如图9所示,触发机构19还包括第二弹簧压板1903、第二开关弹簧1904,第二弹簧压板1903设置在第一弹簧压板503左侧,第二弹簧压板1903左侧边铰接在滚筒1侧壁上,第二弹簧压板1903右侧边、上表面铰接连接开启连杆1902的下端,开启连杆1902穿过滚筒1壁、位于矩形管402右侧与矩形管402的门板1901右侧边缘铰接,且开启连杆1902与门板1901铰接的转动轴上连接第二开关弹簧1904,第二开关弹簧1904上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下端与滚筒1壁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气吸式取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滚筒1外的种子盒20,种子盒20为一个顶部开口的盒子,用于存放葵花种子,种子盒20与机架3固定连接,种子盒20底部通过送种软管21连接接种盒16,送种软管21下端插入接种盒16右侧的接种管1604上端开口内;

气吸式取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滚筒1外的电风机22,吸气风管23;如图1所示,电风机22固定在机架3上,电风机22通过吸气风管23连接在中心轴2左端的吸气口一。

下面概述一下气吸式取种装置的整个动作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葵花种子存储在种子盒20内,通过底部的送种软管21将种子输送至接种盒16内的接种室1601;启动电风机22后,电风机22通过吸气风管23、经中心轴2将真空室14内气体吸出形成负压;吸种盘12上的吸种孔1201从接种室1601吸取一粒种子随滚筒1一起转动,当真空室14转动过程中堵气杆17下端设置的堵头1701堵住吸种孔1201时,吸种孔1201吸附的种子会失去吸力落入接种斗15,在滚筒1转动过程中接种斗15中的种子进入排种导管18,最后落入鸭子嘴5中。

如图9所示,由于矩形管402下端的开口处还设置有触发机构19,所以沙子不会第一时间落入鸭子嘴5内,滚筒1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只有当第二弹簧压板1903受压后,第二弹簧压板1903推动开启连杆1902向上运动,开启连杆1902带动矩形管402下端开口处的门板1901逆时针转动打开,沙子才会落入鸭子嘴5中;开启连杆1902向上运动时会同时拉伸第二开关弹簧1904,当第二弹簧压板1903离开地面后会复位,门板1901闭合;所以都是种子先进入鸭子嘴5,之后才进沙子;

滚筒1继续滚动会压到第一弹簧压板503,第一弹簧压板503带动活动鸭嘴502打开,将沙子和种子一起播种到地里;第一开关弹簧504起到复位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主要是通过增加供沙装置来实现葵花种子播种时用沙子覆盖种子的机械化操作过程,对于取种装置的结构并不进行限制,即并不局限于气吸式取种装置,其他类型的取种结构也行,取种装置取种进入鸭子嘴5后,通过本发明的供沙装置向鸭子嘴5内供沙,最后用鸭子嘴5将覆盖沙子的种子播种到地里。

进一步,如图4所示,本装置可以对称设置两个滚筒1,或者设置更多,同时播种多排,该装置可以用拖拉机拖拽使用。

进一步,如图11所示,为了避免滚筒1打滑,在滚筒1外侧壁设置一圈短杆24,滚筒1滚动时,短杆24插入地里。

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