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70082发布日期:2020-08-07 19:05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种植领域,具体是一种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6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正因为如此,水稻育种成为了我国农业科研领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公司或个人在从事着此类研究工作。在水稻育种过程中,需要种植大量的亲本和杂交后代材料,由于需种植的材料多,因而每一个材料种植的量少,往往种植几十株即可,播种量稍比所需种植量多少许即可,甚至有些材料由于客观原因仅有数粒,如亲本杂交所获得的f1,因结实率差或霉变等原因有时仅有数粒。一般地,在小材料育秧的播种上,先将秧田平整好,起秧畦,用刮板刮平秧板畦面,将水稻小材料干谷或者浸泡过的润谷直接按顺序播于秧板畦面上,一个紧挨着一个,其间距约数厘米,每个材料或间隔数个材料插牌做标记,以便日后查苗,然后用抹泥刀按压并来回抹动秧畦以覆种子入泥。

而且在育种实践中,每年都要选大量的亲本进行杂交组配,在实际操作中,常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插牌(其他标记)量大,繁琐费时;

(2)由于育种小材料(指的是因主观或客观原因,播种量很少的水稻材料,数粒至几十粒不等,主要是育种亲本及杂交后代各世代材料)间距离较近,抹泥刀来回抹动时容易使种子移位导致品种间界限不清甚至发生混杂,给日后查苗辨苗增添困难;

(3)抹泥刀覆种时稍有不慎可能导致种子入泥较深,影响发芽甚至发不起芽;

(4)可能有些材料不发芽,播种数目与出苗数目出现偏差,导致品种识别困难;等等。总之,现有的小材料播种方法不仅费工、费时和费力,还可能导致小材料之间机械混杂或缺苗识别错位,影响材料的准确鉴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预防混种的,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1)材料:选取材料包括可降解纸袋、多功能打孔钳、抹泥刀、育种小材料;

(2)材质的制备:用多功能打孔钳在可降解纸袋上打若干个通孔;

(3)浸种:将育种小材料放入已打孔的可降解纸袋内,并用回形针扎好袋口以免种子丢失,然后将含有育种小材料的可降解纸袋放入水中进行浸种;

(4)播种:完成浸种后拿出可降解纸袋,并取下回形针;在移栽到秧板畦面钱,将袋口折叠到能够防止育种小材料串出即可,然后轻抖数次以分散袋中的育种小材料;然后按顺序把可降解纸袋放在已平整好的秧板畦面上并固定;不需再覆泥并按常规育秧方法进行管理到出苗可移栽为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5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孔贯穿可降解纸袋的两面,以便于秧苗的叶片和根系的长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孔从可降解纸袋底部往袋口打孔,占袋体三分之二面积即可,孔间距离与孔径大小相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4)中相邻的两个可降解纸袋之间的间隔3-6c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4)中用抹泥刀将部分泥土抹到可降解纸袋上并轻压数次实现固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降解纸袋为羊皮纸种子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播种简单,不需来回抹动泥土覆种,省时;

(2)避免了覆土不均,甚至使某些种子深埋,影响发芽出苗;

(3)把种子框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了人为或环境变化使种子间的互串互混;

(4)品种间界限明显,查苗快速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中的羊皮纸种子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羊皮纸种子袋1、通孔2。

图2为采用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播种后各个阶段的示意图。

图中:a出苗情况;b秧苗生长情况;c移栽前拔秧后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1)材料:选取材料包括羊皮纸种子袋、多功能打孔钳、抹泥刀、育种小材料;

(2)材质的制备:用多功能打孔钳在羊皮纸种子袋1上打若干个通孔2,且通孔贯穿羊皮纸种子袋的两面,以便于秧苗的叶片和根系的长出;通孔的孔径为3-5mm(优选3mm),但是如果所播的种子粒型较大,可以适当扩大孔径,反之亦然;通孔从种子袋底部往袋口打孔,约打三分之二面积即可,孔间距离约与孔径大小相同,打孔后的种子袋大致情况如图1;

(3)浸种:将育种小材料放入已打孔的羊皮纸种子袋内,并用回形针扎好袋口以免种子丢失,然后将含有育种小材料的羊皮纸种子袋放入水中进行浸种;

(4)播种:完成浸种后拿出羊皮纸种子袋,并取下回形针;在移栽到秧板畦面钱,将袋口折叠到能够防止育种小材料串出即可,然后轻抖数次以分散袋中的育种小材料;然后按顺序把可降解纸袋放在已平整好的秧板畦面上,相邻的两个羊皮纸种子袋之间的间隔3-6cm,然后用抹泥刀将部分泥土抹到羊皮纸种子袋上并轻压数次实现固定;不需再覆泥并按常规育秧方法进行管理到出苗即可。

利用上述播种方法使得育种小材料萌发后,其叶片和根系分别从羊皮纸种子袋上的通孔内伸出,同时在田间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很好的羊皮纸种子袋,最终达到如图2中选取的三个阶段效果,其防混播种效果良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方法如下:

(1)材料:选取材料包括可降解纸袋、多功能打孔钳、抹泥刀、育种小材料;

(2)材质的制备:用多功能打孔钳在可降解纸袋上打若干个通孔;

(3)浸种:将育种小材料放入已打孔的可降解纸袋内,并用回形针扎好袋口以免种子丢失,然后将含有育种小材料的可降解纸袋放入水中进行浸种;

(4)播种:完成浸种后拿出可降解纸袋,并取下回形针;在移栽到秧板畦面钱,将袋口折叠到能够防止育种小材料串出即可,然后轻抖数次以分散袋中的育种小材料;然后按顺序把可降解纸袋放在已平整好的秧板畦面上并固定;不需再覆泥并按常规育秧方法进行管理到出苗可移栽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贯穿可降解纸袋的两面,以便于秧苗的叶片和根系的长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从可降解纸袋底部往袋口打孔,占袋体三分之二面积即可,孔间距离与孔径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相邻的两个可降解纸袋之间的间隔3-6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用抹泥刀将部分泥土抹到可降解纸袋上并轻压数次实现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纸袋为羊皮纸种子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便的水稻育种小材料防混播种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1)材料:选取材料包括可降解纸袋和育种小材料;(2)材质的制备:用多功能打孔钳在可降解纸袋上打若干个通孔;(3)浸种:将育种小材料放入已打孔的可降解纸袋内,然后将含有育种小材料的可降解纸袋放入水中进行浸种;(4)播种:在移栽到秧板畦面钱,按顺序把可降解纸袋放在已平整好的秧板畦面上并固定;不需再覆泥并按常规育秧方法进行管理到出苗可移栽为止。本发明能够把种子框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了人为或环境变化使种子间的互串互混;并能够保证品种间界限明显,查苗快速准确。

技术研发人员:田孟祥;宫彦龙;张时龙;雷月;何友勋;李佳丽;余本勋;张大双;宋治豪;闫志强;余莉;卢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省水稻研究所;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6.21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