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密围护结构的熏蒸消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7979发布日期:2021-01-26 17:5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密围护结构的熏蒸消毒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熏蒸消毒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气密围护结构的熏蒸消毒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熏蒸消毒法是一种快速、彻底、切实有效的消毒方法,其被广泛用于生物制药、粮食储存和文物消毒等领域,具有渗透力强,不腐蚀、不变色、用量小、和解吸收快等特点。熏蒸消毒法可以对毛、棉、化纤制品、木材、工艺品、文物档案的害虫进行防治和消杀且效果显著。
[0003]
但是,传统的熏蒸消毒系统自动化程度低,严重依赖工作人员操作;另外,有些熏蒸药剂对人畜都是有害的,直接排放在环境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亟待需要一种新型的气密围护结构熏蒸消毒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密围护结构的熏蒸消毒系统,包括:熏蒸剂投放装置;复合熏蒸装置;尾气吸收装置,其中,熏蒸剂投放装置、复合熏蒸装置、尾气吸收装置分别与气密围护结构连通;气体参数检测装置;熏蒸剂检测装置,其中气体参数检测装置和熏蒸剂检测装置设置于气密围护结构中;以及控制器,其分别与熏蒸剂投放装置、复合熏蒸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以及气体参数检测装置和熏蒸剂检测装置通过线缆连接。
[0005]
如上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汽化装置,其一端与熏蒸剂投放装置连通,另一端与气密围护结构连通。
[0006]
如上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汽化装置,可与熏蒸剂投放装置集成安装位一体,也可安装在气密围护结构内。如上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交互装置,其与所述控制器通过线缆连接。
[0007]
如上所述的系统,其中控制器经配置以根据气密围护结构容积和熏蒸剂种类确定熏蒸剂用量和熏蒸时间;并控制熏蒸剂投放装置输送出所述熏蒸剂用量的熏蒸剂。
[0008]
如上所述的系统,其中控制器经配置以根据藏品种类选择熏蒸剂的种类。
[0009]
如上所述的系统,其中控制器经配置以根据熏蒸剂的种类确定是否启动复合熏蒸装置、汽化装置和/或尾气吸收装置。
[0010]
如上所述的系统,其中复合熏蒸装置包括低氧或常氧气调装置,控制器经配置以在熏蒸之前,启动气调装置,根据气体参数检测装置的反馈将气密围护结构内的氧含量和/或湿度调控至设定的氧含量和/或湿度。
[0011]
如上所述的系统,其中设定的氧含量范围为0.1%-21%。
[0012]
如上所述的系统,其中控制器经配置以在熏蒸之后,启动尾气吸收装置,根据熏蒸剂检测装置的反馈将气密围护结构内的熏蒸剂含量降低到安全值以下。
[0013]
如上所述的系统,其中控制器经配置以投放熏蒸剂时启动尾气吸收装置,其中尾
气吸收装置开启的时间根据熏蒸剂的熏蒸浓度、尾气吸收剂溶液多少确定。
[0014]
如上所述的系统,其中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物理吸附法、生物过滤法和化学吸收法等。如上所述的系统,启动尾气吸收装置的同时,还应同步启动外部供气气源或内置的气体内循环动力设备,通过闭环或开环方式进行尾气吸收。
[0015]
本申请采用自动化的方式对熏蒸方法进行改进,自动计算熏蒸剂量和投放熏蒸剂,并能够检测气密围护结构中的熏蒸剂浓度等信息量。根据反馈的信息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对应的操作,提高了熏蒸效率,且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7]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气密围护结构的熏蒸消毒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9]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可以参看作为本申请一部分用来说明本申请的特定实施例的各个说明书附图。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在不同图式中描述大体上类似的组件。本申请的各个特定实施例在以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描述,使得具备本领域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还可以利用其它实施例或者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构、逻辑的改变。
[0020]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气密围护结构的熏蒸消毒系统。如图所示,熏蒸消毒系统包括熏蒸剂投放装置110、复合熏蒸装置120和汽化装置130;其中,熏蒸剂投放装置110通过管道与气密围护结构100气密连接,汽化装置130一端与熏蒸剂投放装置110连通,另一端与气密围护结构100连通,用于汽化熏蒸剂。复合熏蒸装置120与气密围护结构100利用管道气密连接。
[0021]
熏蒸消毒系统还包括气体参数检测装置140、熏蒸剂检测装置150和尾气吸收装置180。其中,气体参数检测装置140和熏蒸剂检测装置150安装在气密围护结构100内部,尾气吸收装置180利用管道与气密围护结构100气密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气体参数检测装置140包括但不限于氧含量检测装置、气体湿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气密围护结构中的氧含量和湿度等信息。熏蒸剂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气密围护结构中熏蒸剂的浓度,响应于熏蒸剂的浓度不高于安全值,才允许排放到空气中。尾气吸收装置180的工作原理包括物理吸附法、生物过滤法和化学吸收法,根据熏蒸剂的不同,尾气吸收装置180采用方法也会不同。
[0022]
熏蒸消毒系统进一步包括控制器160和交互装置170,其中,控制器160与交互装置170通过线缆连接,二者能够相互通讯。控制器160分别与熏蒸剂投放装置110、复合熏蒸装置120、汽化装置130和尾气吸收装置180通过线缆连接,其经配置控制熏蒸剂投放装置110、复合熏蒸装置120、汽化装置130和尾气吸收装置180开始或停止工作,以完成某项功能。控制器160分别与气体参数检测单元140和熏蒸剂检测单元150通过线缆连接,其经配置接收
气体参数检测单元140和熏蒸剂检测单元150的检测数据,并判断数据是否在设定阈值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60可以是单片机,其经配置以根据气密围护结构容积和熏蒸剂种类确定熏蒸剂用量和熏蒸时间;并控制熏蒸剂投放装置输送出熏蒸剂用量的熏蒸剂。
[0023]
在一些实施例中,交互装置170可以是触摸屏,其可以与操作人员交互,在触摸屏上输入气密围护结构容积、熏蒸剂种类,并显示计算好的熏蒸剂用量。交互装置170还可以显示接收来的气体参数信息、熏蒸剂含量以及提示信息等。其中提示信息包括熏蒸剂投放装置中熏蒸剂不足时的提示信息等。
[0024]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熏蒸装置120包括低氧或常氧气调装置,用于降低气密围护结构100中的氧含量。进一步地,气调装置可以包括氮气气源,利用氮气置换的方式降低气密围护结构100中的氧含量。
[0025]
利用本申请的气密围护结构的熏蒸消毒系统具体步骤如下:
[0026]
1、将藏品码放在气密围护结构内,关闭气密门并进行密封;
[0027]
2、在熏蒸剂投放装置中放置熏蒸剂;
[0028]
3、输入气密围护结构的容积、熏蒸剂种类和藏品种类中的一者或多者;
[0029]
其中,控制器接收到气密围护结构的容积、熏蒸剂种类和藏品种类中的一者或多者,自动计算出该熏蒸剂的用量和熏蒸时间;并控制熏蒸剂投放装置输送出熏蒸剂用量的熏蒸剂。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经配置以根据藏品种类自动确定熏蒸剂的种类。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经配置以根据熏蒸剂的种类确定是否启动复合熏蒸装置、汽化装置和/或尾气吸收装置。有些熏蒸剂宜采用复合熏蒸的方式,使得熏蒸效率更高;有些熏蒸剂在熏蒸时,需要将其汽化后输送至气密围护结构中;有些熏蒸剂会产生对人体有害或者污染环境的气体,因此控制器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自动选择是否启动复合熏蒸装置、汽化装置和/或尾气吸收装置。
[0030]
响应于控制器启动复合熏蒸装置后,启动低氧或常氧气调装置,根据气体参数检测装置的反馈将气密围护结构内的氧含量和/或湿度调控至设定的氧含量和/或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定的氧含量的设定范围为0.1%-21%。
[0031]
4、对气密围护结构中的藏品进行熏蒸;
[00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熏蒸剂投放装置110与气密围护结构100之间的管道上安装电磁阀和流量计,用于控制通入熏蒸剂的时间。熏蒸剂投放装置中的熏蒸剂包括固定质量标准化的熏蒸剂,其只能投放固定质量整数倍的熏蒸剂,无法精准控制投入熏蒸剂的量。本申请利用控制熏蒸剂的投放时间,从而精准控制熏蒸剂的通入量。
[0033]
举例而言,在控制器上输入气密围护结构的容积、熏蒸剂种类和藏品种类中的一者或多者,自动计算出该熏蒸剂的用量和熏蒸时间。其中熏蒸剂的用量是28g,需要用标准化熏蒸剂(每块5g)6块能够满足熏蒸剂的用量。6块标准化的熏蒸剂为30g,全部投入会浪费掉2g,且气密围护结构中的熏蒸剂浓度会大于设定浓度。已知熏蒸剂进入量为1g/min,控制器控制熏蒸剂投放装置与气密围护结构之间的电磁阀的开启时间,当开启时间28min后,关闭电磁阀,从而精准控制熏蒸剂的用量,且能够控制气密围护结构的的熏蒸剂浓度。
[0034]
5、响应于需要尾气吸收操作,控制器经配置启动尾气吸收装置,根据熏蒸剂检测装置的反馈将气密围护结构内的熏蒸剂含量降低到安全值以下后排放。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经配置以投放熏蒸剂时开启尾气吸收装置,其中尾气吸收装置开启的时间根据熏蒸
剂的熏蒸浓度、尾气吸收剂溶液多少等确定。其中控制器根据熏蒸剂种类和用量确定尾气吸收方式和尾气吸收装置的开启时间。
[0035]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发明公开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