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1843发布日期:2020-09-29 09:1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穴盘育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



背景技术:

穴盘育苗技术是采用草炭、蛭石等轻基质无土材料做育苗基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穴一粒,一次性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穴盘育苗是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的育苗技术,在我国被列为"七五"和"八五"期间农业部重点科技项目。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专业化商品苗生产的主要方式。基质至少要有5mm的深度才会有重力作用,使基质中的水分渗下,空气进入穴孔越深,含氧量就越多。较深的穴孔为基质的排水和透气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有些穴盘在穴孔之间还有通风孔,这样空气可以在植株之间流动。使叶片干爽,减少病害,干燥均匀,保证整盘植株长势均匀。

现有的穴盘通常都是在穴盘底部开设穴孔,通过穴孔引导根系向下伸展,并且通过穴孔实现穴盘内植株的透气工作,而这种穴孔的开设方式不便于穴盘底部放置于平面上,穴孔与平面接触造成穴孔堵塞不便于穴盘内植株的生长。

现有公开的一种红叶石楠用组合型育苗穴盘,申请号cn201821276383.5,通过在穴盘板顶部与底部表面均匀贯穿开设有穴盘固定开口,穴盘板顶部表面且位于穴盘固定开口边沿一周的位置开设有穴盘固定卡槽,从而通过固定套实现对穴盘内植株的支撑固定工作,但是该红叶石楠用组合型育苗穴盘不便于人工对其移动,并且穴盘内植株根茎透气效果不佳,现设计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通过在单穴块内设置穴盘通孔对穴盘内植株进行透气工作,设置辅助压块用于固定穴盘内育苗基质,并通过把环便于人工对穴盘组合块进行整体移动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红叶石楠用组合型育苗穴盘不便于人工对其移动,并且穴盘内植株根茎透气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包括穴盘组合块,所述穴盘组合块上设有单穴块,所述单穴块包括上穴槽和下穴槽,所述上穴槽底端与下穴槽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穴槽侧面设有穴盘通孔,且单穴块内活动设有辅助压块,且穴盘组合块两侧均固定设有把环。

优选的,所述穴盘组合块由多组单穴块呈规律阵列排布而成,且多组单穴块之间互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穴槽顶部与底部均为开口结构,且上穴槽与下穴槽相接通,且下穴槽底部为封闭结构。

优选的,所述下穴槽为梯台状结构,且下穴槽各侧面均设有四组穴盘通孔,且穴盘通孔将下穴槽内部与下穴槽外侧相接通。

优选的,所述辅助压块呈“#”状,且辅助压块与上穴槽内形状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洋桔梗育苗用穴盘通过在单穴块内设置穴盘通孔对穴盘内植株进行透气工作,并通过穴盘通孔可用于植株根茎从穴盘组合块内伸出,设置辅助压块用于固定穴盘内育苗基质,并可通过辅助压块辅助植株根茎固定生长,并通过把环便于人工对穴盘组合块进行整体移动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的单穴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的单穴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的单穴块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穴盘组合块,2、单穴块,201、上穴槽,202、下穴槽,3、穴盘通孔,4、辅助压块,5、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包括穴盘组合块1,穴盘组合块1上设有单穴块2,且穴盘组合块1由多组单穴块2呈规律阵列排布而成,且多组单穴块2之间互相固定连接,这样可通过多组单穴块2实现穴盘组合块1对多组洋桔梗的育苗工作,单穴块2包括上穴槽201和下穴槽202,且上穴槽201顶部与底部均为开口结构,且上穴槽201与下穴槽202相接通,且下穴槽202底部为封闭结构,这样可将洋桔梗种子与育苗基质通过上穴槽201放置于下穴槽202内,上穴槽201底端与下穴槽202顶端固定连接,下穴槽202侧面设有穴盘通孔3,且下穴槽202为梯台状结构,且下穴槽202各侧面均设有四组穴盘通孔3,且穴盘通孔3将下穴槽202内部与下穴槽202外侧相接通,将穴盘通孔3设置于下穴槽202外侧便于对单穴块2内的洋桔梗根茎进行透气工作,并且各组单穴块2之间的下穴槽202互相分离,从而提高透气效果,并且穴盘通孔3便于单穴块2内的洋桔梗根茎从穴盘通孔3内伸出,避免洋桔梗根茎因空间局限造成根茎损伤,且单穴块2内活动设有辅助压块4,且辅助压块4呈“#”状,且辅助压块4与上穴槽201内形状相匹配,这样辅助压块4可以卡合在下穴槽202顶部,从而通过辅助压块4可实现对育苗基质的固定工作,并且可通过辅助压块4实现对洋桔梗幼苗的辅助固定工作,防止洋桔梗长势歪倒,且穴盘组合块1两侧均固定设有把环5。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洋桔梗育苗用穴盘时,先将穴盘组合块1放置于平台上,将辅助压块4放入单穴块2内,通过人手轻轻按压,使得辅助压块4卡合扎起下穴槽202顶部,将育苗基质适量倒入至各组单穴块2内,再将洋桔梗种子放置于各组单穴块2内的育苗基质上,接着再将育苗基质倒入至各组单穴块2内,使得育苗基质对单穴块2内的洋桔梗种子与辅助压块4覆盖包裹,通过穴盘通孔3可对洋桔梗根茎进行透气工作,并且洋桔梗根茎可从穴盘通孔3内伸出,通过辅助压块4可实现对育苗基质的固定工作,并且可通过辅助压块4实现对洋桔梗幼苗的辅助固定工作,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把环5实现对穴盘组合块1的移动搬运工作,以上为本洋桔梗育苗用穴盘工作过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包括穴盘组合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穴盘组合块(1)上设有单穴块(2),所述单穴块(2)包括上穴槽(201)和下穴槽(202),所述上穴槽(201)底端与下穴槽(202)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穴槽(202)侧面设有穴盘通孔(3),且单穴块(2)内活动设有辅助压块(4),且穴盘组合块(1)两侧均固定设有把环(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穴盘组合块(1)由多组单穴块(2)呈规律阵列排布而成,且多组单穴块(2)之间互相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穴槽(201)顶部与底部均为开口结构,且上穴槽(201)与下穴槽(202)相接通,且下穴槽(202)底部为封闭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穴槽(202)为梯台状结构,且下穴槽(202)各侧面均设有四组穴盘通孔(3),且穴盘通孔(3)将下穴槽(202)内部与下穴槽(202)外侧相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压块(4)呈“#”状,且辅助压块(4)与上穴槽(201)内形状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洋桔梗育苗用穴盘,包括穴盘组合块,所述穴盘组合块上设有单穴块,所述单穴块包括上穴槽和下穴槽,所述上穴槽底端与下穴槽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穴槽侧面设有穴盘通孔,且单穴块内活动设有辅助压块,且穴盘组合块两侧均固定设有把环,所述下穴槽为梯台状结构,且下穴槽各侧面均设有四组穴盘通孔,且穴盘通孔将下穴槽内部与下穴槽外侧相接通。该洋桔梗育苗用穴盘通过在单穴块内设置穴盘通孔对穴盘内植株进行透气工作,并通过穴盘通孔可用于植株根茎从穴盘组合块内伸出,设置辅助压块用于固定穴盘内育苗基质,并可通过辅助压块辅助植株根茎固定生长,并通过把环便于人工对穴盘组合块进行整体移动搬运。

技术研发人员:夏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佳海农业产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23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