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模型的制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8937发布日期:2021-04-09 20:2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模型的制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学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模型的制备。



背景技术: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简称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于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转运或代谢障碍导致体内维生素b12含量不足而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等,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及周围性神经病变等,常伴有贫血的临床征象。

为了更好的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进行良好的研究,需要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包括新药筛选)研究。借助于动物模型的间接研究,可以有意识地改变那些在自然条件下不可能或不易排除的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观察模型的实验结果并与人类疾病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方便、更有效地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防治措施。

现有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式如下:通过在基因层面的操作,使得小鼠无法完成对维生素b12的摄取,从而使得小鼠体内维生素b12的含量不足,进而引发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然而,这种制备方式用到的转基因小鼠价格昂贵并且在国内没有售卖,同时考虑到其制备周期在两个月左右,因此该制备方法具有制备时间长和制备成本高的缺点。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快速且低成本制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模型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模型的制备,通过六氯丁二烯能够在6天内完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模型的制备,且由于六氯丁二烯的售价低廉,因此本申请的制备方式相对于传统制备方式具有速度快和成本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模型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0μl的六氯丁二烯稀释到490μl食用油当中;

s2、按照50-250μl/只小鼠的剂量,对小鼠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用药期间正常进行饲养;

s3、间隔48小时再次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共计给药三次;

s4、在第三次给药24小时后对小鼠进行测试,观察是否出现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的临床症状。

优选的,所述食用油为玉米油。

优选的,s4步骤包括以下内容:用药期间对小鼠的体重,每隔24小时进行测试并且记录。

优选的,s4步骤包括以下内容: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评测,评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步态、爬杆、转棒和线栅实验。

优选的,用药完成后测量小鼠血清维生素b12的含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六氯丁二烯的价格低廉,且通过本发明中的制备方式能够在6天内完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的小鼠模型的制备,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制备方式,降低了研究成本并且增加了制备的速度,从而能够更加广泛的进行推广,进而更好的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进行良好的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小鼠的体重和存活数对比表;

图2为本发明中小鼠的行为学评测结果对比表;

图3为本发明中小鼠血清维生素b12含量对比图;

图4为本发明中造模组脊髓细胞数量对比图;

图5为本发明中造模组脊髓空泡化现象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以下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

实施例1: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模型的制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0μl的六氯丁二烯稀释到490ul食用油当中,本实施例中食用油采用的是玉米油;

s2、按照50-250μl/只小鼠的剂量,对小鼠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用药期间正常进行饲养;

s3、间隔48小时再次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共计给药三次;

s4、在第三次给药24小时后对小鼠进行测试,观察是否出现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的临床症状:

s4.1、用药期间对小鼠的体重,每隔24小时进行测试并且记录;

s4.2、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评测,评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步态、爬杆、转棒和线栅实验;

s4.3、测量小鼠血清维生素b12的含量。

实施例2:试验小鼠a组,一组10只,对其进行以下的操作:

s1、将10μl的六氯丁二烯稀释到490μl玉米油当中;

s2、按照50μl/只小鼠的剂量,对小鼠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用药期间正常进行饲养;

s3、间隔48小时再次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共计给药三次;

s4、在第三次给药24小时后对小鼠进行测试,观察是否出现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的临床症状:

s4.1、用药期间对小鼠的体重,每隔24小时进行测试并且记录;

s4.2、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评测,评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步态、爬杆、转棒和线栅实验;

s4.3、测量小鼠血清维生素b12的含量。

实施例3:试验小鼠b组,一组10只,对其进行以下的操作:

s1、将10μl的六氯丁二烯稀释到490μl玉米油当中;

s2、按照150μl/只小鼠的剂量,对小鼠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用药期间正常进行饲养;

s3、间隔48小时再次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共计给药三次;

s4、在第三次给药24小时后对小鼠进行测试,观察是否出现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的临床症状:

s4.1、用药期间对小鼠的体重,每隔24小时进行测试并且记录;

s4.2、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评测,评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步态、爬杆、转棒和线栅实验;

s4.3、测量小鼠血清维生素b12的含量。

实施例4:试验小鼠c组,一组10只,对其进行以下的操作:

s1、将10μl的六氯丁二烯稀释到490μl玉米油当中;

s2、按照250μl/只小鼠的剂量,对小鼠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用药期间正常进行饲养;

s3、间隔48小时再次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共计给药三次;

s4、在第三次给药24小时后对小鼠进行测试,观察是否出现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的临床症状:

s4.1、用药期间对小鼠的体重,每隔24小时进行测试并且记录;

s4.2、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评测,评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步态、爬杆、转棒和线栅实验;

s4.3、测量小鼠血清维生素b12的含量。

对比例1:试验小鼠d组,一组10只,对其进行以下的操作:

s1、准备好对比注射的玉米油;

s2、按照250μl/只小鼠的剂量,对小鼠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s1中的玉米油,用药期间正常进行饲养;

s3、间隔48小时再次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共计给玉米油三次;

s4、在第三次给玉米油24小时后对小鼠进行测试:

s4.1、用玉米油期间对小鼠的体重,每隔24小时进行测试并且记录;

s4.2、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评测,评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步态、爬杆、转棒和线栅实验;

s4.3、测量小鼠血清维生素b12的含量。

在试验完成后,对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以及对比例1中小鼠的各个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其中图1为小鼠的体重和存活数对比表,图2为小鼠的行为学评测结果对比表,图3为小鼠血清维生素b12含量对比图。从图1、图2和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小鼠出现了明显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特征即:体重快速下降,后肢无力和血清中的维生素b12显著下降。

为了进一步验证小鼠模型是否符合制备的需求,当然在实际的制备操作过程中,该步骤为非必要的,我们选取症状明显且死亡率较低的b组作为实验组,d组作为对照组,提供图4和图5的内容进行对比。其中,图4为造模组脊髓细胞数量对比图,图5为造模组脊髓空泡化现象对比图。从图4和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小鼠实验组出现了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的相关症状,完成了小鼠模型的制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六氯丁二烯的价格低廉,且通过本发明中的制备方式能够在6天内完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的小鼠模型的制备,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制备方式,降低了研究成本,从而能够更加广泛的进行推广,进而更好的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进行良好的研究;(2)通过行为学评测、体重和维生素b12的测量能够简单、快速的判断出小鼠是否出现脊髓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病病变,从而降低了检测成本;(3)该方法在制备过程中,小鼠的死亡率较低,成模率尚可,故适于大范围进行推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