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苏芡绿色低碳栽培及早期有害生物生态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34105发布日期:2023-01-24 18:3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苏芡绿色低碳栽培及早期有害生物生态防治方法与流程
6月上、中旬定植,定植时将根系盘成较松的团,放到穴底,再用稍硬的泥土压住根系,并向周边培土,以泥土不“窝心”为准,最后理顺叶片、浮于水面;投放鱼苗:5月中旬~5月底在养殖水域区内打一次杀虫剂,6月20日前或芡实秧苗定植后,放养规格800~1200尾/千克的草鱼苗,放养密度0.5 千克/亩;s4:田间管理:查棵补苗:芡苗移栽后及时检查苗心是否被淤泥埋没或缺棵,并及时清理、补栽;壅土除草:随着植株生长,分2~3次培泥壅根,最后将塘穴培平,栽后7~10天,开始拔除杂草,封行前停止除草;水肥运筹:定植后应保持畦面浅水15~20厘米,以后随植株生长,田间水量由小增大,茎叶旺盛生长期田间水位可调高至40~50厘米;芡实耕翻前施有机基肥,生长期分批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和氨基酸液体叶面肥,减少化肥用量;草鱼养殖:投放在养殖水域区内草鱼苗,无需投喂饲料,草鱼以养殖水域区中的萍类、丝状藻类有害生物为主食;安装防鸟设施;s5:虫害防治:以农业、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采用生物防控萍类、藻类技术,须在投放草鱼苗前半个月进行1次杀虫清塘;病害防治,第1次于7月中旬,以防叶瘤病为主喷洒药水,第2次于7月下旬,以防叶斑病、叶瘤病为主,第3次于8月上旬末至中旬,以防叶斑病为主;有害生物防治,杀虫清塘后半个月,按亩投放草鱼苗,用于控制田中的浮萍、满江红等萍类;s6:适时采收:“苏芡”定植60~70天后,于7月底至10月中旬采收。
6.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基肥为腐熟有机肥、豆饼生物有机肥或菜饼生物有机肥。
7.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环沟深为30~50厘米,宽为80~120厘米。
8.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移栽幼苗时,防止泥土埋没心叶,水位保持10~15厘米,并逐步加深水位到20~25厘米。
9.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十亩以上的田块之间需要留出水面作“船路”,既便于采收运果,又宜方便套养的生物吸氧存活。
10.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定植前先将移苗田的秧苗挖起,少伤根,洗去根部泥土,顺序摆放装运到大田。
11.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步骤s4的中,如活棵后如植株瘦小,每亩可追3~5千克尿素;生长期追肥三元复合肥不超过3次,总量控制在0.5千克/棵,并适当提高钾肥比例;为促进植株生长后期果实膨大,增加产量,可在封行前、开花始期、中期各追一次氨基酸液体叶面肥,减少化肥用量20%以上。
12.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步骤s4的中,当遇35℃高温时,需每天清晨开泵打循环水2~3小时增氧。
13.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防鸟设施为敷设在池埂四周的细丝网线或排布在田埂四周的防鸟竹竿;扎制一定数量的稻草人,身上附着彩条飘摆,惊吓驱赶鸟类;安装集冲击炮、滚频超声波一体的驱鸟装置。
14.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5中,防叶瘤病喷洒的药水为每喷桶水用世高水份散颗粒剂10克、科博可溶性粉剂50克、卫农助剂2毫升;防叶斑病、叶瘤病为喷洒的药
水为每喷桶水用10%腈菌唑乳油40毫升、65%代森锌可溶性粉剂50克、卫农2毫升;防叶斑病喷洒的药水为每喷桶水用30%爱苗水油剂8毫升、20%阿米西达水浮剂20毫升、卫农2助剂毫升。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苏芡绿色低碳栽培及早期有害生物生态防治方法,通过合理投放草鱼达到防萍,不仅避免捞萍或用药防治,减少劳力,节省成本,而且节本减排增效,减轻其它害虫的危害及农药投入,还可改善水质,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苏芡套养水生动物进行防控萍类等绿色低碳高质、高效生态防控目标,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降低了经济风险,提升了产品品质,保护了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池塘剖视图;图2为草鱼防控萍类危害俯瞰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为一种苏芡绿色低碳栽培及早期有害生物生态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品种选择:可根据需求选择姑苏芡实1号、姑苏芡实2号、姑苏芡实3号、姑苏芡实4号、红籽紫花苏芡或黄籽紫花苏芡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姑苏芡1、3号植株无刺,可分批采收,品质好、产量高,可替代刺芡作嗑籽;黄籽紫花苏芡果大、粒大、米大、产量高,可作干米或冻鲜米;红籽紫花苏芡和姑苏芡2、4号种壳较薄,出肉率提高,可作冻鲜米。
19.s2:育苗管理:苗床准备,育苗床选在避风向阳田块或房屋前空地,育苗床土选用肥沃壤土,厚10厘米以上;播种育苗,芡实苗龄一般60~70天,随着天气变暖,长江流域多在4月上中旬露地播种,5月上中旬移苗,6月上中旬定植,采用薄膜覆盖,有利于出苗整齐,也可适当提前至3月下旬育苗。但实践表明,过早播种定植,会使植株抗性减弱,导致发病早,病害重,易早衰;播种前7~10天,取出种子反复淘洗干净,并剔除小粒、嫩粒置于容器内,加浅水日晒2~3天后播种,播种后,畦面保持水位5~10厘米,随植株生长逐渐加高水位,每平方米苗床播种1~2千克;每亩用种量0.7~1千克;小苗移栽:芡实幼苗长有1~2张小圆叶时带种子连根挖出移栽,行株距为40厘米
×
40厘米,移栽幼苗时,防止泥土埋没心叶,水位保持10~15厘米,并逐步加深水位到20~25厘米;s3:大田定植:田块准备:选择壤土或粘壤土田块,不选用污泥深及腐殖质含量多
的池塘、藕田,且宜与其它水生蔬菜或旱生蔬菜、粮田轮作,并要及早做好田间准备工作,首先加宽加高田埂,每块田埂高60厘米以上,宽40~50厘米,其次在芡实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内环沟,形成养殖水域区,十亩以上的田块之间需要留出水面作“船路”,既便于采收运果,又宜方便套养的生物吸氧存活,内环沟深为30~50厘米,宽为80~120厘米,在内环沟的进水口、排水口处设置70目过滤网,用于防止有害生物侵入和逃苗;起苗定植:6月上、中旬定植,定植前先将移苗田的秧苗挖起,少伤根,洗去根部泥土,顺序摆放装运到大田,定植时将根系盘成较松的团,放到穴底,再用稍硬的泥土压住根系,并向周边培土,以泥土不“窝心”为准,最后理顺叶片、浮于水面;投放鱼苗,5月中旬-5月底在养殖水域区内打一次杀虫剂,6月20日前或芡实秧苗定植后,放养规格800~1200尾/千克的草鱼苗,放养密度0.5 千克/亩;s4:田间管理:查棵补苗:芡苗移栽后及时检查苗心是否被淤泥埋没或缺棵,并即时清理、补栽;壅土除草:随着植株生长,分2~3次培泥壅根,最后将塘穴培平,栽后7~10天,开始拔除杂草,封行前停止除草;水肥运筹:定植后应保持畦面浅水15~20厘米,以后随植株生长,田间水量由小增大,茎叶旺盛生长期田间水位可调高至40~50厘米,果实采收期经常注意添加田水,保持水位不低于35厘米。
20.芡实需肥量大,耕翻前宜施豆饼等有机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千克,或豆饼、菜饼生物有机肥50千克,生长期分批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和氨基酸液体叶面肥,减少化肥用量,

活棵后如植株瘦小,每亩可追3~5千克尿素;

生长期追肥三元复合肥不超过3次,总量控制在0.5千克/棵,并适当提高钾肥比例;

为促进植株生长后期果实膨大,增加产量,可在封行前、开花始期、中期各追一次氨基酸液体叶面肥,减少化肥用量20%以上;草鱼养殖:投放在养殖水域区内草鱼苗,无需投喂饲料,草鱼以养殖水域区中的萍类、丝状藻类有害生物为主食,将药物、人工除害改为生物防控,但鱼菜共生时遇35℃高温需每天清晨开泵打循环水2~3小时增氧;安装防鸟设施:芡实田放养水生动物后会引诱白鹭等觅食,造成田内鱼苗数量下降,降低生物防萍效果,需安装防鸟设施,主要包括:防鸟设施为敷设在池埂四周的细丝网线或排布在田埂四周的防鸟竹竿;扎制一定数量的稻草人,身上附着彩条飘摆,惊吓驱赶鸟类;安装集冲击炮、滚频超声波一体的驱鸟装置;s5:虫害防治:以农业、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采用生物防控萍类、藻类技术,须在投放草鱼苗前半个月进行1次杀虫清塘;病害防治:第1次于7月中旬,以防叶瘤病为主喷洒药水,第2次于7月下旬,以防叶斑病、叶瘤病为主,第3次于8月上旬末至中旬,以防叶斑病为主;有害生物防治:杀虫清塘后半个月,按亩投放草鱼苗,用于控制田中的萍类及丝状藻类;其中,防叶瘤病喷洒的药水为每喷桶水用世高水份散颗粒剂10克、科博可溶性粉剂50克、卫农助剂2毫升;防叶斑病、叶瘤病为喷洒的药水为每喷桶水用10%腈菌唑乳油40毫升、65%代森锌可溶性粉剂50克、卫农2毫升;防叶斑病喷洒的药水为每喷桶水用30%爱苗水油剂8毫升、20%阿米西达水浮剂20毫升、卫农2助剂毫升。
21.s6:适时采收:“苏芡”定植60~70天后,于7月底至10月中旬采收,可收鲜芡米35千克,干芡米25千克,亩均收入超1.5万元,生物防控为主的可捕获草鱼20千克/亩,规格在400~450克/尾,收益300~350元,生物防控兼鱼菜共生的草鱼约成活率70 %,可捕获个体重量
300克的草鱼105千克/亩,按照鱼塘收购价16元/千克计算,可获利1680元/亩,扣除打循环水30天,每天用3度计,其电费多支出成本约50元,而前期至少可减少两次打药除虫,其节支成本基本持平,不仅不增加成本支出,还减少环境污染,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十分显著。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合理投放草鱼达到防萍,不仅避免捞萍或用药防治,减少劳力,节省成本,而且节本减排增效,减轻其它害虫的危害及农药投入,还可改善水质,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苏芡套养水生动物进行防控萍类等绿色低碳高质、高效生态防控目标,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降低了污染排放,提升了产品品质,保护了生态环境。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