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培养蘑菇丝体的贮存材料及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15836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培养蘑菇丝体的贮存材料及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在培养蘑菇菌丝体时使用的构成容器或袋状物(下称培养用的容器类)贮存体的贮存材料、使用该贮存材料制成的贮存体以及蘑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例如,在通过菌床栽培使香蕈、玉蕈等食用蘑菇的子实体形成的场合,可以说作为其前阶段的该菌床栽培是培养作原料用的菌丝体。本发明是有关培养这类菌丝体时,构成培养用容器类贮存体的贮存材料,使用该贮存材料制成的贮存体以及菌丝体培养方法的改进。
通常,蘑菇菌丝体的培养如下所述。首先将培养基填充到用聚乙烯、聚丙烯等制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袋中,在该袋开口部位附着除菌过滤器等。然后将其进行杀菌、冷却。进而将除菌过滤器等取下将种菌接种在培养基上,再次将除菌过滤器附着上,然后在培养室进行培养。上述除菌过滤器等的附着是如下进行的,例如,使用纸制除菌过滤器,硬质塑料制的筒状体以及在表面穿有多个孔的硬质塑料制的盖罩(キャップ),在袋的开口部位周边外围经过筒状体,将该周边从筒状体的内侧向外侧折叠,在该开口部位附着上除菌过滤器,在挟入了折叠袋的周边及除菌过滤器的周边的状态,在筒状体的外围压合上盖罩。
但是上述方法的缺点是实际上在培养期间,在培养基中有杂菌蔓延,往往生成质量差的次品。这种杂菌蔓延的问题,在直至蘑菇的菌丝体占优势的初期培养阶段尤为突出,在通常或是不良的环境下约有3~15%的次品形成。
虽然在培养基上接种种菌,在接种室中有相应的菌管理措施,培养期间也在培养室中进行相应的菌管理,但是实际上述二种情况都不能说是完全的无菌室,在室内都有相当数量的杂菌漂浮着。另一方面,填充培养基的合成纤维制的袋状物密封不良、有小孔,特别是挟在筒状体和盖罩之间的合成树脂制的袋状物的周边和除菌过滤器的周边上必然形成各种各样的折邹,由于这种折邹的存在,在二者的周边之间不可避免的要形成小间隙。在过去的方法中杂菌从这种小孔和小间隙等侵入,这种杂菌的侵入蔓延尤其是在培养阶段的初期更为突出。
如果在接种室和培养室内进行完全的无菌管理,即使在袋上有小孔等,或是在袋的开口部位的周边和除菌过滤器的周边之间产生小间隙,也能够防止杂菌在培养基中蔓延,但是为了设置这种接种室和培养室就需要显著地增加经济负担。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解决在过去的蘑菇丝体的培养中,在其培养期间,尤其是在培养阶段的初期历杂菌蔓延往往形成次品的问题,以及,如果要防止这种杂菌蔓延则需要增加很大的经济投入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提供在经济上有利的方法,提供了可在蘑菇菌丝体培养中,特别是在其培养阶段的初期能防止杂菌污染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制做用于培养蘑菇菌丝体时使用的容器或袋状物贮存体材料,该贮存材料是由透气度为2~200秒/100cc的无纺织物制成的。
上述材料的理想透湿度是1000~12000g/m2/24hr。作为本发明的贮存材料,其耐水压为300~3000mmH2O是理想的。
作为用本发明贮存材料制作的贮存体的特征是用贮存材料制作的大袋的周面被部分地断开,在其断开部分的周边与透明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制小袋的开口部分的周边相粘合(贴紧),作为整体该小袋贮存在该大袋中。
进而,本发明还提供了经过下述第一工序、第二工序、第三工序为特征的蘑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
第一工序将培养基填充到容器或袋中,杀菌后冷却;第二工序在无菌环境下,在上述培养基上接种种菌的工序,以及第三工序将种菌接种后的容器或袋子,在无菌环境下,贮存在由透气性为2~200秒/100cc的无纺织物组成的贮存材料制做的贮存体中,然后进行密封的工序。
本发明在这里所说的无菌环境下,包括在无菌室内,也包括将市场上出售的卤素系列、过氧化物系列、醇类等杀菌剂进行喷雾所形成的杀菌气氛(环境)等。
根据本发明,为了在培养期间,尤其是在培养的初期阶段能够防止杂菌的污染,即使在培养时不使用高价的无菌室也能达到高的产率和良好的操作性,在室外,露地上进行培养也成为可能。另外,通过对用本发明贮存材料制成的贮存体的形状进行研究,也可能实现对培养状态可随时进行观察。
培养本发明的蘑菇菌丝体的培养基,可以使用通常的培养基,例如,可以使用米糠、麦糠(麸子)、玉米粉、锯末以及市售的营养源混合物与约65(重量)%的水混合而形成的物质。
作为装填培养基的培养容器,如果能保持适于蘑菇菌繁殖生理的培养基,则对这种容器的原材料及其开头并没有特殊的限制。作为原材料可以举出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酯,聚酰胺等,其中以透明的聚烯烃材料为最好,这是因为其价格便宜,且从外部就能观察到培养状况。作为形状,是在其上部有开口部分的容器和袋状物,尤其是如图7所示的缩小了上部开口部分的容器,因为这样便于使用所以是最可取的。
所谓本发明的贮存材料,是将填充了上述培养基的培养用容器类收容起来,在培养用容器类与外部空气之间设置空气层,为防止培养用容器类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的材料。本发明的贮存材料,例如可加工成袋的形状使用,另外也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套材和通风部分使用。本发明的贮存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材料并用,即透气部分使用本发明的贮存材料,其他部分使用如合成树脂薄膜和建筑材料这样的不透气材料。用于培养的容器(培养用容器类)可以一个一个地单独收容在本发明的贮存材料中,也可以每几个每几个地收容。例如,在用本发明贮存材料制造的袋中将培养用容器逐个收容,或与不透气性材料并用制成配置于室内的多个培养用容器,即可培养出蘑菇菌丝体。
本发明的贮存材料是由透气度为2~200秒/100cc的无纺织物组成的。如果透气度低于2秒/100cc,就将难以防止来自周围的杂菌污染。另一方面,如果高于200秒/100cc,则透气性不充足,难以保持适于菌丝体培养的环境条件,妨碍菌丝体的成长。理想的透气度范围是5~100秒/100cc。透气度是用JIS-P8117(ガ一レ法)测定的值。
该无纺织物用JIS-L1099-A法(40℃,90%RH)测定的透湿度为1,000~12,000g/m2/24hr,尤其是为3000~10000g/m2/24hr最好。在该范围内,容易控制培养基的适当湿度在75-80%。另外,用JISL1092-B法(高水压法)测定的耐水压为300~3000mmH2O是令人满意的。如果具有这样高的耐水压力,雨水等就不会侵入,这样就使在野外(进行)培养成为可能。
作为该无纺织物,可举出布面浮纱纺丝法无纺织物、熔融吹塑(メルトブロ一)法无纺织物、纺粘(スパンボンド)法无纺织物或是这些无纺织物的复合材料等。另外,作为可用于无纺织物的纤维,可以列举聚烯烃、聚酰胺、聚酯、聚丙烯腈等热可塑性纤维和棉等天然纤维。其中用布面浮纱纺丝得到的聚烯烃,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无纺织物是令人满意的。布面浮纱纺丝法无纺织物,用水银压入法可得到的细孔平均直径为0.1~3.0μ,最好是0.2~2.0μ,具有特别优越的防止杂菌侵入的细菌障碍性。而且,通过无纺织物表面对光的漫反射,可以有效的遮断对蘑菇菌丝体有害的紫外线。而且,由于其抗拉强度(JIS-L1096-D法)大于5kg/3cm,撕裂强度(JIS-L1096-D法)大于0.5kg,强度高,因此也具有坚固很难破裂的优点。
使用本发明贮存材料制作的贮存体的形状能将填充了上述培养基的1个或几个培养用容器贮存起来,可以密闭而没有其它特殊的限制。用本发明的贮存材料制作的贮存体最好是贮存较少数量的培养用容器,但也可以采用贮存多个培养用容器的房屋「(ハウス)」式的形态,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贮存材料可以作为室壁(ハウス壁)的全部或一部分被使用,为了使其室内部的空气循环,最好设置空气循环装置。
贮存体的大小应可装入培养用容器,而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最好是密闭后的容量大于培养容器的1.5倍。
透气度为2~200秒/100cc的无纺织物,可以使用其贮存体的全部,也可以利用其一部分。无论是哪种情况,如果平均每1000cc培养基容量需使用这样的无纺织物10cm2以上,最好是20cm2以上,则可达到细菌的适宜环境,蘑菇菌丝体的繁殖就不会有问题。
在贮存体的局部上面有用透明材料设置的窥视窗部分,但是该窥视窗部分使用本发明的贮存材料和其他不透明材料的遮盖结构是更理想的。这种结构的贮存体,通过窥视窗可以适时地确认出培养过程中菌丝体的培养状态,同时,在室外培养的情况下,这种结构的窥视窗可以避免培养基被太阳光照射而对菌丝体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还可以防止该窥视窗部分和其它他部分之间的培养基产生温度差,出现菌丝体培养不均匀的问题。
透明和不透明材料,是由聚烯烃、聚酰胺、聚酯等的合成树脂组成的,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为了防止在热粘结时密封不良,有气孔,最好是将尼龙膜和聚乙烯膜做成叠层膜。为了使膜不透明,可以采用在膜上进行白油墨印刷等易行手段。例如,可通过在尼龙膜的一面上印刷白油墨,在该油墨表面上用粘结剂将聚乙稀膜粘结来制造。


图1~图7中表示了用本发明贮存材料构成的贮存体形状的一个例子。
图1~3是把透明膜3分别对折,将上部开口部分以外的边沿部分与透气度为2~200秒/100cc的无纺织物1和2粘结制成袋状物,或者将对折的透明膜3,把上部开口部分以外的边沿部分与上述的无纺织物1和不透明膜2粘结而制成袋状物。
图4是表示使用本发明贮存材料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图5是图4在A-A线上的横截面图。将用本发明的贮存材料制成的大袋14的左右两侧边部分断开,使其断开部分10、11的周边与用透明合成树脂制的小袋8、9的开口部分12、13的周边相粘结。将小袋8、9沿着大袋14的内周面折入,贮存在大袋14中。边沿部分的粘结可以是热压胶合密封,高频密封或使用粘结剂粘接,但是热压胶合密封在生产率和成本方面是令人满意的。在图4和图5表示的贮存体中,通常全部都保持不透明状态,观察内部的时候,断开后将10、11部分打开,可以看到内部透明的小袋8或9。通过这样的操作即平时可以防止紫外线和日光的侵入,同时又可以进行菌丝的培养,必要时也能观察内部菌丝的成长状态。
把已填充了培养基的培养用容器贮存之后,即将贮存体的上部开口部分密封。
另外,将本发明的贮存材料成形为如图6所示圆筒,当培养用容器贮存在其内之后,也可将上下开口部分用热封口方法,夹紧等方法进行密封。这时,也可将圆筒全部都用本发明的无纺织物材料制成(A),或者其中的一部分16也可以用透明或不透明的无纺织物以外的薄膜制成,或是把透明膜部分18作为窥视窗,再用不透明的无纺织物和膜17遮盖该部分也是可以的。
其他贮存体的形状,可举出的如
图1中3那样的三角形(マチ)部分在两侧有角(撑)板型(ガゼツトタイブ)的贮存体。这种情况的三角形部分是透明的或是不透明的都可以。
以下对有关培养方法作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的第1工序中,将培养基填充到培养用容器中,根据需要,如后面所述的第2工序中那样,将除菌过滤器附着在该培养用容器的开口部分之后,进行杀菌、冷却。
杀菌通常使用常压、中高压、高压杀菌釜,使水蒸气流通,常压加热杀菌,或者用中高压、高压等加压热杀菌。冷却可以采用强制冷却,也可以放置冷却。
在本发明的第2工序中,在经过杀菌并冷却了的培养基中进行种菌的接种。接种通常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接种后,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培养用容器的开口部分附着除菌过滤器。
除菌过滤器的附着,例如如下进行。先去掉过滤器,预选准备好筒状体及其表面上穿有多个孔的盖罩。首先在培养用容器(类)开口部分的周边外围经过筒状体将该周边从筒状体的内侧向外侧折叠;接着在开口部分附着上除菌过滤器,然后在折叠的培养用容器的周边及除菌过滤器的周边插入的状态,在筒状体的外围压合上盖罩。在第1工序中在培养用容器的开口部分附着了除菌过滤器的情况下,取下盖罩和除菌过滤器,在培养基上接种种菌之后,再次附着除菌过滤器,压合盖罩。除菌过滤器虽然可以是纸制的,但是最好使用具有下述除菌性能和透气性的无纺织物。这种无纺织物与纸制的相比更富有延展性,因而在压合盖罩时很难形成折皱,在培养用容器类的周边和除菌过滤器的周边之间很难产生小孔隙。
在本发明中的第3工序中,将在培养基上接种了种菌的培养用容器贮存在用透气度为2~200秒/100cc的无纺织物制成的贮存体中,然后密闭。这种密闭状态可以通过在贮存体开口部分的周边用热粘结,高频密封,粘结剂密封来达到,将该开口部分的周边折叠,用细绳或橡皮带等把折叠部分捆紧,或用钉书机、扣钩等固定,例如将铝、铜等制的可弯曲园杆和板状或卷材状物放在开口部分附近的贮存体上面,以其为中心进行3~4次折叠之后,通过将折叠部分向芯体(材料)内侧折叠进行密闭也是可能的。使用这种芯体材料的密闭方法,将贮存体用悬挂式培养也可能是更可取的。
另外,培养用容器中通常填充1.0~2.5kg的培养基,由于有相应的重量,将贮存体盖在该培养用容器上,将位于下方的开口部分的周边向培养用容器的底面折叠,利用上述重量实际上也可达到密闭状态。
如上所述,贮存在贮存体内,在开口部分呈密闭状态下进行培养。虽然培养可在培养室内进行,但是只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室内、屋檐下、室外等也可进行培养。将培养基填充到透明或半透明的培养用容器内,进而将该培养用容器贮存在用具有除菌性和透气性的无纺织物制的贮存体中。由于是密闭的,在没有特定细菌管理的地方也可以培养。培养最好是在下述情况下进行,即贮存体的断开部分自然而然地打开,由于为使透明膜不露在外部,例如将该断开部分用细绳和橡皮带等缓慢地关闭,或在贮存体底部两端向内侧弯曲的状态下进行。
通过将培养用容器贮存在用本发明的贮存材料制作的贮存体中,能够防止在蘑菇菌丝体的培养期间,尤其是在初期阶段的杂菌污染,能够在蘑菇菌丝体的成长中保持充分的空气量,不需要高费用的无菌室,而使极简易又经济的培养成为可能。
而且可以容易地将培养基的湿度控制在75~80%的适宜湿度,特别是能防止在夏季由于直射日光使培养基的温度升高,同时还能遮断对蘑菇菌丝体有害的紫外线。另外,还可能防止雨水侵入。而且,根据需要还可以随时观察在培养期间的培养状况。
因此,通过在用本发明的贮存材料做的贮存体中贮存培养用容器,可以不需要培养室,而可在野外,露天地进行培养。具体地说,在进行原木栽培的场所和通常的农作业环境下也可以培养。
以下,通过实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这些实例的限制。
实施例1图7是表示用本发明的贮存材料贮存的菌丝体培养器的一种实施状态的纵断面图。培养基30填充在培养用容器类29中。培养基30经过杀菌、冷却之后,进行种菌的接种。在培养用容器29的开口部分25的周边23,在其外围引进筒状体27,周边23从筒状体27的内侧向外侧折叠。在开口部分25罩上除菌过滤器21,将除菌过滤器21的周边22向折叠周边23的外围弯曲。在周边22,23插入状态下,在筒状体27的外围压合上盖罩26,在盖罩26上面有多个孔20穿通。因此,附着有除菌过滤器21的培养用容器29被贮存在贮存体31中,在贮存体31的开口部分贴上长25cm、宽1cm、厚0.8mm的铝板19,将该铝板作芯体将贮存体折叠并密闭。
实施例2和3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斜视图,图2是从
图1的A方向看的端部图,图3是从
图1的B方向看的端部图。
将由布面浮纱纺织法フテツミ工纺系法)制的聚乙烯无纺织物(旭化成工业社制、ルクサ一 H3330WW、厚度0.17mm)按40cm×54cm在长方向上剪切,在其中间部分4进行对折(对折线的两侧各为27cm)。将对折线的两侧分别表示为1和2。另一方面,将透明膜按40cm×10cm剪切,在中间部分进行对折(对折线的两侧分别为5cm)。该透明膜部分在
图1~2中用号码3表示。其次,将上述无纺织物及透明膜的长度为40cm的边沿部分6,7进行热粘结,作成
图1所示的贮存体(实施例2)。
另外,将聚乙烯无纺织物(旭化成工业社制、ルクサ一 H2040ZZ、厚度0.17mm)按40cm×27cm剪切,作为
图1贮存体的部分1。另一方面,剪切不透明膜40cm×27cm作为
图1贮存体的部分2。再剪切透明膜40cm×10cm,在其中间部分进行对折(对折线的两侧各为5cm),作为
图1贮存全的部分3。在这些长度为40cm的边沿部分4,6,7进行热粘结、作成
图1贮存体(实施例3)。
再有,上述无纺织物ルクサ一 H3330WW的透气度为60秒/100cc,透湿度为5800g/m2/24hr,耐水压为1400mmH2O,抗拉强度为6kg/3cm,撕裂强度为1.4kg。无纺织物ルクサ一 H2040ZZ的透气度为25秒/100cc,透湿度是8000g/m2/24hr,耐水压是2100mmH2O,抗拉强度是19kg/3cm,撕裂强度是0.7kg上述透明膜是将尼龙膜和聚乙烯膜(LLPE)用干燥叠层法进行层合而得到的,其厚度为0.07mm。另外,上述不透明膜是将白油墨(白ィソキ)印刷在尼龙膜上,在其油墨面上用粘结剂粘结聚乙烯膜(LLDPE)进行层合而得到的,其厚度为0.07mm。
实施例4和5用孔径0.3mm,孔数1000个的矩形纺丝喷咀一面在熔融温度290℃将特性粘度为0.7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经吸气管吸引,一面以流出量为2.0g/孔/分,纺丝速度约3000m/min进行纺丝形成目付70g/m2(单丝纤度2.0d)的纤维网,接着用联接装置进行部分压接得到中间制品。这时的纤维结晶度是24%。然后将中间制品用一对纸轧光机(上轧辊是170℃的金属轧辊,下轧辊为40℃的纸轧辊)在线压30kg/cm的条件下进行热压接。其后用照相凹版滚筒グラビアロ一ル)涂敷防水剂(デイツクガ一ドNH-10)0.02g/m2。
经这种操作制得的纺粘型无纺织物的性能如下纤度2.0旦尼尔、目付70g/m2,透湿度5500g/m2/24hr,透气性5秒/100cc,防水性90,耐水压500mmH2O,撕裂强度纵向(经纱)2.1kg/横向(纬纱)2.0kg,抗拉强度经纱10kg/3cm,纬纱6kg/3cm,透光率57%,平均孔径1.5μm,总开孔面积率2.0%,结晶度24%。
除了用该纺粘型无纺织物代替布面浮纱纺丝法无纺织物以外,其它与实施例2相同,作成贮存体(实施例4)。
另外除了用该纺粘型无纺织物代替布面浮纱纺丝法无纺织物以外,其它与实施例3相同,作成贮存体(实施例5)。
实施例6按图7中所示的前述实施状态,在下述条件下,共制作100个并进行了培养。
条件培养用容器是容积为2升的聚丙烯制的袋状物。培养基是下述混合物1.5kg在米糠20重量份,麸子15重量份,玉米粉10重量份,锯末50重量份以及作为营养源的バィデル(商品名,北研社制)5重量份中混合65重量份水。培养基的杀菌及冷却在耐压杀菌釜内,用0.5kg/cm2的加压热水蒸气,在110℃经过8小时杀菌后,在15℃放置冷却。种菌的种类香蕈。除菌过滤器纸制的牛皮纸(日本制纸制)。筒状体及盖罩是由硬质塑料制的(北研社制)。无纺织物制贮存体是实施例2中的贮存体容积为3升。培养是在温度20℃,湿度为70%的培养室内进行15天。
实施例7除了培养是在温度15~25℃,湿度为60-75%的室外进行15天之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6的相同。
实施例8除了用实施例3的贮存体代替实施例2的贮存体以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6的情况同样进行。
实施例9除了用实施例3的贮存体代替实施例2的贮存体以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7的情况同样进行。
实施例10除了用实施例4贮存体代替实施例1的贮存体以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6的情况同样进行。
实施例11除了用实施例4的贮存代替实施例1的贮存体以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7的情况同样进行。
实施例12除了用实施例5的贮存体代替实施例2的贮存体以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6的情况同样进行。
实施例13除了用实施例5的贮存体代替实施例2的贮存体以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7的情况同样进行。
比较例1除了不使用本发明的贮存体,因而粘附了除菌过滤器的培养用容器(类)就原封不动的进行培养以外,其他均与实施例6的情况同样进行。
比较例2除了不使用本发明的贮存体,因而在粘附了除菌过滤器的培养用容器(类)之后就原封不动地进行培养以外,其他均与实施例7的情况同样进行。
经过培养之后,对培养基进行了检验,实施例6~13所有的培养基中香蕈的菌丝体均占优势而且很好的被培养了;但是比较例1的12个培养基中,以及比较例2的67个培养基中都有杂菌蔓延了。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贮存材料制作的贮存体的一个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2是
图1表示的贮存体从A方向看的端部图。
图3是
图1表示的贮存体从B方向看的端部图。
图4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贮存材料制作的贮存体的另一实施例的简图。
图5是表示图4贮存体在A-A面的断面图。
图6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贮存材料制作的贮存体的另一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贮存材料贮存的菌丝体培养器的一实施状态的纵断面图。
1,14,15……表示无纺织物。
2……表示无纺织物或不透明膜。
3,8,9,18……表示透明膜。
权利要求
1.构成用于培养蘑菇菌丝体时的容器或袋状贮存体的材料,该贮存材料是由透气度为2~200秒/100cc的无纺织物构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存材料,该贮存材料的透湿度为1000~12000g/m2/24hr。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贮存材料,该贮存材料的耐水压为300~3000mmH2O。
4.一种贮存体,其特征在于用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贮存材料制做的大袋的周面被部分地断开,将其断开部分的周边与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制小袋的开口部分的周边相粘结,作为整体将该小袋贮存在该大袋中而构成的贮存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贮存体,其特征在于使用由不透明的合成树脂制的膜作为大袋的一部分。
6.蘑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述三个工序第一工序将培养基填充到容器或袋中,杀菌、冷却;第二工序在无菌环境下,在上述培养基中接种种菌;第三工序将种菌接种后的容器或袋,在无菌环境下,贮存在由透气度为2~200秒/100cc的无纺织物组成的贮存材料制作的贮存体中,接着进行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是在贮存体开口部分的一端,贴紧放置上可弯曲的芯体(材料),以该芯体作中心,通过折叠贮存体进行密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构成用于培养蘑菇菌丝体时的容器或袋状贮存体的材料,该贮存材料是由透气度为2—200秒/100cc的无纺织物构成的;以及用该贮存材料制作的贮存体,还提供了以下述三个工序为特征的蘑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第一工序将培养基填充到容器或袋中,杀菌、冷却;第二工序在无菌环境下,在上述培养基中接种种菌第三工序将种菌接种后的容器或袋,在无菌环境下,贮存在透气度为2—200秒/100cc的无纺织物组成的贮存材料制作的贮存体中,接着进行密封。
文档编号A01G1/04GK1107283SQ9411599
公开日1995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8日
发明者伊藤俊治 申请人: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