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159855阅读:20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国对虾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海洋生物养殖方法,特别涉及的是中国对虾的养殖方法。
我国对虾养殖业近十几年来从育苗、养成到饵料加工等技术发展很快,使养虾业在许多地区经济发展中成为支柱产业,并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现有中国对虾的养殖周期为一年一个周期,4至5月育苗,5至6月大田放养,7-12养成商品虾,但是近年来在高温季节也正是对虾养成期间流行了一种劣性病毒性疾病,根据资料报到,是一种寄生在对虾组织细胞核内,属于DNA型的病毒,此病毒发病快,流行面广、周期短但危害性极大,能在短期内导致养殖中国对虾的绝产性大面积死亡。当前,对此病的防治工作采用了中、西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化学类药物以及生物工程系统、放射线方法等治疗手段,效果均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把现有中国对虾一年养成的一个周期变为以高温季节病毒病发病期为中点的一年两次养成收获期,并充分利用生物过程中的腐生链、捕食链的依存关系,形成天然饵料良性循环的养殖过程,不仅避开病毒病的危害,而且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不用药物的中国对虾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法实现的,一种中国对虾养殖方法,其一年中养殖流程为早春以越冬亲虾作第一次育苗→大棚暂养→大田分苗→大田养成→病毒发病前收获第一期商品虾→高温发病区间作清池、晒池及培养基础饵料的时间→以捕捞亲虾作第二次育苗→集中暂养→大田分苗→大田养成→第二次收获商品虾。
附图为中国对虾养殖过程方框示意图。


及实施例附图为全年养殖中国对虾两次收成对虾的方框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本发明把一年养成一次中国对虾的流程,改成了两次养殖两次收成的流程,实际是将现有一年一次周期中以病毒的发病区间为中点,分成两个周期;由于我国海岸线南北很长,水温变化不一样,若把现有一年养成变为一年两次养成,而避开高温季节病毒的危害,就要根据当地水温的具体情况,提前育苗才行,南北病毒发病时间、区域也不同,所以清池、晒池的时间也不一样,收获对虾时间也不同。
以山东为例中国对虾的两次养成方法说明如下①将一年中的养殖对虾周期以病毒发病区间为中点分成两个养成周期,把高温季节的病毒发病期作为大田清池、晒池培养基础饵料时期,为第二周期仔虾放入大田养成提供丰富的生物饵料;②第一周期为2至3月用越冬亲虾在控制条件下育苗,3至4月在大棚暂养,4至5月在大田分苗,5至7月在大田养成,7至8月根据预报在病毒发病期前收获第一期养成的对虾;在仔虾放入大田养成之前作好大田的清池、晒池和培养基础饵料;
③第二周期养殖为利用4至5月海上捕捞对虾作亲虾在控制条件下的育苗场暂养至6月中下旬,然后产卵孵化育苗,7至8月在清理好部分大田中集中暂养8至9月放入全部清理好的大田中养成,9至12月收成第二周期的商品虾。
中国对虾养殖方法以山东为例进一步说明如下在2-3月份采用越冬亲虾在育苗场中,并在控制水温度12-16℃之间暂养产卵育苗,育苗期间用水中浮游生物作饵料仔虾长到0.7至1厘米长,然后在大棚中暂养,温度控制在15℃以上,经过40-50天仔虾长至5-6厘米,然后在已清理好并大量培养游浮生物的大田中分苗养殖,在此之前对大田作清洗和培养基础饵料的工作,如采取提高温度,使浮游生物快速繁殖,再把仔虾放入大田放养,由于养殖中,利用了腐生链、捕食链的依存关系,形成了天然饵料的良性循环,所以对虾生长相对更迅速健壮,在高温季节中病毒病流行之前,对虾已长至12厘米以上,经实验,在病毒病发病期前,可以养成到12厘米以上。
从附图1中可以看出,病毒发病期是有规律的,随一年中1至12月时间的推进,水温也由低至高又降低的变化,病毒出现在高温时间,约在7-8月份之间,本发明的特点之一是把发病期间作为清理大田的时间,清池、晒池并且在清池的大田里培养基础饵料,促进浮游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为第二周期的对虾的幼体期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饵料;第二周期的养虾是在清池前的4-5月份用海捕虾作亲虾,先暂养在育苗场中,并降低水温拟制亲虾排卵至6月中下旬,然后使捕捞亲虾在6至7月孵化仔虾,然后分苗于已处理好的部分大田中集中暂养,然后再放入大田,由于病毒发病高峰已过,大田又经清洗和日晒以及浮游生物的大量生长,所以第二期的仔虾进入大田后在幼体期间能快速的生长,由7月至12月长到12厘米以上,有充分保证的。
由上述情况可知,山东以北海水水温相对偏低高温时间较短,而山东以南海水水温偏高,高温区较长,发病区时间相应的早,而且时间长,所以本发明养殖方法的核心是以当地病毒的发病区间为中点,在发病前,作出准确预报,赶在发病前采收第一次成虾,把发病期间作为清池、晒池、培养基础饵料的时期,等发病期将过,再把第二期仔虾放入大田养成,只要保证每期养虾总时间为120天以上,即可获得合格的商品虾。
在全年的两个养虾周期中海水温度都应控制在10℃至26℃之间。
本发明优点很多,首先是以病毒病发病区间为中心改成对虾为两个生长周期,科学巧妙的避开了对虾养成的”死亡区“,将对我国对虾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另外改一年一周期为二周期的方法,将使对虾年产量成倍增加,同时在对虾养殖中采用水中天然饵料为主,人工合成为辅,而且一般不用任何药物,改善了对虾的生长环境降低了养虾成本,必将受到广大虾农的欢迎。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国对虾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一年中养虾流程是,早春以越冬亲虾作第一次育苗→大棚暂养→大田分苗→大田养成→病毒发病前收获第一期商品虾→高温发病区间作清池、晒池及培养基础饵料的时间→以捕捞亲虾作第二次育苗→集中暂养→大田分苗→大田养成→第二次收获商品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对虾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①将一年中的养殖对虾周期以病毒发病区间为中点分成两个养成周期,把高温季节的病毒发病期作为大田清池、晒池培养基础饵料时期,为第二周期仔虾放入大田养成提供丰富的生物饵料;②第一周期为2至3月用越冬亲虾在控制条件下育苗,3至4月在大棚暂养,4至5月在大田分苗,5至7月在大田养成,7至8月根据预报在病毒发病期前收获第一期养成的对虾;在仔虾放入大田养成之前作好大田的清池、晒池和培养基础饵料;③第二周期养殖为利用4至5月海上捕捞对虾作亲虾先在控制条件下的育苗场暂养至6月中下旬,然后孵化产卵育苗,7至8月在清理好部分大田中集中暂养8至9月放入全部清理好的大田中养成9至12月收成第二周期的商品虾。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国对虾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周期越冬亲虾的水温应控制在12℃以上;第二周期以捕捞虾作亲虾,先在育苗场中暂养至6月中下旬后产卵育苗,此期间的水温应控制在13℃以下,在全年的两个养虾周期中的海水基础温度都应控制在10-2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中国对虾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周期中在育苗的同时要对大田洗池、放水、并采用自然增温、肥水,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作增加基础饵料的工作,所以在第一周期中的仔虾全靠天然饵料长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中国对虾的养殖新方法,变一年养成一周期为一年两次养成收虾;如在2至3月育苗,3至4月大棚暂养,4至5月分苗,5至6月大田养成,在病毒发病期前收获第一次成品虾;发病区间作大田清池、晒池和培养基础饵料;第二次养虾以捕捞亲虾先暂养在育苗场,6至7月育苗,7至8月在已清好的大田集中暂养,8月放入大田养成,9至12月收第二次成品虾,两次收虾均可达12厘米以上,由于避开了发病期,增加了虾产量,以生物饵料为主降低了成本,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A01K61/00GK1143450SQ95110598
公开日1997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22日
发明者郝海鹏, 滕玉珍, 王青山, 孙桂玲 申请人:郝海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