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5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农作物脱粒的脱粒机械。
现有的脱粒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滚筒的外周焊接有铁钉或其类似形状金属物,工作时滚筒转动,该铁钉或类似形状金属物与脱粒机外壳相互作用而起到脱粒作用。该种形式的脱粒主要是一种冲击脱粒,对物料的搓揉效果差,脱粒率低,并且籽粒易破碎,工作时碎料尘埃四处飞扬。第二种如91年2月13日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小动力多功能简易脱粒机”(专利号89213206.X)这种类型,该专利产品是将麻花纹杆斜焊于滚筒外周上,该种结构的脱粒机在脱粒质量上优于前一种类型,但仍存在着工作时碎料尘埃四处飞扬及安全性差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但能保证脱粒率和脱粒质量,且对电机功率的选择范围大,安全可靠,深受农民喜爱的脱粒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脱粒机主要由电动机、支架、带栅格的外壳、皮带、皮带轮、进料口及滚筒等组成,支架位于外壳底部,进料口位于外壳顶部,该外壳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一未封闭的开口;在滚筒上固定有与滚筒的主轴垂直的扇叶板,扇叶板的周边开设有扇叶片;滚筒的支柱条上套有外表面焊接有金属钉的金属套管,该金属钉呈一弧形,并与该套管的轴线成一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十分明显该脱粒机功能齐全,能脱粒稻子、麦子、玉米、豆子类及油菜等稿杆植物,脱粒率达到99%以上。该机由于采用了带有弯斜金属钉的套管结构,带栅格的外壳一端为未封闭的开口,以及扇叶板的排风作用,使得脱粒时,碎料尘埃从外壳的一未封闭端口侧向飞出,籽粒由栅格间隙漏下,使草、粒自然分离,且安全可靠;当滚筒旋转时,由于套管的离心作用,工作时可根据物料的多少,套管及金属钉能自动调节其与外壳栅格间的距离,故无论物料多少,均能可靠脱粒。该脱粒机结构紧奏,对电机功率的选择范围大。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外壳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的滚筒的主视图;图3为该滚筒的右视图;图4为套管的主视图;图5为套管的右视图。

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该脱粒机的电机选用750瓦的两相电机,滚筒(4)通过主轴(5)安装于带有栅格的外壳(3)内部,主轴(5)用键与皮带轮(1)联接;在外壳的顶部有一进料口(2),外壳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一未封闭的开口,该外壳内径为φ370mm,滚筒的直径为φ250mm,长380mm,五根支柱条(8)组成滚筒的外园周面,每根支柱条上套有三节金属套管(7),该套管内径为φ20mm,长110mm,每节套管的表面沿其母线方向平行焊接有两颗金属钉(6),该金属钉直径为φ10mm,呈一弧形,其国弧半径为R50mm,金属钉与套管轴线成50°的夹角。滚筒的一端固定有一扇叶板(9),并与主轴(5)及支柱条(8)垂直,直径为φ290mm,其周边有10块扇叶片(10)。当电机带动皮带轮(1)转动时,滚筒(4)亦转动,物料由进料口(2)注入,进行脱粒,作物籽粒从外壳的栅格间漏下,而作物碎料及尘埃则由于扇叶板(9)的作用从外壳(3)的开口端侧向飞出,草粒自然分离。
权利要求1.一种农作物脱粒机,主要由电动机、支架、带栅格的外壳、皮带、皮带轮、进料口及滚筒等组成,支架位于外壳底部,进料口位于外壳顶部,滚筒位于外壳内部,其特征在于a.该外壳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一未封闭的开口;b.滚筒上固定有与滚筒主轴垂直的扇叶板,扇叶板周边有扇叶片;c.滚筒的支柱条上套有外表面焊接有金属钉的金属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钉呈一弧形,并与金属套管的轴线成一夹角。
专利摘要一种农作物脱粒机械,主要由电动机、支架、带栅格的外壳、皮带、皮带轮、进料口及滚筒等组成。其中外壳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一未封闭的开口,滚筒的支柱条上套有表面焊有弯斜金属钉的套筒,滚筒的一端有一扇叶板。工作时,该套管及金属钉与外壳的栅格作用起到脱粒作用。该脱粒机不但保证了农作物的脱粒率和脱粒质量,而且碎料尘埃能与籽粒自然分离,安全可靠,对电机功率的选择范围大。
文档编号A01F12/18GK2229131SQ952421
公开日1996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15日
发明者姚德华 申请人:姚德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