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育壮苗壮根包衣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53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旱育壮苗壮根包衣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子包衣剂,尤其是粮食作物种子包衣剂。
水稻旱育秧技术,80年代初引进我国北方。90年代初推广到我国南方,开始与水稻抛秧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综合旱育与抛植双方优势的新型稻作技术。水稻旱育抛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恶苗病重,且易遭受地下害虫危害;二是苗体轻、根盘小且根部难以带土,造成立苗难、植伤重,影响了水稻旱育抛植技术优势的发挥及其推广速度。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用高倍吸水材料,辅之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杀虫剂等功能助剂,制成旱育壮苗壮根包衣剂,在种子外面包上包衣剂,然后播种,不仅壮根、促蘖、灭菌、治虫,而且在秧苗根部形成了1个蓄水囊,保证了秧苗根部供水,增大了根盘带土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旱育壮苗壮根包衣剂的基本组成为20~30%的中性粉状高倍吸水材料、0.03~0.075%的粉状多效唑、0.006~0.015%的粉状萘乙酸、0.015~0.04%的粉状多效锌、0.5~3%的粉状移栽灵、1~1.2%的粉状多菌灵、1~1.2%的粉状呋喃丹及63.8~75.7%的细土。中性粉状高倍吸水材料的细度为150目以上,其余为100目以上。
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是这样的(1)将高倍吸水材料在超微粉碎机上粉碎,直至细度达150目以上;(2)按比例将多效唑、萘乙酸、多效锌、杀菌剂、移栽灵、杀虫剂加入到细土中,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物投入研磨机械中加工粉碎,使其细度达100目以上。
(3)将加工后的高倍吸水材料及上述(2)中加工后的混合物按配比投入高速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均匀。
(4)将制好的旱育壮苗壮根包衣剂真空包装,密封存贮。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将水稻种子浸湿20分钟后取出置于容器中,然后将包衣剂慢慢加入稻种中充分拌和,滚团包衣。
3、技术特点及使用效果(1)具有显著的壮根效应。能促进旱育秧苗根系的发育,壮大根群,并使秧苗根部形成1.8cm×1.2cm大小的“蓄水囊”,抛栽起苗时秧苗根部带土量显著增加。
(2)具有明显的促蘖壮苗效应。因多效唑、多效锌、萘乙酸被吸收负载在“蓄水囊”内缓慢释放,对旱育秧苗起到了长效的调控作用。
(3)具有蓄水、保水、护苗等多重效应。形成的“蓄水囊”具有较大的吸水能力和较好的保水性能。
(4)具有较好的防病、治虫效果。由于“蓄水囊”内吸收负载了多菌灵、呋喃丹,且缓慢释放,有效地防止了病害的发生和防治了地下害虫及苗期稻蓟马等虫害。
(5)使用成本低,投入产出比高,增产效益显著。每亩使用成本仅需3-5元。
(6)经高倍吸水材料包衣处理的旱育秧苗不定根数比对照增加30-40%;百苗根干重比对照增加20-30%;单株带蘖数比对照增加40-50%;单株带土量比对照增加4倍以上;抛栽秧苗植伤程度比对照减轻40-60%;立苗速度提前2-3天;抛栽稻增产10-15%;增收节支纯效益90-120元。
(7)本发明对玉米、棉花等旱作物也有增产、增效作用。
实施例1、配方高吸水材料25% 多菌灵1.0%多效唑0.075% 呋喃丹1.0%萘乙酸0.060% 细土 71.325%多效锌0.040% 其它 2%移栽灵1.5%将上述组分加工成包衣剂后,对杂交籼稻稻种包衣处理,可有效地防治水稻恶苗病,同时兼治水稻旱育苗床地下害虫及旱育秧苗苗期稻蓟马等虫害。经该包衣剂处理的旱育秧苗,在根部形成1.8cm×1.2cm大小的“蓄水囊”;不定根数比对照增加39.4%;百苗根干重比对照增加30.2%;单株带蘖数比对照增加17.9%;单株带土量比对照增加3.4倍;抛栽秧苗植伤程度比对照减轻56.1%;立苗速度提前2天,每亩单产增加10.8%。
2、配方高吸水材料 30% 多菌灵1.0%多效唑 0.030% 呋喃丹1.0%萘乙酸 0.015% 细土 67.115%多效锌 0.04%其它 2%移栽灵 0.8%将上述配方制成包衣剂,对粳稻品种包衣处理后,可有效地防治水稻恶苗病,同时兼治水稻旱育苗床地下害虫及旱育秧苗苗期稻蓟马等害虫。经该包衣剂处理的旱育秧苗,在根部形成1.6cm×1.2cm大小的“蓄水囊”;不定根数比对照增加34.7%;百苗根干重比对照增加28.30%;单株带蘖数比对照增加38.4%;单株带土量比对照增加4.3倍;抛栽秧苗植伤程度比对照减轻67.8%;立苗速度提前4天,每亩单产增加14.7%。
3、配方高吸水材料 20%多菌灵1.2%多效唑 0.03% 呋喃丹1.2%萘乙酸 0.03% 细土 75.025%多效锌 0.015%移栽灵 2.5%将上述配方制成包衣剂,对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可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对玉米黑穗病有特效,兼治玉米茎腐及缺素症。出苗率比对照高26.5%,生长健壮,干旱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萎蔫,穗大粒满,秃尖率减少21%,单产提高18.6%。此外,粘虫为害率降低14.1%。
4、配方高吸水材料 20%多菌灵1.2%多效唑 0.04% 呋喃丹1.9%萘乙酸 0.03% 细土 74.715%多效锌 0.015%移栽灵 3%将上述配方制成包衣剂,对棉花种子包衣处理后,可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苗期蚜虫、立枯病、炭疽病;有利于争取早苗、全苗;能提高棉苗素质,培育壮苗,促进早发,增产增收。
权利要求
1.一种旱育壮苗壮根包剂,其特征在于基本组成为20~30%的中性粉状高倍吸水材料、0.03~0.075%的粉状多效唑、0.006~0.015%的粉状萘乙酸,0.015~0.040%的粉状多效锌、0.5~3%的粉状移栽灵、1~1.2%的粉状多菌灵、1~1.2%的粉状呋喃丹及63.8~75.7%的细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叙述的旱育壮苗壮根包衣剂,其特征在于高倍吸水材料的细度为150目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叙述的旱育壮苗壮根包衣剂,其特征在于多效唑、萘乙酸、多效锌、移裁灵、多菌灵、呋喃丹及细土的细度均在100目以上。
全文摘要
一种旱育壮苗壮根包衣剂,其基本组成为20~30%的中性粉状高倍吸水材料、0.03~0.075%的粉状多效唑、0.006~0.015%的粉状萘乙酸、0.015~0.040%的粉状多效锌、0.5~3%的粉状移栽灵、1~1.2%的粉状多菌灵、1~1.2%的粉状呋喃丹及63.8~75.7%的细土。通过滚团的方法,包在种子外表面,播种后,对苗不仅具有壮根、促蘖、灭菌、治虫的效应,而且在苗的根部形成蓄水囊,增大秧苗根盘带土量,保证了秧苗根部供水。
文档编号A01N55/00GK1145172SQ9611707
公开日1997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8日
发明者张洪熙, 高仲林, 吴怀询, 朱庆森, 曹显祖, 徐卯林, 黄年生, 赵步洪, 张永泰, 戴正元, 孔祥斗, 张宝群, 谭长乐, 夏广宏, 刘晓静, 刘晓斌, 刘广清, 郭勋斌 申请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