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69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打稻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稻机,特别是一种机动打稻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且以种植水稻为主。因此,人们对水稻收割脱粒机械研究较早,发展较快。根据丘陵地带的地理特点,目前使用较多的打稻机分为两类,一类为人力打稻机,主要由机架、外壳、滚筒及传动装置等组成,其传动装置由踏板、连杆、齿轮组成,人工操作,谷茅需靠专人手工分离,劳动强度大。另一类为机动打稻机,即在原人力打稻机的基础上,以机械动力传动取代人工脚踏,减轻了部分劳动强度,但谷茅仍靠手工分离,对人身体影响仍然很大。以上所述两类打稻机的滚筒脱粒齿均为铁丝弯制的倒V型齿,脱粒效率不理想,易造成禾梗留谷,且谷、茅人工分离难干净,致使谷粒损失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传动,具有滚筒和筛网、脱粒和谷茅分离的机动打稻机。
技术内容主要是它由底座、机架、挡谷罩、落谷斗、导茅斗、滚筒、筛网及传动装置组成,筛网置于落谷斗上,导茅斗设于机架前下部,滚筒主体为圆柱体空心结构,两端设有端盖和定位杆,圆周侧面上设有长短相间的角形齿刀,齿刀经定位杆穿插定位,中心轴穿过滚筒端盖中心并与其固定,中心轴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机架前上部;筛网整体为半圆弧状,由扁铁骨架、铁丝组成,其横向骨架上均布小孔,开有凹槽,铁丝穿过小孔后两端弯倒固定组成条形筛网格。
使用时,动力传动带动滚筒工作,滚筒上的齿刀与筛网上的凹槽相对应,打落谷粒,谷粒沿落谷斗流入箩筐内,茅草沿导茅斗返送到田里,达到脱粒与谷茅分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①滚筒采用长短相间的角形齿刀,脱粒干净,经久耐用。②固定筛网的设置,且有凹槽与脱粒齿刀对应,使谷茅能有效分离。③导茅斗的设置可使用谷茅自动分流返田。④整机结构简单、轻便、耐用,可用于稻谷、小麦、大豆等的脱粒、分离。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右视图图3滚筒主视图 图4滚筒左视图图5筛网主视图 图6筛网俯视图图7筛网左视图本实用新型由底座1、机架2、挡谷罩3、落谷斗4、导茅斗5、滚筒6、筛网7及传动装置8组成,筛网7置于落谷斗4上,导茅斗5设于机架2前下部,其为半椭圆锥台形结构。滚筒6主体为圆柱体空心结构,两端设有端盖10和定位杆12,圆周侧面上设有长短相间的角形齿刀13,齿刀13经定位杆12穿插定位,中心轴11穿过滚筒6端盖10中心并与其固定,中心轴11两端通过轴承座14固定于机架2前上部;筛网7整体为半圆弧状,由扁铁骨架15、铁丝16组成,其横向骨架17上均布小孔9,开有凹槽18,铁丝16穿过小孔9后两端弯倒固定组成条开筛网格。
权利要求1.一种打稻机,由底座[1]、机架[2]、挡谷罩[3]、落谷斗[4]、导茅斗[5]、滚筒[6]、筛网[7]及传动装置[8]组成,其特征在于筛网[7]置于落谷斗[4]上,导茅斗[5]设于机架[2]前下部,其中A滚筒[6]主体为圆柱体空心结构,两端设有端盖[10]和定位杆[12],圆周侧面上设有长短相间的角形齿刀[13],齿刀[13]经定位杆[12]穿插定位,中心轴[11]穿过滚筒[6]端盖[10]中心并与其固定,中心轴[11]两端通过轴承座[14]固定于机架[2]前上部;B筛网[7]整体为半圆弧状,由扁铁骨架[15]、铁丝[16]组成,其横向骨架[17]上均布小孔[9],开有凹槽[18],铁丝[16]穿过小孔[9]后两端弯倒固定组成条形筛网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稻机,其特征在于导茅斗[5]为半椭圆锥台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稻机,尤其是一种机动、具有脱粒和谷茅分离功能的打稻机,它由底座、机架、挡谷罩、落谷斗、导茅斗、滚筒、筛网及传动装置组成,滚筒上设有长短相间的角形齿刀、筛网上的凹槽与齿刀机对应。该机结构简单、轻便、耐用,可用于稻谷、小麦、小豆等的脱粒、分离。
文档编号A01F12/18GK2257432SQ962244
公开日1997年7月9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12日
发明者谭丁顺, 袁通富, 罗恢恩 申请人:洞口县科学技术局, 罗恢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