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0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离心式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碎岩石的设备,即离心式破碎机。
目前在矿石磨碎工艺中,广泛使用着球磨机,即在一个较大的园柱形的金属筒内装有磨球和岩石块,园柱筒缓慢的绕轴线转动,磨球在筒的内壁上升一定高度后,落下把岩石块砸碎,从园筒的一端进料,连续的从另一端出料。由于磨矿介质铁球的加入,因此铁球落下时粉尘多、噪音大,铁球消耗多,机体笨大,耗电量大,造成成本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工作腔中加入磨球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缺点,提供一种不用磨球也能将物料有效磨碎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由机架、固定轴、空心短轴、电机、皮带轮、工作腔、机壳、进料斗、出料装置等部分组成,机架上安装着固定轴,其上装有两个可转动的空心短轴,空心短轴的外墙装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电机相联,另一端安装着工作腔,工作腔两侧有进料孔和出料孔,两个空心短轴和工作腔对称安装,在电机带动下作反向旋转,在两个工作腔的外面,机座上装有机壳,机壳上有进料斗,与工作腔的进料孔相通,机壳上还有出料装置。物料从机壳两侧的进料斗中进入两工作腔,在旋转的工作腔内,物料相互间、物料与腔壁发生碰撞,物料从工作腔甩出后,在两反向旋转的工作腔接近处,即出料槽处,又产生碰撞,然后高速冲向机壳的内壁,再一次碰撞,通过这一系列的碰撞,物料可磨至400目以上,并可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调整细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省去了磨球,相同生产能力的磨机体积可大大缩小,从而节约能源、节省磨球钢材、减少破碎机占地面积,减少噪音。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A-A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B-B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实施例在机架(1)上安装着固定轴(2),其上对称的装有两个空心短轴(3),空心短轴通过轴承(4)和轴承(5)可在固定轴(2)上转动,空心轴(3)的外端通过键装有皮带轮(6),通过皮带(7)与电机(8)相联,另一端为中空截锥体形的工作腔,工作腔由园台弧面(9)与外园面(10),园形筛板(11)组成,它们三者焊为一体,外园面(10)的中心部位有园形进料孔(12),园形筛板(11)的周边上有许多均匀分布的出料孔(13),园形筛板(11)通过法兰盘(14)固定在空心短轴(3)上,从而使工作腔可随空心短轴(3)转动,工作腔内壁,即园台弧面(9)的内表面,沿园台面的母线间断的焊有铁条(15),工作腔由电机(8),通过皮带(7)、皮带轮(6)、空心短轴(3)带动,两个工作腔对称安装,作反向旋转,在两个工作腔外面,机座(1)上装有机壳(16),机壳上有进料斗(17)与工作腔的进料孔(12)相通,机壳上还有出料装置(18)。物料从机壳两侧的进料斗(17)通过进料孔(12)进入工作腔,进斗物料为φ10mm的花岗岩石块,在工作腔旋转的过程中,物料相互间、物料与工作腔壁发生碰撞,由于工作腔的园台面(9)为斜面,所以物料受工作腔壁面的推动,通过出料孔(13)甩出,在两个反向旋转的工作腔的接近处即出料槽(19)处又产生了碰撞,然后高速冲向机壳(16)内壁再一次碰撞,通过这一系列的碰撞,物料可磨至300至400目,并可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调整细度,为增加机壳(16)的耐磨性,在靠近出料槽(19)的部分装有耐磨衬板(20)。
权利要求1.一种离心式破碎机,由机架、固定轴、空心短轴、电机、皮带轮、工作腔、机壳、进料斗、出料装置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机架上安装着固定轴,其上装有两个可转动的空心短轴,空心短轴的外端装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电机相联,另一端安装着工作腔,工作腔两侧有进料孔和出料孔,两个空心短轴和工作腔对称安装,在电机带动下作反向旋转,在两个工作腔外面,机座上装有机壳,机壳上有进料斗,与工作腔的进料孔相通,机壳上还有出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中空截锥形工作腔由圆台弧面、外园面、园形筛板组成,它们三者焊为一体,外园面的中心部位有园形进料孔,园形筛板的周边上有许多均匀分布的出料孔,园形筛板通过法兰盘固定在空心短轴上,从而使工作腔可随空心短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中空截锥形工作腔内壁,即园台弧面的内表面,沿园台面的母线间断的焊有铁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反向旋转的工作腔的出料槽附近,在机壳的内壁装有耐磨衬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破碎岩石的设备,即离心式破碎机,它不用磨球也能将物料有效的磨碎,本实用新型由机架、固定轴、空心短轴、电机、皮带轮、工作腔、机壳、进料斗、出料装置等部分组成,固定轴上安装着两个可转动的空心短轴,空心短轴上安装着工作腔,两个空心短轴和工作腔对称安装、反向旋转,两个工作腔的外面装有机壳,机壳上有进料斗和出料装置。
文档编号B02C19/00GK2252664SQ96234190
公开日1997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2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2日
发明者唐新民 申请人:唐新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