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提稻输送水稻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0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灵活提稻输送水稻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灵活提稻输送水稻收割机。
现有技术的小型水稻收割机能收割直立状态的水稻,对倒伏状态的水稻却无法收割。在实际收割水稻时,倒伏状态的水稻较多,因而,人们迫切希望一种既能收割直立状态的水稻,又能收割倒伏状态的水稻的收割机问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既能收割直立状态的水稻,又能收割倒伏状态的水稻的灵活提稻输送水稻收割机。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技术的小型水稻收割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其机体包括动力机构、行走机构、脱粒机构和操作机构,在机体上装有输送带,改进和增加的部件是在机体前部装有转动轴和一个支架,在支架上平行装有3~5个分廊箭,分廊箭的表面呈流线型,在每两个分廊箭之间的支架上装有2把旋转刀、1把下刀和1把和气箭,旋转刀分别位于下刀两端的上面,和气箭位于下刀中间的下面,在位于端部的两个分廊箭中的支架上装有2个链轮,在位于中间的分廊箭中的支架上装有4个链轮,在链轮上装有链带,链带位于分廊箭的凹槽中,在端部的分廊箭中各有1副链带,在中间的分廊箭中各有2副链带,在每副链带上分别装有2~5个提稻箭,每个链轮和每把旋转刀分别与转动轴装配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能收割直立状态的水稻,对于倒伏状态的水稻,收割机在前进过程中,外表面呈流线型的分廊箭能将倒伏的水稻分廊,转动轴带动链轮和链带转动,链带上的提稻箭将倒伏的水稻提起,并把水稻拉向输送带,在这一过程中,与转动轴装配在一起的旋转刀快速飞转,与下刀结合,将水稻割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收割倒伏状态的水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绘的分廊箭是位于中间的一个。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叙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在图1至图3中,本实施例的机体[3]包括动力机构、行走机构、脱粒机构和操作机构,在机体[3]上装有输送带[4],在机体[3]前部装有转动轴[11]和一个支架[10],在支架[10]上平行装有3个分廊箭[2],分廊箭[2]的表面呈流线型,在每两个分廊箭[2]之间的支架[10]上装有2把旋转刀[9]、1把下刀[8]和1把和气箭[7],旋转刀[9]分别位于下刀[8]两端的上面,和气箭[7]位于下刀[8]中间的下面,在位于端部的两个分廊箭[2]中的支架[10]上装有2个链轮[5],在位于中间的分廊箭[2]中的支架[10]上装有4个链轮[5],在链轮[5]上装有链带[6],链带[6]位于分廊箭[2]的凹槽中,在端部的分廊箭[2]中各有1副链带[6],在中间的分廊箭[2]中有2副链带[6],在每副链带[6]上分别装有2个提稻箭[1],每个链轮[5]和每把旋转刀[9]分别与转动轴[11]装配在一起,以上结构即构成了本实施例。在操作过程中,表面呈流线型的分廊箭[2]能将倒伏的水稻分廊,随链带[6]转动的提稻箭[1]能将倒伏的水稻提起并拉向输送带[4],旋转刀[9]与下刀[8]结合将水稻割断,从而实现了对倒伏的水稻进行收割这一目的。由结构可见,本实施例也能收割直立状态的水稻。
权利要求1.一种灵活提稻输送水稻收割机,其机体[3]包括动力机构、行走机构、脱粒机构和操作机构,在机体[3]上装有输送带[4],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机体[3]前部装有转动轴[11]和一个支架[10],在支架[10]上平行装有3~5个分廊箭[2],在每两个分廊箭[2]之间的支架[10]上装有2把旋转刀[9]、1把下刀[8]和1把和气箭[7],旋转刀[9]分别位于下刀[8]两端的上面,和气箭[7]位于下刀[8]中间的下面,在位于端部的两个分廊箭[2]中的支架[10]上装有2个链轮[5],在位于中间的分廊箭[2]中的支架[10]上装有4个链轮[5],在链轮[5]上装有链带[6],链带[6]位于分廊箭[2]的凹槽中,在端部的分廊箭[2]中各有1副链带[6],在中间的分廊箭[2]中各有2副链带[6],在每副链带[6]上分别装有2~5个提稻箭[1],每个链轮[5]和每把旋转刀[9]分别与转动轴[11]装配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活提稻输送水稻收割机,其特征是在支架[10]上平行装有3个分廊箭[2],分廊箭[2]的表面呈流线型,在每副链带[6]上分别装有2个提稻箭[1]。
专利摘要灵活提稻输送水稻收割机。现有的小型水稻收割机能收割直立的水稻,对倒伏的水稻却无法收割,人们迫切希望一种能收割倒伏水稻的收割机问世。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小型收割机前部装有转动轴和支架,在支架上装有几个分廊箭,在每两个分廊箭之间的支架上装有旋转刀、下刀及和气箭,在分廊箭中的支架上装有链轮,在链轮上装有链带,在链带上装有提稻箭,链轮和旋转刀分别与转动轴装配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用于收割直立或倒伏状态的水稻。
文档编号A01D45/00GK2269706SQ962340
公开日1997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11日
发明者杨军华 申请人:杨军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