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杆还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46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秸杆还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茎杆切碎机类,确切地说公开了一种秸杆还田机。
目前我国秸杆还田机种类较多,但都因切碎效果不佳而推广情况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秸杆喂进机壳后,在刀片的高速旋转中将一部分秸杆切碎抛撒到地面,而另一部分秸杆被甩到机壳内壁上,秸杆沿光滑的内壁撒落到地面上,因此这部分秸杆较长。在耕种、播种时秸杆不易埋入地下,更不易腐烂,对下茬作物播种、中耕有些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秸秆切碎率高、应用范围广、有利于耕作的秸杆还田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公知的动力输入轴3、变速箱2、皮带轮1、刀轴皮带轮5、刀轴7、爪形锤刀8、底刀4、机壳6组成,其特征是在机壳6的内壁装数条带底刀4的刀基金属板10,使刀基金属板10与机壳6的内壁固定成一体,刀基金属板10与刀轴7呈平形排列,爪形锤刀8的根部联接在刀轴7上。
本实用新型秸杆还田机的爪形锤刀7的特征是爪形锤刀呈脚板状,有数个前爪,爪呈梯形,爪部有间隔,爪形锤刀8根部联接在刀轴7上。
本实用新型秸杆还田机的底刀4其特征是底刀4的排列方向与刀基金属板10的方向相垂直,底刀4呈前后交叉排列,底刀4高度与爪形锤刀8爪间长度相适应,底刀4数量与锤刀爪的个数相适应。
工作时,从动力轴3输入动力经变速箱2,带动皮带轮1,带动刀轴皮带轮5,刀轴7高速转动,达1860转/分,带动爪形锤刀8转动,将秸杆切碎。当部分秸杆甩到机壳6内壁上时,因有底刀4秸杆受阻,此时,爪形锤刀8前爪从底刀4空间通过,将秸杆切碎而撒向田间。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秸杆还田机秸杆切碎率高,适用范围广,如玉米、棉花秸杆均可。切碎长度在4cm以下,便于耕种,秸杆碎片易被埋入地下,对培肥地力,提高产量,保护环境都有好处。
说明书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运行中爪形锤刀与底刀关系示意图。
图中1皮带轮、2变速箱、3动力输入轴、4底刀、5刀轴皮带轮、6机壳、7刀轴、8爪形锤刀、9前爪、10刀基金属板。
以下借助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如下介绍机壳6采用普通4mm厚钢板加工成抛物线形,两端用8mm普通钢板焊接,并留有刀轴按装孔,长1500mm,刀轴7采用180mm直径的无缝钢管制成,爪形锤刀8采用65Mn钢铸造并热处理而成。将其联接在刀轴7上,底刀4用45#钢板加工成45mm×30mm×3mm的刀,经热处理,且垂直焊接在刀基钢板10上,将刀基钢板10固定在机壳内壁上,再购买或加工皮带轮5、变速箱2、动力输入轴3等经组装而成。
权利要求1.一种秸杆还田机是由公知的动力输入轴(3)、变速箱(2)、皮带轮(1)、刀轴皮带轮(5)、刀轴(7)、爪形锤刀(8)、底刀(4)、机壳(6)组成,其特征是在机壳(6)的内壁装有数条带底刀(4)的金属板(10),使刀基金属板(10)与刀轴(7)呈平行排列,刀基金属板(10)与机壳(6)内壁固定成一体,爪形锤刀(8)呈脚板状根部联接在刀轴(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杆还田机,其特征是爪形锤刀(8)呈脚板状,前有数个爪(9),爪呈梯形状,爪(9)间有间隔,爪形锤刀(8)根部联接在刀轴(7)上。
3.根据权利要1所述秸杆还田机,其特征是底刀(4),垂直焊接在刀基板(10)上,底刀(4)排列方向与刀基板(10)相垂直,底刀(4)高度与爪形锤刀(8)的前爪(9)长度相适应,底刀(4)数量与爪形锤刀(8)的前爪(9)个数相适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茎杆切碎机类,公开了一种秸杆还田机,由于目前秸杆还田机切碎不完全,部分秸杆较长,不利于下一茬作物生长。现采用在机壳6内壁上,装上带有底刀4的金属板10,该板与刀轴7平行并与机壳6为一体,在刀轴7上装上爪形锤刀8,该刀呈脚板状,前边有爪9,爪间有间隔,旋转时爪形锤刀8的前爪9在底刀4间边,切碎秸杆,本实用新型切碎率高,碎杆在4cm以下,能广泛应用于玉米、棉花等秸杆,是一种理想的秸杆还田机。
文档编号A01D82/00GK2332160SQ9822108
公开日1999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14日
发明者张泽存 申请人:张泽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