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小麦-大豆间套作体系中土壤的培肥方法

文档序号:9196743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小麦-大豆间套作体系中土壤的培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玉米/小麦-大豆间套作体系中土壤的 培肥方法。【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农业种植一直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 支柱性产业,我国传统农业一直采用农家肥进行土壤培肥,该方法培肥效果好,而且环保无 污染,但是由于现代养殖技术的进步,各种养殖业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生产,对农家肥的取 用形成了一定困难,所以,目前农业种植主要依靠施用化肥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而忽视了 对土壤的培肥,仅仅依靠施用化肥非常容易造成土地环境污染,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对土地 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和破坏,土壤养分流失或利用不充分,农业生产种植效率低下,产能释 放不足。
[0003] 具相关研究表明,绿肥作物中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平均为15%左右。当绿肥返回土 壤后,它将对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分解与积累产生积极影响。(严昶升,1988)党萍莉(1994)、 杨靖一(1995)、史吉平(2002)等的研究均表明,长期施用绿肥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无机复 合量,进而使土壤有机质得到改善,提高土壤肥力。另外,施用绿肥等有机肥,能使土壤松结 态、稳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的含量均有所提高(姜岩等,1987 ;史吉平,2002)。而长期单施化 肥,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持,会造成松结态的土壤腐殖质含量下降、紧结态的比例提高, 使得土壤有机质品质恶化,不利于调节土壤养分的供应(张伯泉等,1987 ;Nietal,2004)。张 友金(1992)、林敬兰(1998)的研究也表明绿肥覆盖能使土壤有机质显著提高。孙聪姝,王 宏燕(1998)通过定位试验研究耗竭阶段培肥物质对土壤有机质的持续效应,结果说明种植 绿肥可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王瑞宝(2009)研究了翻压光叶苕子能明显增加土壤 中有机质含量,且不同的翻压量对有机质的贡献不一样。近年来国内的试验证明,在大多 数地区的土壤上翻压绿肥,都能使土壤有机质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在丘陵红壤上连续 种植三年绿肥,土壤容重分别降低0. 04-0. 09g/cm3,孔隙度增加 I. 51%-3. 40% (谢瑾岚等, 1990);在果园连续五年套种绿肥后,土壤孔隙率较试验前增加了 4. 72%-6. 26%,与不种植绿 肥的对照相比增加3. 42%-4. 51%,土壤容重较试验前减少了 0. 19%-0. 29%,与对照相比减少 了 0. 14%-0. 23%,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提高了 5. 71%-6. 28%(邰通桥等,1999)。李宗新(2004), 杨玉海等(2005)的研究表明绿肥还田能使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物理性状得到改 良。包兴国等(1994)研究发现,在配施适量磷肥的条件下,按照45t/hm2的翻压量翻压绿 肥,可使土壤容重比空白对照下降12. 3%,孔隙度增加10. 3%,含水量增加18. 2% ;与施用化 肥的处理相比,土壤容重下降了 10. 8%,孔隙度增加了 9.0%,含水量增加了 18.3%。刘国顺 (2006)、罗贞宝(2006)、王永(2009)等人的研究也均获得了类似的结论。此外,翻压绿肥还 有调节土壤pH、Ec、改善地表温度等作用(黄显淦等,1996 ;赵茜,2002)。
[0004] 为了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使农业产能得到充分发 挥,本发明将提供一种采用"在玉米/小麦-大豆间套作体系中利用空闲时段种植绿肥作物 并翻压利用"使土壤得以培肥的方法,不仅可以培肥地力,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改良中 低产田土。
[0005] 下述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缩略语和关键术语定义:
[0006] 间作:指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 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通常在作物名称间采用/表示。如:小麦/蚕豆。
[0007] 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 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是一种解决前后季作物间季 节矛盾的复种方式。通常在作物名称间采用//表示。如:玉米//小麦。
[0008] 轮作:指的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 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通常在作物名称间采用-表示。如:小麦-大豆。
[0009] 间套作:就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隔行有规则栽种的 种植制度。
[0010]间套作体系:就是指包括间套作中全部作物的一个完整系统。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小麦-大豆间套作体系中土壤的培肥方法,不 仅可以减少农作物中化肥的施用量,减轻化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可降低农业生产 成本,采用绿色环保的方式提高粮食的品质、提升土壤肥力。
[0012]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玉米/小麦-大豆间套作体系 中土壤的培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 Sl :在春季3月-4月期间采用条带间隔方式在玉米种植带上种植玉米,至当年8 月-9月收获;
[0014] S2 :在当年8月-9月收获玉米后,立即在玉米种植带上播种光叶紫花苕,并于当年 10月下旬-11上旬期间、在小麦播种前,通过整地将玉米种植带上的光叶紫花苕鲜草翻耕 入土;
[0015] S3 :在当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期间,采用条带间隔方式在玉米种植带相邻的小 麦-大豆种植带上播种小麦,至翌年5月-6月期间进行收获;
[0016] S4:在翌年6月中下旬时,在小麦-大豆种植带上,采用条带间隔方式播种大豆,至 翌年10月下旬进行收获;
[0017] S5 :翌年10月下旬收获完大豆后,立即在小麦-大豆种植带上播种光叶紫花苕,并 于第三年3月-4月期间,在玉米播种前,通过整地将光叶紫花苕鲜草翻耕入土。
[0018] 本发明方法优选为包括以下步骤:
[0019] Sl :在春季3月期间采用条带间隔方式在玉米种植带上双行种植玉米,至当年8月 收获;
[0020] S2:在当年8月收获玉米后,立即在玉米种植带上播种光叶紫花苕,并于当年11月 上旬期间,在小麦播种前,通过整地将玉米种植带上的光叶紫花苕鲜草翻耕入土;
[0021] S3:在当年11月上旬期间,采用条带间隔方式,在玉米种植带相邻的小麦-大豆种 植带上播种小麦,至翌年6月中下旬时进行收获;
[0022] S4:在翌年6月中下旬时,在小麦-大豆种植带上、采用条带间隔方式播种大豆,至 翌年10月下旬进行收获;
[0023] S5 :翌年10月收获完大豆后,立即在小麦-大豆种植带上播种光叶紫花苕,并于第 三年3月期间、在玉米播种前,通过整地将的光叶紫花苕鲜草翻耕入土。
[0024] 本发明方法中的大豆可以替换为甘薯。
[0025] 本发明方法的玉米种植带和小麦-大豆种植带的带宽为1米,相邻两个种植带之 间无间隙。
[0026]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S2中立即在玉米种植带上播种光叶紫花苕的种子用量为:每 公顷60千克。
[0027]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S5中立即在大豆种植带上播种光叶紫花苕的种子用量为:每 公顷45千克。
[0028]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9] 本发明首次提出利用玉米/小麦-大豆间套作体系中空闲期种植绿肥作物并翻耕 入土培肥土壤的方法,该发明方法尤其适用于丘陵区旱地土壤的用养结合。本发明方法充 分、合理的利用了土地资源以及玉米/小麦-大豆间套作体系中的空闲期及其光热资源,将 8月份收获玉米到11月初播种小麦时,玉米种植带上的3个月空闲时间,以及10月底收获 大豆或甘薯、至翌年3月播种玉米时,小麦-大豆种植带上的4个月的空闲时间,将这两段 空闲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种植豆科绿肥:光叶紫花苕,由于光叶紫花苕可实现生物固氮作用, 其植株鲜体翻压入土壤中可作为最佳生态、环保的有机肥用以培肥土壤。本发明方法不仅 可以减少农作物中1〇%_15%的化肥施用量,减轻化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可降低农 业生产成本,采用绿色环保的方式提高粮食的品质、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 分利用光热资源,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有利于使我国农业生产向可持续化发展道 路迈进。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