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92244阅读:来源:国知局
5,主机架6的前侧下部安装朝前伸出安装挖掘铲2-1的挖掘输送装置2。挖掘输送装置2前方通过带调节螺杆7的铰支架装有限深辊1,挖掘输送装置2的输出端通过铰装结构与安置在主机架6前侧的杆板式升运器4下部衔接,其中上方与液压缸9的活塞杆铰接,该液压缸9的缸体铰支在主机架6前侧,因此可以操控液压缸9调节挖掘输送装置2的挖掘倾角。升运器4的上端与安置在主机架6顶面的清选机构10的输入端衔接,清选机构10输出端的分拣平台11后端与装袋机构13的落料过渡仓衔接。
[0031]本实施例的挖掘输送装置2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上环绕有输送杆条升运链2-9,该输送杆条升运链2-9的高端装有动力装置驱动的杆条顶压辊2-5。杆条顶压辊2-5如图4所示,外圆周向均布传动时位于间隔分布升运链杆条之间的顶压辊杆条2-8。杆条顶压辊2-5的上方装有主要由弹性曲型杆条2-10以及弹性杆条压簧2-11构成的弹性杆条机构2-12,该弹性曲型杆条2-10的上端铰支在机架上,下端从弹性杆条机构延伸出,呈与杆条顶压辊2-5外圆相配的圆弧段,且圆弧段套有杆条护套2-6,压持在输送杆条升运链2-9的输出端,弹性杆条压簧2-11的上端固定在机架上,下端套在底部与弹性曲型杆条2-10铰接的压簧芯杆上,且压持于压簧芯杆的台阶面上,因此可以保持弹性曲型杆条2-10压持在输送杆条升运链2-9的输出端上。杆条顶压辊2-5的下方装有通过图5所示外圆周向均布的轴向延伸凹槽与杆条顶压辊2-5啮合的槽型去秧辊2-4。杆条顶压辊2-5与主动链轮
2-3同轴,并与环绕在上下从动链轮的传动链条2-2外啮合,槽型去秧辊2-4与下从动链轮同轴,因此可以使杆条顶压辊2-5与槽型去秧辊2-4以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可见,顶压辊杆条2-8既起前述增加“密度”的作用,又起到与槽型去秧辊2-4的凹槽啮合夹持作用。槽型去秧辊2-4支撑在V形板2-20的一端,该V形板2-20的中部通过固定支轴2_19铰支在机架上,V形板2-20的另一端与长导杆2-14的一端铰接,长导杆2-14的另一端插装在机架的耳板上且装有调节螺母2-15,长导杆2-14中部的扩径环与耳板之间装有压紧簧2-16,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螺母实现调整槽型去秧辊2-4与杆条顶压辊2-5之间的压紧力。V形板
2-20邻近长导杆2-14的一侧中部顶靠在伸出长度可调的顶丝杆2-18上限定下极限位置。
[0032]本实施例清选机构10的具体结构如图6、7、8所示,包括一组间隔支撑在机架侧板10-4的螺旋辊10-1,螺旋辊10-1上均布4条螺旋角为45°的梯形截面螺旋凸筋,其中两条相位差180°的螺纹中间间隔预定距离后断开5cm左右(L)的距离,相邻螺旋辊10-1的螺旋凸筋旋向相反,且相邻螺旋辊10-1之间支撑有直径小于螺旋辊的空心圆杆10-2,形成高-低-高-低波浪型间隔配置,且因螺纹凸筋而具有漏杂缝隙,螺旋辊10-1和空心圆杆10-2分别通过动力传递机构10-3与旋转动力源衔接,且螺旋辊10-1和空心圆杆10-2的旋转方向相反,可以使薯块等表面光滑的物体通行,而间断螺纹与空心圆杆之间的缝隙则使土块等杂物漏下,既保障了薯块顺利通行,又具有理想的清选效果。
[0033]本实施例的装袋机构13包括安置在联合收获机输出端后端机架的落料过渡仓
3-4以及位于落料过渡仓下方的墩袋升降平台3-13。落料过渡仓3-4的具体结构如图9、10、11、12所示,其底部具有中间由人字形导板分隔的左、右接料口,人字形导板的最高点铰支可以手动操作左、右翻转,分别阻隔左、右接料口的翻板3-6。左、右接料口分别装有压袋机构3-5。压袋机构3-5包含具有上、下两极限位置的垂向手柄3-5-11,该手柄3-5-11的下端通过铰销点3-5-1铰支在落料过渡仓3-4 —侧对应接料口的中上方,手柄3-5-11的中部具有穿过钢丝拉索的穿孔,从而形成两侧与左、右拉索3-5-2、3-5-3上端连接的结构。左、右拉索3-5-2、3-5-3的下端分别穿入左、右U型压袋指杆3-5-4、3-5-5位于落料过渡仓同侧分别呈对称“7”字形的左、右主弯杆3-5-13、3-5-15的上端后,借助内置的卡扣形成轴向约束连接关系。这种借助具有一定柔韧性钢丝拉索的牵拉连接结构可以取代球铰连杆结构,形成空间(三维)杠杆机构,在保证得到所需操动的前提下,大大了简化构件。左、右主弯杆3-5-13、3-5-15的弯折处分别通过与之焊接固连的内、外转动隔套3-5-14、3-5-16铰支在手柄下方的主弯杆铰接点3-5-6,形成X形。左、右主弯杆3-5-13、3-5-15之间装有位于主弯杆铰接点3-5-6下的拉簧3-5-7,从而使其趋于合拢。左、右主弯杆3-5-13、3-5-15的下端分别通过左、右水平杆延伸到落料过渡仓3-4另一侧后与对应的左、右副弯杆3-5-13’、3-5-15’下端连接(参见图11),左、右副弯杆3-5-13’、3-5-15’分别呈与左、右主弯杆3-5-13、3-5-15形状相同的对称“7”字形,且弯折处分别通过落料过渡仓3-4另一侧与之焊接固连的内、外旋转隔套铰支在与主弯杆铰接点3-5-6相对的副弯杆铰接点3-10-4位置。如图11所示,左、右副弯杆3-5-13’、3-5-15’的上端分别与左、右短连杆3-10的下端在3-10-2、3-10-3处铰接,左、右短连杆3-10的上端同时与左、右长连杆3-9的上端在
3-10-1处铰接,构成对称的四连杆机构。左、右长连杆3-9的下端分别与左、右封板3-7、3-8的中部在3-9-2、3-9-1处铰接。左封板3-7的左端和右封板3_8的右端分别铰支在接料口的左、右两侧3-7_1、3-8_1。
[0034]当手柄3-5-11处于上极限位置时,左、右U型压袋指杆3-5-4、3-5_5的左、右水平杆在左、右主弯杆3-5-13、3-5-15的运动传递作用下,处于图13中a所示的松张状态,同时通过左、右副弯杆3-5-13’、3-5-15’以及左右短、长连杆3-10、3-9的运动传递作用下,使左、右封板3-7、3-8处于图14中d所示的封闭接料口的对合位置,此时可以方便地取下接薯袋。而当手柄3-5-11处于下极限位置时,左、右U型压袋指杆3-5-4、3-5-5的左、右水平杆处于图13中b所示靠近落料过渡仓3-4落料口两侧的夹紧状态,左、右封板3-7、3-8处于图14中c所示打开接料口的开启位置,此时接薯袋被夹紧在落料口接薯。
[0035]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墩袋升降平台3-13支撑在液压升降机构3-12上,墩袋升降平台3-13 —侧的机架预定高度装有容积传感器3-3,该容积传感器3-3的信号输出端接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接液压升降机构的驱动受控端一一控制阀,由于落料口与墩袋升降平台3-13的初始距离有限,因此装入薯类物料时的掉落高度受控,可以避免物料损伤,而当容积传感器感知接薯袋中的物料已接近出料口时,才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液压升降机构3-12带动墩袋升降平台3-13下降预定距离,使接薯袋的袋底随之下降,腾出上部的接薯空间。此外,在墩袋升降平台3-13—侧的机架底部还装有满载传感器3-14,该传感器3-14的信号输出端接控制电路的对应信号输入端,因此可以感知接薯袋装满,停止墩袋升降平台3-13继续下降,并发出相应的信号。
[0036]行走作业时,挖掘铲2-1入土挖掘,限深辊1在垄上限深,薯块土块进入挖掘输送装置2后,边输送、边去土杂,进入槽辊式秧茎分离部件3后,将薯块顶端连接的残茎摘掉,薯块掉落到杆板式升运器4下部,被刮起升运一定高度落下,接着螺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