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67520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包括顶盖(2)、引诱装置和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装置包含底座(4)和侧板(3),所述侧板(3)与底座(4)构成上部开口的桶状体,所述底座(4)和/或侧板(3)的内表面设有粘虫胶(11),所述侧板(3)上设有缝隙(12),所述顶盖(2)与侧板(3)之间用支架(13)铰接;所述引诱装置包含诱芯(10)和二氧化碳发生器(6),底座(4)上设有恒温发热片(5),诱芯(10)开口朝下设在底座(4)上,诱芯(10)表面设有多个通气孔(8),诱芯(10)开口处设有动物毛发填充腔(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材料便宜,来源广泛,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而且蜱虫的捕获效率高等特点。
【专利说明】
一种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属于害虫预防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蜱虫,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类重要的吸血性体外寄生虫,是多种自然疫源性疫病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兼贮存宿主。在分类系统中,蜱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总目、蜱目,包括3个科,即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Pi),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目前世界上蜱类约有900多种,计硬蜱科约700种,软蜱科约200种,纳蜱科I种(仅存于欧洲)。其中,中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余种。成虫硬蜱未吸血时,约绿豆粒大小,吸饱血液后,小则黄豆粒大小,大则指甲盖大。蜱虫大多以吸食宿主血液为生,叮咬的同时还会造成刺伤处的发炎,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蜱虫极其喜欢皮毛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黄牛,经常可以在黄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内侧发现其身影,多时会聚集成群,并且非常不容易剔除。
[0003]蜱的嗅觉敏锐,对人类和家畜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皮肤分泌出来的汗味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如栖息在森林地带的全沟硬蜱,成虫寻觅宿主时,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栖息在荒漠地带的亚东璃眼蜱,多在地面活动,主动寻觅宿主;栖息在牲畜圈舍的蜱种,多在地面或爬上墙壁、木柱寻觅宿主。
[0004]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物质,再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有些种类的蜱虫在吸血同时唾液腺会分泌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神经毒素,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处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等传染疾病。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最早于1994年在国外被发现,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传染途径疑为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0005]全世界范围内的蜱虫叮咬人致病事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发现蜱虫病例,因此,研究如何预防与控制蜱虫的病菌传播,以及捕获消灭蜱虫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捕获蜱虫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利用蜱的趋性进行引诱,但是所使用的诱杀剂大多采用化学制剂,或者装置使用不人性化。
[0006]因此,一种利用气味比较重的新鲜动物毛,二氧化碳气体以及恒温发热片共同作用来模拟动物的体温以及体表所散发的气味来诱捕蜱虫的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被提出。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气味比较重的新鲜动物毛,二氧化碳气体以及恒温发热片共同作用来模拟动物的体温以及体表所散发的气味来诱捕蜱虫的便携式蜱虫诱捕
目.0
[0008]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种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包括顶盖(2)、引诱装置和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
[0010]所述捕获装置包含底座(4)和侧板(3),所述侧板(3)设在底座(4)上,所述侧板(3)与底座(4)构成上部开口的桶状体,所述底座(4)和/或侧板(3)的内表面设有粘虫胶(11),所述侧板(3)上设有缝隙(12),所述顶盖(2)设在底座(4)和侧板(3)围成的桶状体的上开口处,所述顶盖(2)与侧板(3)之间用支架(13)铰接。
[0011]所述引诱装置包含诱芯(10)和二氧化碳发生器(6),所述诱芯(10)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状体,底座(4)上设有恒温发热片(5),诱芯(10)开口朝下设在底座(4)上,上述恒温发热片(5)设在诱芯(10)的开口处,诱芯(10)表面设有多个通气孔(8),诱芯(10)开口处设有动物毛发填充腔(9),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6)与动物毛发填充腔(9)连通,并向动物毛发填充腔(9)内通入二氧化碳。
[0012]实际使用时:所述动物毛发填充腔内可以装入气味比较重的新鲜羊毛。
[0013]实际使用时:二氧化碳发生器(6)从进气口(7)处往动物毛发填充腔(9)内通入CO2气体,通过恒温发热片(5)和新鲜羊毛的气味来模拟动物的体温及体表所散发的气味来引诱周围游离的蜱虫。
[0014]实际使用时:被引诱的蜱虫通过侧板(3)上的缝隙(12)或者通过支架(13)处的空腔进入,被黏在粘虫胶(11)上而被捕获。
[0015]进一步地,底座(4)与诱芯(10)的连接处设有凹槽(14)或卡槽(15)。
[0016]实际使用时:诱芯(10)开口朝下固定在底座(4)的凹槽(14)内或是卡槽(15)处,便于诱芯(10)的更换与清理,同时也方便及时更换新鲜的动物毛发。
[0017]进一步地,所述顶盖(2)外侧顶部设有提手(I),提手(I)也可当做挂钩使用,顶盖
(2)可拆卸。
[0018]实际使用时:根据野外的地势和蜱虫的活动范围,可以将诱捕装置放置在地面上,也可以挂起来使用。
[0019]进一步地,所述顶盖(2)能完全罩住底座(4)与侧板(3)围成的桶状体。
[0020]实际使用时:诱捕装置在野外工作时,顶盖(2)可以防止露水或雨水进入桶状体内对粘虫胶(11)性能的破坏,提高粘虫胶(11)以及诱捕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1]进一步地,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6)可以设置在底座(4)下面,通过底座(4)上的进气口(7)往动物毛发填充腔(9)内通入CO2气体,二氧化碳发生器(6)可采用二氧化碳瓶或加入可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物质。
[0022]进一步地,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的的侧板(3)和/或顶盖(2)的外表面最好为黄色。
[0023]更进一步地,所述柱状体可以为圆柱形,三角形,四边形或不规则形柱状体中的一种。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材料便宜,来源广泛,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而且蜱虫的捕获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所不:I是提手,2是顶盖,3是侧板,4是底座,5是丨旦温发热片,6是二氧化碳发生器,7是进气口,8是通气孔,9是动物毛发填充腔,10是诱芯,11是粘虫胶,12是缝隙,13是支架,14是凹槽,15是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0031]实施例1:参照图1-3,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包括顶盖(2)、引诱装置和捕获装置,所述捕获装置包含底座(4)和侧板(3),所述侧板(3)设在底座(4)上,所述侧板(3)与底座(4)构成上部开口的桶状体,所述底座(4)和/或侧板(3)的内表面设有粘虫胶(11),所述侧板(3)上设有缝隙(12),便于蜱虫的爬入和气味的散出,所述顶盖(2)设在底座(4)和侧板(3)围成的桶状体的上开口处,所述顶盖(2)与侧板(3)之间用支架(13)铰接。
[0032]所述引诱装置包含诱芯(10)和二氧化碳发生器(6),所述诱芯(10)为一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状体,底座(4)上设有恒温发热片(5),诱芯(10)开口朝下设在底座(4)上,上述恒温发热片(5)设在诱芯(10)的开口处,诱芯(10)表面设有多个通气孔(8),诱芯(10)开口处设有动物毛发填充腔(9),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6)与动物毛发填充腔(9)连通,并向动物毛发填充腔(9)内通入二氧化碳,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6)为二氧化碳瓶。
[0033]实际使用时,动物毛发填充腔(9)内装入新鲜的动物毛发,所述动物毛发可以为气味比较重的新鲜羊毛,二氧化碳瓶从进气口(7)处往动物毛发填充腔(9)内通入CO2气体,通过恒温发热片(5)和新鲜羊毛的气味来模拟动物的体温及体表所散发的气味来引诱周围游离的蜱虫。
[0034]实际使用时,底座(4)上设有凹槽(14)或卡槽(15),可以固定诱芯(10),也便于诱芯(10)的更换与清理以及动物毛发的更换。
[0035]实际使用时,顶盖(2)外侧的顶部设有一提手(I),提手(I)也可当做挂钩使用,根据野外的地势和蜱虫的活动范围,可以将诱捕装置放置在地面上,也可以挂起来使用。
[0036]实际使用时,顶盖(2)能完全罩住底座(4)与侧板(3)围成的桶状体,这样能够避免诱捕装置在野外工作时露水或是雨水进入到桶状体内对粘虫胶(11)性能的破坏,有效提高了粘虫胶(11)以及诱捕装置的使用寿命。
[0037]实施例2:参照图4,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二氧化碳发生器(6)设置在底座(4)下面,通过底座(4)上的进气口(7)往动物毛发填充腔(9)内通入CO2气体,二氧化碳发生器(6)里加入可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物质。
[0038]由于蜱虫的趋色性,所以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的侧板(3)和/或顶盖(2)的外表面最好是黄色。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包括顶盖(2)、引诱装置和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捕获装置包含底座(4)和侧板(3),所述侧板(3)设在底座(4)上,所述侧板(3)与底座(4)构成上部开口的桶状体,所述底座(4)和/或侧板(3)的内表面设有粘虫胶(11),所述侧板(3)上设有缝隙(12),所述顶盖(2)设在底座(4)和侧板(3)围成的桶状体的上开口处,所述顶盖(2)与侧板(3)之间用支架(13)铰接; 所述引诱装置包含诱芯(10)和二氧化碳发生器(6),所述诱芯(10)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状体,底座(4)上设有恒温发热片(5),诱芯(10)开口朝下设在底座(4)上,上述恒温发热片(5)设在诱芯(10)的开口处,诱芯(10)表面设有多个通气孔(8),诱芯(10)开口处设有动物毛发填充腔(9),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6)与动物毛发填充腔(9)连通,并向动物毛发填充腔(9)内通入二氧化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能完全罩住底座(4)与侧板(3)围成的桶状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6)为二氧化碳瓶或加入可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物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的顶端设有提手(I)。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的顶端设有提手(I)。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装置的侧板(3)和/或顶盖(2)的外表面为黄色。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装置的侧板(3)和/或顶盖(2)的外表面为黄色。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4)与诱芯(10)的连接处设有凹槽(14)或卡槽(15)。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4)与诱芯(10)的连接处设有凹槽(14)或卡槽(15)。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蜱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为圆柱形、三角形、四边形或不规则形柱状体中的一种。
【文档编号】A01M1/14GK106035277SQ201610618066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8月1日
【发明人】张艳艳, 薄新文, 王正荣, 马勋, 徐雪萍, 卢平萍, 王智欣
【申请人】新疆农垦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