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83077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了容易进行行驶装置3的履带的装卸,优选使与上述的第四升降框架97对应的第三升降框架(方案中的升降框架)160为相对于设置在机体框架2的右侧框架2R的前部的旋转轴161能够升降的结构。此外,旋转轴161的安装有第一升降框架95的后端部的第一轴98A、和安装有第二后侧升降框架96D的后端部的第二轴99A在前后、上下方向上设置在相同位置上。即、旋转轴161与第一轴98A以及第二轴99A配置同轴上。
[0130]第三升降框架160的前端部经由托架170而与辅助收割装置90连结,第三升降框架160的后端部嵌合于上端部紧固于旋转轴161的右端部的右侧连结板162与上端部紧固于旋转轴161的左端部的左侧连结板163之间,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164装卸自如地连结于右侧连结板162和左侧连结板163。
[0131]由此,能够在机体框架2的右侧框架2R的下方配置第三升降框架160,能够抑制第三升降框架160向机体外部的伸出,防止与垄等的碰撞。
[0132]为了防止右侧连结板162和左侧连结板163的变形,右侧连结板162和左侧连结板163与连结销167连结。另外,在右侧连结板162的后部,与下部板125相同,设有安装销166的开口部166A,该销166与形成于右侧框架2R的下表面的凸部165抵接且限制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下降位置。此外,在右侧连结板162的后部,通过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两处开口部166A,从而能够根据农田的状态来变更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下降位置。
[0133]如图24所示,托架170紧固于连结部件171的上端部,该连结部件171紧固于辅助收割装置90的辅助收割板93的后面的右侧部。
[0134]连结部件171从辅助收割板93的后面向后方延伸之后,从延伸部的后端前低后高地倾斜地延伸并到达后端部。托架170紧固于连结部件171的后端部的右面。
[0135]在装卸行驶装置3的履带时,为了容易地从托架170装卸第三升降框架160,托架170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右侧敞开的大致3字形状,第三升降框架160的前端部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172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托架170上。
[0136]如图19(a)、图19(b)所示,为了防止稻草肩等的堆积,由角钢材形成的辅助收割板93将角钢材的一侧面配置在上侧,从一侧面的后端部朝向下方配置另一侧面。
[0137]另外,为了提高辅助收割板93的刚性,防止变形等,在辅助收割板93与第一升降框架95的前端部的连结部位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辅助收割板93与第二前侧升降框架96D的前端部的连结部位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辅助收割板93与连结部件172的前端部的连结部位的右侧,设有加强片135。此外,为了防止稻草肩等的堆积,加强片135设置为随着在左右方向上伸出而向下倾斜。
[0138]<吊起装置>
[0139]如图7、9所示,与收割前处理装置5的送料器外壳20的升降连动地使辅助收割装置90升降的吊起装置74安装有由钢材构成的吊起导向件70,该吊起导向件70旋转自如地连结于销71并沿上下方向形成有长孔72,该销71竖立设置于第一升降框架95的右面的前侧部位。
[0140]在与收割前处理装置5的送料器外壳20的升降连动地使辅助收割装置90升降的情况下,将竖立设置于送料器外壳20的框体的左面的导向销73嵌插于吊起导向件70的长孔72。即、在收割前处理装置5的送料器外壳20上升的情况下,导向销73 —边与形成于吊起导向件70的长孔72的上端卡合一边使吊起导向件70向上方移动,由此,第一升降框架95等能够以第一轴承部98为中心向上方向而使辅助收割装置90上升。
[0141]<其他吊起装置>
[0142]接着,对与收割前处理装置5的送料器外壳20的升降连动地使辅助收割装置90升降的其他吊起装置74A进行说明。
[0143]如图11、12所示,其他吊起装置74A构成为具备:支撑部件77,其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安装在送料器外壳20的前部的右板;切换杆76,其以支轴78为中心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摆动,该支轴78在左右方向上竖立设置于沿支撑部件77的送料器外壳20的右板延伸的垂直支撑部77A的下部;以及吊起导向件75,其通过切换杆76在上下方向上升降。
[0144]支撑部件77由以下各部形成,即、沿送料器外壳20的右板延伸的垂直支撑部77A ;以及从垂直支撑部77A的上端部朝向操纵部8的侧面板SB延伸的水平支撑部77B。
[0145]如图13所示,在水平支撑部77B的右侧端部,设有将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调节为三级的第一?第三钩79A?79C。在此,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是在送料器外壳20的上升过程中,辅助收割装置90开始上升时的送料器外壳20的高度,换言之,是该状态下的送料器外壳20绕旋转轴26的旋转位置。
[0146]设有:第一钩79A,其对位于将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设定于较低位置的第一状态的切换杆76进行卡定;第二钩79B,其对位于将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设定于中途位置的第二状态的切换杆76进行卡定;以及第三钩79C,其对位于将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设定与较高位置的第三状态的切换杆76进行卡定。
[0147]第一?第三钩79A?79C形成为在水平支撑部77B的俯视观察时为前侧开口的大致J字形状,为了防止因位于第一状态的切换杆76与第一钩79A的卡合脱开、或者位于第二状态的切换杆76与第二钩79B的卡合脱开,导致辅助收割装置90与农田接触而破损,设置在水平支撑部77B的后侧的第三钩79C形成为比设置在第三钩79C的前侧的第一钩79A、第二钩79B大,且朝向侧面板8B侧伸出。
[0148]在切换杆76的基部固定设有在支轴78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 < 形状的板76A的中心部。
[0149]板76A的下部支撑为以垂直支撑部77A的支轴78为中心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摆动。
[0150]板76A的上部的上面部与夹持松缓地安装于吊起导向件75的杆75A的上侧部的外周面的弹簧75B的下侧环75C抵接,使下侧环75C沿杆75A的轴心方向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板76A的上部,朝向侧面板8B侧竖立设置有圆柱状的杆支撑部76B。此外,在杆支撑部76B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形成有供吊起导向件75的杆75A的下侧环75C的下侧附近的部位插设的贯通孔76C。
[0151]由此,通过使切换杆76以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为中心摆动,从而能够使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0152]在使切换杆76移动到第一状态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板76A以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的轴心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最大旋转而使吊起导向件75的下侧环75C沿杆75A的轴心方向向最上方移动,从而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向三级中作为最下方的位置的低位置移动。
[0153]另外,在使切换杆76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板76A以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的轴心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使吊起导向件75的下侧环75C沿杆75A的轴心方向向下方移动,从而与上述的底位置比较,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向作为上方的位置的中位置移动。
[0154]并且,在使切换杆76从第二状态向第三状态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板76A以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的轴心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最大旋转而使吊起导向件75的下侧环75C沿杆75A的轴心方向向最下方移动,从而辅助收割装置90的上升开始位置向三级中作为最上方的位置的高位置移动。
[0155]为了操纵部8的操纵者容易进行切换切换杆76的操作,如图11所示,切换杆76的前端部朝向操纵部8侧屈曲地形成,如图12所示,位于第一状态的切换杆76的前端部优选位于比操纵部8的前面板SC靠后方。
[0156]另外,为了防止切换杆76与第一?第三钩79A?79C的卡定的脱开,优选设置防止脱落弹簧76D,该防止脱落弹簧76D的一端侧与切换杆76的下侧部卡合,另一端侧与垂直支撑部件77A的前侧卡合。
[0157]吊起导向件75构成为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前低后高地延伸的杆75A ;以及在杆75A的上侧部被上侧环7?和下侧环75C夹持的弹簧75B。
[0158]杆75A摆动自如地安装于支轴93b,该支轴93b竖立设置在第二升降框架96的第二前侧升降框架96C的右面,该第二升降框架96与基部设于第二升降框架96的前方的辅助收割板93连结,杆75A的上侧部的下侧环75C的下侧附近的部位经由摆动自如地安装于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的板76A和支撑部件77而安装于送料器外壳20。
[0159]上侧环7?通过嵌插于杆75A的上端部形成的螺纹件的螺母等卡定部件75F来限制沿杆75A的轴心方向向上方向移动。另外,在上侧环75D的与下侧环75C对置的下表面固定设有以弹簧75B的长度的大致一半长度形成的圆筒状的套环75E的上端部。此外,套环75A松缓地安装在杆75A的外周面与弹簧75B的内周面之间。
[0160]利用卡定部件75F限制沿杆75A的轴心方向向上方向移动的上侧环7?优选设置在产生弹簧75B的复原力的位置,即、该弹簧75B处于使切换杆76位于第一状态而向最下方移动的辅助收割装置90追随农田的凹凸而上下移动的所谓浮动状态的位置。由此,在通用联合收割机I进行越垄行驶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辅助收割装置90与垄的碰撞,从而能够抑制辅助收割装置90。
[0161]以下,对送料器外壳20通过升降缸5A上升的情况的其他吊起装置75A的动作进行说明。
[0162]若送料器外壳20通过升降缸5A开始上升,则其他吊起装置74A经由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而与送料器外壳20的上升一致地使辅助收割装置90上升,该第一过程为,下侧环75C通过支撑在送料器外壳20所安装的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上的板76A,一边压缩弹簧75B —边沿杆75A的轴心向上方移动,直到与固定设于上侧环75D的套环75E的下表面抵接;该第二过程为,下侧环75C通过板76A与固定设于上侧环7?的套环75E的下表面抵接。
[0163]在第一过程中,由于以竖立设置于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为中心而辅助收割装置90的自重的的力矩与弹簧75B的复原力的力矩均衡,因而辅助收割装置90维持浮动状态。
[0164]另一方面,在第二过程中,以竖立设置于支撑部件77的支轴78为中心而辅助收割装置90的自重的力矩比弹簧75B的复原力的力矩大,另外,下侧环75C与固定设于上侧环75D的套环75E的下表面抵接,因而辅助收割装置90与送料器外壳20的上升一致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