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作业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78605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踏板17的上方,且肥料箱33的左右中心与行驶车体I的左右中心一致。在肥料箱33的下端部,以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状态具有4个肥料排出部33A。各送出机构34能够在送出I行的量的肥料的I行送出状态和送出2行的量的肥料的2行送出状态之间切换。各送出机构34的上端部与肥料箱33的相应的肥料排出部33A连接。并且,通过跨连4个送出机构34的连结框架36,连结通过上述连接而排列在左右的各送出机构34的上部。并且,在排列在左右的4个送出机构34中,通过使位于左右中央侧的2个送出机构34呈I行送出状态,并使位于左右两端的2个送出机构34呈2行送出状态,从而通过4个送出机构34不断送出6行的量的肥料。各送出机构34由来自行驶车体I的施肥作业用动力驱动。通过该驱动,各送出机构34从肥料箱33的相应的肥料排出部33A中按规定量取出规定行数的量的肥料,并向下方不断送出,从而提供给各送出机构34下部所具有的肥料搬出部34A。鼓风机35螺栓连结于连结框架36的左端部。由此,鼓风机35配备在后部踏板17的左端部。鼓风机35通过来自行驶车体I的电力进行动作并产生吹送风。来自鼓风机35的吹送风经由左右朝向的给气导管37等提供给各送出机构34的肥料搬出部34A。
[0107]引导部31由6根施肥管38和6个开沟器39等构成,施肥管38与各送出机构34的送出状态相对应,以规定数量分别从各送出机构34的肥料搬出部34A延伸。开沟器39连接在各施肥管38的延伸端。各施肥管38将由吹送风从各送出机构34的肥料搬出部34A吹送来的肥料向相应的开沟器39引导。以随着各整地浮板25的滑行而在田地泥土中的与各插植机构29的秧苗插植部位相对应的横向附近部位形成施肥沟的方式,在每个整地浮板25上装备2个开沟器39。各开沟器39将由相应的施肥管38引导的肥料引导至施肥沟。
[0108]肥料送出单元30在鼓风机35和给气导管37之间具有风路切换部40。风路切换部40连接在与给气导管37平行配置的左右朝向的回收导管41的左端部。风路切换部40能够在将来自鼓风机35的吹送风提供给给气导管37的施肥状态、和将来自鼓风机35的吹送风提供给回收导管41的肥料回收状态之间切换。回收导管41在其右端部具有肥料回收用排出部41A。在回收导管4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之间的部位连接有各送出机构34所具有的肥料回收部34B。各肥料回收部34B内置有开关(未图示),所述开关能够在阻止肥料向回收导管41流动的施肥状态、和允许肥料向回收导管41流动的肥料回收状态间切换。由此,肥料送出单元30通过将风路切换部40和开关切换成施肥状态,不仅能够通过各送出机构34的动作将肥料从肥料箱33提供给各送出机构34的肥料搬出部34A,而且能够通过来自鼓风机35的吹送风将肥料从各送出机构34的肥料搬出部34A提供吹送至规定的施肥位置。另外,肥料送出单元30通过将风路切换部40和开关切换成肥料回收状态,不仅能够使肥料箱33中残留的剩余肥料向回收导管41流动,而且能够通过来自鼓风机35的吹送风回收吹送向回收导管41的排出部41A流动的剩余肥料。
[0109]如图1、图2和图4?图7所示,施肥装置5具有吸气导管C,吸气导管C绕过后部踏板17并跨连发动机7的附近部位和鼓风机35的吸气部35A。
[0110]由此,能够将因发动机周围的高温而干燥的外部空气用于施肥用或肥料回收用吹送风。当将如上所述因高温而干燥的外部空气用于吹送风时,能够降低施肥装置5内部的湿度,从而使施肥装置内的肥料不易含有湿气。结果,能够避免因施肥装置内的肥料含有湿气而易于附着在施肥装置5内从而导致以下不便,例如,肥料附着堆积在引导部31或回收导管41的内部,导致肥料的供给量低于规定量,或在引导部31或回收导管41的内部产生肥料堵塞等。
[0111]此外,吸气导管C在具有上述效果的同时,为了实现轻量化,使用轻量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的树脂制成,该树脂例如为聚丙烯或乙烯丙烯橡胶等。
[0112]并且,通过使吸气导管C绕过后部踏板17并跨连发动机7的附近部位和鼓风机35的吸气部35A,从而使鼓风机35配置在后部踏板17的上方,且能够抑制吸气导管C对后部踏板17的踩踏面的限制。由此,利用后部踏板17的踩踏面给施肥装置5的肥料箱33补给肥料等动作能够不受吸气导管C的阻碍而顺畅地进行。
[0113]如图1、图2、图4?图7和图9?图15所示,吸气导管C具有在后部踏板17下侧配置的下侧导管部42、在后部踏板17上侧配置的上侧导管部43、以及位于后部踏板17的左外方且跨连下侧导管部42和上侧导管部43而配置的纵向导管部44等。纵向导管部44具有第一连接部45,第一连接部45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连接吸气导管C的下侧导管部侧和上侧导管部侧。
[0114]下侧导管部42具有从纵向导管部44的下端向车体内侧延伸的第一横向导管部分42A、从第一横向导管部分42A中位于车体内侧的延伸端向前方延伸的第一前后朝向导管部分42B、从第一前后朝向导管部分42B的前端向车体内侧的前下方延伸的倾斜导管部分42C、从倾斜导管部分42C的下端向车体内侧延伸的第二横向导管部分42D、以及从第二横向导管部分42D中位于车体内侧的延伸端向前方的发动机7延伸的第二前后朝向导管部分42E等。第一横向导管部分42A具有第二连接部46,第二连接部46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连接第一横向导管部分42A的车体内侧部分42Aa和车体外侧部分42Ab。并且,第二横向导管部分42D具有第三连接部47,第三连接部47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连接第二横向导管部分42D的车体内侧部位42Da和车体外侧部位42Db。
[0115]也就是说,树脂制吸气导管C为由第一导管部件Cl、第二导管部件C2、第三导管部件C3和第四导管部件C4共4个部件构成的4分割结构,其中,第一导管部件Cl跨连鼓风机35的吸气部35A和第一连接部45,第二导管部件C2跨连第一连接部45和第二连接部46,第三导管部件C3跨连第二连接部46和第三连接部47,第四导管部件C4跨连第三连接部47和发动机7的附近部位。
[0116]通过如上所述将树脂制吸气导管C构成为由4个导管部件Cl?C4构成的4分割结构,能够防止因形成各导管部件Cl?C4时使用的模具不必要的变大导致模具费用增加。结果,能够实现削减制造吸气导管C所需的费用。
[0117]此外,各导管部件Cl?C4为使用以上所述的聚丙烯或乙烯丙烯橡胶等树脂并通过吹塑成型而形成的树脂成型品。
[0118]如图4?图7和图9?图15所示,吸气导管C的第一连接部45为上侧外嵌式,具体为,上侧导管部侧的连接端部位所具有的朝下的外嵌部分45B外嵌在下侧导管部侧的连接端部位所具有的朝上的内嵌部分45A。在外嵌部分45B的内周面,具有沿外嵌部分45B的圆周方向的环形的卡合槽45Ba。并且,在外嵌部分45B,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前后一对延伸片45Bb,延伸片45Bb从外嵌部分45B的端侧边缘向与内嵌部分45A嵌合的方向延伸。在各延伸片45Bb上具有卡合孔45Bc。内嵌部分45A具有在与外嵌部分45B嵌合的状态下与外嵌部分45B的卡合槽45Ba卡合的环形的凸条45Aa、以及与外嵌部分45B的各卡合孔45Bc卡合的前后一对凸起45Ab。
[0119]吸气导管C的第二连接部46为外侧外嵌式,具体为,第一横向导管部分42A的车体外侧部分42Ab所具有的朝向车体内侧的外嵌部分46B外嵌在第一横向导管部分42A的车体内侧部位42Aa所具有的朝向车体外侧的内嵌部分46A。在外嵌部分46B的内周面,具有沿外嵌部分46B的圆周方向的环形的卡合槽46Ba。在外嵌部分46B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前后一对延伸片46Bb,延伸片46Bb从外嵌部分46B的端侧边缘向与内嵌部分46A嵌合的方向延伸。各延伸片46Bb具有卡合孔46Bc。内嵌部分46A具有在与外嵌部分46B嵌合的状态下与外嵌部分46B的卡合槽46Ba卡合的环形的凸条46Aa、以及与外嵌部分46B的各卡合孔46Bc卡合的前后一对凸起46Ab。
[0120]吸气导管C的第三连接部47为外侧外嵌式,具体为,第一横向导管部分42D的车体外侧部位42Db所具有的朝向车体内侧的外嵌部分47B外嵌在第二横向导管部分42D的车体内侧部位42Da所具有的朝向车体外侧的内嵌部分47A。在外嵌部分47B的内周面,具有沿外嵌部分47B的圆周方向的环形的卡合槽47Ba。在外嵌部分47B具有可弹性变形的上下一对延伸片47Bb,延伸片47Bb从外嵌部分47B的端侧边缘向与内嵌部分47A嵌合的方向延伸。各延伸片47Bb具有卡合孔47Bc。内嵌部分47A具有在与外嵌部分47B嵌合的状态下与外嵌部分47B的卡合槽47Ba卡合的环形的凸条47Aa、以及与外嵌部分47B的各卡合孔47Bc卡合的上下一对凸起47Ab。
[0121]也就是说,吸气导管C通过在各连接部45?47中采用上述嵌合方式,不使用连接用专用部件,就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进行各导管部件Cl?C4的适当的连接。此外,当用高压清洗水洗车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清洗水从吸气导管C的各连接部45?47渗入。
[0122]就各导管部件Cl?C4而言,通过在考虑各导管部件Cl?C4成型所使用的成型模具的脱模方向的基础上设定各导管部件Cl?C4所具有的连接用的各凸起45Ab、46Ab、47Ab、以及卡合孔45Bc、46Bc、47Bc等的形状和配置,使各凸起45Ab、46Ab、47Ab、以及卡合孔 45Bc、46Bc、47Bc 等一体成形。
[0123]如图4?图7、图12、图13、图15和图16所示,吸气导管C在下侧导管部42的第二前后朝向导管部分42E具有相对于车体框架6进行螺栓连结用的第一连结部48。在下侧导管部42的第一横向导管部分42A具有相对于左侧的扶手部件21进行螺栓连结用的第二连结部49。车体框架6在支承左侧的扶手部件21的左侧的扶手支承部6A具有使第四导管部件C4插通的贯通口 6B、以及相对于第四导管部件C4的第一连结部48进行螺栓连结用的连结部6C。左侧的扶手部件21在后侧的左右朝向延伸部21A具有相对于第三导管部件C3的第二连结部49进行螺栓连结用的连结部21D。
[0124]由此,就吸气导管C而言,通过使嵌合连接第二导管部件C2、第三导管部件C3和第四导管部件C4而形成的吸气导管C的下侧导管部侧插通车体框架6的贯通口 6B,能够使吸气导管C的下侧导管部侧临时载置在行驶车体I的后部踏板17的下侧。接着,通过利用第一连接部45使临时载置的吸气导管C的下侧导管部侧嵌合连接在第一导管部件Cl,能够使吸气导管C绕过后部踏板17并跨连发动机7的附近部位和鼓风机35的吸气部35A,其中,第一导管部件Cl为嵌合连接在鼓风机35的吸气部35A上的吸气导管C的上侧导管部侧。然后,通过将吸气导管C的第一连结部48螺栓连结在车体框架6的连结部6C,并经由中转板50将吸气导管C的第二连结部49螺栓连结在左侧的扶手部件21的连结部21D,从而能够将吸气导管C适当地安装在行驶车体I的规定位置上。
[0125]在进行了上述安装的基础上,如上所述,通过使吸气导管C的第一连接部45位于后部踏板17的左外方,能够容易地使用第一连接部45对吸气导管C的下侧导管部侧和上侧导管部侧进行嵌合连接。
[0126]如图4和图17所示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