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49840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增氧部件(1)、浮体(2)、支架(3)、设于支架(3)或者浮体(2)底部的可折叠增氧管(4)和呈环状分布固定在池底(11)的支撑杆(5),所述可折叠增氧管(4)位于增氧部件(1)正下方,所述可折叠增氧管(4)为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多个环节(6)和相邻环节(6)之间的布管(7)组成的管状结构,所述环节(6)的大小与支撑杆(5)围成的环状结构匹配,所述环节(6)上对应支撑杆(5)的位置设有滑孔(8),所述环节(6)上的各滑孔(8)套设于对应的支撑杆(5)上,所述浮体(2)或者支架(3)固定在多根支撑杆(5)上。
【专利说明】
一种固定式底层増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内陆水域总面积1747万公顷,可养殖水面675万公顷,已利用566万公顷;我国海岸线1.8万多公里,可供养殖的15米水深线浅海和潮间带滩涂面积1330万公顷,已养殖132.3万公顷。目前,我国主要养殖方式有:淡水池塘养殖、淡水大面积养殖、浅海养殖、海洋滩涂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现有的养殖方式大部分仍处于原始的粗养模式,产量很低。中国是个水产需求和出口大国,要想在有限的可养殖资源下获得高产、稳产,必须向精养化模式转变。
[0003]水域,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每一种水产养殖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环境,水质环境若能满足要求,水产养殖动物就能生长和繁殖,如果水质环境受到某种污染,某些水质指标超出水产养殖动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水产养殖动物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可能造成水产养殖动物大批死亡。而渔塘增氧机、投饲机是改善水质环境保证高产、稳产必备的养殖设备。使用渔塘增氧机能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净化水质,防止鱼类因缺氧浮头、死亡,它能够有效改善鱼类生存条件,提高养殖密度,加快鱼类生长。
[0004]增氧机是增加溶解氧量的有效方法,除了增加氧气之外,还可促进水的流通,并可以防止水体的温度层化、化学层化及氧气层化。如果增氧机在水塘深处运作,可以改善水塘底部的土质,使底层土增氧,并避免产生有毒气体,防止水产动物患病死亡。
[0005]增氧机是通过电动机或柴油机等动力源驱动工作的,使空气中的“氧”迅速转移到养殖水体中,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功能,解决池塘养殖中因为缺氧而产生的鱼浮头的问题,消除有害气体,促进水体对流交换,改善水质条件,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鱼池活性和初级生产率,增大放养密度,增加养殖对象的摄食强度,实现养殖增收。
[0006]市场上,传统型的增氧机械有以下几种:一是叶轮式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曝气等综合利用,是目前采用最多的增氧机,其增氧能力、动力效率均优于其它机型,但运转噪声大,会损伤鱼体,一般用于水深I米以上的大面积的池塘养殖;二是水车式增氧机,具有良好的增氧及促进水体流动的效果,适用于淤泥较深的池塘;三是喷水式增氧机,具有良好的增氧功能,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表层水体的溶氧量,同时还有艺术观赏效果,适用于园林或旅游区养鱼池使用。
[0007]传统的水面机械增氧的增氧效果只有约五十厘米深,底层水始终溶氧少,不利于水体底部沉积的有机物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导致底层水富集硫化物、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质。为此,我国水产行业正大力倡导和推广水底曝气增氧技术,以实现水底有效增氧,但由于曝气增氧所需的能耗高,空气泡在水中因浮力而垂直上升快,溶氧时间短,水体流动少,因此有效曝气增氧的水体范围少,从而导致该技术的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现有技术中也有专门的水底增氧装置,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且价格昂贵不适合小规模的水产养殖。
[0008]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一通向池塘底部的抽水管进行底部增氧;具体地,申请号为201420717994.4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池塘底层水体增氧装置,包括浮体、机架、电机和叶轮;浮体为圆环形结构且其底部设有与浮体配合的吸水罩,吸水罩为上敞口的圆锥形结构,其上敞口可拆卸地固定在浮体上与浮体构成抽水腔,叶轮设于抽水腔中,抽水腔的底部设有抽水管,抽水管的下端距离塘底20-30cm且其上设有拦鱼网,抽水管下部的侧壁上设有通水孔。
[0009 ]
【申请人】研究上述专利时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0010]1、抽水管体积很大不便于销售、运输和安装。
[0011]2、浮体需要采用支架或者绳索进行固定,如果不固定的话,浮体会带着电机在池塘中不停地移动。

【发明内容】

[00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该装置固定在池塘中,且通过采用可折叠增氧管,使其便于安装和运输。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包括增氧部件1、浮体2、支架
3、设于支架3或者浮体2底部的可折叠增氧管4和呈环状分布固定在池底11的支撑杆5,所述增氧部件I通过支架3设于浮体2上;所述可折叠增氧管4位于增氧部件I正下方,所述可折叠增氧管4为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多个环节6和相邻环节6之间的布管7组成的管状结构,所述环节6的大小与支撑杆5围成的环状结构匹配,所述环节6上对应支撑杆5的位置设有滑孔8,所述环节6上的各滑孔8套设于对应的支撑杆5上,所述浮体2或者支架3固定在多根支撑杆5上,所述可折叠增氧管4的底部设有过滤结构9。
[0014]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布管7为腈纶布围成的管状结构,所述环节6为塑料圆环,所述滑孔8的直径大于支撑杆5的直径。
[0015]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杆5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不锈钢管,所述支撑杆5呈圆形均匀分布,所述支撑杆5的数量为6-12根。
[0016]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过滤结构9为与可折叠增氧管4等半径且同轴设置的环柱形不锈钢滤网,其底部由腈纶布封闭。
[0017]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环柱形不锈钢滤网的高度为20-40cm。
[0018]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折叠增氧管4的底部设有压泥盘。
[0019]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固定浮体2或者支架3的几根支撑杆5的顶端突出水面,剩余的支撑杆5位于水面下。
[0020]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呈三角形分布的三根支撑杆5突出水面用于固定浮体2或者支架3,所述浮体2或者支架3通过固定件10设于支撑杆5上。
[0021]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浮体2为环形结构,所述可折叠增氧管4的内径与浮体2的外径相同,所述可折叠增氧管4同轴安装在浮体2底部。
[0022]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折叠增氧管4的直径为80-120cm,相邻环节6之间的距离为30-50cm。
[00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该装置通过呈环状分布固定在池底的支撑杆将增氧部件固定在水面上,并通过套设在支撑杆的可折叠增氧管实现底部增氧,且可折叠增氧管便于折叠、收纳和安装,且成本较低,使增氧装置便于安装和运输。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的俯视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增氧管的俯视图;
[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可折叠增氧管的俯视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的俯视图;
[0030]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外观示意图。
[0031]图中:I增氧部件、2浮体、3支架、4可折叠增氧管、5支撑杆、6环节、7布管、8滑孔、9过滤结构、1固定件、11池底。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3]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包括增氧部件1、浮体2和支架3等,浮体2可以为橡胶囊或者塑料体使整个装置漂浮在水面上,增氧部件I通过支架3设于浮体2上,增氧部件I可以为叶轮或者喷水结构或者鼓风结构等。前述结构与现有的叶轮式增氧机、涌浪式增氧机或者喷水式增氧机等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还包括设于支架3或者浮体2底部的可折叠增氧管4和呈环状分布固定在池底11的支撑杆5等;具体地,支撑杆5沿竖直方向设置,可折叠增氧管4通过贴片(圆环形浮球)或者固定支架(3浮球由三脚架支撑固定增氧部件)等固定在增氧部件I的正下方。增氧部件I底部可位于可折叠增氧管4中;具体地,可折叠增氧管4位于增氧部件I正下方,而其喷头或者叶轮位于可折叠增氧管4的中心位置。其中,可折叠增氧管4为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多个环节6和相邻环节6之间的布管7组成的管状结构,布管7的直径与环节6的直径差不多,其可以上下折叠为较小体积,其上下两端最好都为环节6。具体地,环节6的内径小于等于布管7的直径,其外径大于等于布管7的直径。其中,环节6上对应支撑杆5的位置设有滑孔8,滑孔8最好均布在环节6的环形面上。具体地,参见图3,布管7可设于环节6的内侦U,而滑孔8设于布管7的外侧;或者参见图4,布管7可设于环节6的外侧,而滑孔8设于布管7的内侧。其中,环节6的大小与支撑杆5围成的环状结构匹配,具体地,支撑杆5围成的环状结构的直径与环节6的直径差不多(在内外径之间)。其中,环节6上的各滑孔8套设于对应的支撑杆5上,使环节6可以在支撑杆5上滑动,进而使可折叠增氧管4滑动套设在支撑杆5上。其中,浮体2或者支架3固定在多根(2-3根)支撑杆5上以防止浮体2移动,固定连接或滑动连接均可。其中,可折叠增氧管4的底部设有过滤结构9用于防止鱼苗或者杂物等进入本装置。当然,可折叠增氧管4的底部最好距离池底11 一段距离以防止泥沙吸入,如10-30cm。
[0034]其中,参见图1和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布管7为腈纶布围成的管状结构,环节6为塑料圆环,滑孔8的直径大于支撑杆5的直径。
[0035]其中,参见图1和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杆5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不锈钢管,支撑杆5呈圆形均勾分布在池底11,支撑杆5的数量为6-12根,如每60° —根,共6根。
[0036]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过滤结构9为与可折叠增氧管4等半径的环柱形不锈钢滤网,其同轴设于可折叠增氧管4底部,其侧面设有大量过水孔,其底部由腈纶布封闭。
[0037]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环柱形不锈钢滤网的高度为20-40cm,即过水孔分布的位置为可折叠增氧管4底部向上20-40cm的区域内。
[0038]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折叠增氧管4的底部设有压泥盘用于将可折叠增氧管4的底部沉到池底11,且还可以防止泥沙吸入;具体地,压泥盘可设于过滤结构9底部。当然,如果过滤结构9足够重可以不设置压泥盘。
[0039]其中,参见图1和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固定浮体2或者支架3的几根支撑杆5(与支架3的位置匹配)的顶端突出水面,剩余的支撑杆5位于水面下(但要保证可折叠增氧管4稳固地设于水中,最好其顶端位于上侧倒数第二个环节6之上)或者稍微突出水面。
[0040]其中,参见图1和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呈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分布的三根支撑杆5突出水面用于固定浮体2或者支架3,突出水面的支撑杆5与不突出水面的支撑杆5最好隔开;浮体2或者支架3通过固定件10设于支撑杆5上;具体地,参见图7,固定件10—端固定在浮体2或者支架3,另一端设有供支撑杆5穿过的固定孔。
[0041]其中,参见图1和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浮体2为环形结构,可折叠增氧管4的内径与浮体2的外径相同,可折叠增氧管4同轴安装在浮体2底部。
[0042]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折叠增氧管4的直径为80-120cm,相邻环节6之间的距离为30-50cm。
[0043]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环形的浮体2的外径为950mm;环节6的内径为950mm,其外径为1050mm,其厚度为8mm,其上设置的滑孔8位于其外侧,其数量为6个,滑孔的直径为25mm;支撑杆5的数量为6根,间隔设置的3根突出水面构成等边三角形,其直径为22mm;相邻环节6之间的距离为400mm;环柱形不锈钢滤网的高度为300mm。
[0044]参见图5和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案中,浮体2(球状浮体2)的数量为3,支架3为由三根支杆组成的三脚形支架,可折叠增氧管4对称固定在三根支杆上,其规格与环形的浮体2的规格类似。
[004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该装置通过呈环状分布固定在池底的支撑杆将增氧部件固定在水面上,并通过套设在支撑杆的可折叠增氧管实现底部增氧,且可折叠增氧管便于折叠、收纳和安装,使增氧装置便于安装和运输。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包括增氧部件(I)、浮体(2)和支架(3),所述增氧部件(I)通过支架(3)设于浮体(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支架(3)或者浮体(2)底部的可折叠增氧管(4)和呈环状分布固定在池底(11)的支撑杆(5),所述可折叠增氧管(4)位于增氧部件(I)正下方,所述可折叠增氧管(4)为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多个环节(6)和相邻环节(6)之间的布管(7)组成的管状结构,所述环节(6)的大小与支撑杆(5)围成的环状结构匹配,所述环节(6)上对应支撑杆(5)的位置设有滑孔(8),所述环节(6)上的各滑孔(8)套设于对应的支撑杆(5)上,所述浮体(2)或者支架(3)固定在多根支撑杆(5)上,所述可折叠增氧管(4)的底部设有过滤结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管(7)为腈纶布围成的管状结构,所述环节(6)为塑料圆环,所述滑孔(8)的直径大于支撑杆(5)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不锈钢管,所述支撑杆(5)呈圆形均匀分布,所述支撑杆(5)的数量为6-12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9)为与可折叠增氧管(4)等半径且同轴设置的环柱形不锈钢滤网,其底部由腈纶布封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柱形不锈钢滤网的高度为20_40cmo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增氧管(4)的底部设有压泥盘。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浮体(2)或者支架(3)的几根支撑杆(5)的顶端突出水面,剩余的支撑杆(5)位于水面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呈三角形分布的三根支撑杆(5)突出水面用于固定浮体(2)或者支架(3),所述浮体(2)或者支架(3)通过固定件(10)设于支撑杆(5)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2)为环形结构,所述可折叠增氧管(4)的内径与浮体(2)的外径相同,所述可折叠增氧管(4)同轴安装在浮体(2)底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式底层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增氧管(4)的直径为80-120cm,相邻环节(6)之间的距离为30-50cm。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5431632SQ201620175176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9日
【发明人】李名德, 汪建国, 谢从新, 魏于生, 魏志宇
【申请人】英山县名德鱼苗孵化养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