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脱氢酶解酒防醉保肝饮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118阅读:1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脱氢酶解酒防醉保肝饮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解酒防醉饮料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提出一种在饮酒同时服用含有乙醇脱氢酶的饮料或片剂,先在胃内而不通过肝脏分解酒精的防醉保肝方法。
饮酒乃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的一种乐趣。然而,过量饮酒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因此,醉酒和酗酒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常见的社会公害,而预防醉酒乃成为保护人体健康和公共安全的公益大事。
醉酒实际上是一种酒精(乙醇)中毒现象,因为饮酒后90%酒精由肝脏分解,而酒精对肝细胞有一定毒性。适量饮酒虽可振奋精神,但频繁而过量饮酒必然增加肝脏负担,甚至损害肝功能引起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等疾病,造成肝脏功能不可逆转的损伤,以致无可救治。长期醉酒还会引起生殖系统内分泌紊乱和生殖能力衰退,影响子孙后代遗传体质。因此,预防醉酒不仅是当今社会公益大事,而且也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好事,应当认为防醉比戒酒更为社会急需。
防醉的最好办法是使饮入的酒先在胃内和血液中迅速分解,尽量减少酒精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入肝脏,以减轻肝脏负担。血液中酒精含量减少即可饮而不醉,防止酒精大量进入肝脏即可保护肝脏,从而起到醒酒防醉和保肝健身的综合功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其技术关键在于如何促使酒精在胃内先得到生物降解,这正是本发明的设计思路。
酒精学名为乙醇。饮酒后,大量乙醇经胃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随即引起面红耳赤症状,继而引起头晕、呕吐等酒精中毒(醉酒)症状。进入血液的乙醇大部分在肝脏中经脱氢酶降解为乙醛和乙酸,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有人饮酒不醉是由于其体内脱氢酶活性强,饮入的酒精能被迅速酶解,即无酒精中毒症状。但大多数人(特别是亚洲黄种人)体内此种酶活性不强,因而不胜酒力。问题的关键是胃脏并不产生脱氢酶因而并无分解酒精能力,饮入的酒精只有通过胃肠消化道吸收,进入肝脏后才能在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大多数人肝脏产生的脱氢酶活性不强,过量乙醇随血液进入肝内不能及时分解乃至使肝细胞中毒而损伤肝功能。因此,要达到解酒护肝目的,必须从体外服入含有脱氢酶的物质才能先在胃内降解酒精,舍此别无良法。
如何才能取得体外脱氢酶用于解酒护肝?古今中外有许多解酒偏方,在我国民间常用饮醋、浓茶、牛奶、蛋清、米汤等解酒方法有几十种,然而这些偏方多为醉后应用,或有缓解酒精在胃肠内迅速吸收作用,实际并无多大解酒功能。近十几年,市场已有一些解酒药物或保健品出售,如“护肝解酒片”其主要成份为牡蛎提取物及牛磺酸等,据称有保护、滋养肝脏和预防肝硬化作用,但并未提及含有脱氢酶解酒作用。另有“酒后清”产品,号称高效醒酒营养液,但实为红果及中草药提取物,并无脱氢酶成份。传说中草药葛花和葛根有解酒功能,但干制成药材后也不含有脱氢酶,如有效果也许是激活肝脏的解酒作用。
本发明任务在于从自然界寻找产生乙醇脱氢酶量多、降解乙醇快而来源丰富、成本低廉的生物资源。
自然界各种生物,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都含有脱氢酶等多种酶类,但以微生物产生的酶类最易加工提取。现代工业生产酶制剂产品(包括蛋白酶和淀粉酶等)都以各种微生物为来源。因为微生物繁殖快,可以工业化生产,因而成本低廉。在微生物中以酵母菌和某些细菌产生脱氢酶较多。经过多年研究,我们终于筛选出几种乙醇脱氢酶活性高的细菌,其中一种脱氢酶活性最高的细菌命名为解酒菌,编号J96。
J96细菌形态为细长杆状,两端钝园;大小为0.6-0.8×2.2-5.5微米,菌体多单个或成双相联;芽孢椭圆形,亚端生或中生,孢囊不膨大。J96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是可将多种糖类发酵成乳酸,可使牛奶凝固,好氧或厌氧生长,最适生长温度40-50℃和微酸(pH=6-7)环境条件。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类鉴定,此菌的学名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属于已列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及饲料监察协会(AAFCO)公布的“安全可直接饲用菌种”之一。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检验,该菌对生物安全无毒。凝结芽孢杆菌J96已于2001年9月24日送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编号为CGMCC NO.0634。为便于叙述,以下本文将这一菌株简称为J96菌。
经试验证明,J96菌属于产芽孢乳酸菌,可将90%以上葡萄糖或乳糖转化为人体易于吸收的L(+)乳酸(一般乳酸菌只转化50-70%糖),因而更有益于健康。本发明试验发现,用J96菌接种到灭菌牛奶中可以发酵成酸甜可口的酸奶,其口味和市售酸奶一样而营养价值应当更高。更重要的是经过驯化选育,我们发现此菌可以利用酒精为唯一能源代替糖类生长繁殖。以通用的脱氢酶活性指示剂INT(碘硝基氯化四唑)检测,J96菌苔在十几秒钟内由无色变为红色,显示有脱氢酶强活性反应;用以检测由此菌制成的酸奶,可在10-20分钟内显示红色脱氢酶反应。据此,我们提出以现代生物工程新技术研制解酒防醉产品的技术路线见

图1。
本发明设计思路并不要求从体外引入脱氢酶将饮入的乙醇全部分解,而只求部分、快速降解,从而使饮酒后既可振奋精神而又不面红耳赤更不致伤害肝细胞的“饮而不醉”目的。
实施本项发明包括J96菌种培养发酵和含酶解酒饮料不同剂型产品制作方法两大部分;其中菌种培养为技术关键部分,其余不同剂型的鲜饮料制作方法只是配加J96菌种或发酵液后按公众已知的生产技术制成产品。1.J96菌种培养发酵(1)菌种培养条件培养基葡萄糖0.3%,大豆蛋白胨0.2%,酵母膏0.8%,磷酸氢二钾(K2HPO4)0.1%,硫酸镁(MgSO4·7H2O)0.02%,硫酸锰(MnSO4)0.002%,pH自然,112℃ 30分钟灭菌。固体培养基另加琼脂2%,制成斜面用以保存菌种,35℃培养48小时。
(2)菌种发酵培养条件培养基葡萄糖2.0%,大豆蛋白胨0.5%,酵母膏0.5%,K2HPO40.1%,MgSO4·7H2O 0.02%,CaCO31.0%,pH自然,112℃30分钟灭菌。
振荡培养转速200转/分,培养温度35-40℃,培养时间48小时。
种子罐及发酵罐培养基同上,罐压0.5kg/cm2,通气量0.5-1∶1立方米/吨,搅拌速度200转/分,温度35℃(快速发酵培养温度42℃)。
发酵工艺流程见图2。
菌数含量检测按常规细菌学平板计数方法进行,乙醇脱氢酶活性如用快速检测法为滴加INT指示剂,酶活性定量分析按公众已知常规检测方法(郭勇主编酶工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2.不同剂型解酒饮料产品制作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前述含有脱氢酶解酒防醉饮料的技术路线,可制成以下不同剂型解酒防醉产品,现结合实施例说明实施例1酸奶型解酒防醉饮料用J96菌种代替通常乳酸菌菌种制成酸奶,既有市售酸奶的口味,又具有脱氢酶解酒的功能,同时还有调节肠道有益菌群的微生态调节剂作用。目前全国各地酸奶品牌很多,但同时具有解酒防醉和保健功能又酸甜可口的酸奶食品只此一种。
酸奶型解酒饮料的特点还在于当人们饮用后,先在胃壁粘膜表面布有一层含有脱氢酶的牛奶,饮酒后即可能使其中酒精不会迅速被被胃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既为酸奶中脱氢酶降解酒精创造了条件,又避免了酒精大量进入肝脏产生中毒现象从而起到保肝防醉作用。
由于此类高新技术产品功能独特,已不同于目前市场上一般酸奶,因而名为“解酒露”新的商品名称。
权利要求
1.一种含脱氢酶解酒保肝酸奶,其特征在于它利用特殊的产芽孢乳酸菌--凝结芽孢杆菌(专利菌种编号CGMCC 0634),可将牛奶制成酸乳并含有乙醇脱氢酶,因酸奶可减缓胃粘膜吸收酒精又有酶解作用,因而有解酒保肝功能,特名之为“解酒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酶解酒酸奶,其特征在于将酸奶脱水干燥制成胶囊或压成片剂,便于保存和携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酶解酒酸奶,将其中醇脱氢酶提纯后制成口服液,便于服用是其特征。
4.一种含脱氢酶解酒保肝饮料,其特征在于它含有凝结芽孢杆菌(专利菌种编号CGMCC 0634)发酵液配加各种果汁,既是可口饮料,又含有脱氢解酒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含酶解酒饮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还配加糊精制成粘稠果茶型饮料,既含有醇脱氢酶,又可减缓胃粘膜吸收酒精,因而具有醒酒保肝作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在饮酒同时服用含有乙醇脱氢酶的饮料——“解酒露”,使酒精先在胃内而不通过肝脏分解的防醉保肝方法。其技术特点在于选用一种产脱氢酶活性强的乳酸菌,可由此制成酸奶、果茶饮料或口服液,饮酒时服用使其在胃壁形成粘膜保护层,以阻止酒精迅速进入血液伤及肝脏而在脱氢酶作用下先在胃内部分降解,以达到防醉保肝目的。服用此种富含脱氢酶的“解酒露”饮料,可使人们在品尝美酒佳肴时无醉酒之忧。
文档编号A23L2/38GK1377586SQ01141609
公开日2002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8日
发明者陈廷伟, 祁弘 申请人:陈廷伟, 祁弘, 陈向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