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藻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813阅读:17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绿藻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藻类,特别涉及一种绿藻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经如下方案来现实。
绿藻加工工艺,其要点在于,具有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1、提供一种绿藻作为原料,2、将原料粗清洗、切碎,3、将切碎后的原料在pH值为7~7.5的水中清洗,4、将清洗后的藻体脱水处理,5、干燥藻体,6、冷却并去除残余的杂质后备用。
为了保持绿藻的原有绿色(显色成份叶绿素),以保证产品的外观品质,需要在工艺进行过程中进行护色。正常情况下绿色植物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进行化学反应失去镁,从而令原有鲜绿色转变成暗绿色,色泽差,因而本发明在碱性条件下清洗藻体,将水溶液的pH值调节为7~7.5,呈弱碱性,可以防止叶绿素失去分子中的镁,因此具有很好的去除腥味及护绿的效果。
绿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其主要营养素绿藻精是绿藻的珍贵成分,被称为“绿藻成长促进因子”,能促进新陈代谢,健全生理功能,帮助人体更有效的利用营养素,有抗衰老、防幅射等功能。绿藻含有丰富的绿藻精、叶绿素、蛋白质、多糖以及碘、钙、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B1、B2、C等。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干燥藻体分第一次干燥和第二次干燥,第一次干燥与第二次干燥采用不同的温度。
常规技术中的干燥一般都为一次干燥,但经一次干燥后的产品色泽差,而本发明采用二次干燥第一次干燥和第二次干燥,第一次干燥与第二次干燥采用不同的温度,这样,通过第一次干燥与第二次干燥所产生温差可以达到理想的除腥护绿的效果。
第二次干燥可以紧接着第一次干燥,也可以与第一次干燥存在间隔。
第二次干燥的温度高于第一次干燥的温度。
且它们之间的温差为15℃~45℃。
经检测结果表明,海苔生干品叶绿素含量为0.67%,而熟干品的叶绿素含量为1.65%,熟干品中叶绿素的含量明显高很多。现有技术中常用漂烫来对熟的绿色食物进行护色,这种护色工艺虽然能进行较好的护色,却令产品流失了很多营养物质。本发明采用第二次干燥温度比第一次干燥的温度高来保持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其护色效果与热烫的效果是一样,并且成品的香味增强了,在储存过程中与生干品效果一样。
第二次干燥温度比第一次干燥的温度高不仅可以对产品进行护色,同时还有一意外收获可有效去除藻体原有的腥味,且被称为“绿藻成长促进因子”的绿藻精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持,用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浒苔熟干品的绿藻精含量高达12.5%,生干品的绿藻精含量达9.2%,而现有技术中生产出来的绿藻精含量仅比5%多一些,可见本发明较之现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同时,因为第二次干燥温度比第一次干燥的温度高,使得绿藻的水分得到充分的蒸发,从而令绿藻在成品后水分可以控制在小于等于9%的范围,一般可保存15个月以上。
本发明所述的采用二次干燥及第二次干燥温度比第一次干燥的温度高这些工艺条件可以适应绿藻的所有种类的加工,同时业内人员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可以对本发明所述的绿藻的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进行准确的设定。
本发明中将切碎后的原料在pH值为7~7.5的水中清洗的步骤可以具体为1、在容器中加入水及原料,2、用搅拌器搅拌,3、并保持水溶液中pH值为7~7.5,4、排出容器底部杂质后滤出藻体。
绿藻中的绿色来自于叶绿素,而叶绿素很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可被氢原子所取代,生成暗绿色至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色泽将起很大变化,本发明人通过不断试验,找到了一个可以非常好地保持叶绿素的加工工艺使绿藻在pH值为7~7.5的稀碱液进行漂洗,使叶绿素水解为颜色仍然为鲜绿色的叶绿酸(盐)、叶绿醇及甲醇,而叶绿酸盐为水溶性的,比较稳定,因而护绿效果极佳;同时,这种加工工艺还出乎意料地可以令绿藻去除原有腥味。
本发明清洗所用的水或为海水,或淡水。
本发明所述的绿藻或为石莼,或为浒苔,或为孔石莼。
石莼及浒苔属于绿藻门的石莼目,俗称海苔,我国的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有丰富的资源。海苔是一种天然碱性食品,它可将多病的酸性体质调节为健康的弱碱性,激活体内活性细胞,延缓人体的衰老,并且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辅助疗效,它还可以解毒和增强肝脏机能。
石莼及浒苔植物经此工艺制成干品后的主要成分是以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灰分及粗纤维为主,同时含有钾、钠、铅、镁、镍、铜、锌、钼、氟、碘等各种元素和多种微生物,其中Va、V12、Vc含量等与其它藻类相比含量较高。
本发明较之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生产出来的产品色泽均匀碧绿,腥味淡,风味独特,口感好,水分含量低,保存期长,绿藻精含量高。
实施例1绿藻加工工艺1、采用石莼作为原料石莼在海上采集后,应尽量在当地清净海水中洗去附着物,以减轻进厂净化负荷。
2、将原料粗清洗、切碎1)、用海水洗去石莼中的附着物,2)、提供一种离心式切菜机,3)、将石莼放入离心式切菜机中切碎,4)、令切碎后的石莼长度小于6cm,并收集之。
3、将切碎后的原料在pH值为7~7.5的水中清洗,1)海水洗菜,a.在容器中加入海水及切碎后的石莼,b.开动搅拌器搅拌30分钟,c.同时调节海水的pH值为7~7.5,d.搅拌结束后,打开位于容器底部30公分高的阀门将上部的海藻和海水排放到漏筛中,滤出第一藻体,2)淡水洗菜,a.在容器中加入淡水及滤出的第一藻体,b.开动搅拌器搅拌5分钟,c.搅拌结束后,打开位于容器底部30公分高的阀门将上部的海藻排放到尼龙袋中,4、然后在离心脱水中离心脱水3分钟,5、干燥藻体1)第一次干燥令石莼在温度为55~60℃的烘干机中进行干燥,2)第二次干燥选择比第一次干燥温度高25℃的温度对石莼进行干燥。
6、冷却并去除残余的杂质后备用。
将脱腥后的石莼去除残余肉眼可见杂草、贝壳等杂质后,用粉碎机粉碎成石莼粉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最佳实施例绿藻加工工艺1、采用新鲜浒苔作为原料2、干燥藻体,1)第一次干燥令石莼在温度为50~55℃的烘干机中进行干燥,2)第二次干燥选择比第一次干燥温度高30℃的温度对石莼进行干燥。
3、冷却并去除残余的杂质后备用。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绿藻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1.1提供一种绿藻作为原料,1.2将原料粗清洗、切碎,1.3将切碎后的原料在pH值为7~7.5的水中清洗,1.4将清洗后的藻体脱水处理,1.5干燥藻体,1.6冷却并去除残余的杂质后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藻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干燥藻体分第一次干燥和第二次干燥,第一次干燥与第二次干燥采用不同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藻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二次干燥的温度高于第一次干燥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藻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二次干燥与第一次干燥的温差为15℃~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藻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切碎后的原料在pH值为7~7.5的水中清洗的具体步骤为5.1在容器中加入水及原料,5.2用搅拌器搅拌,5.3并保持水溶液中pH值为7~7.5,5.4排出容器底部杂质后滤出藻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绿藻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水或为海水,或淡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藻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绿藻或为石莼,或为浒苔,或为孔石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藻类,特别涉及一种绿藻加工工艺,其要点在于,具有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1.提供一种绿藻作为原料,2.将原料粗清洗、切碎,3.将切碎后的原料在pH值为7~7.5的水中清洗,4.将清洗后的藻体脱水处理,5.干燥藻体,6.冷却并去除残余的杂质后备用,经本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色泽均匀碧绿,腥味淡,风味独特,口感好,水分含量低,保存期长,绿藻精含量高。
文档编号A23L3/40GK1385108SQ0211309
公开日2002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30日
发明者陈灿坤 申请人:陈灿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