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粽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281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筒粽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筒粽生产工艺,尤其涉及一种竹筒粽子的生产工艺。
传统的粽子是用箬叶、芦苇叶、笋壳等包裹,其制作工艺采用的均是泡米、洗叶、填米填馅、包粽、煮粽这几道工序。由于粽子的制作工序复杂、费时,所以粽子制作好后往往要裹着原粽叶一起存放数日,甚至冷藏数月。而煮过几小时的粽叶易变质、破损,污染及粽米,使粽子的保质期缩短;煮过几小时的粽叶已无香味,食用粽子时再加热还会影响及粽米的香味和质量。传统的粽子采用粽叶包裹,由于是软包装,受挤压后易变形,甚或将米馅挤出,运输、携带均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便,制作出的粽子米馅筋韧香醇、不易破损变质、便于运输和存放的筒粽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筒粽生产工艺,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工艺步骤是1)、加工竹筒取鲜竹子,以自然竹节为单位截锯成小段,两端保留竹节,构成一个竹筒;将竹筒从靠近一端竹节处分割为二,以长段为筒体,短段为筒盖;将筒体沿口处的外表面除去一周边,形成一外凹内凸沿口,将筒盖沿口处的内表面除去一周边,形成一可与筒体沿口紧扣合的外凸内凹沿口;2)、清洗竹筒将竹筒加工过程中沾留的竹屑等杂物清洗干净待用;3)、淘米除去粽米中的杂物,将其淘洗干净待用;4)、泡米用水将粽米浸泡约4-6小时;5)、包粽取洗净的竹筒,将粽米和粽馅填入筒体,盖上筒盖,将接口处密封;6)、煮粽将包好的筒粽放入容器中,炖煮约4-6小时即可。
上述加工竹筒可包括在竹筒筒体外部的竹皮上沿竹筒轴向刻制有二条或多条不穿透竹筒内瓤的凹槽。
上述泡米以将粽米浸泡5小时为宜;所述的煮粽是将包好的筒粽放入容器中,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炖煮5小时为宜,或用蒸气蒸3小时为宜。
上述用文火煮粽或用蒸气蒸粽的水温或气温以100-110℃为佳。
上述粽馅可为腊肉、火腿、鲜肉、鸡翅、昌鱼、鲍鱼,或豆沙、大枣、枸杞、葡萄干、香菇等;所述的粽米中可拌有鸡汤、鸡精、食盐、生姜、生抽等调味品;所述的粽米可采用糯米、粳米、黑米、红米、糜子等。
上述竹筒可采用毛竹、修竹、纹竹等,以采用纹竹为佳;所述的截锯成的竹筒可以是由一段自然竹节构成的单节竹筒,也可由二段自然竹节构成一对竹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生产工艺简便,科学合理;2、采用天然竹子包粽,粽米质感筋粘细韧;3、采用天然竹子包粽,经烹煮,竹瓤的清香味可充分渗入粽米,粽米味道清香而醇厚,其是食用时再次加热,可使筒粽更加香醇诱人;4、筒粽采用新鲜竹筒密封包装,外不易破损,内不易变质,食之安全又卫生,既延长了保质期,又便于运输和存放;5、一物多用,竹筒外表可雕刻山水画、诗文词句,食用后的空竹筒可用作笔筒、茶叶筒等容器。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本发明筒粽生产工艺的具体工序是1、加工竹筒。取砍伐不久的新鲜竹子,以一段自然竹节为单位截锯成小段,两端保留竹节,构成一个竹筒,截锯成的竹筒可仅是一段自然竹节构成的单节竹筒,也可是由二段自然竹节构成一对竹筒;将竹筒从靠近一端竹节处分割为二,以长段为筒体,短段为筒盖;将筒体沿口处的外表面刨切去高约1.5CM,深约0.5CM的一周边,形成一外凹内凸沿口,将筒盖沿口处的内表面刨切去高约1.5CM,深约0.5CM的一周边,形成一可与筒体沿口紧扣合的外凸内凹沿口,筒体、筒盖自然扣合后,外观仍似一整节竹筒;为方便食用,可在竹筒筒体外部的竹皮上沿竹筒轴向刻制二条或多条凹槽,不穿透竹筒内瓤,食用时可沿凹槽将竹筒掰开;
2、清洗竹筒。将竹筒加工过程中沾留的竹屑等杂物清洗干净待用;3、淘米。除去粽米中的杂物,将其淘洗干净待用;4、泡米。用清水将粽米浸泡约4-6小时,以5小时为宜;5、包粽。取洗净的竹筒,将粽米和粽馅填入筒体,若要粽米松软,可注入适量水,盖上筒盖,将接口处密封;6、煮粽。将包好的筒粽放入锅或其他容器中,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炖煮约4-6小时,以5小时为宜;或用蒸气蒸约3小时,筒粽生产完毕。
本发明的粽馅可为腊肉、火腿、鲜肉、鸡翅、昌鱼、鲍鱼,或豆沙、大枣、枸杞、葡萄干、香菇等;所述的粽米中可拌有鸡汤、鸡精、食盐、生姜、生抽等调味品。用文火煮粽或用蒸气蒸粽的水温或气温均以100-110℃为宜。竹筒可采用毛竹、修竹等,以采用纹竹为最佳,竹衣青翠碧绿,可增加自然竹香。粽米可采用糯米、粳米、黑米、红米、糜子等,以采用糯米和粳米为最佳。
权利要求
1.一种筒粽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它的生产工艺步骤是1)、加工竹筒取鲜竹子,以自然竹节为单位截锯成小段,两端保留竹节,构成一个竹筒;将竹筒从靠近一端竹节处分割为二,以长段为筒体,短段为筒盖;将筒体沿口处的外表面除去一周边,形成一外凹内凸沿口,将筒盖沿口处的内表面除去一周边,形成一可与筒体沿口紧扣合的外凸内凹沿口;2)、清洗竹筒将竹筒加工过程中沾留的竹屑等杂物清洗干净待用;3)、淘米除去粽米中的杂物,将其淘洗干净待用;4)、泡米用水将粽米浸泡约4-6小时;5)、包粽取洗净的竹筒,将粽米和粽馅填入筒体,盖上筒盖,将接口处密封;6)、煮粽将包好的筒粽放入容器中,炖煮约4-6小时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粽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竹筒包括在竹筒筒体外部的竹皮上沿竹筒轴向刻制有二条或多条不穿透竹筒内瓤的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粽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米是将粽米浸泡5小时;所述的煮粽是将包好的筒粽放入容器中,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炖煮5小时;或用蒸气蒸3小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粽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文火煮粽或用蒸气蒸粽的水温或气温为100-1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粽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粽馅可为腊肉、火腿、鲜肉、鸡翅、昌鱼、鲍鱼,或豆沙、大枣、枸杞、葡萄干、香菇;所述的粽米中可拌有鸡汤、鸡精、食盐、生姜、生抽调味品;所述的粽米可采用糯米、粳米、黑米、红米、糜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粽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筒可采用毛竹、修竹、纹竹;所述的截锯成的竹筒是由一段自然竹节构成的单节竹筒或是由二段自然竹节构成一对竹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筒粽子生产工艺,其工序是竹筒加工、清洗竹筒、淘米、泡米、包粽、煮粽。采用本发明制作的筒粽,不易破损,不易变质;粽米筋粘细韧,香味醇厚;便于运输和存放。
文档编号A23L1/48GK1457701SQ0211456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5日
发明者张鸣谦 申请人:张鸣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