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茶膏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茶叶是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是世人喜爱的饮用品。其味苦甘,性凉、无毒,入心肺胃肾四经。茶叶本身具有很高的养生保健价值。历代本草学都认为茶叶具有几大功效即降火散风,清醒头目;释滞消雍、祛脂减肥;除烦止渴,悦志提神;化痰平喘,利尿解毒。目前茶叶按炮制加工之不同,大体可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三种。红茶采用全发酵工艺,绿茶经锅炒不发酵,乌龙茶采用半发酵工艺。现代研究表明,茶叶含有300种以上的化学物质,主要成份为咖啡碱、可可豆碱、茶碱、黄嘌呤、茶多酚及其衍生物以及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P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药理实验表明,茶叶能延长体外培养的人胚肺细胞传代次数,延长黑腹果蝇的寿命;能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血清脂过氧化物的含量,可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茶叶还能够增强免疫功能,显著促进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及粒细胞集落细胞刺激因子,抑制变应原和癌细胞,同时又具有抗辐射损伤和预防细胞感染的作用。茶色素还能调整异常的脂代谢,降低血中脂蛋白a的水平;抑制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着,并能缩小动脉内膜质斑块面积;其具有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粘度、抗纤溶、改善微循环和血清度变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对对心脏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总之,茶能养生,有益健康。但现实生活中,若想喝到一杯品质上乘的好茶,却是一件费时费事的事情。首先,泡茶方法很有讲究,一般来说,在泡茶时茶叶的用量,茶与水的用量配比,以及泡茶水温、冲泡时间等等,都对所沏出的茶汤的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泡茶时,茶水比例会影响茶汤的纯香气味。冲泡时间对有效浸出茶叶内有效成份有很大关系,冲泡时间过短,茶汤缺少应有的刺激味,冲泡时间过长,则喝起来鲜爽减弱,苦涩味增加。再如泡茶时水的温度与冲泡时间也有很大的关联度,温度与时间掌握不好,茶的色、香、味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茶汤中所含化学成份也有所不同。通常,当水温过高、时间过长时,茶叶中的营养成份及有益物质会被破坏。当水温过低、时间过短时,茶汤的颜色不鲜明,味道也不醇厚,茶叶的有效成份亦不能被充分浸出。
由此可见,茶的养生保健价值虽高,但简便、快捷、科学地饮用却非易事。另外,茶叶还存在不宜仓储的缺点。众所周知,茶叶在仓储过程的许多外在因素对其品质都有很大影响。如春天新采制的茶叶放置一个夏天即变为陈茶,新茶和陈茶在口味、气味及营养成分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而生活节奏快又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更是迫切地希望能有一种品质上乘且可方便饮用的茶制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茶膏,以便使人们可以很方便、快捷地饮到高品质的茶汤。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以工业化生产这种茶膏的方法,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该茶膏的新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茶膏,是由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茶叶800~1000份;蔗糖0.1~0.5份;食用盐0.1~0.3份。
本发明所提供的茶膏的优选原料配比为茶叶800~1000份;蔗糖0.1~0.2份;食用盐0.1~0.12份。
本发明所提供的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重量份比称取茶叶800~1000份,蔗糖0.1~0.5份;食用盐0.1~0.3份;茶叶可选用新茶,也可选用陈茶。可选用成品茶,也可选用半成品茶。
b、将茶叶清洗后,加入沸水,保持微沸,煎煮两次,第1次8~10分钟,第2次12~15分钟;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40~1.50的浸膏(50~60℃测)。
清洗茶叶,是为了去掉茶叶中的浮尘,一般用常温水即可。加入沸水的量一般以茶叶全部被水浸泡到即可。
茶叶与沸水的优选用量比为1∶3~6。
如茶叶选用的是半成品茶,水的用量可选择较低的量,如茶叶选用的是成品茶,则水的用量可选择较高的量。
本步骤中的滤液浓缩,可选用常压加热法浓缩,也可选用常规的减压浓缩法浓缩。
其优选的滤液浓缩方法是滤液浓缩先采用武火熬至相对密度为1.10~1.25(50~60℃测),茶汁呈黑亮色,茶香飘逸出时,改用文火熬至相对密度为1.40~1.50(50~60℃测),文火熬制时,要逆时针匀速搅拌,搅拌速度为1~2转/秒。
该步骤是既可熬制出茶香又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有效成分的优选方案。
c、将食用盐与蔗糖放置容器内焙至颜色微黄后,磨末成细粉,在文火中均匀撒布在b步骤中的浸膏中,逆时针搅拌,至膏体成金黄色丝状后改小火,继续搅拌至膏体成金色片状后,趁热,将其置入模具内,自然冷却。
该步骤可使茶膏直接而快速成为干浸膏。它克服了一般直火浓缩法所存在的浓缩物易糊、所制浸膏粘稠、不易干燥等的缺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茶膏在使用时,可取茶膏1克,加入90~95℃的水200ml冲制成茶汤即可饮用。
本发明茶膏饮用方便,它为忙碌工作的人群,提供了一种快捷方便的茶饮品。用本发明茶膏冲制成的茶汤其色泽清澈明亮,香气纯而不钝,溢味鲜而不熟,饮之可口沁心。
经双盲实验对比表明,本发明茶膏冲制成的茶汤(实验组饮用)与按照茶艺要求用茶叶冲泡的茶汤(对照组饮用)相比,其色、香、味均优于陈茶,与新茶无差异。
(实验时,本发明茶膏所选用的茶叶和茶艺要求进行冲泡所选用的茶叶为同一种茶叶。)本发明茶膏经加工制造后,其味温和,它克服了一般茶叶所固有的寒性。因而,其特别适宜于老年人和胃寒人群饮用。
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茶膏,还具有良好的防腐抗陈功效。实验表明,本发明茶膏放置时间愈长,其香味愈浓烈,冲泡出的茶汤,品味愈好。可谓愈陈愈香。它克服了普通茶叶保质期短,存放时间长即有味异的缺点。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该茶膏的新用途,即该茶膏在卷烟烟制造中的应用。
本发明人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该茶膏具有阻止、吸附焦油、烟碱的作用。因此将其应用于香烟制造具有良好的有益效果。
众所周知,卷烟中的焦油、烟碱(尼古丁)严重威胁着人体生命健康。如能有效阻止焦油、烟碱(尼古丁)等有害物质随烟体进入人体,无疑会减轻吸烟对烟民的伤害。
将本发明茶膏研成粉末,放置在卷烟烟丝与过滤嘴的结合部,当烟民吸烟时,烟气首先通过茶膏粉的吸附后再通过过滤嘴过滤,此时,茶膏即可将烟体中的焦油和烟碱吸附在茶膏自身上。从而有效减少了焦油和尼古丁的吸入量。
本发明茶膏阻止、吸附卷烟中的焦油和烟碱的作用,通过下述实验得到了验证。
实验用卷烟,选用以下四种品牌云烟(规格84mm)昆明卷烟厂生产,以下简称“云”;白沙烟(规格84mm) 长沙卷烟厂生产,以下简称“白”;红塔山(规格84mm) 玉溪卷烟厂生产,以下简称“红”;迎客松(规格84mm) 芜湖卷烟厂生产,以下简称“迎”。
每种品牌的卷烟各取10支,其中5支原封不动(作为对照组),另外5支将过滤嘴棒截下,去掉5mm,分别加入0.1克、0.15克的茶膏粉,与被截留下的过滤嘴合成一体,再制成与原装过滤嘴相同长度的香烟(分别作为实验组1、实验组2、)。
卷烟焦油、烟碱量测定方法按GB5606.5-1996进行。
测定时,以5支烟为一个单元组,测定其焦油和烟碱的含量,取其平均值,即为每支卷烟所含焦油和烟碱量。该数值作为实验对比参数。
实验结果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茶膏可以明显降低烟气中的焦油和烟碱量,且茶膏用量加大,其降低焦油和烟碱量的作用更为显著。
由于茶膏本身具有浓郁的茶香,而烟草与茶本身均属于植物的叶片,故两者互不排斥。因而,在卷烟中加入本茶膏不但不会令烟民感到不适,其反而使香烟气味更加醇香。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a、取半成品茶叶1000kg,蔗糖0.1kg;食用盐0.1kg;b、将茶叶清洗后,加入沸水3000kg,保持微沸,煎煮两次,第1次8~10分钟,第2次12~15分钟;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先采用武火熬至相对密度为1.10(60℃测)),茶汁呈黑亮色,茶香飘逸出时,改用文火熬至成相对密度为1.40~1.50的浸膏(60℃测)。文火熬制时,逆时针匀速搅拌,搅拌速度为1~2转/秒。c、将食用盐与蔗糖放置容器内焙至颜色微黄后,磨末成细粉,在文火中均匀撒布在b步骤中的浸膏中,逆时针搅拌,至膏体成金黄色丝状后改小火,继续搅拌至膏体成金色片状后,趁热,将其置入模具内,自然冷却。成膏量为180kg。
实施例2a、取陈茶叶800kg,蔗糖0.5kg;食用盐0.3kg;b、将茶叶清洗后,加入沸水4000kg,保持微沸,煎煮两次,第1次8~10分钟,第2次12~15分钟;合并滤液,滤过,滤液采用常规减压浓缩法,浓缩制成相对密度为11.50(50℃测)的浸膏,移至文火上的容器中;c、将食用盐与蔗糖放置容器内焙至颜色微黄后,磨末成细粉,在文火中均匀撒布在b步骤中的浸膏中,逆时针搅拌,至膏体成金黄色丝状后改小火,继续搅拌至膏体成金色片状后,趁热,将其置入模具内,自然冷却。成膏量为160kg。
以下实施例只是原料的用量配比有所不同,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工艺参数在本发明所述范围之内进行了选择。但所有实施例均具有本发明所述效果。
实施例3-6
权利要求
1.一种茶膏,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茶叶800~1000份;蔗糖0.1~0.5份;食用盐0.1~0.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膏,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茶叶800~1000份;蔗糖0.1~0.2份;食用盐0.1~0.12份。
3.一种茶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a、按重量份比称取茶叶800~1000份,蔗糖0.1~0.5份;食用盐0.1~0.3份;b、将茶叶清洗后,加入沸水,保持微沸,煎煮两次,第1次8~10分钟,第2次12~15分钟;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40~1.50的浸膏。c、将食用盐与蔗糖放置容器内焙至颜色微黄后,磨末成细粉,在文火中均匀撒布在b步骤中的浸膏中,逆时搅拌,至膏体成金黄色丝状后改小火,继续搅拌至膏体成金色片状后,趁热,将其置入模具内,自然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a步骤中的加入沸水,其茶叶与水的用量比为1∶5~6。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茶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b步骤中滤液浓缩采用先武火熬至相对密度为1.10~1.25,茶汁呈黑亮色,茶香飘逸出时,改用文火熬至相对密度为1.40~1.50,文火熬制时,逆时针匀速搅拌,搅拌速度为1~2转/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膏,在卷烟制造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膏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茶叶800~1000份;蔗糖0.1~0.5份;食用盐0.1~0.3份。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重量份比各组分;b、将茶叶清洗后,加入沸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40~1.50的浸膏。c、将食用盐与蔗糖放置容器内焙至颜色微黄后,磨末成细粉,在文火中均匀撒布在b步骤中的浸膏中,后置模具内冷却。本发明茶膏,色泽清澈明亮,香气纯厚,饮用方便。该茶膏还具有阻止、吸附焦油、烟碱的作用。因此将其应用于卷烟制造具有良好的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A23F3/30GK1939135SQ200610048230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日
发明者高书海 申请人:高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