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洱茶膏的常温加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普洱茶膏的常温加工方法,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粉碎、浸提:将普洱茶进行粉碎,投入到温度为25℃~35℃的水中,随后使水温升高至55℃~65℃进行浸提,过滤,得茶液;b、冷却、分离:将上述茶液快速冷却至40℃以下,分离,得净化液;c、浓缩、收膏:将上述净化液采用膜浓缩进行浓缩,过滤,将所得滤液调温至45℃~55℃进行减压浓缩,得含水重量百分比为10%~20%的流浸膏;d、定型、烘干:将上述流浸膏定型,在45℃~55℃的条件下烘干,即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方法所加工得到的普洱茶膏品质纯正,富含营养成分。
【专利说明】一种普洱茶膏的常温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洱茶膏的常温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现今制取普洱茶膏的工艺主要有大锅熬制工艺、喷雾干燥工艺、低温萃取工艺。大锅熬制和喷雾干燥工艺均属于高温制取工艺,会导致茶叶中的酶及其它营养物质严重流失。因此,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上述两种工艺来加工茶膏。低温萃取和低温冻干工艺由于多半要使用浸提剂,而浸提剂的去除是低温萃取较难解决的问题,难以保证浸提剂无残留,因而容易导致茶膏品质不够纯正,影响到茶膏的整体质量,同时由于冷冻干燥能耗比较高,使得产品加工成本随之增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在常温下进行加工,且不使用有机溶剂的普洱茶膏的常温加工方法,该方法所加工得到的普洱茶膏品质纯正,富含营养成分。
[0004]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普洱茶膏的常温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a、粉碎、浸提:将普洱茶进行粉碎,投入到温度为25V?35°C的水中,随后使水温升高至55°C?65°C进行浸提,过滤,得茶液;
[0006]b、冷却、分离:将上述茶液快速冷却至40°C以下,分离,得净化液;
[0007]C、浓缩、收膏:将上述净化液采用膜浓缩进行浓缩,过滤,将所得滤液调温至45°C?55°C进行减压浓缩,得含水重量百分比为10%?20%的流浸膏;
[0008]d、定型、烘干:将上述流浸膏定型,在45°C?55°C的条件下烘干,即得。
[0009]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普洱茶由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采收、不同级别的普洱茶混配而成。普洱茶采收的地区选自普洱、西双版纳、临沧、勐海、大理、保山等地。普洱茶采收的季节为春季和秋季。普海茶采收的级别为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多叶。特别优选的,为使所加工得到的普洱茶膏味道、口感较佳,按重量份数,取采自普洱地区的春茶独芽3份、采自大理地区的秋茶一芽多叶5份和采自保山地区的春茶一芽一叶6份,混匀,得加工茶膏的普洱茶原料。按按重量份数,取采自西双版纳地区的秋茶独芽2份、采自勐海地区的春茶一芽二叶5份和采自保山地区的春茶一芽一叶6份,混匀,得加工茶膏的普洱茶原料。
[0010]优选的,为保证普洱茶膏的品质,气味无异味,所述步骤a中浸提的时间为20分钟。
[0011]优选的,为使茶膏细腻,且无杂质,所述步骤c中过滤采用3微米的袋式过滤器来进行。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减压浓缩在0.06MPa的真空条件下来进行的。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流浸膏的含水重量百分比为15%。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d中烘干的温度为50°C。[00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常温加工方法制备得到的普洱茶膏。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整个加工工艺流程中,温度较低,浸提过程中也不使用有机溶剂,在保证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可以得到充分提取的同时,还可以保证茶膏产品中无有机溶剂残留,因而使得普洱茶膏的品质更为纯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详细了解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效果,下面以具体的生产实例来进一步介绍本发明的应用和技术效果。
[0018]实施例1:
[0019]a、粉碎、浸提:按重量份数,取采自普洱地区的春茶独芽3份、采自大理地区的秋茶一芽多叶5份和采自保山地区的春茶一芽一叶6份,混匀,得加工茶膏的普洱茶原料。将上述普洱茶原料进行粉碎,投入到温度为30°C的水中,随后使水温升高至60°C浸提20分钟,过滤,得茶液;
[0020]b、冷却、分离:将上述茶液快速冷却至40°C,离心分离,得净化液;
[0021]C、浓缩、收膏:将上述净化液采用膜浓缩进行浓缩,至净化液的体积量减少45%,然后采用3微米的袋式过滤器过滤,在0.06MPa的真空条件下,将所得滤液调温至50°C进行减压浓缩,得含水重量百分比为15%的流浸膏;
[0022]d、定型、烘干:将上述流浸膏定型,在50°C的条件下烘干,即得。
[0023]实施例2:
[0024]a、粉碎、浸提:按按重量份数,取采自西双版纳地区的秋茶独芽2份、采自勐海地区的春茶一芽二叶5份和采自保山地区的春茶一芽一叶6份,混匀,得加工茶膏的普洱茶原料。将上述普洱茶原料进行粉碎,投入到温度为25°C的水中,随后使水温升高至55°C浸提20分钟,过滤,得茶液;
[0025]b、冷却、分离:将上述茶液快速冷却至35°C,离心分离,得净化液;
[0026]C、浓缩、收膏:将上述净化液采用膜浓缩进行浓缩,至净化液的体积量减少50%,然后采用3微米的袋式过滤器过滤,在0.04MPa的真空条件下,将所得滤液调温至55°C进行减压浓缩,得含水重量百分比为10%的流浸膏;
[0027]d、定型、烘干:将上述流浸膏定型,在55°C的条件下烘干,即得。
[0028]实施例3:
[0029]a、粉碎、浸提:按按重量份数,取采自西双版纳地区的秋茶独芽5份、采自勐海地区的春茶一芽二叶4份和采自保山地区的春茶一芽多叶2份,混匀,得加工茶膏的普洱茶原料。将上述普洱茶原料进行粉碎,投入到温度为35°C的水中,随后使水温升高至65°C浸提20分钟,过滤,得茶液;
[0030]b、冷却、分离:将上述茶液快速冷却至38°C,离心分离,得净化液;
[0031]C、浓缩、收膏:将上述净化液采用膜浓缩进行浓缩,至净化液的体积量减少50%,然后采用3微米的袋式过滤器过滤,在0.06MPa的真空条件下,将所得滤液调温至45°C进行减压浓缩,得含水重量百分比为20%的流浸膏;
[0032]d、定型、烘干:将上述流浸膏定型,在45°C的条件下烘干,即得。
[0033]对比例1-5:[0034]除将步骤a中普洱茶投入到水中的温度改为10°C、15°C、20°C、4(TC和45°C之外,
其余按实施例1的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得对比例1-5。
[0035]对比例6-10:
[0036]除将步骤a中浸提的温度改为40°C、45°C、50°C、7(TC和75°C之外,其余按实施例1的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得对比例6-10。
[0037]对比例11-14:
[0038]除将步骤c中减压浓缩的温度改为35°C、40°C、60°C和65°C之外,其余按实施例1
的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得对比例11 -14。
[0039]对比例15-18:
[0040]除将步骤d中烘干的温度改为35°C、40°C、60°C和65°C之外,其余按实施例1的完
全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得对比例15-18。
[0041]为验证本发明的技术效果,特作以下对比试验:
[0042]
【权利要求】
1.一种普洱茶膏的常温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粉碎、浸提:将普洱茶进行粉碎,投入到温度为25°C?35°C的水中,随后使水温升高至55°C?65°C进行浸提,过滤,得茶液; b、冷却、分离:将上述茶液快速冷却至40°C以下,分离,得净化液; C、浓缩、收膏:将上述净化液采用膜浓缩进行浓缩,过滤,将所得滤液调温至45°C?55°C进行减压浓缩,得含水重量百分比为10%?20%的流浸膏; d、定型、烘干:将上述流浸膏定型,在45°C?55°C的条件下烘干,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茶膏的常温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普洱茶由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采收、不同级别的普洱茶混配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茶膏的常温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浸提的时间为2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茶膏的常温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过滤采用3微米的袋式过滤器来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茶膏的常温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减压浓缩在0.06MPa的真空条件下来进行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茶膏的常温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流浸膏的含水重量百分比为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茶膏的常温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烘干的温度为50°C。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常温加工方法制备得到的普洱茶膏。
【文档编号】A23F3/22GK103947785SQ201410147772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2日
【发明者】李雨竹 申请人:李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