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红桔梗的制备方法和由该方法制得的长生红桔梗以及包含该长生红桔梗的功能性食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1777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长生红桔梗的制备方法和由该方法制得的长生红桔梗以及包含该长生红桔梗的功能性食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生红桔梗的制备方法和由该方法制备的长生红桔梗以及包含所述长生红桔梗的功能性食品,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长生红桔梗的制备方法,所述长生红桔梗通过将长生桔梗(栽培20年以上)蒸煮干燥而制成,可用作功能性食品材料;本发明还涉及由所述方法所制得的长生红桔梗以及包含所述长生红桔梗的功能性食品材料。
背景技术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A.DC)是桔梗科(Campanulaceae)植物,主根长约10cm~15cm,直径为1cm~3cm,上部有不规则的梗痕(stem site),颜色为灰褐色至乳白色,竖向纹深,横向有皮孔和皱纹。因硬质且非纤维性而易于破折。此外,桔梗还有一些气味和苦味(陆昌洙等,现代生药学,首尔,学昌社,460-461,1993)。
桔梗主要药理成分是三萜系皂角苷(桔梗皂苷(platycodin)A、C、D、D2和D3),约占根的3%。通过动物实验确认,这些药理成分具有止咳祛痰作用、中枢神经抑制作用(镇静、镇痛、退热效果)、对急慢性炎症所具有的抗炎症作用、抗溃疡以及胃液分泌抑制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抗胆碱作用、降血糖作用和改善胆固醇代谢作用等(Chem.Pharm.Bull.,20,1952(1972);Chem.Pharm.Bull.,23,2965(1975);J.Chem.Soc.,Perkin trans I,661(1984);Sogoigaku,3,1(1951);J.Pharm.Soc.Kor.,19,164(1975))。此外,从桔梗分离出的其它药理成分还包括如α-菠甾醇、7-豆甾醇烯醇和α-菠菜甾醇葡萄糖苷等类固醇系化合物以及如菊粉和桦木醇等多糖类物质。
长生桔梗(Jang Saeng Doraji)是指栽培20年根以上的桔梗(platycondon grandiflorum)。过去,桔梗即使具有各种药理作用也难以长时间栽培。但是,最近开发了栽培20年以上的长生桔梗的技术(李成浩,“多年生桔梗栽培法”,韩国专利第045731号),由此使长生桔梗实现了大批量生产。相对于栽培2~4年的一般桔梗,这种长生桔梗具有更加优异的药理作用和生理活性。
迄今为止,已知有关长生桔梗的研究包括抗糖尿效果实验(J.KoreanSoc.Food Sci.Nutr.,25,986(1996))、高脂血症实验(J.PharmaceuticalSociety of Japan 93(1973)1188-1194)等。此外,有关抑制肝脏受损和保护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者通过对长生桔梗所进行的研究,开发了可用于制备各种食品、其储藏性和药理效能得到改善的长生红桔梗的制备方法和由该方法制备的长生红桔梗以及包含所述长生红桔梗的功能性食品材料。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长生桔梗储藏性和药理效能得到提高的长生红桔梗的制备方法和由该方法制备的长生红桔梗以及包含所述长生红桔梗的功能性食品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长生红桔梗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90℃以上120℃以下的温度将长生桔梗蒸煮1小时~2小时的蒸煮步骤;冷却步骤;和在55℃以上75℃以下的温度干燥60小时~96小时的干燥步骤。上述的蒸煮条件在使长生红桔梗的皂角苷含量最大的同时还使长生桔梗的固有成分受到的破环最小。所述干燥条件不会使长生红桔梗过烂,同时还诱导长生红桔梗发生适当的褐变。这时,上述干燥步骤最好在75℃热风干燥24小时之后,重新在60℃的温度进行干燥。这是因为于过高温度进行长时间的干燥,会加快长生红桔梗的褐变,从而使影响了长生红桔梗的外观。


图1是分析长生红桔梗的游离糖含量的方法图。
图2是分析长生红桔梗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图。
图3是长生红桔梗的官能测试方法。
图4和图5是长生红桔梗的外观图。
图6是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长生红桔梗的粗皂角苷含量的分析结果图。
图7是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长生红桔梗的TLC(薄层色谱)图形照片。
图8是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长生红桔梗的粉末的色度照片。
图9是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长生红桔梗的水提物pH值变化的测定结果图。
图10是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长生红桔梗的水提物的褐变测定图。
图11是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长生红桔梗含有的微生物数量分析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1、材料实验使用的长生桔梗是在韩国智异山附近生产的桔梗中挑选的,在用水洗涤之后将其作为红桔梗的试料使用。
2、长生红桔梗的制备方法把经自来水清洗后的长生桔梗放入到可调节温度的高压锅(autoclave)之后,在100℃或120℃温度分别蒸煮1小时和2小时,冷却之后,在75℃热风干燥24小时,重新在60℃干燥72小时,由此制得长生红桔梗。
分析用试料是用粉碎机(Thomas Wiley Laboratory Mill 4-arthur,Thomas.P.A.,美国)将长生红桔梗主体和根部整体粉碎之后,在冷冻室里保管能通过50目的粉末并将该粉末作为试料使用。
3、皂角苷为了测定所制备的长生红桔梗的皂角苷含量,将3g粉末试料加到100ml 80%的甲醇中,在75℃提取2小时并过滤,进行4次。在70℃以下对该滤液进行减压浓缩,然后将该浓缩物溶解在50ml的蒸馏水中,加两次50ml的二乙醚并震荡,以便去除转移到二乙醚层中的脂溶性物质。向水层中添加50ml水饱和丁醇并反复提取4次。用50ml蒸馏水将提取物洗涤两次,然后在70℃减压浓缩,重新在105℃干燥两小时,然后用粗提皂角苷(Crude Saponin,正丁醇提取物)表示其重量。
使用TLC法对皂角苷图形进行分析。试料的比较分析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将10μl 5%的甲醇溶液滴在硅胶60 F254 TLC板上,以氯仿/甲醇/水(65∶30∶10,下层)展开,用30%硫酸喷雾在试料溶液上,并在110℃对样品溶液加温显色10分钟。
4、长生红桔梗水提物的制备为了制备水提物试料,将分别蒸煮的3g长生红桔梗粉末添加到200ml蒸馏水中,在80℃于装有冷却管的恒温水浴中提取3小时,然后冷却(20℃),并用滤纸(Whatman No.41)过滤,然后将滤液精制成200ml,并将其作为试验用水提物使用。
5、色度、pH值以及褐色度粉末色度是使用色度计(Chroma meter,Minolta,CR-200,日本)测定,标准光源为D65,测定值用Hunter色度值(Hunter′s color value)表示,L值从100(白)到0(黑),b从+60(黄)到-60(蓝),a从+60(红)到-60(绿),整体色差(overall difference)是用ΔE表示。这时使用的标准值L为97.67,a为-0.57,b为2.70。
长生红桔梗水提物的色度使用色度计(Minolta,CT-210,日本)测定。蒸馏水的标准值是L为100,a为-0.01,b为0.03。水提物的褐色度使用UV(紫外线)/可见光分光光度计(Shimadzu,UV-1201,日本)通过测定水提物在420nm处的吸光度来进行,并使用蒸馏水作为对照。水提物的pH值则用pH计(691pH meter Metrohn,瑞士)来测定。
6、游离糖为了分析游离糖含量,如图1所示,将3g试料添加到100ml 80%的甲醇中,将该溶液于80℃水浴中以回流法提取过滤2小时,进行3次。在80℃以下用旋转蒸发仪对提取物进行减压浓缩,并将浓缩物溶解于50ml蒸馏水中,然后用二乙醚萃取脱脂。然后,用正丁醇对该水相萃取两次,并去除丁醇层。将浓缩水层溶解在5ml 50%的甲醇中,用0.45μm膜滤器(Millipore)过滤,然后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Waters 600,美国)分析。
PHLC分析采用以下条件色谱柱Lichrosorb NH2(Merck Co.,5μm,25×0.4cm I.D);移动相乙腈/水(80∶20);流速1.5ml/min(毫升/分钟);图移速率(chart speed)0.5cm;检测器RI-410差示折射计;以及稀释倍数(attenuation)和注入量分别为×64和20μl。
7、氨基酸1)游离氨基酸为了测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如图2所示,将5g试料添加到50ml75%的乙醇中,用均质器均质化两次,并离心分离,然后对上清液进行减压浓缩。在去除乙醇之后,将浓缩物溶解在25ml蒸馏水中,然后取出10ml该溶液,并添加50mg/ml的SSA(5-sulfosalycilic acid)。在室温放置30分钟之后进行离心分离,然后用0.22μm膜滤器过滤,用氨基酸自动分析器(Pharmacia Biochrom.20,美国)分析该滤液。
氨基酸分析采用以下条件色谱柱ultrapac 11阳离子交换树脂(11μm±2μm);流速25ml/hr(毫升/小时);缓冲剂茚三酮;pH3.0~10.0;柱温和反应温度分别为46℃和88℃;分析时间44min。
2)总氨基酸为了分析总氨基酸,将250mg长生红桔梗粉末放入到安瓿中,然后向其中添加10ml 6N的HCl。向该安瓿填充氮气之后在真空下密封,然后在110±1℃水解22小时。将水解物质真空浓缩并溶解于3ml pH值为2.2的柠檬酸钠缓冲液中,然后用0.2μm微孔滤器过滤。取出1ml过滤液并通过事先活化的sep pak C18筒(cartridge),用氨基酸自动分析器以与游离氨基酸分析相同的条件进行分析。
8、微生物为了测定微生物总数,使用10倍蒸馏水分步稀释1g桔梗粉末,然后把试料溶液接种在板读琼脂上(Plate count Agar,Difco Laboratorues,Detroit,美国),并在30℃培养48小时。然后,测定生成的菌落数量,由此测定细菌数量。
9、香味成分取出40g长生红桔梗粉末并放入到2升烧瓶里,向其中添加500ml蒸馏水。然后,根据Schultz等的方法,使用SDE(Likens Nikerson型同步蒸汽蒸馏和提取装置(Likens Nikerson type simultaneous steam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apparatus))对挥发性成分提取2小时。
使用50ml重蒸馏的正戊烷与二乙醚的混合液(1∶1,体积比))作为提取溶剂。提取结束后,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在30℃以下浓缩以除去溶剂。然后,向该浓缩物中添加300ml γ-萜烯作为内标,并用GC/MS(气谱/质谱)分析浓缩物中的挥发性香味成分。GC/MS分析是在如下表1所示的条件下进行。
表1蒸煮干燥的长生桔梗粉末的挥发性香味成分的GC/MS分析条件

10、对粉末香味的评价为了官能测试,向具有香味测试经验并训练过的10名测试人员提供蒸煮干燥的长生桔梗试料之后,让他们对感觉到的味道叙述出能联想的表述和用语。在测试结果中整理出重复用语和类似表述,选择典型的表现气味的用语香味(scorched rice)、甜味、干草味、烧焦味(burnt flavor)以及综合爱好性(palatability)。
向10名官能测试人员提供试料之后,如图3所示,按九分制测定爱好法进行,并把评价表发给官能测试人员之后进行评价。把约20g的试料粉末放入到有盖子的杯子里并盖住,然后每次官能测试时打开并进行官能测试。官能测试是把各个官能测试人员分组之后反复两次评价试料,并算出平均值,试料提供顺序是完全随机的。
测试例1、外观用自来水清洗生的长生桔梗,放在可调节温度的高压锅于100℃或120℃分别蒸煮1小时和2小时并冷却。将经冷却的桔梗在75℃热风干燥器里干燥24小时,重新在60℃进一步干燥72小时。所制备的长生红桔梗如图4和图5所示。
在100℃蒸煮1小时的蒸煮条件中,长生红桔梗发出香味;在干燥72小时之后呈现黄褐色。在100℃蒸煮2小时以及在120℃处理1小时和2小时的蒸煮条件中,随着蒸煮时间的延长,颜色逐渐变为褐色,干燥之后外形不是圆体形状的圆形,而是收缩了很多。据认为这种收缩是因为桔梗含有菊粉而易于收缩的缘故。因此,为了使长生红桔梗能够作为产品使用,最好在产品制造前将其粉碎。
2、皂角苷(粗皂角苷,TLC图形)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桔梗的粗皂角苷含量的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对照组桔梗(未蒸煮)的粗皂角苷含量为1.73%,在100℃蒸煮1小时的蒸煮组桔梗的粗皂角苷含量为1.86%,而在100℃蒸煮2小时的桔梗的粗皂角苷含量为1.99%,由此增加了0.13%。另外,桔梗在120℃蒸煮1小时时的粗皂角苷含量为2.81%,在120℃蒸煮2小时时的粗皂角苷含量为3.17%,由此增加了0.36%。
因此,随着蒸煮时间和蒸煮温度的增加,桔梗的粗皂角苷含量按正比增加。这是因为随着蒸煮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桔梗细胞壁等组织变得脆弱而易于溶出。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桔梗TLC图形如图7所示。未蒸煮的对照组的图形显得微弱,而在100℃分别蒸煮1小时和2小时以及在120℃分别蒸煮1小时和2小时的桔梗相对于未蒸煮的桔梗其图形相对较强。
3、粉末色度(Lab,照片)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长生红桔梗的粉末的色度分析结果如表2和图8所示。
表2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长生桔梗的粉末的Hunter色度值变化

表示亮度的L值在未蒸煮处理对照组中为77.61,显示了比较高的值;L值在100℃蒸煮1小时的蒸煮组中显示为71.29,在100℃蒸煮2小时的蒸煮组中显示为70.75,在120℃蒸煮1小时的蒸煮组中显示为68.19,在120℃蒸煮2小时的蒸煮组中显示为55.30。随着蒸煮时间和蒸煮温度的增加,亮度下降。这种现象说明蒸煮温度和时间越增加,褐变越明显,从而生成越多褐色色素。
从绿色显示到红色的a值在未蒸煮处理的对照组中显示为0.80,在100℃处理1小时时显示为1.48,在100℃处理2小时时显示为1.34,在120℃处理1小时时显示为1.95,在120℃处理2小时时显示为5.04,该值显著增加时则呈现红色。
从蓝色显示到黄色的b值在未蒸煮处理的对照组中显示为17.86并显示黄色,在100℃处理2小时时显示为19.70,在100℃处理1小时时显示为17.92,在120℃处理2小时时显示为20.82,与其他色度相比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差异。
4、水提物的特性1)色度值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长生红桔梗的水提物的色度值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长生红桔梗水提物的Hunter色度值变化

显示长生红桔梗水提物亮度的L值在未蒸煮处理的对照组中的值为92.64,显示了比较高的值。长生红桔梗水提物亮度的L值在100℃处理1小时时显示为91.81,在100℃处理2小时时显示为91.33,在120℃处理1小时和处理2小时时分别显示为91.34和90.54。随着蒸煮处理的进行,L值稍微降低。
从绿色显示到红色的a值在未蒸煮处理的对照组中显示为-0.53,在100℃处理1小时时显示为-0.52,在100℃处理2小时时显示为-0.67,在120℃处理1小时和处理2小时时分别显示为-1.08和-0.93而呈现绿色。
另一方面,从蓝色显示到黄色的b值在未蒸煮处理的对照组中显示为8.69,在100℃处理2小时以及在120℃处理2小时时分别显示为8.70和28.64,该值明显增大而呈现黄色。因此,生的长生桔梗随着蒸煮温度和时间的增加由于褐变现象而变成黄色。
2)pH值变化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桔梗水提物的pH值变化的分析结果如图9所示。
对照组长生桔梗水提物的pH值为5.82,在100℃处理1小时时显示为5.78而稍微增大,在100℃处理2小时时显示为5.68,在120℃处理1小时时显示为5.34,以及在120℃处理2小时时显示为4.98。随着蒸煮时间的延长和蒸煮温度的提高,长生红桔梗水提物的pH值逐渐降低。这种现象是因为随着桔梗的蒸煮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桔梗的糖分分解,并产生酸而降低了pH值。
3)褐色度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长生红桔梗的水提物褐色度变化的分析结果如图10所示。
对照组长生桔梗水提物的褐色度为0.35,在100℃处理1小时时显示为0.40,在100℃处理2小时时显示为0.45而显示出褐色度增加的倾向,而在120℃处理1小时时显示为0.47以及在120℃处理2小时时显示为0.63。褐色度比对照组增加两倍左右。从这些结果可以确认,随着桔梗蒸煮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桔梗的褐变反应越明显。
5、游离糖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桔梗的游离糖含量的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桔梗的游离糖含量

1)未检测到对照组的鼠李糖为0.68%,果糖为1.05%,葡萄糖为0.14%以及蔗糖为0.02%。果糖在100℃处理1小时的时候显示为0.25%,处理2小时的时候为0.23%,下降了0.02%。果糖在120℃处理1小时的时候显示为0.21%,在120℃处理2小时的时候显示为0.11%。随着蒸煮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游离糖含量逐渐降低。在120℃处理2小时的时候,鼠李糖、葡萄糖和蔗糖全部消失了。果糖在120℃处理2小时时其含量也显示为0.11%,这是因为桔梗的主成分为菊粉,因此所显示的相对含量高。
在桔梗的游离糖中,随着蒸煮温度和蒸煮时间的增加,作为还原糖的葡萄糖和果糖减少率比较大,预测这些还原糖直接与氨基化合物发生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而被消耗。非还原性糖蔗糖蒸煮度越高减少程度也越大,这是因为葡萄糖苷键由于热分解而水解之后,转换为还原糖的葡萄糖和果糖并参与美拉德反应,从而生成褐变物质和香味等。
6、氨基酸1)游离氨基酸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桔梗的游离氨基酸组成以及含量的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桔梗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单位mg%


1)未检测到在从对照组的桔梗分离的总共34种游离氨基酸中,按顺序显示尿素为8.61mg%,L-精氨酸为7.10mg%,L-天冬酰胺为2.39mg%,L-丙氨酸为1.91mg%,O-磷酸-L-丝氨酸为1.55mg%以及L-瓜氨酸为1.48mg%。
与对照组相比,在100℃处理1小时时完全消失的氨基酸有L-天冬氨酸和D,L-β-氨基异丁酸。在120℃处理2小时时,完全消失的氨基酸有L-α-氨基己二酸、L-胱氨酸、胱硫醚和1-甲基-L-组氨酸。随着蒸煮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逐渐减少。并且,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在对照组中为34.22mg%,在100℃处理1小时时为23.67mg%,处理2小时时为17.86mg%,在120℃处理1小时时为18.18mg%,处理2小时时为12.42mg%。游离氨基酸总含量随着蒸煮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并且,随着蒸煮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少速度加快,减少程度取决于氨基酸种类。
相对于蛋白质、肽、构成氨基酸(constituent amino acid)和游离糖等,这些游离氨基酸具有较快的美拉德反应速度,并与还原糖相互作用而发生美拉德反应,由此褐色物质和香味成分也显示出不同的特性。
2)总氨基酸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桔梗总氨基酸含量的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桔梗的总氨基酸含量变化单位mg%

1)未检测到在从未蒸煮的桔梗中分离出的17种氨基酸中,含量最大的是谷氨酸,为36.14mg%;其次是精氨酸,为32.18mg%,天冬氨酸为11.86mg%,丙氨酸为8.69mg%,酪氨酸为8.58mg%以及亮氨酸为8.32mg%;甲硫氨酸含量最少,为1.27mg%。
在100℃对长生桔梗蒸煮处理2小时时,氨基酸的含量减少,其中谷氨酸为31.82mg%,精氨酸为30.57mg%,天冬氨酸为10.61mg%,丙氨酸为7.36mg%,酪氨酸为5.35mg%以及亮氨酸为6.94mg%。在120℃蒸煮处理2小时时,氨基酸的含量逐渐减少,其中谷氨酸为27.88mg%,精氨酸为17.09mg%,天冬氨酸为10.12mg%,丙氨酸为7.22mg%,酪氨酸为3.81mg%以及亮氨酸为6.60mg%。其中,减少比率最高的是酪氨酸。
并且,构成氨基酸的总含量在对照组中为158.85mg%,在100℃处理1小时时为137.77mg%,在120℃处理两小时时为105.4mg%。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构成氨基酸的含量随着蒸煮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减少程度要比表5中游离氨基酸的减少程度小得多。这可能是因为在蒸煮中桔梗的游离氨基酸比总氨基酸更容易与还原糖相互作用,因而参与了美拉德反应。
7、微生物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桔梗的微生物数量的分析结果如图11所示。
在未蒸煮的对照组中,存在着大量土壤微生物(9.3×104CFU/g(菌落形成单位/克))。土壤微生物数量在100℃处理1小时时为5×104CFU/g,在100℃处理2小时时为12,900CFU/g,在120℃处理1小时时为3,100CFU/g以及在120℃处理2小时时为200CFU/g。随着蒸煮时间和蒸煮温度的提高,桔梗的微生物数量逐渐减少。
8、香味成分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桔梗的香味成分组成以及含量的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表7在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桔梗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含量变化


从对照组的桔梗中分离发现了总共22种香味成分,在100℃处理1小时时分离发现了20种香味成分,在100℃处理2小时时分离发现了13种,在120℃处理1小时时分离发现了13种香味成分,以及在120℃处理2小时时分离发现了13种香味成分。桔梗的主要香味成分是吡嗪类、呋喃类、醇类、醛类和酸类。其中2-乙酰基呋喃、2,6-二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5-甲基呋喃、三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2,3,5-三甲基-6-乙基吡嗪、α-衣兰烯、2,6-二-叔丁基-对苯醌和邻苯二甲酸二丁脂随着蒸煮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是2,3-二甲基吡嗪、1-辛烯-3-醇、2-戊基呋喃和苯甲醇则随蒸煮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肉豆蔻酸和棕榈酸在120℃显示出较高含量,这可能是因为糖类由于热分解而产生酸,从而降低了pH值。
蒸煮桔梗的重要香味物质吡嗪类衍生物在炒类食品原料加工中通过加热在糖和氨基酸的美拉德反应中产生,其包括约100种或100种以上的化合物,官能特性大部分是米锅贴、爆米花或者炒栗子等香味,类似于通常的炒或坚果的味道。
随着蒸煮温度和时间的增加,5-甲基糠醛等呋喃类衍生物也在增加,这些呋喃类衍生物因活性基团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香味大豆味、草味、烧焦味、焦糖香味。这些呋喃类中各单独的味道并不佳,但是与其他香味成分混合之后发出独特的香气。作为食品的香味成分,这些呋喃类物质是很重要的化合物。
9、官能评价为了选择桔梗的最佳蒸煮条件,对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桔梗粉末的官能特性进行评价,结果如表8所示。
表8不同蒸煮条件下蒸煮的长生桔梗的粉末香味强度的官能评价

数值是按9分制由10人测试法测得的平均值。数值越高,香气越浓。
未处理蒸煮的对照组粉末的干草味道比较高,为6.4。随着蒸煮温度和时间的增加,米锅贴味、甜味和综合爱好性也增加。
尤其是在100℃处理2小时时,综合爱好性最高,为7.1;但在120℃处理2小时时,综合爱好性反而下降。
工业应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长生红桔梗的制备方法和由该方法制备的长生红桔梗的皂角苷含量比一般长生桔梗高,从而提高了其药物学效能。并且,由于微生物数量降低,因此提高了其储藏性。
而且,由于就味道和香味而言,其综合爱好性比一般长生桔梗要高,因此可以直接用作功能性食品材料而无需其它调料。
权利要求
1.长生红桔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90℃以上120℃以下的温度将长生桔梗蒸煮1小时~2小时的蒸煮步骤;冷却步骤;和在55℃以上75℃以下的温度干燥60小时~96小时的干燥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生红桔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步骤是通过在75℃在热风中干燥24小时,然后在60℃的温度干燥72小时而进行。
3.长生红桔梗,所述长生红桔梗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制备。
4.功能性食品材料,所述功能性食品材料包含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生红桔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长生红桔梗的制备方法,所述长生红桔梗通过将长生桔梗(栽培20年以上)蒸煮干燥而制成,可用作功能性食品材料;本发明还涉及由所述方法所制得的长生红桔梗以及包含所述长生红桔梗的功能性食品材料。本发明的长生红桔梗制备方法包括在90℃以上120℃以下的温度将长生桔梗蒸煮1小时~2小时的蒸煮步骤、冷却阶段以及在55℃以上75℃以下的温度干燥60小时~96小时的干燥步骤。长生红桔梗制备方法和由该方法制备的长生红桔梗的皂角苷含量比一般长生红桔梗多,因此提高了其药物学效能。而且,由于微生物数量减少,因此不仅提高了其储藏性,而且还提高了味道和香味的综合爱好性,可以直接用作功能性食品材料而无需其它调料。
文档编号A23L1/212GK1988813SQ200680000042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2日
发明者郑永哲, 金素英, 姜申权, 卢圣焕 申请人:株式会社长生道拉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