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

文档序号:592236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翅果油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处于濒危状态,其生存繁殖现状及濒危的原因如下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os.Diels)属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它仅分布在山西省南部及陕西户县,为我国特有树种,上世纪80年代被列为国家第一批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翅果油树起源于古老的第三纪时期,是现存第四纪冰川作用后孑遗植物之一,1899年由法国的Giraldi在陕西户县劳峪山首次发现,1905年由德国的Diels定名,翅果油树从发现至今仅百年,但鉴于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对它的研究已被广泛重视。翅果油树是一种珍贵的稀有的、优良的木本油料植物,就目前研究结果看,翅果油树因其抗寒、抗旱、耐贫瘠,根系发达,固氮作用强,且树冠大,花期早,是理想的早春蜜源,因而适宜山区大面积栽种,是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先锋树种,对黄土高原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翅果种仁含油量为21%,油中含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高达81%的不饱和脂防酸以及丰富的维生素E、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一种有极高商品和保健价值的油脂,在同类产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多重生物活性功能优势,被国际学术界权威人士推崇为21世纪珍贵的纯天然使用保健品,翅果油树抗旱耐寒,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强,但现存数量有限,野生约200万株,人工栽植仅1.36万亩,且分布范围较窄,为东径110°36′-111°56′、北纬34°52′-36°05′,海拔高度在780-1400m之间,为晋南盆地向盆周山的过渡地带。目前造成其濒危的原因有两点1、翅果油树的种子发芽率低,且寿命短,自然条件下萌发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它的繁衍更新和扩展;2、产区群众对翅果油树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了解不够,人为的砍伐破坏相当的严重,使其资源量呈减少的趋势。
目前国内外通用的一般植物的繁殖技术有两种,即有性繁殖(种子育苗)和无性繁殖(扦插育苗、根孽繁殖、嫩枝育苗及组织培养),而翅果油树国外至今尚未发现有人研究,在国内上世纪七十年代多采用种子育苗方法,秋季种子直接播种育苗、或秋季用湿沙与种子(1∶3)混合层积处理后,第二年春季播种。上述方法的种子发芽率很低,其主要原因除了翅果果壳和革质种皮中含有抑制种子发芽的物质外,更重要的是坚硬的果壳和革质种皮强大的机械阻力,使种子吸水速度非常缓慢,即使将种子浸泡一周,其种子种皮的坚硬度仍不见减弱,剥掉其种皮,其胚和未浸泡种子的胚一样,这就是种子育苗发芽率低的根本原因,既浪费了种子,又加大了投资,根本无法适应翅果油树快速、高效、简易营林的需要,同时其出苗率也较低,现有技术在播种方法上多采用平播方式,由于翅果油树属非强迫休眠性的双子叶植物种子,不仅播种要浅,而且要通过冻融交替来打破休眠,这样遇到冬天雪雨较多的年份,尚能有部分种子出苗,但大多数年份,由于种子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而全军覆没;而且现有技术在无性繁殖方面,进行嫩枝扦插时由于缺少内源激素,很难产生新根,繁殖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翅果油树所采用的繁殖方法存在种子育苗发芽率和出苗率较低、浪费了种子,又加大了投资,同时进行嫩枝扦插时由于缺少内源激素,很难产生新根等问题,提供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苗床,苗床底部由下到上依次铺设10-15cm石子、8-12cm炉渣和10-20cm河沙;(2)在亲母树上采集穗条,选择幼龄树体基部主干上的当年生粗壮枝条或根系萌蘖;(3)将采集的穗条扦插在苗床的基质内;(4)扦插后间隔地给翅果油树的叶片喷水,同时保持苗床内基质的温度在20-30℃;(5)当愈伤组织形成后,开始进行叶面施肥,直至穗条生根,育苗结束,最后将苗木移栽并密植到所适应的土壤中继续培育。
为了进一步提高翅果油树的成活率,所述的穗条生根后移入适合该树种生长环境的轻基质容器中继续培育,轻基质是由土壤、河沙和有机肥以2∶1∶2的比例混合而成,并用0.4%的高锰酸钾消毒,培育10-15天后将苗木与基质一起移栽到所适应的土壤中继续培育。
所述的苗床内的河沙中添加珍珠岩、蛭石,这两种材料保温性能较好,可有效保持苗床内的温度,满足嫩枝的生长需要。
为了避免土壤中的某些有害成分对苗木生长造成影响,所述的苗床在扦插前一周和前一天分别用0.4%高锰酸钾对苗床消毒。
由于并不是所有的翅果油树品种都能很好地产生不定根,通常,过嫩的枝条不具备根原始体并易腐烂而影响成活率,过于木质化的枝条虽具备有生根力,但根少而生长差,所以采集穗条的时间最好在翅果油树生长旺盛的5月下旬至6月下旬,并且选择在枝条含水量较多的早晨,将穗条剪成10-15cm长,保留1-2片叶子,利用带叶的枝条能自身合成营养物质和生根物质,上剪口剪成平面,在扦插前一段时间里用蜡封好,减少水分的流失,下剪口剪成马蹄形以增大愈伤组织面积。
为了进一步提高穗条的生根率,本发明在扦插前要对剪好的穗条进行消毒和植物生长激素处理,具体做法是先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或50%的多菌灵500-800倍浸泡半小时,再用800倍的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的混合溶液浸泡1-2分钟或用1000倍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1小时,使穗条产生内源激素,便于生根,上述所用的药剂均为现有公知产品,很容易得到。
所述的穗条扦插时最好选择在早晨6-9时或傍晚6-8时或阴天,而且可根据穗条的长短掌握扦插深度,通常扦插深度为3-5cm。
为了提高插穗质量,在采集穗条前半个月对亲母树进行环割、打项、摘花芽等处理,这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或对所采集穗条的叶面喷肥,进行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这都是为了提高插穗内生根物质的含量,减少或清除阻碍生根的物质,增强分生组织的活性,为不定根的形成创造条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即翅果油树嫩枝扦插育苗技术,它是利用当年生的新枝条剪取插穗,不但穗条数量多,而且利用带叶的枝条能自身合成营养物质和生根物质,所以比硬枝更容易生根,能在短期内繁殖更多的良种苗木。在育苗过程中进行间歇喷雾,为穗条提供水分,调节苗床温度和湿度,保持插穗生理平衡,使叶片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而且扦插前对剪好的穗条进行消毒和植物生长激素处理,为插穗生根提供所需的生长素和营养物质,同时扦插前对亲母树进行技术处理,从而大大促进插穗不定根的形成和发育,有效解决了愈伤组织生根难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繁殖技术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繁殖率高,大大提高翅果油树的种植面积,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苗床插床的基质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基质必须通气透水。用砖垒高约40cm苗床,宽2.5m,长度按需要定,床底铺10-15cm石子,中间铺8-12cm炉渣,上面铺10-20cm河沙,苗床间铺设好喷雾管道,床下设排水孔,河沙中可以添加一些保温性好的珍珠岩、蛭石等。扦插前一星期和前一天分别用0.4%高锰酸钾对苗床消毒。
2、扦插的准备和扦插2.1亲母树的选择和处理选择幼龄树体基部主干上的当年生粗壮枝条或根系萌蘖,在采集穗条前半个月对亲母树进行环割、打项、摘花芽等处理,或对所采集穗条的叶面喷肥;2.2穗条的采集和处理采条时间选择在翅果油树生长旺盛的5月下旬至6月下旬,最好是在枝条含水量较多的早晨。采下的枝条应放在阴凉处,装入塑料袋包好,以免失水。塑料袋上打孔以保证叶子呼吸所需的氧气,剪穗时应选择阴凉处,注意在枝条上喷水保湿,并尽量缩短采条与扦插时间。插穗剪成10-15cm长,留1-2片叶子,上剪口剪成平面,用蜡封好,减少水分的消耗,下剪口剪成马蹄形以增大愈伤组织面积。剪好的穗条50株1捆,以便消毒和激素处理,具体做法是先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或50%的多菌灵500-800倍浸泡半小时,再用800倍的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的混合溶液浸泡1-2分钟或用1000倍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1小时。
2.3扦插穗条扦插时最好选择在早晨6-9时或傍晚6-8时或阴天,而且可根据穗条的长短掌握扦插深度,通常扦插深度为3-5cm。扦插后随手将基部压实,使基质与穗条相互紧密接触。扦插过程中要注意随插随喷雾,株行距以叶片不相互重叠为前提,采用斜插法,叶面朝南,以便叶片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3、扦插后的苗床管理3.1水分翅果油树叶片厚,带绒毛,所以扦插后一定要密切观察叶面的湿度情况,喷水时尽量做到每次少喷水,喷水频率高,停水时间短,使叶片保持一层水膜(注一定要用洁净的水),当插穗生根以后喷水次数和数量应适量减少。
3.2温度翅果油树的嫩枝插穗,生根温度在20℃-30℃左右,温度低于20℃生根缓慢,延长生根时间;超过30℃,气温升高,抑制生根,更容易引起腐烂,冬天或夏天可采用塑料大棚控制生根温度。
3.3病虫害和病菌的防治如管理不善或插后连续阴雨天,一星期左右会发现有线虫出现,要用喷洒呋喃丹水剂、克线威等杀虫,为了防止病菌感染,引起插穗的腐烂,根据实际情况每3-5天在傍晚停水后喷一次800倍的多菌灵或百菌清灭菌消毒,生根后停止喷药。
4、施肥管理当愈伤组织形成后,开始进行叶面施肥,一般每星期喷一次0.2%-0.5%的尿素,后期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
5、炼苗插穗生根后,若在塑料棚育苗时,要逐渐增加通风量和透光度,使扦插苗逐渐适应自然条件。移栽前3-5天一定要停水炼苗,促进根系的迅速发育和提高苗木对外界高温干旱气候的适应能力。
6、移栽穗条生根后移入适合该树种生长环境的轻基质容器中继续培育,轻基质是由土壤、河沙和有机肥以2∶1∶2的比例混合而成,并用0.4%的高锰酸钾消毒,培育10-15天后将苗木与基质一起移栽并密植到所适应的土壤中继续培育,如山区、黄土高原等地,并灌足底水,成活率可达90%以上。在移植的初期,应适当遮荫、喷水,保持一定的温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苗床,苗床底部由下到上依次铺设10-15cm石子、8-12cm炉渣和10-20cm河沙;(2)在亲母树上采集穗条,选择幼龄树体基部主干上的当年生粗壮枝条或根系萌蘖;(3)将采集的穗条扦插在苗床的基质内;(4)扦插后间隔地给翅果油树的叶片喷水,同时保持苗床内基质的温度在20-30℃;(5)当愈伤组织形成后,开始进行叶面施肥,直至穗条生根,育苗结束,最后将苗木移栽并密植到所适应的土壤中继续培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其特征是穗条生根后移入适合该树种生长环境的轻基质容器中继续培育,轻基质是由土壤、河沙和有机肥以2∶1∶2的比例混合而成,并用0.4%的高锰酸钾消毒,培育10-15天后将苗木与基质一起移栽到所适应的土壤中继续培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其特征是苗床内的河沙中添加珍珠岩、蛭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其特征是苗床在扦插前一周和前一天分别用0.4%高锰酸钾对苗床消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其特征是采集穗条的时间最好在翅果油树生长旺盛的5月下旬至6月下旬,并且选择在枝条含水量较多的早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其特征是穗条剪成10-15cm长,保留1-2片叶子,上剪口剪成平面,下剪口剪成马蹄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其特征是穗条在扦插前先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或50%的多菌灵500-800倍浸泡半小时,再用800倍的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的混合溶液浸泡1-2分钟或用1000倍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1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其特征是穗条扦插时最好选择在早晨6-9时或傍晚6-8时或阴天,扦插深度为3-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其特征是在采集穗条前半个月对亲母树进行环割、打项、摘花芽等处理,或对所采集穗条的叶面喷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其特征是进行叶面施肥时,每星期喷一次0.2%-0.5%的尿素,后期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翅果油树无性繁殖方法,解决现有翅果油树所采用的繁殖方法存在育苗发芽率和出苗率低,进行嫩枝扦插时很难产生新根等问题,包括搭建苗床;在亲母树上采集穗条;将采集的穗条扦插在苗床基质内;扦插后给翅果油树的叶片喷水,温度为20-30℃;进行叶面施肥,直至穗条生根。本发明利用无性繁殖技术,能在短期内繁殖更多苗木,调节苗床温度和湿度,保持插穗生理平衡,而且对剪好的穗条进行消毒和植物生长激素处理,为插穗生根提供所需的生长素和营养物质,同时对亲母树进行技术处理,促进插穗不定根的形成和发育,有效解决了愈伤组织生根难的问题,繁殖技术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繁殖率高。
文档编号C12N5/04GK101057558SQ200710062018
公开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4日
发明者张连水 申请人:张连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