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930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
背景技术
为了充分利用余热、节约能源,本申请人曾向专利局提出了一种滚筒内烟囱节能炒茶机, 专利号ZL200620141165. 1,其包括电机、减速箱、齿轮传动付、滚筒、燃烧炉、滚筒活动支 承、进叶斗、出叶口及烟囱,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滚筒内置烟火道,左侧连接烟火道,右侧 连接烟火道及烟囱阀门,滚筒内置烟道设于滚筒内,并通过支承架与滚筒连接,齿轮传动付 上的大齿轮设于滚筒上,左侧连接烟道及右侧连接烟道的一端分别与滚筒内置烟道活动套接, 另一端分别与烟囱连通,烟囱阀门设于烟囱内并位于左侧连接烟道及右侧连接烟道与烟囱连 通口之间。该专利技术具有较强的余热回收利用能力,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在炒茶工艺中,有二次炒茶工艺,所谓的二次炒茶是将茶叶炒熟后进行第二次炒茶。通 常第一、二次炒茶分别于不同的炒茶机上进行。这样,二次炒茶工艺就必须备有两个炒茶机, 并分别加热,提供热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其既适用于一次炒茶,又适 用于二次炒茶,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包括第一炒茶 机,第一炒茶机包括机架、电机、减速箱、滚筒体、滚筒体保温灶体、加热装置,机架左侧 固定安装电机、减速箱,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箱连动,于右侧机架上固定安装滚筒保温灶体, 灶体内安装滚筒体,滚筒体右端开口是茶叶进出口滚筒体与机架转动式相连,左端与减速 箱连动;滚筒保温灶体开有通孔,该通孔对应于下方的加热装置,滚筒保温灶体的内壁与滚 筒体的外壁形成烟火通道; 一烟火通管横穿滚筒体的中心轴线,贯通左侧烟火通道与右侧烟 火通道,该中心烟火通管的两头与滚筒体活动套接,第一炒茶机的上方安装第二炒茶机,第 二炒茶机无加热装置,第二炒茶机的其它结构与第一炒茶机相同,两炒茶机的烟火通道通过 右侧的烟火通道贯通。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滚筒体与中间烟火通管还通过滚筒支撑挡转 动相连。
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左侧烟火通道的下方通过漏煤灰口与外界贯通。
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滚筒保温灶体的上方安装温度计。 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第二炒茶机的烟火通道的左侧为出烟囱,右
侧安装余热调温管及调温管开关。
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减速箱通过第二级传动件与滚筒体传动。 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滚筒体的左端面通过连接挡及连轴器与第二
级传动件连动。
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滚筒体内设导叶板,茶叶进出口内侧纵向布 设筛网圈。
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滚筒体呈圆形或多角棱形筒体状。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炒茶机在专利号ZL200620141165.1的基础之上增设了一炒茶机,增设 的炒茶机利用原有的炒茶机产生的热能余量对炒熟的茶叶进行二炒。这样,本实用新型便将 两台原先分离的炒茶机合为一体,减小占用空间,更重要的是,第一台炒茶机产生的热能余 量能被第二台炒茶机充分利用,省去了第二台炒茶机的加热装置,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l所示,第一炒茶机A的机架24固定于地面之上,其左侧固定安装电机l、减速箱 2及第二级传动件3,电机1的输出轴与减速箱2连动,减速箱2与第二级传动件3通过皮带 传动。于第二级传动件3的右侧机架24上固定安装下滚筒保温灶体18,灶体18内安装滚筒 体4,滚筒体4呈圆形或多角棱形筒体状。滚筒体4右侧上方是进叶口 11,下方是出叶口 12; 滚筒体4内设导叶板9,进出口处纵向布设筛网圈8,茶叶置于滚筒体4内翻炒。滚筒体4的 左端面通过连接挡6及连轴器5与左侧的第二级传动件3连动,滚筒体4的右端面连接滚筒 活动支承托轮IO,支承托轮10安装于机架24右侧之上。下滚筒保温灶体18的下方开有通孔,该通孔正对下方的活动式燃烧炉13,燃烧炉13内 安装鼓风机14。下滚筒保温灶体18的内壁与滚筒体4的外壁间形成烟火通道,左侧烟火通 道17通过中心烟火通管贯通滚筒体4的右侧烟火通道16,该烟火通管处于滚筒体4中心轴 线,两端与滚筒体4活动式套接。右侧烟火通道16向上延伸。
滚筒体4与中间烟火通管之间还通过滚筒支撑挡7转动相连。左侧烟火通道17的下方通 过漏煤灰口 19贯通外界。下滚筒保温灶体18的上方安装温度计20。
第一炒茶机A的上方安装第二炒茶机B,第二炒茶机无需燃烧炉13及鼓风机14,即省 去了加热装置。当然,温度计20也可有可无。图示中25是上滚筒拆卸式保温灶体。
第二炒茶机B的左侧为为出烟囱21,右侧安装余热调温管22及调温管开关23。其它结 构与第一炒茶机A相同,因此,图中两台炒茶机的一些部件标有相同的标号。
上下炒茶机的烟火通道通过右侧的烟火通道16贯通。
整机由活动式燃烧炉13产生热量,烟火沿下滚筒体4的外侧通道流动,并通过左侧烟火 通道17及滚筒体4内的中心烟火通管流入第一炒茶机A的右侧烟火通道16,然后由右侧烟 火通道16流入第二炒茶机B的右侧烟火通道16,从而给第二炒茶机B的滚筒体4进行加热, 这样,余热便被第二炒茶机B充分利用,用于二次炒茶。
在第一台炒茶A上完成一次炒茶后,将其倒入增设的炒茶机B上进行二炒,增设的炒茶 机B无需单独设置加热装置,其热量来源于一次炒茶机的余热,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权利要求1、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包括第一炒茶机,第一炒茶机包括机架、电机、减速箱、滚筒体、滚筒体保温灶体、加热装置,机架左侧固定安装电机、减速箱,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箱连动,于右侧机架上固定安装滚筒保温灶体,灶体内安装滚筒体,滚筒体右端开口是茶叶进出口;滚筒体与机架转动式相连,左端与减速箱连动;滚筒保温灶体开有通孔,该通孔对应于下方的加热装置,滚筒保温灶体的内壁与滚筒体的外壁形成烟火通道;一烟火通管横穿滚筒体的中心轴线,贯通左侧烟火通道与右侧烟火通道,该中心烟火通管的两头与滚筒体活动套接,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炒茶机的上方安装第二炒茶机,第二炒茶机无加热装置,第二炒茶机的其它结构与第一炒茶机相同,两炒茶机的烟火通道通过右侧的烟火通道贯通。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的滚筒体与 中间烟火通管还通过滚筒支撑挡转动相连。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的左侧烟火 通道的下方通过漏煤灰口与外界贯通。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的滚筒保温 灶体的上方安装温度计。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炒茶机 的烟火通道的左侧为出烟囱,右侧安装余热调温管及调温管开关。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的减速箱通 过第二级传动件与滚筒体传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其特征是所述滚筒体的左 端面通过连接裆及连轴器与第二级传动件连动。
8、 如权利要求1或2或7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的 滚筒体内设导叶板,茶叶进出口内侧纵向布设筛网圈。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的滚筒体呈 圆形或多角棱形筒体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滚筒体内设烟囱节能茶叶滚炒机组,包括第一炒茶机,第一炒茶机的上方安装第二炒茶机,第二炒茶机无加热装置,第二炒茶机的其它结构与第一炒茶机相同,两炒茶机的烟火通道通过右侧的烟火通道贯通。本实用新型共设两台炒茶机。这样,本实用新型便将两台原先分离的炒茶机合为一体,减小占用空间,更重要的是,第一炒茶机产生的热能余量能被第二炒茶机充分利用,省去了第二炒茶机的加热装置,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文档编号A23F3/06GK201323842SQ2008201680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4日
发明者龚宝康 申请人:龚宝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