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机器人刀削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76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机器人刀削面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机器人刀削面机。
背景技术
刀削面是民间传统面食,一般的加工方法是由具有熟练技术的削面师傅使用一个弯折的刀片人工制作,由于技术难度大,一般人无法掌握,因而产量较低,在人流高峰时,很多餐饮场所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如何用机械代替人工就成为一个难题。现市场上出售的刀削面机械人,需要皮带轮以小带大进行三级减速,刀片与面团的切削方式会使每层面条都被挤压变形,达不到手工刀削面的口感风味,而且切削出的面条不能自动下锅,可操作性非常有限,难形成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可以机械行为完成仿手工力削面的新型机器人刀削面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机器人刀削面机, 包括支架,方钢,丝杆,限位开关,凸轮,角铁,左胳膊托面板,其特征在于方钢的一侧设有支架,方钢的下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丝杆与角铁的一侧相连,角铁的一侧设有轴承,轴承通过支架与左胳膊托面板相连,另一侧下部设有凸轮,凸轮的一侧设有限位开关,在凸轮的上部设有轴承,在轴承的中部设有齿轮。所述轴承通过丝杆与电机相连,所述角铁一侧的顶部设有固定右胳膊的铁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是1、外体大部分采用玻璃钢材料依照人体外形压模成型,内置动力装置和传动控制装置;2、整体重量仅40公斤左右;3、节省电源,10小时耗电仅 3度;4、工作效率高,相对人工技师而言不存在疲劳和受情绪波动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况, 且无需聘用人工技师所支付的工资;5、削出的面状如柳叶,长短厚薄均勻可调,口感筋道; 6、使用寿命可达5年以上,无需维修。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中,1、支架,2、下电机,3、方刚,4、中丝杆,5、限位开关,6、凸轮,7、右轴承,8、齿轮,9、右丝杆,10、左轴承,11、固定右胳膊的铁板,12、上电机,13、角铁,14、左胳膊托面板, 15、连接电机小于胳膊的连杆,16、刀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新型机器人刀削面机,包括支架1,方钢3,中丝杆4,限位开关5,凸轮6,角铁13,左胳膊托面板14,方钢3的一侧设有支架1,方钢3的下部设有下电机2,下电机2通过中丝杆4与角铁13的一侧相连,角铁13的一侧设有左轴承10,左轴承10通过支架1与左胳膊托面板14相连,角铁13的另一侧下部设有凸轮6,凸轮6的一侧设有限位开关5,在凸轮6的上部设有右轴承7,在右轴承7的中部设有齿轮8,右轴承7通过右丝杆9 与上电机12相连,角铁13 —侧的顶部设有固定右胳膊的铁板11。本实用新型外体采用玻璃钢材料依照人体外形压模成型,内置动力装置和传动控制装置;节省电源,工作效率高, 削出的面状如柳叶,口感筋道,使用寿命长,无需维修。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机器人刀削面机,包括支架,方钢,丝杆,限位开关,凸轮,角铁,左胳膊托面板,其特征在于方钢的一侧设有支架,方钢的下部设有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机器人刀削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丝杆与角铁的一侧相连,角铁的一侧设有轴承,轴承通过支架与左胳膊托面板相连,另一侧下部设有凸轮,凸轮的一侧设有限位开关,在凸轮的上部设有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机器人刀削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中部设有齿轮,轴承通过丝杆与电机相连,角铁一侧的顶部设有固定右胳膊的铁板。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机器人刀削面机,包括支架,方钢,丝杆,限位开关,凸轮,角铁,左胳膊托面板,方钢的一侧设有支架,方钢的下部设有电机,电机通过丝杆与角铁的一侧相连,角铁的一侧设有轴承,轴承通过支架与左胳膊托面板相连,另一侧下部设有凸轮,凸轮的一侧设有限位开关,在凸轮的上部设有轴承,在轴承的中部设有齿轮。本实用新型外体采用玻璃钢材料依照人体外形压模成型,内置动力装置和传动控制装置;节省电源,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无需维修。
文档编号A21C11/00GK202009657SQ201120108980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4日
发明者朱有军 申请人:朱有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