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的搅拌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52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的搅拌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的搅拌组件。
背景技术
益生菌是指通过改善机体微生物和酶的平 衡,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对人和动物机体有医疗和保健效果的微生物。目前,益生菌制品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即固体发酵法和大罐液体深层发酵法。固体发酵法是把益生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培养,其优点是相对管理比较粗放,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的特点,但同时具易受杂菌污染,菌体含量不易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缺点,目前我国大多数益生菌产品都是采用该生产方法。大罐液体深层发酵法是采用现代发酵技术,将益生菌菌种接种到反应器中进行通风培养,对整个发酵过程都可以进行精细的过程控制,具有便于无菌操作,容易控制菌体含量,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其一般工艺流程是菌种接种培养一种子罐培养一发酵罐发酵培养一排放培养液一收集菌体一加入适量载体和保护剂一干燥一粉碎一过筛一稀释混合一成品包装一质检一益生菌广品。对于大罐液体深层发酵法来说,菌接种在培养液后进行发酵时,现有发酵罐的搅拌组件是将搅拌电机置于罐体的顶部,搅拌轴与电机转轴相连后伸入罐体内,通过搅拌轴上的搅拌桨叶进行搅拌;但是搅拌组件的电机安装在罐体顶部后,由于电机比较重,使得发酵罐很难拆卸,这样不仅开罐清洗困难,而且搅拌轴和搅拌桨叶也很难清洗,如果长期积垢的话将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将提供一种电机置于发酵罐体下方的搅拌组件。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的搅拌组件,包括电机、外磁钢、内磁钢、搅拌轴、搅拌桨叶、横梁、轴承;电机、外磁钢、内磁钢、搅拌轴和轴承由下至上同轴线依次设置;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的下端相联,传动轴的上端与外磁钢固定连接,与外磁钢相对的内磁钢设置在外磁钢的正上方,并且外磁钢与内磁钢由发酵罐体隔离;内磁钢的上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搅拌轴的上端支撑转动连接在设有轴承座和轴承的横梁上,所述横梁水平放置;所述搅拌轴的轴身上从上至下设有2至4层搅拌桨叶。所述发酵罐体包括罐主体和上盖,发酵罐体的下部与支架的上端固定相连,支架的下端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上,发酵罐体由支架固定支撑而与底座的上表面相离;电机设置在发酵罐体的下方;外磁钢靠近罐主体的底面并且位于底面中央的下方,与外磁钢相对的内磁钢设置在罐主体内,内磁钢从上方靠近罐主体的底部上表面并且位于外磁钢的正上方;横梁水平设置在罐主体的上端口下方,搅拌轴位于罐主体的内腔中央。所述轴承为陶瓷轴承。[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组件的电机位于搅拌轴的下方,因此使用时电机可以安装在发酵罐的下方,因此发酵罐的上盖可以方便地打开,罐体内部以及搅拌组件的搅拌轴和搅拌桨叶的清洗除垢可以方便进行,从而保证益生菌生产过程中的清洁要求,减少终产品中的杂质,提高产品的质量。(2)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组件中支撑搅拌 轴所用的轴承为陶瓷轴承,与金属材质的轴承相比,陶瓷轴承不仅耐磨损,尤其耐腐蚀,长期浸泡或者接触菌料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且陶瓷轴承表面始终保持光滑,也便于清洗。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组件在发酵罐体内的安装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电机1,传动轴11,外磁钢21,内磁钢22,搅拌轴31,搅拌桨叶32,横梁4,轴承5 ;发酵罐体6,罐主体61,上盖62 ;支架7,底座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见图1,本实施例的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的搅拌组件包括电机I、外磁钢21、内磁钢22、搅拌轴31、搅拌桨叶32、横梁4、轴承5。电机I固定在电机座上并位于发酵罐体6的下方,所述发酵罐体6的下部与支架7的上端固定相连,支架7的下端固定在底座8的上表面上,从而发酵罐体6被支架7固定支撑而与底座8的上表面相离。发酵罐体6包括罐主体61和上盖62,罐主体61的上端设有法兰,上盖62的下端也设有法兰,罐主体61和上盖62通过法兰连接。搅拌组件的电机I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11的下端相联,传动轴11的上端与外磁钢21固定连接,所述外磁钢21靠近发酵罐体6的罐主体61的底面并且位于底面中央的下方;与外磁钢21相对的内磁钢22设置在发酵罐体6的罐主体61内,外磁钢21与内磁钢22由罐主体61隔离;内磁钢22从上方靠近罐主体61的底部上表面,并且位于外磁钢21的正上方。由于搅拌电机I设置在搅拌轴31的下方,因此使用时可以安装在罐主体61的下方,因此需要对灌内清洗时,可以方便地打开上盖62进行清洗。搅拌组件的横梁4设置在发酵罐体6的罐主体61的上端口下方,所述横梁4的左右两端与罐主体61的内壁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或者横梁4的左右两端通过紧固件与罐主体61固定连接;横梁4的中间部位设有轴承座,轴承5固定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轴承5为陶瓷轴承。与金属材质的轴承相比,陶瓷轴承不仅耐磨损,尤其耐腐蚀,长期浸泡或者接触菌料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且陶瓷轴承表面始终保持光滑,也便于清洗。搅拌组件的搅拌轴31在罐主体61内上下向设置,搅拌轴31的轴身上从上至下设有2至4层(本实施例中为2层)搅拌桨叶32。搅拌轴31的下端与内磁钢22固定连接,上端与轴承5连接,从而搅拌轴31通过轴承5和轴承座转动支撑连接在横梁4上。相对于罐主体61的内腔空间,搅拌轴31位于内腔中央,并且搅拌轴31、外磁钢21和内磁钢22同轴线设置。搅拌组件工作时,打开电机1,电机I带动外转子即外磁钢21旋转,由于外磁钢21和内磁钢22的异性磁极彼此相对,通过磁场的作用带动位于罐主体61内部的内转子即内磁钢22旋转,从而与内磁钢22固定相连的搅拌轴31进一步带动搅拌桨叶32旋转,而对发酵罐体6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本实施例的搅拌组件采用底部磁力搅拌,将电机安装在搅拌罐的底部,方便开罐清洗,从而保证益生菌生产过程中的清洁要求,减少 终产品中的杂质,提高产品的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的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I)、外磁钢(21)、内磁钢(22)、搅拌轴(31)、搅拌桨叶(32)、横梁(4)、轴承(5); 电机(I)、外磁钢(21)、内磁钢(22)、搅拌轴(31)和轴承(5)由下至上同轴线依次设置; 电机(I)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11)的下端相联,传动轴(11)的上端与外磁钢(21)固定连接,与外磁钢(21)相対的内磁钢(22)设置在外磁钢(21)的正上方,并且外磁钢(21)与内磁钢(22)由发酵罐体(6)隔离; 内磁钢(22)的上端与搅拌轴(31)固定连接,搅拌轴(31)的上端支撑转动连接在设有轴承座和轴承(5)的横梁(4)上,所述横梁(4)水平放置; 所述搅拌轴(31)的轴身上从上至下设有2至4层搅拌桨叶(3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的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体(6 )包括罐主体(61)和上盖(62 ),发酵罐体(6 )的下部与支架(7 )的上端固定相连,支架(7)的下端固定在底座(8)的上表面上,发酵罐体(6)由支架(7)固定支撑而与底座(8)的上表面相离; 电机(I)设置在发酵罐体(6)的下方; 外磁钢(21)靠近罐主体(61)的底面并且位于底面中央的下方,与外磁钢(21)相対的内磁钢(22)设置在罐主体(61)内,内磁钢(22)从上方靠近罐主体(61)的底部上表面并且位于外磁钢(21)的正上方; 横梁(5)水平设置在罐主体(61)的上端口下方,搅拌轴(31)位于罐主体(61)的内腔中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的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5)为陶瓷轴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备益生菌的发酵罐的搅拌组件,包括电机、外磁钢、内磁钢、搅拌轴、搅拌桨叶、横梁、轴承;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的一端相联,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外磁钢固定连接,与外磁钢相对的内磁钢设置在外磁钢的正上方,并且外磁钢与内磁钢由发酵罐体隔离;内磁钢的上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搅拌轴的上端支撑转动连接在设有轴承座和轴承的横梁上,所述横梁水平放置;所述搅拌轴的轴身上从上至下设有2至4层搅拌桨叶。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组件的电机位于搅拌轴的下方,使用时可以安装在发酵罐的下方,因此发酵罐的上盖可以方便地打开。
文档编号C12M1/02GK202440495SQ20112057382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尼古拉朱可夫 申请人:常州益菌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