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暖胃保健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暖胃保健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作为一种饮品在中国已经有3000余年的历史,民间素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对各种饮料进行过综合研究和评价,最终认为茶为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和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可以调节生理功能,同时也具有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作用,对人体防病治病
有着重要意义。依发酵度与制作工艺分类,中国茶主要分为六大茶类绿茶、黄茶、白茶、红茶、青茶、黑茶。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 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也属于不发酵茶。 白茶则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是中国的特产。绿茶、黄茶、白茶均属于不发酵茶。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青茶又称乌龙茶,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 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就营养价值而言,不发酵茶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科学研究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一定效果,实有效果是其他茶叶无法比拟的,但是,也正是这些天然成分,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空腹或者胃病患者饮用,茶叶中的部分活性物质会与胃中的蛋白结合,对胃形成刺激,容易伤胃,甚至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会刺激胃肠并具有温胃养胃功能的暖胃保健茶。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暖胃保健茶,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桂丁 3飞份,山萘6 10份,麦芽1(Γ15份,橘核5 10份,佛手花I. 5^3份, 茶50份。上述的茶为绿茶、白茶或黄茶。上述的茶也可以为红茶、青茶或黑茶。上述的一种暖胃保健茶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配方量的麦芽清洗、蒸20分钟,干燥处理后在150°C 20(TC的条件下炒制,使麦芽含水量为3°/Γ7%,破碎;
(2)将配方量的桂丁、山萘、橘核、佛手花混合后,清洗干燥后于40°C 50°C温度烘烤 2(Γ25分钟,并不断搅拌;(3)将配方量的茶与步骤I所得物和步骤2所得物充分混匀,得终产物暖胃保健茶。所述配方中桂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幼嫩果实。气芳香,味微甜。性味温辛甘,归胃经。功可温中散寒。山萘,为姜科植物山萘的干燥根茎。气香特异,味微辛。性味温辛,归胃经。功可行气温中,消食,止痛。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味微甘。性味平甘,归脾、 胃、肝经。功可行气消食,健脾开胃,消胀。橘核,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种子。有油性。气微,味微苦。性味平苦;归肝、肾经。功可理气,散结,止痛。佛手花,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气香,味微苦。性味微苦辛,归肝、胃经。 功可平肝降气。茶,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性微寒,味苦甘,归心、肺、胃经。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本发明配方中的桂丁、山萘可以入胃经,温中散寒,以消除茶中茶多酚、咖啡碱、 叶绿素对胃肠的刺激;麦芽、橘核可以行气消胀,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佛手花,性微苦辛,有发散之效果,以对抗温性成份有可能带来的滋滞,同时还可以协同茶苦甘清化的作用。诸成份,食药同源,没有刺激性口味,成品口感醇厚,饮用者接受度好。以绿茶、白茶或黄茶为茶成份的暖胃保健茶适合于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胃肠比较敏感,易受茶叶活性成分刺激,引发腹胀、便秘,暖胃保健茶可以有效地对抗未发酵茶的寒性,可以清头目,除烦渴,消食除胀。以红茶、青茶或黑茶为茶成份的暖胃保健茶适合于胃肠病患者、便秘患者,暖胃保健茶的温中成份配合半发酵或全发酵茶起到共同温胃行气宽中的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I,原料重量配比桂丁 6份,山萘10份,麦芽15份,橘核10份,佛手花3 份,绿茶50份。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配方量的麦芽清洗、蒸20分钟,干燥处理后在150°c的条件下炒制,使麦芽含水量为3%,破碎;
(2)将配方量的桂丁、山萘、橘核、佛手花混合后,清洗干燥后于40°C温度烘烤20分钟, 并不断搅拌;
(3)将配方量的绿茶与步骤I所得物和步骤2所得物充分混匀,得终产物暖胃保健茶。所述绿茶的加工干燥方法可以为炒青、烘青、蒸青和晒青。实施例I中的暖胃保健茶最适合一般中老年人服用,可以清头目,除烦渴,消食除胀。实施例2,原料重量配比桂丁 3份,山萘6份,麦芽10份,橘核5份,佛手花I. 5 份,黄茶50份。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I)将配方量的麦芽清洗、蒸20分钟,干燥处理后在200°C的条件下炒制,使麦芽含水量为7%,破碎;
(2)将配方量的桂丁、山萘、橘核、佛手花混合后,清洗干燥后于50°C温度烘烤25分钟, 并不断搅拌;
(3)将配方量的黄茶与步骤I所得物和步骤2所得物充分混匀,得终产物暖胃保健茶。所述黄茶的制法类似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功效类似于实施例I。实施例3,原料重量配比桂丁 5份,山萘8份,麦芽12份,橘核8份,佛手花2份, 白茶50份。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配方量的麦芽清洗、蒸20分钟,干燥处理后在180°C的条件下炒制,使麦芽含水量为5%,破碎;
(2)将配方量的桂丁、山萘、橘核、佛手花混合后,清洗干燥后于45°C温度烘烤22分钟, 并不断搅拌;
(3)将配方量的白茶与步骤I所得物和步骤2所得物充分混匀,得终产物暖胃保健茶。所述的白茶的加工方法可以为晒干或用文火烘干。功效类似于实施例I。实施例4,原料重量配比桂丁 3份,山萘6份,麦芽10份,橘核5份,佛手花I. 5 份,红茶50份。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配方量的麦芽清洗、蒸20分钟,干燥处理后在150°c的条件下炒制,使麦芽含水量为3%,破碎;
(2)将配方量的桂丁、山萘、橘核、佛手花混合后,清洗干燥后于40°C温度烘烤20分钟, 并不断搅拌;
(3)将配方量的红茶与步骤I所得物和步骤2所得物充分混匀,得终产物暖胃保健茶。所述的红茶由于经过发酵,制成的暖胃保健茶最适合胃肠病患者、便秘患者服用, 暖胃保健茶的温中成份配合半发酵或全发酵茶起到共同温胃行气宽中的效果,可以有效地缓解胃炎患者胃寒冷痛、呃逆、腹胀的症状。实施例5,原料重量配比桂丁 4份,山萘7份,麦芽12份,橘核7份,佛手花2份, 青茶50份。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配方量的麦芽清洗、蒸20分钟,干燥处理后在200°C的条件下炒制,使麦芽含水量为7%,破碎;
(2)将配方量的桂丁、山萘、橘核、佛手花混合后,清洗干燥后于50°C温度烘烤25分钟, 并不断搅拌;
(3)将配方量的青茶与步骤I所得物和步骤2所得物充分混匀,得终产物暖胃保健茶。所述的青茶又称乌龙茶,制作时适当发酵。功效类似于实施例4。实施例6,原料重量配比桂丁 3份,山萘6份,麦芽10份,橘核5份,佛手花I. 5 份,黑茶50份。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I)将配方量的麦芽清洗、蒸20分钟,干燥处理后在180°C的条件下炒制,使麦芽含水量为5%,破碎;(2)将配方量的桂丁、山萘、橘核、佛手花混合后,清洗干燥后于45°C温度烘烤22分钟, 并不断搅拌;
(3)将配方量的黑茶与步骤I所得物和步骤2所得物充分混匀,得终产物暖胃保健茶。所述的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功效类似于实施例4。长期饮用本发明暖胃保健茶,能有效地缓解茶多酚、咖啡因和叶绿素等茶有效活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同时也具有温胃养胃的作用,是一种很有效的保健药茶。虽然本发明已经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未超出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任何形式和细节的变化, 均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暖胃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1)将配方量的麦芽清洗、蒸20分钟,干燥处理后在150°C 20(TC的条件下炒制,使麦芽含水量为3°/Γ7%,破碎;(2)将配方量的桂丁、山萘、橘核、佛手花混合后,清洗干燥后于40°C 50°C温度烘烤 2(Γ25分钟,并不断搅拌;(3)将配方量的茶与步骤I所得物和步骤2所得物充分混匀,得终产物暖胃保健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暖胃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麦芽清洗、蒸炒后破碎;桂丁、山萘、橘核、佛手花烘烤搅拌;两步的所得物与茶充分混匀,得终产物暖胃保健茶。与现有的茶饮品相比较,所述的暖胃保健茶不会刺激胃肠并具有温胃养胃功能。
文档编号A23F3/14GK102599290SQ201210047178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李侠, 王春爱 申请人:李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