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罐,尤其涉及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具体适用于沼气工程中发酵罐的保温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大型沼气工程中发酵罐的保温工艺都是在罐体的表面裹上一层保温棉,这种保温模式最大的弊端是保温的同时又拒绝了太阳能的进入,其保温效果较差,只能保证罐体的温度是10 - 20°C,影响了发酵罐内的发酵温度,不仅造成发酵物料分解消化停留时间长,导致罐体的高度增加,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降低了产气率,导致单位容积产气率只有O. 3 - O. 6。此外,该种保温方式没有充分利用太阳能,白白浪费了现有的环保型能源。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654613Y,授权公告日为2004年11月10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光能沼气发酵罐,该光能沼气发酵罐由上体、下体和采光罩构成,上、下体之间由法兰连接,上体上设有上进料口和出料口,其上有盖板,上进料口的上口高于出料口的上口,上进料口的下口低于出料口的下口,上体上设有侧进料口和出料口,侧进料盖板和出料盖板分别与上体铰接,采光罩罩在上体上,其上有气嘴。虽然该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太阳能促进粪物发酵,但其仍具有以下缺陷
首先,该实用新型虽然利用了太阳能,但它将采光罩设置在发酵罐的顶部,这就意味着它只能直接增温罐内物料的顶部,而发酵罐内物料的顶部一般呈现的是壳层,该壳层会大大妨碍太阳能的利用,从而降低增温效果;
其次,该实用新型虽然利用了太阳能,但它将采光罩设置在发酵罐的顶部,这就意味着它只能适用于小型沼气的生产,而不能应用于大型沼气工程中,毕竟现有大型沼气工程中都在罐体的顶部设置气膜以便于抽取沼气,如果在罐体的顶部设置采光罩,不仅会妨碍沼气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难以利用太阳能,毕竟采光罩下方设置的气膜会遮挡阳光进入罐体内部;
再次,该实用新型只设置了采光罩这一增温方式,这就意味着在阴天或夜晚,该实用新型无法对发酵罐增温,只能依靠罐体上裹的保温棉来保温,整体增温效果较差,从而降低发酵罐内的发酵温度以及产气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增温效果较差、不适用于大型沼气工程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增温效果较好、适用于大型沼气工程的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包括发酵罐与太阳能增温装置,所述发酵罐包括罐体及其顶部设置的气膜,气膜包括内膜与外膜, 气膜的内部与空气管道相通,罐体侧壁上位于内膜、液面排料高度线之间的部位设置有与沼气管相通的出气口,液面排料高度线的下方设置有溢流口,溢流口经溢流管与水封器相通;
所述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还包括辅助热能增温装置,该辅助热能增温装置与太阳能增温装置均为圆弧形结构,太阳能增温装置绕罐体的南侧壁设置,辅助热能增温装置绕罐体的北侧壁设置,且辅助热能增温装置、太阳能增温装置的顶部均设置有平台;所述太阳能增温装置、辅助热能增温装置、平台、地面与罐体的侧壁共同形成封闭结构,且罐体侧壁的颜色为黑色。所述太阳能增温装置是一号太阳能增温房,所述辅助热能增温装置是生物能增温房,且生物能增温房的宽度是一号太阳能增温房宽度的2 - 3倍;
所述一号太阳能增温房包括弧形的透明玻璃墙与封闭门,透明玻璃墙绕南侧壁设置, 透明玻璃墙的两端各设置一封闭门,透明玻璃墙的顶部设置有平台,且透明玻璃墙、封闭门、平台、地面与南侧壁共同形成一封闭结构;
所述生物能增温房包括弧形的一号保温砖墙、入门、出门与生物质网箱,一号保温砖墙绕北侧壁设置,一号保温砖墙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门与出门,一号保温砖墙的顶部设置有平台,且一号保温砖墙、入门、出门、平台、地面与北侧壁共同形成一封闭结构;所述生物能增温房内部的底面设置有滑轨,滑轨的两端与入门、出门相对应,滑轨的上方设置有多层生物质网箱,该生物质网箱内充填有浸泡后的秸杆。所述一号太阳能增温房的宽度是O. 5米,生物能增温房的宽度是I. 2米;所述生物质网箱呈上下两层布置。所述太阳能增温装置是二号太阳能增温房,所述辅助热能增温装置是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二号太阳能增温房与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相通,且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的宽度是二号太阳能增温房宽度的I - I. 5倍;
所述二号太阳能增温房包括弧形的透明玻璃墙与封闭门,透明玻璃墙绕南侧壁设置, 透明玻璃墙的两端分别与封闭门、二号保温砖墙相连接,透明玻璃墙的顶部设置有平台; 所述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包括弧形的二号保温砖墙、入门与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二号保温砖墙绕北侧壁设置,所述二号保温砖墙的两端分别与入门、透明玻璃墙相连接,二号保温砖墙的顶部设置有平台;所述封闭门、透明玻璃墙、二号保温砖墙、入门、平台、地面、北侧壁与南侧壁共同形成一封闭结构;
所述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包括燃烧部、容水部、烟筒与导热排烟管;所述燃烧部与容水部均为封闭式结构,燃烧部、容水部的横截面相一致,燃烧部的顶部与容水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燃烧部内设置有沼气猛火炉,沼气猛火炉的顶部与容水部内设置的导热排烟管相通,导热排烟管的另一端经容水部顶部设置的封闭罩与烟筒相通,烟筒的另一端延伸至二号保温砖墙的外部,所述导热排烟管的数量为三至八根,且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所述容水部的侧部设置有上出水管与下出水管,上出水管依次经热水循环泵、绕罐体侧壁设置的低散热片、绕罐体侧壁设置的高散热片后与下出水管相通。所述二号太阳能增温房的宽度是O. 5米,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的宽度是O. 6 米。所述沼气猛火炉的底部设置有调火阀门,侧部设置有沼气进管与进风管;所述容水部的顶部设置有电子温度计、排气口与烟筒,侧部设置有进水管与排污水口,所述电子温度计与温控器相连接,该温控器与沼气进管上设置的电磁阀相连接。
所述燃烧部、容水部的横截面同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所述导热排烟管的数量为六根,且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所述二号太阳能增温房的内部也设置有一个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以增温发酵罐。所述罐体侧壁上位于内膜、液面排料高度线之间的部位还设置有与溢流口相对应的冲淋头,该冲淋头位于出气口、溢流口之间。所述平台的顶部设置有围栏;所述烟筒的出烟口位于防火安全距离以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I、本发明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包括太阳能增温装置、辅助热能增温装置共两个增温装置,其中,太阳能增温装置绕罐体的南侧壁设置,辅助热能增温装置绕罐体的北侧壁设置,该设计使得本发明既能利用太阳能增温,也能利用辅助能源增温,从而确保无论白天夜晚、无论晴天阴天,本发明都能给发酵罐提供较好的增温效果;此外,罐体侧壁的颜色为黑色能确保罐体侧壁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能。因此本发明的增温效果较好。2、本发明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中的太阳能增温装置、辅助热能增温装置都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从侧壁增温的优点有首先,本发明不会妨碍罐体上气膜的正常使用,确保本发明能应用于大型沼气工程;其次,从侧壁增温不仅能避免罐体内壳层的影响,而且具有较广的加热范围,因而其增温效果远比顶部增温好。因此本发明不仅增温效果较好,而且能适用于大型沼气工程。3、本发明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中太阳能增温装置、辅助热能增温装置、平台、 地面与罐体的侧壁共同形成封闭结构,该封闭结构能确保太阳能增温装置吸收的太阳能、 辅助热能增温装置产生的热能均不易散失,均能全部利用于发酵罐的增温,能源利用率较高,节能性较强。因此本发明不仅增温效果较好,而且节能性较强。4、本发明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中的辅助热能增温装置是生物能增温房时,生物能增温房的内部搁置有多层生物质网箱,该生物质网箱内充填有浸泡后的秸杆,使用中, 浸泡后的秸杆能在生物能增温房的内部发酵,秸杆发酵后能产生60多度的高温,从而不断的对罐体侧壁加热,能确保罐体的温度位于50°C以上,远高于现有技术的10 - 20°C,大大提高了增温效果,而且利用的是秸杆产生的生物质能,成本低,环保性强。因此本发明不仅增温效果较好,而且成本低、环保性强。5、本发明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中的辅助热能增温装置是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时,它内部设置的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包括燃烧部、容水部、烟筒与导热排烟管,由于燃烧部、容水部均为封闭式结构,燃烧部、容水部的横截面相一致,燃烧部的顶部与容水部的底部固定连接,因而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是整体式封闭结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火星,因而本发明中能将其设置在发酵罐的旁边以组建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使得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产生的所有热量都被封闭在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内以增温发酵罐,而现有技术中的锅炉由于安全性不强,只能在20米以外的安全距离为罐体增温,直接导致40% - 50%的热能从烟囱、炉体散失以及在远程输送过程中被损耗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产生的所有热量都被用于发酵罐的增温,热损耗几乎为零,不仅增温效果好,而且节能性强;同时,本发明中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完全不用一次能源,只采用自产的沼气,且其用气量仅为传统大锅炉的十分之一,大大降低了能耗与成本。因此本发明不仅增温效果较好,而且成本低、节能性强。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号太阳能增温房与生物能增温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二号太阳能增温房与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中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发酵罐I、太阳能增温装置2、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一号太阳能增温房4、透明玻璃墙41、封闭门42、生物能增温房5、一号保温砖墙51、入门52、出门53、生物质网箱54、滑轨55、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二号保温砖墙71、全封闭安
全节能型沼气锅炉8、燃烧部81、容水部82、电子温度计821、排气口 822、进水管823、排污水口 824、烟筒83、导热排烟管84、沼气猛火炉85、调火阀门851、进风管852、沼气进管853、 电磁阀854、封闭罩86、上出水管87、下出水管88、气膜9、内膜91、外膜92、罐体10、液面排料高度线11、出气口 12、沼气管13、溢流口 14、溢流管15、水封器16、平台17、冲淋头18、围栏19、南侧壁20、北侧壁21、地面22、热水循环泵23、低散热片24、高散热片25。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
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I -图6,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包括发酵罐I与太阳能增温装置2,所述发酵罐I包括罐体10及其顶部设置的气膜9,气膜9包括内膜91与外膜92,气膜9的内部与空气管道相通,罐体10侧壁上位于内膜91、液面排料高度线11之间的部位设置有与沼气管13相通的出气口 12,液面排料高度线11的下方设置有溢流口 14,溢流口 14经溢流管 15与水封器16相通;
所述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还包括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该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与太阳能增温装置2均为圆弧形结构,太阳能增温装置2绕罐体10的南侧壁20设置,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绕罐体10的北侧壁21设置,且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太阳能增温装置2的顶部均设置有平台17 ;所述太阳能增温装置2、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平台17、地面22与罐体10的侧壁共同形成封闭结构,且罐体10侧壁的颜色为黑色。所述太阳能增温装置2是一号太阳能增温房4,所述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是生物能增温房5,且生物能增温房5的宽度是一号太阳能增温房4宽度的2 - 3倍;
所述一号太阳能增温房4包括弧形的透明玻璃墙41与封闭门42,透明玻璃墙41绕南侧壁20设置,透明玻璃墙41的两端各设置一封闭门42,透明玻璃墙41的顶部设置有平台 17,且透明玻璃墙41、封闭门42、平台17、地面22与南侧壁20共同形成一封闭结构;
所述生物能增温房5包括弧形的一号保温砖墙51、入门52、出门53与生物质网箱54, 一号保温砖墙51绕北侧壁21设置,一号保温砖墙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门52与出门53, 一号保温砖墙51的顶部设置有平台17,且一号保温砖墙51、入门52、出门53、平台17、地面22与北侧壁21共同形成一封闭结构;所述生物能增温房5内部的底面设置有滑轨55,滑轨55的两端与入门52、出门53相对应,滑轨55的上方设置有多层生物质网箱54,该生物质网箱54内充填有浸泡后的秸杆。所述一号太阳能增温房4的宽度是O. 5米,生物能增温房5的宽度是I. 2米;所述生物质网箱54呈上下两层布置。所述太阳能增温装置2是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所述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是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与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相通,且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的宽度是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宽度的I - I. 5倍;
所述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包括弧形的透明玻璃墙41与封闭门42,透明玻璃墙41绕南侧壁20设置,透明玻璃墙41的两端分别与封闭门42、二号保温砖墙71相连接,透明玻璃墙 41的顶部设置有平台17 ;
所述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包括弧形的二号保温砖墙71、入门52与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8,二号保温砖墙71绕北侧壁21设置,所述二号保温砖墙71的两端分别与入门52、透明玻璃墙41相连接,二号保温砖墙71的顶部设置有平台17 ;所述封闭门42、透明玻璃墙41、二号保温砖墙71、入门52、平台17、地面22、北侧壁21与南侧壁20共同形成一封闭结构;
所述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8包括燃烧部81、容水部82、烟筒83与导热排烟管 84 ;所述燃烧部81与容水部82均为封闭式结构,燃烧部81、容水部82的横截面相一致,燃烧部81的顶部与容水部8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燃烧部81内设置有沼气猛火炉85,沼气猛火炉85的顶部与容水部82内设置的导热排烟管84相通,导热排烟管84的另一端经容水部82顶部设置的封闭罩86与烟筒83相通,烟筒83的另一端延伸至二号保温砖墙71的外部,所述导热排烟管84的数量为三至八根,且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所述容水部82的侧部设置有上出水管87与下出水管88,上出水管87依次经热水循环泵23、绕罐体10侧壁设置的低散热片24、绕罐体10侧壁设置的高散热片25后与下出水管88相通。所述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的宽度是O. 5米,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的宽度是
O.6 米。所述沼气猛火炉85的底部设置有调火阀门851,侧部设置有沼气进管853与进风管852 ;所述容水部82的顶部设置有电子温度计821、排气口 822与烟筒83,侧部设置有进水管823与排污水口 824,所述电子温度计821与温控器相连接,该温控器与沼气进管853 上设置的电磁阀854相连接。所述燃烧部81、容水部82的横截面同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所述导热排烟管84 的数量为六根,且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所述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的内部也设置有一个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8以增温发酵罐I。所述罐体10侧壁上位于内膜91、液面排料高度线11之间的部位还设置有与溢流口 14相对应的冲淋头18,该冲淋头18位于出气口 12、溢流口 14之间。所述平台17的顶部设置有围栏19 ;所述烟筒83的出烟口位于防火安全距离以外。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I、太阳能增温装置与辅助热能增温装置传统大型沼气工程的保温工艺都是在罐体表面裹上一层保温棉,这种保温模式最大的弊端是保温的同时又拒绝了太阳能的进入,其保温效果很差,只能保证罐体的温度是 10 - 20°C,降低了发酵罐内的发酵温度,不仅造成发酵物料分解消化停留时间长,导致罐体的高度增加,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降低了产气率,导致单位容积产气率只有O. 3-0. 6。此外,该种保温方式没有充分利用太阳能,白白浪费了现有的环保型能源。参见图1,为了提高增温效果,同时也为了尽可能的节省能源与增强环保性,本发明在罐体侧壁的南北两侧分别设置了太阳能增温装置与辅助热能增温装置,不仅能通过太阳能增温装置使用太阳能,节省增温成本,增强环保性,而且通过辅助热能增温装置确保无论何时都能实现增温。两者相互配合,确保本发明在提高增温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节省成本。2、一号太阳能增温房与二号太阳能增温房
参见图2 -图5,一号太阳能增温房、二号太阳能增温房都设置于罐体侧壁的南面,即绕南侧壁设置,使用中,太阳光穿过透明玻璃墙直射到黑色(黑色能取得最大的吸收太阳能效果)的罐体侧壁上,被罐体侧壁所吸收,从而提升罐体的温度,且由于太阳能增温房是一个封闭结构,因而吸收后的太阳能可较好的富集,不易散失,确保吸收的太阳能全用于罐体的增温,只要有阳光,就能确保南面的罐壁一直处于太阳光加热的状态。一号太阳能增温房与生物能增温房不相通,二号太阳能增温房与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相通,因而一号太阳能增温房与生物能增温房的宽度相差较大,二号太阳能增温房与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的宽度相差较小,具体宽度需要根据罐体的体积与工程大小而定,一般而言,一号太阳能增温房的宽度为O. 5米,生物能增温房的宽度为I. 2米,二号太阳能增温房的宽度为O. 5米,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的宽度为O. 6米。3、生物能增温房
参见图2与图3,生物能增温房位于发酵罐的北部,即绕罐体的北侧壁设置。它内部搁置有多层生物质网箱,生物质网箱内有浸泡的秸杆,秸杆发酵后可产生60多度的高温,从而不断的对罐体侧壁加热,提升了罐体的温度,能确保罐体的温度位于50°C以上,远高于现有技术的10 -20V,大大提高了增温效果,而且利用的是秸杆产生的生物质能,成本低,环保性强。秸杆的使用期限为为7-30天(视罐体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变化以及秸杆再利用所需的时间而定),期限满后就得更换生物质网箱,其方法为先打开一号保温砖墙一端的入门,再将新生物质网箱放在滑轨上,然后在滑轨上推动新生物质网箱以顶动旧生物质网箱, 此时,滑轨另一侧的旧生物质网箱就会被顶出出门,从而起到更换生物质网箱的目的。4、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
现有技术中也采用锅炉加热方式,但由于其采用的锅炉在使用中会产生大量的火星, 因而不能在发酵罐的旁边使用,否则会爆炸,因而只能将锅炉在20米以外的安全距离为罐体增温,造成40% - 50%的热能从烟囱、炉体散失以及在远程输送过程中被损耗掉,浪费极大。参见图4 -图6,本发明在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中采用的是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它主要由燃烧部与容水部构成,燃烧部、容水部均为封闭式结构,燃烧部、容水部的横截面相一致,燃烧部的顶部与容水部的底部固定连接,使得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在整体上是全封闭结构,加之炉体上连接的各种进出管道都延伸至二号保温墙外的安全防火距离,从而确保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在使用中不会产生火星,因而可将其设置在发酵罐的旁边使用。由于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在发酵罐的旁边,因而它产生的所有热量都被封闭在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内以增温发酵罐,增温效果较好。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的增温方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绕罐体设置的散热片(也可用别的散热设施,如散热管等),另一部分是通过烟筒,并且烟筒是接出安全防火距离以外的,本设计中的烟筒在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内尽可能的延伸,其长度以热量全部散发在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内为止。此外,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完全不用一次能源,只采用自产的沼气,且其用气量仅为传统大锅炉的十分之一,大大降低了能耗与成本。由此可见,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不仅增温效果较好,而且成本低、节能性强。在建造的过程中,如工程资金较宽裕, 也可在南边的二号太阳能增温房内用同样的方法放置另一个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 其增温效果更佳。实施例I :一号太阳能增温房与生物能增温房,适用于秸杆沼气或秸杆与粪便混合式沼气的生产。参见图2与图3,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包括发酵罐I、一号太阳能增温房4与生物能增温房5,所述发酵罐I包括罐体10及其顶部设置的气膜9,气膜9包括内膜91与外膜92,气膜9的内部与空气管道相通,罐体10侧壁上位于内膜91、液面排料高度线11之间的部位设置有出气口 12与冲淋头18,液面排料高度线11的下方设置有溢流口 14,出气口 12与沼气管13相通,冲淋头18与溢流口 14相对应,溢流口 14经溢流管15与水封器16 相通,且冲淋头18位于出气口 12、溢流口 14之间;一号太阳能增温房4、生物能增温房5的顶部均设置有平台17,平台17的顶部设置有围栏19,且罐体10侧壁的颜色为黑色;
所述一号太阳能增温房4包括弧形的透明玻璃墙41与封闭门42,透明玻璃墙41绕南侧壁20设置,透明玻璃墙41的两端各设置一封闭门42,透明玻璃墙41的顶部设置有平台 17,且透明玻璃墙41、封闭门42、平台17、地面22与南侧壁20共同形成一封闭结构;
所述生物能增温房5包括弧形的一号保温砖墙51、入门52、出门53与生物质网箱54, 一号保温砖墙51绕北侧壁21设置,一号保温砖墙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门52与出门53, 一号保温砖墙51的顶部设置有平台17,且一号保温砖墙51、入门52、出门53、平台17、地面 22与北侧壁21共同形成一封闭结构;所述生物能增温房5内部的底面设置有滑轨55,滑轨 55的两端与入门52、出门53相对应,滑轨55的上方设置有呈上下两层布置的生物质网箱 54,该生物质网箱54内充填有浸泡后的秸杆;
所述一号太阳能增温房4的宽度是O. 5米,生物能增温房5的宽度是I. 2米。实施例2 :二号太阳能增温房与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适用于粪便沼气的生产。参见图4-图6,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包括发酵罐I、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与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与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相通;
所述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包括弧形的透明玻璃墙41与封闭门42,透明玻璃墙41绕南侧壁20设置,透明玻璃墙41的两端分别与封闭门42、二号保温砖墙71相连接,透明玻璃墙 41的顶部设置有平台17 ;所述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包括弧形的二号保温砖墙71、入门52与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8,二号保温砖墙71绕北侧壁21设置,所述二号保温砖墙71的两端分别与入门52、透明玻璃墙41相连接,二号保温砖墙71的顶部设置有平台17 ;所述封闭门42、透明玻璃墙41、二号保温砖墙71、入门52、平台17、地面22、北侧壁21与南侧壁20共同形成一封闭结构;
所述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8包括燃烧部81、容水部82、烟筒83与导热排烟管 84 ;所述燃烧部81与容水部82均为封闭式结构,燃烧部81、容水部82的横截面相一致,燃烧部81的顶部与容水部8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燃烧部81内设置有沼气猛火炉85,沼气猛火炉85的底部设置有调火阀门851,侧部设置有沼气进管853与进风管852,顶部与容水部82内设置的导热排烟管84相通,导热排烟管84的另一端经容水部82顶部设置的封闭罩86与烟筒83相通,烟筒83的另一端延伸至二号保温砖墙71外部的安全距离以外,所述导热排烟管84的数量为六根,且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所述容水部82的顶部设置有电子温度计821、排气口 822与烟筒83,侧部设置有进水管823、排污水口 824、上出水管87与下出水管88,电子温度计821与温控器相连接,该温控器与沼气进管853上设置的电磁阀854相连接,上出水管87依次经热水循环泵23、绕罐体10侧壁设置的低散热片24、绕罐体10侧壁设置的闻散热片25后与下出水管88相通,低散热片24与闻散热片25之间还设置有多排高度不等的散热片,低散热片24的高度最低,高散热片25的高度最高;
所述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的宽度是O. 5米,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的宽度是O. 6米。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包括发酵罐(I)与太阳能增温装置(2),所述发酵罐(I) 包括罐体(10)及其顶部设置的气膜(9),气膜(9)包括内膜(91)与外膜(92),气膜(9)的内部与空气管道相通,罐体(10)侧壁上位于内膜(91)、液面排料高度线(11)之间的部位设置有与沼气管(13)相通的出气口( 12),液面排料高度线(11)的下方设置有溢流口( 14),溢流口( 14)经溢流管(15)与水封器(16)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还包括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该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与太阳能增温装置(2)均为圆弧形结构,太阳能增温装置(2)绕罐体(10)的南侧壁(20)设置, 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绕罐体(10)的北侧壁(21)设置,且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太阳能增温装置(2)的顶部均设置有平台(17);所述太阳能增温装置(2)、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平台(17)、地面(22)与罐体(10)的侧壁共同形成封闭结构,且罐体(10)侧壁的颜色为黑色。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增温装置(2 )是一号太阳能增温房(4),所述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 )是生物能增温房(5),且生物能增温房(5)的宽度是一号太阳能增温房(4)宽度的2 - 3倍;所述一号太阳能增温房(4)包括弧形的透明玻璃墙(41)与封闭门(42),透明玻璃墙 (41)绕南侧壁(20 )设置,透明玻璃墙(41)的两端各设置一封闭门(42 ),透明玻璃墙(41) 的顶部设置有平台(17),且透明玻璃墙(41)、封闭门(42)、平台(17)、地面(22)与南侧壁 (20)共同形成一封闭结构;所述生物能增温房(5 )包括弧形的一号保温砖墙(51)、入门(52 )、出门(53 )与生物质网箱(54),一号保温砖墙(51)绕北侧壁(21)设置,一号保温砖墙(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门(52 )与出门(53 ),一号保温砖墙(51)的顶部设置有平台(17 ),且一号保温砖墙(51)、入门(52)、出门(53)、平台(17)、地面(22)与北侧壁(21)共同形成一封闭结构;所述生物能增温房(5)内部的底面设置有滑轨(55),滑轨(55)的两端与入门(52)、出门(53)相对应, 滑轨(55)的上方设置有多层生物质网箱(54),该生物质网箱(54)内充填有浸泡后的秸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太阳能增温房(4)的宽度是O. 5米,生物能增温房(5)的宽度是I. 2米;所述生物质网箱(54)呈上下两层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增温装置(2)是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所述辅助热能增温装置(3)是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与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相通,且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的宽度是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宽度的I - I. 5倍;所述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包括弧形的透明玻璃墙(41)与封闭门(42),透明玻璃墙 (41)绕南侧壁(20)设置,透明玻璃墙(41)的两端分别与封闭门(42)、二号保温砖墙(71) 相连接,透明玻璃墙(41)的顶部设置有平台(17);所述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包括弧形的二号保温砖墙(71)、入门(52)与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8),二号保温砖墙(71)绕北侧壁(21)设置,所述二号保温砖墙(71) 的两端分别与入门(52)、透明玻璃墙(41)相连接,二号保温砖墙(71)的顶部设置有平台 (17);所述封闭门(42)、透明玻璃墙(41)、二号保温砖墙(71)、入门(52)、平台(17)、地面 (22)、北侧壁(21)与南侧壁(20)共同形成一封闭结构;所述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8)包括燃烧部(81)、容水部(82)、烟筒(83)与导热排烟管(84);所述燃烧部(81)与容水部(82 )均为封闭式结构,燃烧部(81)、容水部(82 )的横截面相一致,燃烧部(81)的顶部与容水部(8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燃烧部(81)内设置有沼气猛火炉(85),沼气猛火炉(85)的顶部与容水部(82)内设置的导热排烟管(84)相通,导热排烟管(84)的另一端经容水部(82)顶部设置的封闭罩(86)与烟筒(83)相通,烟筒 (83)的另一端延伸至二号保温砖墙(71)的外部,所述导热排烟管(84)的数量为三至八根, 且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所述容水部(82)的侧部设置有上出水管(87)与下出水管(88),上出水管(87)依次经热水循环泵(23)、绕罐体(10)侧壁设置的低散热片(24)、绕罐体(10)侧壁设置的高散热片(25)后与下出水管(88)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的宽度是O. 5米,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7)的宽度是O. 6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气猛火炉 (85)的底部设置有调火阀门(851),侧部设置有沼气进管(853)与进风管(852);所述容水部(82)的顶部设置有电子温度计(821)、排气口(822)与烟筒(83),侧部设置有进水管 (823)与排污水口(824),所述电子温度计(821)与温控器相连接,该温控器与沼气进管 (853)上设置的电磁阀(854)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81)、容水部(82)的横截面同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所述导热排烟管(84)的数量为六根,且沿同一圆周均勻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太阳能增温房(6)的内部也设置有一个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8)以增温发酵罐(I)。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0)侧壁上位于内膜(91)、液面排料高度线(11)之间的部位还设置有与溢流口(14)相对应的冲淋头(18 ),该冲淋头(18)位于出气口(12)、溢流口( 14 )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7)的顶部设置有围栏(19);所述烟筒(83)的出烟口位于防火安全距离以外。
全文摘要
一种双热能增温式发酵罐,包括发酵罐、太阳能增温装置与辅助热能增温装置,所述太阳能增温装置绕罐体的南侧壁设置,辅助热能增温装置绕罐体的北侧壁设置,辅助热能增温装置、太阳能增温装置的顶部均设置有平台,太阳能增温装置、辅助热能增温装置、平台、地面与黑色的罐体侧壁共同形成封闭结构,所述辅助热能增温装置是生物能增温房或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生物能增温房采用秸秆发酵增温,全封闭锅炉直热式增温房采用全封闭安全节能型沼气锅炉近发酵罐增温。本设计不仅增温效果较好、节能性较强,而且成本低、环保性强,适用于大型沼气工程。
文档编号C12M1/107GK102586087SQ2012100702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方朝阳 申请人:方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