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磨浆机的制浆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磨浆机的组成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磨浆机的制浆筒,适用于豆浆、豆腐等食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磨浆机包括制浆筒、桨叶和电机,桨叶位于制浆筒内,由电机带动旋转,制浆工艺由制浆筒与桨叶配合实现,制浆筒固定,桨叶旋转,物料被制浆筒中桨叶与制浆筒环状制浆片刃口破碎。破碎过程中加水或其他溶液混合形成浆料,经制浆筒壁的过滤孔流出。 制浆筒壁的过滤孔径大小直接决定了浆液的过滤效果,同时制浆过程中对制浆筒本身的刚度也要满足一定要求。市场上现有制浆筒制作有三种形式第一类制浆筒,是用细钢丝编织成网后卷至成筒焊接而成,滤网过滤精度可以满足,但该类滤网刚度强度不足,过滤浆液时易变形,物料破碎效果极差;第二类制浆筒,是在薄钢板上蚀刻出细小的孔后卷至成筒焊接而成,制作工艺要求高,成本高;目前国内的蚀刻水平为,在某一厚度的板上所能蚀刻的最小孔径等于板厚,当过滤精度高时,板子较薄,强度和刚度不够,且物料破碎效果差;虽然现在有微孔加工工艺,可以加工深径比较大的孔,但加工孔数量多时成本高。第三类制浆筒,是在钢板上滚压或冲压出带有刃口的网,卷至成筒,如专利CN102273508A,由于加工工艺的限制,所滚压或冲压出来的滤网上的刃口形状受限,破碎效果不明显,并且冲压出的孔较大,过滤精度低,仅适用于初次过滤工艺。1974年提出的美国专利“全流液体过滤器”(Full Flow Fluid Filter),专利号US3827568,该过滤器用于航空汽油过滤,采用多片圆环形过滤片层叠为圆筒,圆环形过滤片具有均匀分布的过滤槽,过滤槽形和过滤油路较复杂,主要为了提高过滤效果,过滤桶内壁光滑,不带刃口,无破碎功能,不用于制浆工艺。类似结构还有1981年提出的美国专利“分离装置”(S^arating Device),专利号US4280907 ;1983年提出的美国专利“用于液体过滤器或阀消声器的叠片式结构” (Stacked-Disk Structure for Fluid Filter or Valve Silencer),专利号US4410430 ;1985年提出的美国专利“构建过滤器元件的方法和装置”(Method andApparatusfor Constructing Filter Element),专利号 US4517089 ;1987年提出的美国专利“分子分化过滤器”(MolecularDifferentiationFilter),专利号 US4686041,;1988年提出的美国专利“叠片式过滤器元件”(Stacked Sheet FilterElement),专利号 US4726900 ;2004年提出的美国专利“累积式带阀过滤器”(Integral Valved Filter),专利号US6752920 ;
上述美国专利中部分结构采用叠片式结构,均用于过滤或分流流体,但无破碎功能,也未见有相类似叠片结构的装置用于制浆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磨浆机的制浆筒,解决现有制浆筒加工难度大、强度低、破碎能力差、过滤精度控制能力低的问题,同时解决现有过滤筒存在的无刃口,不具备破碎功能的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磨浆机的制浆筒,包括上、下压板和M片环状制浆片,M片环状制浆片层叠为筒形,通过N根导杆固定于上、下压板之间,M = 10 80,N = 3 8,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制浆片为圆环形,圆环表面具有呈向心辐射状均匀分布的凹槽,圆环上表面相邻凹槽之间凸台部分具有朝向圆环中心的锯齿尖,圆环外圆周均勻分布N个凸耳,各凸耳上开有通孔;所述上、下压板均为圆环形,其圆环表面具有与所述环状制浆片N个凸耳上通孔位置对应的N个定位孔;N根导杆分别穿过对应的上压板定位孔、M片层叠的环状制浆片凸耳通孔和下压板定位孔,各导杆两端分别与上、下压板固连,将M片环状制浆片压紧固定于上、下压板之间;所述导杆可以为双头螺杆,通过其两端的螺母分别与上、下压板固连;导杆也可以为螺栓,通过其端部的螺母将M片环状制浆片压紧固定于上、下压板之间,更便于拆卸和清洗。所述环状制浆片的圆环下表面也可以具有呈向心辐射状均匀分布的凹槽,这些凹槽在圆环下表面的位置和圆环上表面凹槽的位置对应。所述环状制浆片各凸耳开有的通孔可以为腰形孔。所述圆环上、下表面凹槽可以为沿圆环径向向外扩张的喇叭口形凹槽;所述锯齿尖可以为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者半月牙形。本发明中,上、下压板可采用机加工完成,环状制浆片材料可以是不锈钢或碳钢等金属材料,先通过冲压得到所需规格的方形料,然后采用线加工等方式得到圆环内圆周上的锯齿尖以及圆环外圆周上的凸耳,上、下表面的凹槽采用蚀刻或者铣削等机加工方式制作,惟机械加工成本较高,加工难度较大。制浆筒装配时,各环状制浆片重叠在一起,环状制浆片上表面凹槽形成过滤孔,凹槽的槽宽、槽深及槽间距的大小决定了制作出来的制浆筒的过滤精度及过滤能力;当环状制浆片上下表面均具有凹槽时,两个环状制浆片上下重叠,上一环状制浆片下表面的凹槽与下一环状制浆片上表面的凹槽共同组成一个过滤孔;凹槽为沿圆环径向向外扩张的喇叭口形凹槽时,凹槽两壁间距由内向外逐渐变大,可减少浆液流出时的阻力;各环状制浆片重叠在一起,多个朝向圆环中心的锯齿尖沿制浆筒轴线方向成一条直线刃口,当制浆筒安装在相应设备上时,在过滤浆液的同时,锯齿尖与浆液中的颗粒作用,破碎效率高;当环状制浆片各凸耳开有的通孔为腰形孔时,可微调各环状制浆片之间相互位置,使得多个朝向圆环中心的锯齿尖沿制浆筒轴线方向成螺旋线或波浪线刃口和侧棱刃口。本发明在环状制浆片的平面上蚀刻凹槽,进而组合成滤孔,可以根据需求蚀刻出不同规格的凹槽,其深径比基本上不受限制,实现了标准化,便于更换;解决了采用蚀刻工艺在平板上蚀刻孔时,当超过一定深径比后无法进行的难题;朝向圆环中心的锯齿尖所形成的刃口,提高了物料破碎效率;本发明保证过滤精度,刚度和强度兼备,物料破碎效果好,加工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便于拆卸清洗和更换,若某一环状制浆片损坏,只需将其拆卸,更换损坏部分即可,从而避免了因部分损坏导致整个制浆筒报废的情况。
图I为本发明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正视图;图2(b)为本发明左视图;图3为环状制浆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环状制浆片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固定压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环状制浆片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等腰三角形锯齿尖示意图;图8为直角三角形锯齿尖示意图;图9为半月牙形锯齿尖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a)、图2(b)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压板I、下压板2和35片环状制浆片3,35片环状制浆片层叠为筒形,通过6根导杆4固定于上、下压板之间;上压板I表面具有6个定位孔8和3个安装孔9。如图3、图4所示,所述环状制浆片3为圆环形,圆环上表面具有呈向心辐射状均匀分布的凹槽5,圆环上表面相邻凹槽之间凸台部分具有朝向圆环中心的锯齿尖6,圆环外圆周均匀分布6个凸耳7,各凸耳上开有通孔;所述上压板I、下压板2均为圆环形,以上压板I为例,如图5所示,其圆环表面具有与所述环状制浆片6个凸耳上通孔位置对应的6个定位孔8 ;圆环表面还具有3个均匀分布的安装孔9,用于和别的装置相连;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区别在于所述环状制浆片3的圆环下表面也可以具有呈向心辐射状均匀分布的凹槽5,这些凹槽在圆环下表面的位置和圆环下表面凹槽的位置对应;该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另一区别如图6所示,所述环状制浆片3圆环上、下表面凹槽5可以为沿圆环径向向外扩张的喇叭口形凹槽;
如图7、图8、图9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锯齿尖6可以为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者半月牙形。
权利要求
1.一种磨浆机的制浆筒,包括上、下压板和M片环状制浆片,M片环状制浆片层叠为筒形,通过N根导杆固定于上、下压板之间,M = 10 80,N= 3 8,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制浆片为圆环形,圆环上表面具有呈向心辐射状均匀分布的凹槽,圆环上表面相邻凹槽之间凸台部分具有朝向圆环中心的锯齿尖,圆环外圆周均勻分布N个凸耳,各凸耳上开有通孔; 所述上、下压板均为圆环形,其圆环表面具有与所述环状制浆片N个凸耳上通孔位置对应的N个定位孔; N根导杆分别穿过对应的上压板定位孔、M片层叠的环状制浆片凸耳通孔和下压板定位孔,各导杆两端分别与上、下压板固连,将M片环状制浆片压紧固定于上、下压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磨浆机的制浆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制浆片的圆环下表面具有呈向心辐射状均匀分布的凹槽,这些凹槽在圆环下表面的位置和圆环上表面凹槽的位置对应。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磨浆机的制浆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制浆片各凸耳开有的通孔为腰形孔。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磨浆机的制浆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上、下表面凹槽为沿圆环径向向外扩张的喇叭口形凹槽; 所述锯齿尖为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者半月牙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磨浆机的制浆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上、下表面凹槽为沿圆环径向向外扩张的喇叭口形凹槽; 所述锯齿尖为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者半月牙形。
全文摘要
一种磨浆机的制浆筒,属于磨浆机的组成部件,解决现有制浆筒加工难度大、强度低、破碎能力差、过滤精度控制能力低的问题,同时解决现有过滤筒无刃口,不具备破碎功能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上、下压板和M片环状制浆片,M片环状制浆片层叠为筒形,通过导杆固定于上、下压板之间,环状制浆片为圆环形,圆环上表面具有呈向心辐射状均匀分布的凹槽,圆环上表面相邻凹槽之间凸台部分具有朝向圆环中心的锯齿尖,圆环外圆周均匀分布凸耳,各凸耳上开有通孔。本发明实现了标准化,保证了过滤精度,刚度和强度兼备,物料破碎效果好,加工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便于拆卸清洗和更换,同时避免了因部分损坏导致整个制浆筒报废的情况。
文档编号A23C11/10GK102613303SQ20121008409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何锐波, 卢伟, 史铁林, 姜薛起, 张翼, 李渊, 王文云, 郭芳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