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筒红茶的后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6324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竹筒红茶的后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加工工艺,具体是红茶的再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依据地理茶树种群可划分为滇红、川红、祁红、越红等。中国从公元4世纪开始种植茶树,到公元7世纪,茶叶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饮品;红茶作为发酵茶,起源于公元10-13世纪的宋朝;也正是此时,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亚洲贸易开始繁盛,红茶也开始在亚洲各地迅速流行。从17世纪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开始从中国进口红茶。红茶的传统加工工艺,分为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5道工序。传统红茶的形状主要由条红、碎红之分;近年来,国内许多单位都创制出了名目繁多的红茶产品;比较典型的有福建武夷山产的金骏眉,浙江丽水产的南州红,以及浙江新昌创制的西山红;这些创制的新品红茶,其技术含量并不高,几乎围绕工夫红茶加工工艺技术范畴,采摘的鲜叶越来越嫩,茶芽越来越小,有些甚至采用单芽原料来加工制成品;使红茶这一发酵茶传统加工技术尽失光彩,红茶品质大打折扣。因此,改善市场消费需求,提升红茶品质,改善红茶产品的自然风味,才是目前红茶研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红茶产品的后加工工艺,该工艺应能克服传统红茶的不足,使获得的制成品品质提升,风味改善,使饮品更具市场竞争力,能适合更广泛的红茶消费人群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竹筒红茶的后加工工艺,依照以下步骤进行
A、红茶选用条形红茶、龙井红茶或红碎茶中的一种或多种,含水率<5% ;
B、竹筒选用纯天然新鲜砍伐毛竹,长度选用60-90cm,以3-4个竹节相连;保留竹筒底部的一个竹节作为隔离封口节,其余竹节全部打通;
C、装填茶叶;把干燥红茶装进竹筒,用塞子塞住竹筒口;
D、加热烘烤烘烤炉采用炭烘炉或电热炉;使竹筒内腔逐步升温至90-105°C,保持竹筒内腔温度100°C以上3-7分钟;烘烤过程中,每2-3分钟翻动或转动竹筒一次,使竹筒四壁受热均匀;烘烤结束,把竹筒撤离烘烤炉,使其自然冷却8-24小时。E、干燥;倒出竹筒内的茶叶,采用常规方式干燥,使茶叶含水率< 5% ;
F、冷却、包装。所述烘烤炉的加热温度为150_300°C,烘烤时间30-60分钟。所述竹筒内径为6_9cm。所述竹筒开口端需留4-8cm空间用于竹筒封口。所述塞子为棉布团。本发明的原理是由于新鲜的毛竹含有竹浙,当装填有茶叶的竹筒放在烘烤炉上、烘烤时,外部高温就逼迫竹浙在竹筒内壁渗出并且蒸发为竹浙蒸汽,然后竹浙蒸汽均匀附着在筒内的茶叶上,为具有超强吸附能力的茶叶所吸收,竹浙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也转移到茶叶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对装有茶叶的竹筒采用了高温烘烤方式,使茶叶中增添了竹浙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改变了现有红茶香气不高、味道淡而欠醇、口感舒适度差的缺点与不足,获得的制成品得到显著的品质提升(经评审,干茶制成品甘醇度提升10%左右),茶叶独具甘甜竹韵香风味特征,色泽更乌润,口感柔和舒适,饮后齿颊留香,为一款极具东方神韵的温润红茶,可适合更广泛的红茶消费人群的需求。
具体实施例方式竹筒红茶加工工艺,依照以下步骤进行
A、选用的红茶为条形红茶、龙井红茶或红碎茶中的一种或多种(不同等级规格的初制红茶均可),含水率< 5%;
B、竹筒可就地取材,选用纯天然新鲜砍伐毛竹;竹龄4年竹-6年竹为宜,竹筒长度选用15cm-300cm,优选60-90cm (竹筒太短,茶叶容量少;竹筒过长导致操作时不方便);内径以6-9cm为宜;保留竹筒底部的一个竹节作为隔离封口节,其余竹节全部打通,使竹筒内壁相通,内壁的竹节部位最好光滑平整;然后清除竹筒内的碎竹末及杂质待用;
C、装填茶叶;使用装茶漏斗把干燥红茶装进竹筒;每个竹筒装填茶叶数量以600-900克为宜;竹筒开口端需留一定空间(通常在毛竹的长度方向预留4-8cm)用于塞子封口 ;所述塞子宜用天然材料制作,推荐选用棉布团(100%纯棉白布扎紧成圆团状)塞住竹筒口,或者用100%纯棉白布包裹棉花、亚麻等天然纤维制成塞子);
D、加热烘烤;烘烤炉采用常规的炭烘炉或电热炉均可(也可按照竹筒长度重新设计烘烤炉);为防止竹筒外壁易焦化或炭化,烘烤炉加热材料(木炭、电热管)与竹筒的间距保持8-12cm为宜(太远则加热效果不佳);烘烤温度范围以150-300°C时,可使竹筒内腔温度温度达到90-105°C ;具体可按竹筒的壁厚调控;竹筒壁厚度小的温度低一些,竹筒壁厚度大的温度可适当高一点。烘烤时间以30-40分钟为好;少于30分钟,新鲜竹浙未完全蒸馏干净,竹筒内红茶吸收竹筒内壁竹浙蒸汽不足;烘烤时间超过40分钟,或者竹筒内的温度超 过110°C,会导致红茶品质下降;(烤时间延长到60分钟-100分钟,由于竹筒内腔100°C以上温度超过10分钟,制成品的外形色泽会变暗,茶汤棕色加深,叶底容易变乌黑);烘烤过程中,掌握每2-3分钟翻动或转动竹筒一次,使竹筒四壁受热均匀;烘烤结束,把竹筒撤离烘烤炉,使其自然冷却2-24小时。E、干燥;取下塞子,倒出茶叶;然后采用常规方式(采用热风对流成形机,或八角炒干机,或手工炒制)干燥,使茶叶含水率< 5% ;
F、冷却、包装。实施例I :
竹筒选用四年生毛竹,长度74cm,竹节为3节,竹筒内径6. 2cm,竹筒壁厚O. 6cm (开口端);装填条形茶570克,竹筒倾斜放置(开口端高于底部端10 cm,以利于竹浙收集);采用电热炉220°C加温,每3-4分钟翻动竹筒一次;30分钟竹筒内壁温度升至97°C,烘烤36分钟后撤离电热炉停止加热,2小时后倒出竹筒内茶叶称重,茶叶为606克;证明加热后竹筒内壁产生的竹浙蒸汽为茶叶吸收,使茶叶增重36. 36克(增重率6. 38%);然后采用八角炒干机干燥,使茶叶含水率为4. 5% ;冷却、包装。实施例2:
选用四年生毛竹3节,长度61cm,重量1730克,竹筒内径6. 75cm,竹筒壁厚O. 68cm(开口端);装填龙井茶642克,竹筒水平放置;采用电热炉250°C加温,每3-4分钟翻动竹筒一次;33分钟竹筒内腔温度升至90°C,38分钟竹筒内腔温度升至100°C,烘烤45分钟后撤离电热炉停止加热;24小时后倒出竹筒内茶叶称重,茶叶为681克,增重39克,增重率6. 07%(竹筒重量1463克,减少267克,减重15. 433%);然后采用手工炒锅干燥,使茶叶含水率为
4.8% ;冷却、包装。实施例3: 竹筒选用五年生毛竹,长度78cm,竹节为3节,竹筒内径6. 6cm,竹筒壁厚O. 63cm (开口端);装填条形茶652克,竹筒水品放置;采用炭烘炉200-280°C加温,每3_4分钟翻动竹筒一次;36分钟竹筒内壁温度升至99 °C,烘烤41分钟后撤离炭烘炉停止加热;20小时后倒出竹筒内茶叶称重,茶叶为693克,增重41克(增重率6. 29%);然后采用热风对流成形机干燥,使茶叶含水率为4. 6% ;冷却、包装。
权利要求
1.一种竹筒红茶的后加工工艺,依照以下步骤进行 A、红茶选用条形红茶、龙井红茶或红碎茶中的一种或多种,含水率<5% ; B、竹筒选用纯天然新鲜砍伐毛竹,长度选用60-90cm,以3-4个竹节相连;保留竹筒底部的一个竹节作为隔离封口节,其余竹节全部打通; C、装填茶叶;把干燥红茶装进竹筒,用塞子塞住竹筒口; D、加热烘烤烘烤炉采用炭烘炉或电热炉;使竹筒内腔逐步升温至90-105°C,保持竹筒内腔温度100°C以上3-7分钟;烘烤过程中,每2-3分钟翻动或转动竹筒一次,使竹筒四壁受热均匀;烘烤结束,把竹筒撤离烘烤炉,使其自然冷却8-24小时。
2.E、干燥;倒出竹筒内的茶叶,采用常规方式干燥,使茶叶含水率< 5% ; F、冷却、包装。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竹筒红茶的后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烤炉的加热温度为150-300°C,烘烤时间30-6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筒红茶的后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筒内径为6_9cm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竹筒红茶的后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筒开口端需留4-8cm空间用于竹筒封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竹筒红茶的后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子为棉布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筒红茶的后加工工艺。目的是提供的工艺应能使制成品的品质提升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竹筒红茶的后加工工艺,依照以下步骤进行A、红茶选用条形红茶、龙井红茶或红碎茶中的一种或多种,含水率≤5%;B、竹筒选用纯天然新鲜砍伐毛竹,长度选用60-90cm,以3-4个竹节相连;保留竹筒底部的一个竹节作为隔离封口节,其余竹节全部打通;C、装填茶叶;把干燥红茶装进竹筒,用塞子塞住竹筒口;D、加热烘烤烘烤炉采用炭烘炉或电热炉;使竹筒内腔逐步升温至90-105℃,保持竹筒内腔温度100℃以上3-7分钟;烘烤过程中,每2-3分钟翻动或转动竹筒一次,使竹筒四壁受热均匀。E、干燥;F、冷却、包装。
文档编号A23F3/06GK102715287SQ20121020995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5日
发明者刘奇珍, 唐妙火, 唐婕, 金晶 申请人:临安香雪茶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