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是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之一,主要通过呼吸道和飞沫传播,可引起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下呼吸道感染,如非典型性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还可引起其他系统的肺外并发症,如脑膜炎、脑干炎、心肌炎、心包炎、肾炎等。肺炎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有别于细胞和病毒的原核微生物。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大小一般在0.2-0.3um之间,可以通过一般除菌滤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具有不典型性,较难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进行辨别;临床痰样本中肺炎支原体通常被吸附、包裹在粘稠的蛋白胶体中,生长受到限制,且痰样本中常混有大量不同种类的杂菌,临床上无法直接用于液体培养;而痰样本直接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较慢,长出菌落需要3-4天的时间,且阳性率不高;此外,已使用抗生素的临床痰样本中受损的支原体,需要一个复苏的过程,才能快速生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肺炎支原体特性设计、可有效复苏肺炎支原体、培养肺炎支原体快捷方便、鉴定肺炎支原体准确率高、满足临床痰样本培养与检测需要的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包括瓶口带有外螺纹I的培养瓶I和侧壁带有内螺纹1、盖中央带有通孔的瓶盖,所述内螺纹I的顶部内侧设置密封槽I,所述密封槽I内设有密封圈I,所述培养瓶I的外螺纹I与瓶盖的内螺纹I连接。它还包括瓶口设有外螺纹II的培养瓶II,所述培养瓶II的底部设置底盖II,所述瓶盖的侧壁反向延长、并在瓶盖反向延长的侧壁内侧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内螺纹II和内螺纹III,所述内螺纹II的内直径小于内螺纹III的内直径,通孔的内直径小于内螺纹II的内直径,内螺纹II的底部内侧设置垫片槽,内螺纹III的底部内侧设置密封槽II,所述密封槽II内放置密封圈II,所述内螺纹III与培养瓶II的外螺纹II连接。所述瓶盖内依次设置垫片、滤膜、滤膜固定装置,所述滤膜固定装置为中央开设十字通孔、外壁设有外螺纹III的圆柱体,所述垫片设置在垫片槽内,滤膜固定装置的外螺纹III与瓶盖的内螺纹II连接。所述培养瓶I的底部设置底盖,培养瓶I内还设置培养支架,所述培养瓶1、瓶盖、培养瓶I1、密封圈1、密封圈I1、垫片、滤膜、滤膜固定装置和培养支架的中心均同轴。所述培养支架包括若干个圆形、矩形或梯形的平底培养盘。所述培养支架还包括两根支杆。所述培养盘的两端水平固定在支杆上。[0012]所述培养盘的两端倾斜一角度固定在支杆上,所述倾斜角度为α。所述培养盘与支杆形成的倾斜角度α为25 75°。所述培养支架以培养盘的正面朝向培养瓶I的底盖I放置。所述培养盘的正面朝向培养瓶I的瓶壁外侧、若干个培养盘围合成一整体,彼此相邻的两个培养盘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培养瓶I的瓶口肩部设置带盖的抽滤口 I。所述培养瓶II的瓶口肩部设置带盖的抽滤口 II。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培养瓶1、盖中央带有通孔的瓶盖和培养瓶II,所述瓶盖内部设置的内螺纹1、内螺纹II和内螺纹III将培养瓶I与培养瓶II连接在瓶盖的两端。培养瓶I内注入消化培养液,将痰样本进行消化复苏;培养瓶II内通过培养瓶I注入富集培养液,将消化复苏后的菌液富集增殖;之后在培养瓶I内放置预处理过的固体培养基,将富集、增殖后的菌液在固体培养基上完成分离培养。痰样本经过上述分步培养方法:先消化复苏培养、再富集增殖培养、最后分离培养,可以在固体培养基上或菌液中完成肺炎支原体的培养和鉴别。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针对肺炎支原体设计,培养肺炎支原体检测快捷方便,鉴定肺炎支原体准确率高,能满足临床痰样本培养和检测的需要。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I的纵切面的放大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瓶盖的纵切面的放大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瓶盖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2中滤膜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培养支架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培养支架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纵切面的示意图。其中:培养瓶I 100底盖I 101抽滤口I 102外螺纹I 103瓶盖200通孔201内螺纹I 211内螺纹II 212内螺纹III213密封槽I 221密封槽II 222[0041]垫片槽223培养瓶II 300底盖II 301抽滤口II 302外螺纹II 303密封圈I 401密封圈II 402垫片500滤膜6OO滤膜固定装置700十字通孔701外螺纹III702培养支架800培养盘801支杆80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包括瓶口带有外螺纹I 103的培养瓶I 100和侧壁带有内螺纹I 211、盖中央带有通孔201的瓶盖200,以及瓶口设有外螺纹II 303的培养瓶II 300。所述培养瓶I 100的外螺纹I 103与瓶盖200的内螺纹I 211连接。所述培养瓶I 100的底部设置底盖101,培养瓶I 100的瓶口肩部设置带盖的抽滤口 I 102,并在培养瓶I 100内设置培养支架800,所述培养支架800包括若干个圆形、矩形或梯形的平底培养盘801。所述内螺纹I 211的顶部内侧设置密封槽I 221,所述密封槽I 221内设有密封圈I 401。所述培养瓶II 300的底部设置底盖II 301、瓶口肩部设置带盖的抽滤口 II 302。所述瓶盖200的侧壁反向延长、并在瓶盖200反向延长的侧壁内侧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内螺纹II 212和内螺纹III 213,所述内螺纹II 212的内直径小于内螺纹III 213的内直径,通孔201的内直径小于内螺纹II 212的内直径,内螺纹II 212的底部内侧设置垫片槽223,内螺纹III 213的底部内侧设置密封槽II 222,所述密封槽II 222内放置密封圈II 402。所述瓶盖200的内螺纹III 213与培养瓶II 300的外螺纹II 303连接。所述瓶盖200内依次设置垫片500、滤膜600、滤膜固定装置700。所述滤膜600为细菌不能通过而肺炎支原体能通过的设有微孔的过滤膜。所述滤膜固定装置700为中央开设十字通孔701、外壁设有外螺纹III 702的圆柱体,所述垫片500设置在垫片槽223内,滤膜固定装置700的外螺纹III 702与瓶盖200的内螺纹II 212连接。所述培养瓶I 100、瓶盖200、培养瓶II 300、密封圈I 401、密封圈II 402、垫片500、滤膜600、滤膜固定装置700和培养支架800的中心均同轴。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培养盘801为矩形平底盘,培养盘801的正面朝向培养瓶I 100的瓶壁外侧、若干个培养盘801围合成一整体,成为培养支架800,彼此相邻的两个培养盘801的侧边固定连接。图6中所示的培养支架800的培养盘801有四个,形成一整体放置在培养瓶I 100内。在实施例二中,所述培养支架800包括若干个培养盘801和两根支杆802,所述培养支架800以培养盘801的正面朝向培养瓶I 100的底盖I 101放置在培养瓶I 100内。图7中所示的培养盘801有三个,且为圆形平底盘,所述第一个培养盘801和第三个培养盘801的两端水平固定在支杆802上,中间的所述培养盘801倾斜一角度α固定在支杆802上,其倾斜角度α为25 75°,图7和图8中以倾斜角度α为45°为例。为使瓶盖200、底盖I 101和底盖II 301打开或者旋紧更加容易,避免打滑,瓶盖200、底盖I 101和底盖II 301的外围增设防滑结构,图中未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消化复苏。将临床痰样本接入培养瓶I 100的消化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消化培养12 24小时,使痰样本中粘稠的痰液完全消化成为菌液,并使得肺炎支原体得到复苏和初步增殖。二、富集增殖。将消化复苏后的菌液通过带有微孔滤膜600的瓶盖200,沉降过滤或负压过滤到培养瓶II 300内的选择性富集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12 24小时,使肺炎支原体得到充分富集、增殖,观察培养瓶II 300中菌液的浑浊程度、颜色变化及荧光现象,以鉴别肺炎支原体的存在与否,或加入检测试剂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与检测。三、分离培养。在对上述培养瓶II 300中的菌液鉴定为肺炎支原体呈阳性的情况下,将富集、增殖后的菌液接种到新的培养瓶I 100的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继续培养24 48小时,直至形成清晰、可见的菌落。通过肉眼和\或仪器观察上述装置内培养支架800上菌落形态。本实用新型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也可用于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与检测。通过选用适合结核分枝杆菌的消化培养液、富集培养液、固体培养基和仅能滤过结核分枝杆菌的滤膜600,可以在适宜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环境下,用时I 2周,在菌液中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存在与否,若结核分枝杆菌呈阳性,再用时3 4周,在上述装置的固体培养基上可观察到结核分枝杆菌形成的菌落形态。本实用新型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还可用于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穿通支原体、解脲脲原体、L-型细菌等其他类似微生物的培养与检测。
权利要求1.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包括瓶口带有外螺纹I (103)的培养瓶I(100)和侧壁带有内螺纹I (211)、盖中央带有通孔(201)的瓶盖(200),所述内螺纹I(211)的顶部内侧设置密封槽I (221),所述密封槽I (221)内设有密封圈I (401),所述培养瓶I (100)的外螺纹I (103)与瓶盖(200)的内螺纹I (211)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瓶口设有外螺纹II (303)的培养瓶II (300),所述培养瓶II (300)的底部设置底盖II (301),所述瓶盖(200)的侧壁反向延长、并在瓶盖(200)反向延长的侧壁内侧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内螺纹II (212 )和内螺纹III (213 ),所述内螺纹II (212 )的内直径小于内螺纹111(213)的内直径,通孔(201)的内直径小于内螺纹II (212)的内直径,内螺纹II (212 )的底部内侧设置垫片槽(223 ),内螺纹III (213 )的底部内侧设置密封槽II (222 ),所述密封槽II (222)内放置密封圈II (402),所述内螺纹111(213)与培养瓶II (300)的外螺纹II(303)连接, 所述瓶盖(200)内依次设置垫片(500)、滤膜(600)、滤膜固定装置(700),所述滤膜固定装置(700)为中央开设十字通孔(701)、外壁设有外螺纹111(702)的圆柱体,所述垫片(500)设置在垫片槽(223)内,滤膜固定装置(700)的外螺纹III (702)与瓶盖(200)的内螺纹Π (212)连接, 所述培养瓶I (100)的底部设置底盖(101),培养瓶I (100)内还设置培养支架(800),所述培养瓶I (100)、瓶盖(200)、培养瓶II (300)、密封圈I (401)、密封圈II (402)、垫片(500),滤膜(600)、滤膜固定装置(700)和培养支架(800)的中心均同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支架(800)包括若干个圆形、矩形或梯形的平底培养盘(8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支架(800 )还包括两根支杆(802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盘(801)的两端水平固定在支杆(80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盘(801)的两端倾斜一角度固定在支杆(802)上,所述倾斜角度为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盘(801)与支杆(802)形成的倾斜角度α为25 75°。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支架(800)以培养盘(801)的正面朝向培养瓶I (100)的底盖I (101)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盘(801)的正面朝向培养瓶I (100)的瓶壁外侧、若干个培养盘(801)围合成一整体,彼此相邻的两个培养盘(801)的侧边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瓶I (100)的瓶口肩部设置带盖的抽滤口 I (1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瓶II (300)的瓶口肩部设置带盖的抽滤口 II (30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检测装置,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它包括培养瓶Ⅰ(100)、盖中央带有通孔(201)的瓶盖(200)和培养瓶Ⅱ(300),所述瓶盖(200)内部设置的内螺纹Ⅰ(211)、内螺纹Ⅱ(212)和内螺纹Ⅲ(213)将培养瓶Ⅰ(100)、培养瓶Ⅱ(300)与瓶盖(200)连接,所述瓶盖(200)内还设置垫片(500)、滤膜(600)、滤膜固定装置(700),所述培养瓶Ⅰ(100)内设置培养支架(800),所述培养支架(800)包括若干个培养盘(801)或还包括若干个支杆(802)。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针对肺炎支原体设计,可有效复苏肺炎支原体,培养肺炎支原体检测快捷方便,鉴定肺炎支原体准确率高,能满足临床痰样本培养和检测的需要。
文档编号C12M1/00GK203007259SQ2012207442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赵万千, 王海晶, 杨扬, 杨焱焱 申请人:江苏嘉语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