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7102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该调和油由20-38%牡丹籽油、25-30%玉米胚芽油、25-30%花生油、3-5%茶籽油、4.5-7%小麦胚芽油、0.5-2%儿茶素和4-6%丝瓜提取物组成;该调和油的制备方法包括牡丹籽油的制备、主原料的混合、乳化体系的形成和最终形成澄清无污浊的调和油成品,其中,牡丹籽油采用亚临界萃取与分子蒸馏技术相结合,不仅操作温度低、受热时间短,能够避免高温引起的油脂的氧化与酸败,且分离程度和产品的收率较高,分子蒸馏还能够降低牡丹籽油的酸价;该调和油搭配合理健康,营养均衡,能够形成稳定性高且油烟产生量少的调和油,维护长期烹调者的健康。
【专利说明】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食用油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食用调和油营养单一,难以满足人体对α -亚麻酸和亚油酸平衡补充营养的需求,且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习惯以煎、炸和炒等方式烹调食物,在烹调时,又习惯先将食用油温升至200°C以上,再将食物放入油中烹调,在升高油温的过程及烹调食物期间,由于加热温度达到食用油的发烟点而产生油烟,长此以往,食用油所产生的油烟,被人体吸入后,会对健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0003]牡丹籽油作为一种新型原料食用油,含有钙、镁、钾等微量元素和脂溶性、水溶性维生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占总油量的92.69%),如亚麻酸、亚油酸、二十碳三烯酸、二十碳烯酸和十六碳烯酸等,其中亚麻酸的含量达到66.85%,其次为亚油酸为23.34%。牡丹籽油作为食用油的一种延伸和创新,具有突出的绿色和保健的特点,符合当前的消费需求。牡丹籽油的常规制备方法有压榨法、有机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压榨法利用机械力使料胚受挤压而出油,工艺简单,生产过程中产品易受污染,含有许多杂质,微生物和重金属易超标,出油率低,油渣残油量高;有机溶剂浸出法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是正己烷、石油醚和乙醚等,因溶剂易燃易爆,生产安全性差,且产品存在溶剂残留,影响其品质和质量,也影响其应用;超临界二氧化钛萃取法,存在设备设计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高的问题,主要用于萃取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工业生产中不适宜处理生产大宗原料。也有采用萃取后再用离心机对牡丹籽毛油进行分离,得到最终的成品油,但离心机对毛油中杂质的要求较为严格,一般需要设定杂质的含量在0.2%以下,一般的工厂难以达到此要求,在离心操作的同时需要对转鼓进行清洗,增加了溶剂消耗,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
[0004]食用油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光照、氧化等作用,食用油常常容易发生氧化酸败,因此在食用油加工中需加入一定量的抗氧化剂来保持食用油的风味和质量,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存在一定的毒性、致病性等不安全因素,回归自然是当前食品消费市场的大趋势,天然抗氧化剂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现有添加天然抗氧化剂的食用油,存在保质期较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现有食用调和油存在的营养单一、油烟污染和添加天然抗氧化剂存在保质期短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0006]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由牡丹籽油、玉米胚芽油、花生油、茶籽油、小麦胚芽油、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组成,各原料加入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牡丹籽油20-38%、玉米胚芽油25-30%、花生油25_30%、茶籽油3-5%、小麦胚芽油4.5-7%、儿茶素0.5-2%和丝瓜提取物4_6%。
[0007]所述儿茶素为绿茶儿茶素、白茶儿茶素或普洱生茶儿茶素。[0008]所述的玉米胚芽油、花生油、茶籽油和小麦胚芽油均为市售的精炼食用油;所述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均为市售产品,其中,丝瓜提取物的粒径优选为20-45纳米,儿茶素的粒径优选为30-35纳米。
[0009]上述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取干燥、未变质的牡丹籽,去壳后将其粉碎,形成粒径为10-30目的牡丹仁粉,将牡丹仁粉放入到萃取釜中,然后添加四氟乙烷溶液直至其淹没牡丹仁粉后,开始萃取,萃取温度为35-45°C,萃取压力为0.4-0.8MPa,萃取时间为80_130min,然后在分离爸中进行分离,分离温度为30-45°C,分离压力为0.2-0.4MPa,分离时间为120_150min,分离釜中得牡丹籽毛油,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牡丹籽毛油加入到分子蒸馏器中,设置分子蒸馏器中的真空度为1.0-2.0Pa,温度为160-180°C,旋转刷膜转速为120r/min,直至牡丹籽毛油完全被重相收集罐和轻相收集罐收集,在重相收集罐中收集得到牡丹籽油,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收集的牡丹籽油再次加入到分子蒸馏器中,设置分子蒸馏器中的真空度为1.0-2.0Pa,温度为170°C,旋转刷膜转速为120r/min,直至牡丹籽油完全被重相收集罐和轻相收集罐收集,在重相收集罐中收集得到牡丹籽油,备用;
步骤四、按上述各原料加入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分别称取25-30%的玉米胚芽油、25-30%的花生油、3-5%的茶籽油、4.5-7%的小麦胚芽油和20-38%上述步骤三制得的牡丹籽油,将其全部加入到30°C的恒温罐中,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混合油,备用;
步骤五、将聚甘油单油酸酯与质量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按3:1的质量比在35°C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液A,备用;按上述各原料加入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称取0.5-2%的儿茶素和4-6%的丝瓜提取物,并将其全部加入到混合液A中,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液B,然后将混合液B加入到分散机中,在18000rpm条件下分散5_7min,静置2h,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四制得的混合油放入容器中,并加热至100-120°C,然后将步骤五制得的混合液B加入到混合油中,边加入边搅拌,搅拌速率为lOOOrpm,直至澄清无浑浊为止,得到调和油成品。
[0010]回归自然是当前食品消费市场的大趋势,天然抗氧化剂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儿茶素的抗氧化效果强于二叔丁基对甲苯酚(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维生素E等合成抗氧化剂,儿茶素氧化后色泽变红且逐渐加深,会对食用油的色泽和亮度产生影响,不利于食用油的外观特征要求,在食用油中添加丝瓜提取物,一方面能够改善食用油的色泽和清亮度,另一方面能够与儿茶素产生协同作用,提高调和油的抗氧化能力。丝瓜提取物中含有多酚、维生素C、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其他成分,与儿茶素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调和油的保鲜期,还能够在调和油被摄入人体后,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防止人体内的过氧化反应,对调和油的营养价值进行改善和提高。在本发明中以多种植物油为载体,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能够均匀、稳定地溶于植物油中,可通过每日膳食定时、定量地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同时还解决了植物油的抗氧化问题。
[0011]本发明中,针对传统食用油生产中大多添加化学抗氧化剂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添加天然抗氧化剂的食用油存在保质期短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溶于聚甘油单油酸酯与质量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形成的混合液A中,形成微乳体系,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能够均匀稳定的分散在油脂中,微乳体系特定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油脂的氧化,提闻了调和油的稳定性。[0012]有益效果:
其一、本发明中牡丹籽油的制备方法,采用亚临界萃取和分子蒸馏相互结合的方法,不仅操作温度低、受热时间短,能够避免高温引起的油脂的氧化与酸败,且分离程度和产品的收率较高,分子蒸馏还能够降低牡丹籽油的酸价,不需要进行离心操作,降低了成本;
其二、本发明调和油的主原料是牡丹籽油、玉米胚芽油、花生油和茶籽油,搭配合理健康,营养均衡,能够满足人体对α -亚麻酸和亚油酸平衡补充营养的需求,且各个主原料的烟点均在200°C以上,能够形成稳定性高且油烟产生量少的调和油,维护长期烹调者的健康;小麦胚芽油作为内源性抗氧化剂,可以防止混合植物油的变质,延长食用油的保质期;其三、本发明的调和油中,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可以起到协同抗氧化的作用,其效果等同甚至强于合成抗氧化剂,将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加入到聚甘油单油酸酯与质量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形成的混合液A中,形成了稳定的微乳体系,能够保证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与植物油的充分互溶,提高了调和油的保质期。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由牡丹籽油、玉米胚芽油、花生油、茶籽油、小麦胚芽油、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组成,各原料的质量占调和油总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牡丹籽油20-38%、玉米胚芽油25-30%、花生油25_30%、茶籽油3_5%、小麦胚芽油4.5_7%、儿茶素
0.5-2%和丝瓜提取物4-6%。
[0014]实施例1
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由牡丹籽油、玉米胚芽油、花生油、茶籽油、小麦胚芽油、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组成,各原料加入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牡丹籽油29%、玉米胚芽油27.5%、花生油27.5%、茶籽油4%、小麦胚芽油5.8%、粒径为30-35纳米的白茶儿茶素1.2%和粒径为20-45纳米的丝瓜提取物5%。
[0015]上述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取干燥、未变质的牡丹籽,去壳后将其粉碎,形成粒径为10-30目的牡丹仁粉,然后将该牡丹仁粉放入到萃取釜中,然后添加四氟乙烷溶液直至其淹没牡丹仁粉后,开始萃取,萃取温度为40°C,萃取压力为0.6MPa,萃取时间为105min,然后在分离爸中进行分离,分离温度为38°C,分尚压力为0.3MPa,分尚时间为135min,分尚爸中得牡丹籽毛油,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牡丹籽毛油加入到分子蒸馏器中,设置分子蒸馏器中的真空度为1.5Pa,温度为170°C,旋转刷膜转速为120r/min,直至牡丹籽毛油完全被重相收集罐和轻相收集罐收集,在重相收集罐中收集得到牡丹籽油,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收集的牡丹籽油再次加入到分子蒸馏器中,设置分子蒸馏器中的真空度为1.5Pa,温度为170°C,旋转刷膜转速为120r/min,直至牡丹籽油完全被重相收集罐和轻相收集罐收集,在重相收集罐中收集得到牡丹籽油,备用;
步骤四、按上述各原料加入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分别称取27.5%的玉米胚芽油、27.5%的花生油、4%的茶籽油、5.8%的小麦胚芽油和29%上述步骤三制得的牡丹籽油,将其全部加入到30°C的恒温罐中,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混合油,备用;
步骤五、将聚甘油单油酸酯与质量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按3:1的质量比在35°C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液A,备用;按上述各原料加入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称取1.2%的白茶儿茶素和5%的丝瓜提取物,并将其全部加入到混合液A中,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液B,然后将混合液B加入到分散机中,在18000rpm条件下分散6min,静置2h,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四制得的混合油放入容器中,并加热至110°C,然后将步骤五制得的混合液B加入到混合油中,边加入边搅拌,搅拌速率为IOOOrpm,直至澄清无浑浊为止,得到调和油成品。
[0016]实施例2
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由牡丹籽油、玉米胚芽油、花生油、茶籽油、小麦胚芽油、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组成,各原料加入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牡丹籽油38%、玉米胚芽油25%、花生油25%、茶籽油3%、小麦胚芽油4.5%、粒径为30-35纳米的绿茶儿茶素0.5%和粒径为20-45纳米的丝瓜提取物4%。
[0017]上述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取干燥、未变质的牡丹籽,去壳后将其粉碎,形成粒径为10-30目的牡丹仁粉,然后将牡丹仁粉放入到萃取釜中,然后添加四氟乙烷溶液直至其淹没牡丹仁粉后,开始萃取,萃取温度为35°C,萃取压力为0.8MPa,萃取时间为80min,然后在分离釜中进行分离,分离温度为30°C,分离压力为0.4MPa,分离时间为120min,分离釜中得牡丹籽毛油,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牡丹籽毛油加入到分子蒸馏器中,设置分子蒸馏器中的真空度为2.0Pa,温度为160°C,旋转刷膜转速为120r/min,直至牡丹籽毛油完全被重相收集罐和轻相收集罐收集,在重相收集罐中收集得到牡丹籽油,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收集的牡丹籽油再次加入到分子蒸馏器中,设置分子蒸馏器中的真空度为2.0Pa,温度为170°C,旋转刷膜转速为120r/min,直至牡丹籽油完全被重相收集罐和轻相收集罐收集,在重相收集罐中收集得到牡丹籽油,备用;
步骤四、按上述各原料加入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分别称取25%的玉米胚芽油、25%的花生油、3%的茶籽油、4.5%的小麦胚芽油和38%上述步骤三制得的牡丹籽油,将其全部加入到30°C的恒温罐中,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混合油,备用;
步骤五、将聚甘油单油酸酯与质量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按3:1的质量比在35°C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液A,备用;按按上述各原料加入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称取0.5%的儿茶素和4%的丝瓜提取物素,并将其全部加入到混合液A中,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液B,然后将混合液B加入到分散机中,在18000rpm条件下分散5min,静置2h,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四制得的混合油放入容器中,并加热至100°C,然后将步骤五制得的混合液B加入到混合油中,边加入边搅拌,搅拌速率为lOOOrpm,直至澄清无浑浊为止,得到调和油成品。
[0018]实施例3
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由牡丹籽油、玉米胚芽油、花生油、茶籽油、小麦胚芽油、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组成,各原料加入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牡丹籽油20%、玉米胚芽油30%、花生油30%、茶籽油5%、小麦胚芽油7%、粒径为30-35纳米的普洱生茶儿茶素2%和粒径为20-45纳米的丝瓜提取物6%。
[0019]上述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取干燥、未变质的牡丹籽,去壳后将其粉碎,形成粒径为10-30目的牡丹仁粉,然后将牡丹仁粉放入到萃取釜中,然后添加四氟乙烷溶液直至其淹没牡丹仁粉后,开始萃取,萃取温度为45°C,萃取压力为0.4MPa,萃取时间为130min,然后在分离釜中进行分离,分离温度为45°C,分离压力为0.2MPa,分离时间为150min,分离釜中得牡丹籽毛油,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牡丹籽毛油加入到分子蒸馏器中,设置分子蒸馏器中的真空度为l.0Pa,温度为180°C,旋转刷膜转速为120r/min,直至牡丹籽毛油完全被重相收集罐和轻相收集罐收集,在重相收集罐中收集得到牡丹籽油,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收集的牡丹籽油再次加入到分子蒸馏器中,设置分子蒸馏器中的真空度为l.0Pa,温度为170°C,旋转刷膜转速为120r/min,直至牡丹籽油完全被重相收集罐和轻相收集罐收集,在重相收集罐中收集得到牡丹籽油,备用;
步骤四、按上述各原料加入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分别称取30%的玉米胚芽油、30%的花生油、5%的茶籽油、7%的小麦胚芽油和20%上述步骤三制得的牡丹籽油,将其全部加入到30°C的恒温罐中,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混合油,备用;
步骤五、将聚甘油单油酸酯与质量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按3:1的质量比在35°C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液A,备用;按上述各原料加入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称取2%的普洱生茶儿茶素和6%的丝瓜提取物,并将其全部加入到混合液A中,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液B,然后将混合液B加入到分散机中,在18000rpm条件下分散7min,静置2h,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四制得的混合油放入容器中,并加热至120°C,然后将步骤五制得的混合液B加入到混合油中,边加入边搅拌,搅拌速率为lOOOrpm,直至澄清无浑浊为止,得到调和油成品。
[0020]对比例I
按照上述实施例1的操作步骤制备调和油,其中,各原料加入质量占调和油总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牡丹籽油29%、玉米胚芽油27.5%、花生油27.5%、茶籽油4%和小麦胚芽油
5.8%,并将步骤五中同时加入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的方案替换为只加入儿茶素,儿茶素的加入质量占调和油总质量的百分比为6.2%。
[0021]对比例2
按照上述实施例1的操作步骤制备调和油,其中,各原料加入质量占调和油总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牡丹籽油29%、玉米胚芽油27.5%、花生油27.5%、茶籽油4%和小麦胚芽油
5.8%,并将步骤五中同时加入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的方案替换为只加入丝瓜提取物,丝瓜提取物的加入质量占调和油总质量的百分比为6.2%。
[0022]将实施例1-3所制备调和油相对比分析,发现实施例1-3所制备的调和油的色泽均满足食用油的外观特征要求,但实施例3所制备的调和油相对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制备的调和油,色泽更为澄亮。
[0023]将实施例1-3所制备调和油和对比例1-2所制备的调和油相对比分析,采用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来检测调和油的诱导时间,采用仪器为瑞士万通公司743型Rancimat仪,该仪器的测定原理为:油样品在恒温下,向油中以恒定速率通入干燥空气,油中易氧化的物质被氧化成小分子易挥发的酸,挥发的酸被空气带入盛水的电导率测量池中,在线测量测量池中的电导率,记录电导率对反应时间的氧化曲线,对曲线求二阶导数,从而测出样品的诱导时间。诱导时间越长,表明油的氧化稳定性越好,油越稳定。按照该仪器的标准检测方法,设定的测定温度120°C,进气流量20L/h,分别取实施例1-3、对比例1-2所制备的各调和油的样品质量3g。实验曲线采用仪器自动积分分析,以诱导时间突变点为反应终点。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所制备的调和油诱导操作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结果发现,实施例1样品、实施例2样品、实施例3样品、对比例I和对比例2样品的诱导时间分别为
6.33h、6.21h、6.37h、5.98h和5.91h,分析可知,本发明制得的调和油的抗氧化性强于单一加入儿茶素或丝瓜提取物的调和油,保质期也相应的延长。
[0024]本发明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的制备方法中,步骤一是亚临界法萃取牡丹籽毛油,该牡丹籽毛油的碘值、烟点、不皂化物和折光系数等理化指标,均能够达到一级浸出成品油的标准,亚临界萃取环境温度在40°C左右,能够避免高温引起油的氧化和酸败;步骤二和步骤三是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牡丹籽毛油进行处理,实现了脱色、脱胶、脱臭和脱酸,该分子蒸馏技术不同于传统蒸馏依靠沸点差分离原理,而是靠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实现分离,当液体混合物沿加热板流动并被加热,轻、重分子会逸出液面而进入气相,由于轻、重分子的自由程不同,因此,不同物质的分子从液面逸出后移动距离不同,轻分子达到冷凝板被冷凝排出,而重分子达不到冷凝板沿混合液排出,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不会破坏油脂中的维生素E。
[0025]本发明所述一种凉拌用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中,添加的丝瓜提取物的粒径限制为不超过70纳米,优选为20-45纳米,在20-45纳米此粒径范围,可大大提高油和丝瓜提取物的包容度,提高了丝瓜提取物与食用油融合在一起后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同时,丝瓜提取物能够减少油在血管内粘附、滞留的可能性。而牡丹籽油食用后也不易氧化沉积在人体血管壁、心脏冠状动脉等部位,避免食用油在被人体摄入后在人体内存在的氧化问题,食用健康安全,且小麦胚芽油可以作为内源性抗氧化剂,增强了保鲜的效果。
[0026]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是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其特征在于:由牡丹籽油、玉米胚芽油、花生油、茶籽油、小麦胚芽油、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组成,各原料的质量占调和油总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牡丹籽油20-38%、玉米胚芽油25-30%、花生油25_30%、茶籽油3_5%、小麦胚芽油4.5_7%、儿茶素0.5-2%和丝瓜提取物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儿茶素为绿茶儿茶素、白茶儿茶素或普洱生茶儿茶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儿茶素的粒径为30-35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瓜提取物的粒径为20-45纳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含牡丹籽油的调和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取干燥、未变质的牡丹籽,去壳后将其粉碎,形成粒径为10-30目的牡丹仁粉,将牡丹仁粉放入到萃取釜中,然后添加四氟乙烷溶液直至其淹没牡丹仁粉后,开始萃取,萃取温度为35-45°C,萃取压力为0.4-0.8MPa,萃取时间为80_130min,然后在分离釜中进行分离,分离温度为30-45°C,分离压力为0.2-0.4MPa,分离时间为120_150min,分离釜中得牡丹籽毛油,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牡丹籽毛油加入到分子蒸馏器中,设置分子蒸馏器中的真空度为1.0-2.0Pa,温度为160-180°C,旋转刷膜转速为120r/min,直至牡丹籽毛油完全被重相收集罐和轻相收集罐收集,在重相收集罐中收集得到牡丹籽油,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收集的牡丹籽油再次加入到分子蒸馏器中,设置分子蒸馏器中的真空度为1.0-2.0Pa,温度为170°C,旋转刷膜转速为120r/min,直至牡丹籽油完全被重相收集罐和轻相收集罐收集,在重相收集罐中收集得到牡丹籽油,备用; 步骤四、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百分比,分别称取玉米胚芽油、花生油、茶籽油、小麦胚芽油和上述步骤三制得的牡丹籽油,将其全部加入到30°C的恒温罐中,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混合油,备用; 步骤五、将聚甘油单油酸酯与质量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按3:1的质量比在35°C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液A,备用;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百分比称取儿茶素和丝瓜提取物,并将其全部加入到混合液A中,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液B,然后将混合液B加入到分散机中,在18000rpm条件下分散5_7min,静置2h,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四制得的混合油放入容器中,并加热至100-120°C,然后将步骤五制得的混合液B加入到混合油中,边加入边搅拌,搅拌速率为lOOOrpm,直至澄清无浑浊为止,得到调和油成品。
【文档编号】A23D9/04GK103815059SQ201410080079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6日
【发明者】杨永庆 申请人:洛阳春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