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珠兰花茶窨制过程中控制水分的方法

文档序号:482632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珠兰花茶窨制过程中控制水分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珠兰花茶窨制过程中控制水分的方法,在珠兰花茶窨制时,使用食品或茶叶专用干燥剂,吸取窨制时珠兰鲜花释放的部分水分。窨制完成时,取出干燥剂,将制品含水率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从而免去窨制完成后的烘焙复火。这种窨制处理方法,由于免去了窨制完成后的烘焙复火,有利于被吸附香气的保持,也有利于茶叶品质的保持。当珠兰花茶窨制下花量达10%时,采用三窨的方法,制成的珠兰花茶香气浓郁,含水率为7.62%。
【专利说明】一种珠兰花茶窨制过程中控制水分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珠兰花茶窨制过程中控制水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珠兰花茶是中国主要花茶品种之一,是以烘青绿茶和珠兰或米兰鲜花为原料窨制 而成。因其香气芬芳幽雅,持久耐贮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主要产地在安徽歙县,其次在福建 漳州、广东广州、以及浙江、江苏、四川等地也有生产。
[0003] 花茶在窨制过程中,伴随着鲜花香气的释放,鲜花中较高的水分也会被释放到窨 制的茶叶中。针对因鲜花窨制造成的花茶在制品水分超标的现象,主要采取复火的办法去 除在制品中超出的水分。但与鲜花窨制相反,复火时,部分吸附的香气也将随水分蒸发而挥 发掉。所以,花茶窨制多采用"多窨一提"的方法,多次窨制多次复火,最后用少量鲜花提花, 达到理想的花香效果。
[0004] 珠兰花茶的窨制也不例外,控制珠兰花茶窨制后含水率的方法是复火。中华人民 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391-2007珠兰花茶的加工技术规程,规定了珠兰花茶续窨结束 后,带花进行烘焙,烘焙温度90°C ~100°C,烘至茶叶含水率< 8. 5%。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 T1355-2011珠兰花茶,规定珠兰花茶续窨后复火含水率为7. 59Γ8. 0%。
[0005] 珠兰鲜花含水率85%左右,但下花量较少。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355-2011珠 兰花茶,高档茶鲜花用量12~15%、中档茶6~10%、低档茶只有4~5%。能否在珠兰花茶窨制后, 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水分而不用再进行复火?重庆市蓬江食品有限公司的冉芬、朱飞采用 三窨珠兰花茶的方法(CN201310209130. 1),吸取茉莉花茶多次窨制的方法,对珠兰茶花采 取分三次窨制的方法,一窨后进行复火。西南大学的司辉清等,提出一种新型珠兰花茶的加 工方法(CN201410005630. 8),用2?4%米兰鲜花打底,再与4%珠兰花干混和窨制,窨制完成 后不用进行复火。打底的米兰鲜花用量小于4%,虽然不用复火,但窨制用花量小,增用珠兰 花干进行窨制,其效果还是难有保障。
[0006] 本发明在不影响现有珠兰花茶窨制方案的基础上,另辟溪径,采取措施控制珠兰 花茶窨制时的水分,免去窨制完成后的复火作业。
[000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珠兰花茶窨制过程中控制水分的方法。本发明在不影响现有珠兰花 茶窨制方案的基础上,另辟蹊径,采取措施控制珠兰花茶窨制时的水分,免去窨制完成后的 复火作业,减少了茶叶吸附的香气的散失。
[0008]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珠兰花茶窨制过程中控制水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珠兰花茶分层窨制及提花 时,在茶叶层中均匀摆放一定数量的干燥剂,用于吸收由珠兰花鲜花在香气释放时,散发出 来的水分;在通花拼和时,继续吸收混合茶花中的部分水分,达到控制由于鲜花高含水而引 起的茶叶窨制时,茶叶中含水率偏高的目的;在窨制完成时,将干燥剂取出,不用再进行复 火,直接进行装箱待售。
[0009] 珠兰花茶分层窨制,是指在珠兰花茶窨制时,分层放置珠兰鲜花,一层茶叶,一层 珠兰鲜花,进行窨制;茶坯预先将水分控制在4%以内。
[0010] 所述的干燥剂,是指市售的各种食品或茶叶专用干燥剂;使用量依据干燥剂的吸 水强度,一般一斤鲜花配用1. 2斤干燥剂; 干燥剂的摆放方法:将干燥剂用洁净的纱布或棉纸包裹(市售小包装干燥剂不用再包 裹),避免干燥剂与茶叶或鲜花直接接触; 所述的使用干燥剂控制珠兰花茶窨制时的水分,是指利用干燥剂将窨制的珠兰花茶含 水率控制在8. 5%以内,窨制完成取出后干燥剂,在下一次窨制前,进行烘干处理,恢复干燥 剂的吸水能力,再一次重复使用。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珠兰花茶窨制后,不用再进行烘焙复火,有利吸附香气的保持。
[0012] 茶叶具有多孔性的特点,使得茶叶内外表面积扩大,表面的粘附(吸附)能力很强。 珠兰鲜花中含有丰富的芳香类物质,这些物质易于挥发。花茶的窨制过程主要是利用鲜花 的吐香与茶叶的吸香(吸附)作用,将鲜花的芬芳转化到茶叶中。被茶叶吸附的芳香类物质, 粘附于茶叶内外表面,在花茶窨制完成后,芳香类物质在茶叶中达到一种释放一吸附、吸 附一释放的动态平衡。但在高温作用下,如在制品烘焙复火时,将促进芳香类物质的挥发, 从而降低茶叶吸附的芳香物质的量。如果窨制的茶叶不复火,含水率将超标,茶叶贮藏受到 影响,贮藏中会引起茶叶变质。
[0013] 采取本发明方法窨制珠兰花茶,由于在窨制过程中,将茶叶在制品的含水率控制 在标准范围内,所以窨制完成后无需烘焙复火,对已吸附的香气物质的保留极为有利,大大 增加了珠兰花茶的窨制效果。同时,无需将茶叶进行复火,只要将取出的干燥剂烘焙备用即 可,减少了因茶叶烘焙复火带来的劳作,提高了窨制效率。
[0014] 2.珠兰花茶窨制后,不用再进行烘焙复火,有利茶叶品质的保持。
[0015] 成品茶在贮藏中,如果受潮而水分含量较高后,一些水溶性有效成分很容易引起 微生物作用及化学变化。黄茶类、黑茶类的加工过程,就是巧妙利用茶叶的这一特点进行 的。但花茶的加工,要求保持茶叶原有的品质,只进行鲜花香气的吸附作用。所以,花茶窨 制过程中在制品水分含量的增高需及时进行处理,去除掉多余水分。去除水分的过程主要 通过烘焙复火,花茶在制品经过反复的烘焙高温作用,对茶叶内在的生化品质会产生一定 的影响,大多以黄变为主要特点。
[0016] 采取本发明方法,在珠兰花茶的窨制过程中,利用干燥剂去除掉鲜花散发出来多 余的水分,无需进行高温复火,有效地保持了茶叶原有的品质风味,与传统方法相比,提高 了制成珠兰花茶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实施例1 :二窨珠兰花茶的制备 将用于窨制的茶坯进行复火干燥,温度90°C,烘青茶叶含水率达4%以下时,停止烘焙, 冷却待用,取样测得茶叶含水率为3. 86%。购得南京广利干燥剂,为棉纸包装,每小袋50g。 将50斤茶坯与初开的1. 5斤珠兰花(3%)分5层窨制,每层茶叶上撒0. 3斤珠兰花,最上面 一层用茶叶覆盖,每层茶叶中放入2包干燥剂,中间二、四层中多放1包共14包干燥剂。24 小时后进行通花拼和,得一窨茶坯,取样测得茶叶含水率为5. 32%。将通花后的一窨茶坯与 初开的2. 0斤珠兰花(4%)分5层窨制,每层茶叶上撒0. 4斤珠兰花,最上面一层用茶叶覆 盖,每层茶叶中放入3包干燥剂,共18包干燥剂。24小时后进行通花拼和,得二窨珠兰花 茶,取样测得茶叶含水率为7. 73%。再窨制24小时以上,取出干燥剂,进行装箱待售。
[0018] 实施例2 :三窨珠兰花茶的制备 将用于窨制的茶坯进行复火干燥,温度90°C,烘青茶叶含水率达4%以下时,停止烘焙, 冷却待用,取样测得茶叶含水率为3. 86%。购得南京广利干燥剂,为棉纸包装,每小袋50g。 将50斤茶坯与初开的1. 5斤珠兰花(3%)分5层窨制,每层茶叶上撒0. 3斤珠兰花,最上面 一层用茶叶覆盖,每层茶叶中放入3包干燥剂,共18包干燥剂。24小时后进行通花拼和,得 一窨茶坯,取样测得茶叶含水率为5. 02%。将通花后的一窨茶坯与初开的2. 0斤珠兰花(4%) 分5层窨制,每层茶叶上撒0. 4斤珠兰花,最上面一层用茶叶覆盖,每层茶叶中放入4包干 燥剂,共24包干燥剂。24小时后进行通花拼和,得二窨茶坯,取样测得茶叶含水率为6. 53%。 取二窨茶坯中的一半,与初开的0. 75斤珠兰花(3%)分5层窨制,每层茶叶上撒0. 15斤珠 兰花,最上面一层用茶叶覆盖,每层茶叶中放入1包干燥剂,中间二、三、四、五各加1包共10 包干燥剂,24小时后进行通花拼和,得三窨珠兰花茶,测得茶叶含水率为7. 62%。再窨制24 小时以上,取出干燥剂,进行装箱待售。
【权利要求】
1. 一种珠兰花茶窨制过程中控制水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珠兰花茶分层窨制及提 花时,在茶叶层中均匀摆放一定数量的干燥剂,用于吸收由珠兰花鲜花在香气释放时,散发 出来的水分;在通花拼和时,继续吸收混合茶花中的部分水分,在窨制完成时,将干燥剂取 出;窨制完成取出干燥剂后,要求珠兰花茶含水率控制在8. 5%以内,不用再进行复火,直接 进行装箱待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珠兰花茶窨制过程中控制水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珠兰花茶分层窨制,是指在珠兰花茶窨制时,分层放置珠兰鲜花,一层茶叶,一层珠兰鲜花, 进行窨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珠兰花茶窨制过程中控制水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干燥剂,是指市售的各种食品或茶叶专用干燥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珠兰花茶窨制过程中控制水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干燥剂 的使用量:一斤鲜花配用1. 2斤干燥剂;使用时,将干燥剂用洁净的纱布或棉纸包裹,避免 干燥剂与茶叶或鲜花直接接触;干燥剂取出后,在下一次窨制前,进行烘干处理,恢复干燥 剂的吸水能力,再一次重复使用。
【文档编号】A23F3/06GK104186715SQ201410344755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9日
【发明者】徐清和, 王文杰, 唐茂贵, 方吴云, 吴琼, 徐美君, 雷攀登, 徐杰, 徐清明 申请人:黄山市翠绿茶菊有限公司,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歙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