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辗压装置的去壳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558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带有辗压装置的去壳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辗压装置的去壳机,包括机架以及设在机架上的挤拉滚筒组、电机和传动机构,机架上且位于挤拉滚筒组的上方设有辗压装置,辗压装置主要由多个辗压棒、辗压架和凸轮机构构成,辗压棒成行穿插在辗压架上,辗压架的底部四角处设有抬升臂,每个抬升臂的下端支撑在凸轮上,凸轮设在凸轮轴上,所述凸轮轴安装在机架上,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凸轮轴和挤拉滚筒组转动,凸轮轴带动凸轮,凸轮通过抬升臂带动辗压架,辗压架带动辗压棒作上下往复辗压运动。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在去虾壳机上方增设了辗压装置后,使虾壳得到适当的松动,经挤拉滚筒组的挤拉,更容易脱落,从而使去壳机的加工效率大大提高。
【专利说明】带有辗压装置的去壳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品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去虾壳机。

【背景技术】
[0002] 去(脱)虾壳机是水产加工中的常用机械,通用技术一般都是采用滚轴挤拉的方 式,将虾壳与虾肉分离(参照专利自动脱虾壳机,专利号201220454380. 2)。在现有技术中, 一般都要先用其他设备或人工将虾原料做辗压加工,将虾壳辗压松动后才投进去(脱)虾壳 机,让去(脱)虾壳机将虾肉与虾壳挤拉分离。辗压与去壳两道工序独立操作,工作效率不 高,交叉污染的几率大,自动化水平不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的去虾壳机。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辗压装置的去壳机,包括机架以及设在机架上的挤拉滚筒组、电机和传动机 构,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挤拉滚筒组的上方设有辗压装置,所述辗压装置主要由多个辗压棒、 辗压架和凸轮机构构成,所述辗压棒成行穿插在辗压架上,一行辗压棒对应一个挤拉滚筒 组,每行辗压棒位于与其对应的挤拉滚筒组的正上方;所述辗压架的底部四角处设有抬升 臂,每个抬升臂的下端支撑在凸轮上,所述凸轮设在凸轮轴上,所述凸轮轴安装在机架上, 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凸轮轴和挤拉滚筒组转动,凸轮轴带动凸轮,凸轮通过抬升臂带动 辗压架,辗压架带动辗压棒作上下往复辗压运动。
[0005] 所述辗压棒上套装有复位弹簧,使辗压棒有一定的弹性,其下端对挤拉滚筒组的 虾进行辗压时,避免将虾肉压烂。
[0006] 还包括复位压架,所述复位压架设在辗压架上方,所述辗压棒的上端穿过辗压架 和复位压架,所述辗压棒上且位于复位压架和辗压架之间的位置卡装有开口挡圈,所述的 复位弹簧的上端顶压在复位压架上,下端顶压在开口挡圈上。
[0007] 所述辗压架上设有水平的固定梁和坚立的定位柱,所述复位压架套装在定位柱 上,并通过软质连接带与所述辗压架连接,软质连接带从固定梁上绕过,软质连接带的两端 固定在转动调节杆。
[0008] 所述转动调节杆的两端套装固定有转动调节块,所述转动调节块上设有转动调节 手柄。
[0009] 所述挤拉滚筒组倾斜设在机架上;所述挤拉滚筒组是由相互平行的一根底部滚筒 和两根侧滚筒排成的V字形结构,两根侧滚筒设在底部滚筒的两侧,且位于底部滚筒的侧 上方,侧滚筒与底部滚筒之间留有缝隙。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在去虾壳机上方增设了辗压装置 后,使虾壳得到适当的松动,经挤拉滚筒组的挤拉,更容易脱落,从而使去壳机的加工效率 大大提高;由于辗压棒上增设了复位弹簧,使辗压棒的辗压力有一定的缓冲,减少了对虾肉 的损伤;由于增设了转动调节杆,可对虾的辗压力度进行调节,使挤拉滚筒组上方的虾原料 受压的力度适当,显著提高了成品率;由于在转动调节杆上增设了转动调节手柄,大大方便 了调节杆的转动调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不的立体视图; 图3去图1所示的辗压架的局部放大图。
[0012] 图中:1、辗压棒;2、辗压架;3、开口挡圈;4、复位弹簧;5、复位压架;6、软质连 接带;7、定位柱;8、固定梁;9、转动调节杆;10、转动调节块;11、调节手柄;12、抬升臂;13、 凸轮;14、挤拉滚筒组;15、凸轮轴;16、底部滚筒;17、侧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如图1、2、3所示,一种带有辗压装置的去壳机,包括机架以及设在机架上的挤拉 滚筒组、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挤拉滚筒组的上方设有辗压装置,所述辗压装 置主要由多个辗压棒1、辗压架2和凸轮机构构成,所述辗压棒1成行穿插在辗压架2上,一 行辗压棒1对应一个挤拉滚筒组14,每行辗压棒位于与其对应的挤拉滚筒组的正上方;所 述辗压架的底部四角处设有抬升臂12,每个抬升臂的下端支撑在凸轮13上,所述凸轮13设 在凸轮轴15上,所述凸轮轴15安装在机架上,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凸轮轴15和挤拉滚 筒组14转动,凸轮轴15带动凸轮13,凸轮13通过抬升臂12带动辗压架2,辗压架2带动 辗压棒1作上下往复辗压运动。
[0014] 还包括复位压架5和复位弹簧4,所述复位压架5设在辗压架2上方,所述辗压棒 1的上端穿过辗压架2和复位压架5,所述辗压棒1上且位于复位压架5和辗压架2之间的 位置卡装有开口挡圈3,复位弹簧4套装在辗压棒1上,所述的复位弹簧4的上端顶压在复 位压架5上,下端顶压在开口挡圈3上。
[0015] 所述辗压架2上设有水平的固定梁8和坚立的定位柱7,所述复位压架5套装在定 位柱7上,并通过软质连接带6与所述辗压架2连接,软质连接带6从固定梁8上绕过,软 质连接带6的两端固定在转动调节杆9。
[0016] 所述转动调节杆9的两端套装固定有转动调节块10,所述转动调节块10上设有 转动调节手柄11,人手推动调节手柄11,通过转动调节块10带动转动调节杆9转动一个角 度,将软质连接带6绕在转动调节杆9上,从而使复位压架5压紧复位弹簧4,以提高辗压棒 1对虾的辗压力,同理,当反向推动调节手柄11,以减小辗压棒1对虾的辗压力。
[0017] 所述挤拉滚筒组14倾斜设在机架上;所述挤拉滚筒组14是由相互平行的一根底 部滚筒16和两根侧滚筒17排成的V字形结构,两根侧滚筒17设在底部滚筒16的两侧,且 位于底部滚筒16的侧上方,侧滚筒17与底部滚筒16之间留有缝隙。
[0018] 工作原理:工作时,辗压架2由去虾壳机的凸轮13带动,做上下辗压运动,使辗压 棒1对挤拉滚筒组上的虾原料做辗压动作,使虾原料的肉与壳脱离松动,有效提高挤拉滚 筒组的挤拉效率。因为辗压棒1上装有复位弹簧4,辗压力度较柔和,不容易损伤虾肉,保证 了虾肉产品的出成率。如果需要提高辗压棒1的辗压力度,还可通过旋转转动调节杆9,拉 紧软质连接带6,使复位压架5压紧复位弹簧4,从而加大了辗压棒1的辗压力度。
[0019] 作业时,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挤拉滚筒组中的底部滚筒和上部滚筒有规律改变 转动方向,对V形结构中的原料虾进行加工。当左边的上部滚筒与底部滚筒相向转动时,两 者缝隙产生向下拉力,将虾壳夹住往下拉,将虾肉挤出,这时,右边的上部滚筒与底部滚筒 转向相反,产生掀力,将虾原料掀往左边;当右边的上部滚筒与底部滚筒相向转动时,两者 缝隙产生向下拉力,将虾壳夹住往下拉,将虾肉挤出,这时,左边的上部滚筒与底部滚筒相 反转动,产生掀力,将虾原料掀往右边。由于挤拉滚筒组倾斜设在机架上,虾肉及部分未脱 壳的虾原料顺着凹槽往下滑,最后挤拉出来的虾肉顺着滚筒凹槽滑到滚筒组下端排出。
[0020]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 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 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带有辗压装置的去壳机,包括机架以及设在机架上的挤拉滚筒组、电机和传动 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挤拉滚筒组的上方设有辗压装置,所述辗压装置主要 由多个辗压棒、辗压架和凸轮机构构成,所述辗压棒成行穿插在辗压架上,一行辗压棒对应 一个挤拉滚筒组,每行辗压棒位于与其对应的挤拉滚筒组的正上方;所述辗压架的底部四 角处设有抬升臂,每个抬升臂的下端支撑在凸轮上,所述凸轮设在凸轮轴上,所述凸轮轴安 装在机架上,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凸轮轴和挤拉滚筒组转动,凸轮轴带动凸轮,凸轮通过 抬升臂带动辗压架,辗压架带动辗压棒作上下往复辗压运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辗压装置的去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辗压棒上套装有 复位弹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辗压装置的去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压架,所述 复位压架设在辗压架上方,所述辗压棒的上端穿过辗压架和复位压架,所述辗压棒上且位 于复位压架和辗压架之间的位置卡装有开口挡圈,所述的复位弹簧的上端顶压在复位压架 上,下端顶压在开口挡圈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辗压装置的去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辗压架上设有水 平的固定梁和坚立的定位柱,所述复位压架套装在定位柱上,并通过软质连接带与所述辗 压架连接,软质连接带从固定梁上绕过,软质连接带的两端固定在转动调节杆。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辗压装置的去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节杆的两 端套装固定有转动调节块,所述转动调节块上设有转动调节手柄。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带有辗压装置的去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拉 滚筒组倾斜设在机架上;所述挤拉滚筒组是由相互平行的一根底部滚筒和两根侧滚筒排成 的V字形结构,两根侧滚筒设在底部滚筒的两侧,且位于底部滚筒的侧上方,侧滚筒与底部 滚筒之间留有缝隙。
【文档编号】A22C29/02GK104186632SQ201410422539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6日
【发明者】彭德权 申请人:彭德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