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遵义红茶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4937阅读:18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遵义红茶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遵义红茶的加工工艺,其具体加工步骤为:(1)萎凋:精选嫩度高、匀度好的茶青;总体萎凋茶青含水量的60%~70%;使叶质和嫩茎萎软、稍粘、可成团,嫩茎弯曲不断,叶面成无光泽的暗绿色,叶面呈皱,并散发特有清香;(2)揉捻:揉捻室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80%~9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3)发酵:经揉捻后的茶叶,摊叶厚度一般为6~8㎝,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叶色90%以上变为铜红色,叶脉及汁液泛红;然后经过4次干燥:最后按产品标准检验、称量、包装、入库。采用本发明加工工艺所得遵义红茶,口感醇厚、汤色呈暗红色,非常诱人,喝入口中有淡淡的甜味,非常适合肠胃欠佳的人饮用。
【专利说明】一种遵义红茶的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茶抽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遵义红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红茶,起源于中国,最早的红茶叫做正山小种,由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江氏先祖,于明朝中后期(1568年),创制而成。,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祁门红茶闻名天下,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处处留香。此外,从中国引种发展起来的印度、斯里兰卡的产地红茶也很出名。
[0003]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而遵义红茶是众多红茶品种中的一种,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加工工艺而闻名。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感独特、汤色诱人的遵义红茶的加工工艺。
[0005]一种遵义红茶的加工工艺,其具体加工步骤为:
(I)萎凋:精选嫩度高、匀度好的茶青;总体萎凋茶青含水量的60%?70% ;并根据不同的生产季节,掌握“老叶嫩萎凋”、“嫩叶老萎凋”的原则;使叶质和嫩茎萎软、稍粘、可成团,嫩茎弯曲不断,叶面成无光泽的暗绿色,叶面呈皱,并散发特有清香。
[0006](2)揉捻:揉捻室温度控制在15?25°C之间,相对湿度80%?9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采用大型揉捻机,一至两次揉捻;首次揉捻后,将揉捻叶投入解块分解机,通过2?3目筛网,筛下的叶紧条细,直接进入发酵室发酵;筛面粗松揉叶进行第二次揉捻。
[0007](3)发酵:经揉捻后的茶叶,摊叶厚度一般为6?8 Cm,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叶色90%以上变为铜红色,青气逐渐消失,散发出清新淡雅的甜香味,叶脉及汁液泛红。(4)干燥:
第一次干燥水分控制在50?60%,摊晾12?15分钟散发热气,温度控制在240?250°C之间;
第二次干燥水分控制在30?40%,摊晾15?20分钟散发热气,温度控制在180?200°C之间;
第三次干燥水分控制在10?20%,摊晾20?25分钟散发热气,温度控制在140?160°C之间;
第四次干燥水分控制在O?5%,摊晾30分钟,温度控制在120?130°C提香,获得独特的遵义红茶的香气,成品遵义红茶成暗红色条索状;
(5)质检:按广品标准检验;
(6)称量、包装、入库。
[0008]采用本发明加工艺所得遵义红茶,口感醇厚、汤色呈暗红色,非常诱人,喝入口中有淡淡的甜味,非常适合肠胃欠佳的人饮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红茶属于发酵茶,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而遵义红茶生长于遵义典型寡日照、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遵义红红茶香高味浓的优良品质之源。
[0010]一种遵义红茶的加工工艺,其具体步骤为:
(I)萎凋:精选嫩度高、匀度好的茶青。总体萎凋茶青含水量的60%?70%。并根据不同的生产季节,掌握“老叶嫩萎凋”、“嫩叶老萎凋”的原则。使叶质和嫩茎萎软、稍粘、可成团,嫩茎弯曲不断,叶面成无光泽的暗绿色,叶面呈皱,并散发特有清香。
[0011](2)揉捻:揉捻室温度控制在15?25°C之间,相对湿度80%?9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采用大型揉捻机,一至两次揉捻。首次揉捻后,将揉捻叶投入解块分解机,通过2?3目筛网,筛下的叶紧条细,直接进入发酵室发酵。筛面粗松揉叶进行第二次揉捻。
[0012](3)发酵:经揉捻后的茶叶,摊叶厚度一般为10?15 Cm,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叶色90%以上变为铜红色,青气逐渐消失,散发出清新淡雅的甜香味,叶脉及汁液泛红。(4)干燥:
第一次干燥水分控制在50?60%,摊晾12?15分钟散发热气,温度控制在240?250°C之间;
第二次干燥水分控制在30?40%,摊晾15?20分钟散发热气,温度控制在180?200°C之间;
第三次干燥水分控制在10?20%,摊晾20?25分钟散发热气,温度控制在140?160°C之间;
第四次干燥水分控制在O?5%,摊晾30分钟,温度控制在120?130°C提香,获得独特的遵义红茶的香气,成品遵义红茶成暗红色条索状;
(5)质检:按广品标准检验;
(6)称量、包装、入库。
[0013]采用本发明加工工艺制得的遵义红茶其外形紧细、秀丽披毫、色泽暗红;烫色橙红亮、带金圈,香气纯正、幽长、带果香,滋味纯正尚鲜,叶底匀嫩。遵义红红茶能刮油解腻,促进消化,对于消化积食、清理肠胃更是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此外,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红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红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红茶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遵义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红茶的具体加工工艺为: (1)萎凋:精选嫩度高、匀度好的茶青;总体萎凋茶青含水量的60%?70%;并根据不同的生产季节,掌握“老叶嫩萎凋”、“嫩叶老萎凋”的原则;使叶质和嫩茎萎软、稍粘、可成团,嫩茎弯曲不断,叶面成无光泽的暗绿色,叶面呈皱,并散发特有清香; (2)揉捻:揉捻室温度控制在15?25°C之间,相对湿度80%?9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采用大型揉捻机,一至两次揉捻;首次揉捻后,将揉捻叶投入解块分解机,通过2?3目筛网,筛下的叶紧条细,直接进入发酵室发酵;筛面粗松揉叶进行第二次揉捻; (3)发酵:经揉捻后的茶叶,摊叶厚度一般为6?8Cm,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叶色90%以上变为铜红色,青气逐渐消失,散发出清新淡雅的甜香味,叶脉及汁液泛红;(4)干燥: 第一次干燥水分控制在50?60%,摊晾12?15分钟散发热气,温度控制在240?250°C之间; 第二次干燥水分控制在30?40%,摊晾15?20分钟散发热气,温度控制在180?200°C之间; 第三次干燥水分控制在10?20%,摊晾20?25分钟散发热气,温度控制在140?160°C之间; 第四次干燥水分控制在O?5%,摊晾30分钟,温度控制在120?130°C提香,获得独特的遵义红茶的香气,成品遵义红茶成暗红色条索状; (5)质检:按广品标准检验; (6)称量、包装、入库。
【文档编号】A23F3/08GK104365885SQ201410661037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9日
【发明者】牟维生 申请人:遵义市遵茶茶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