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奶消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00920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畜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牛奶消毒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多数使用酸化奶饲喂犊牛的奶牛养殖场,均使用甲酸对酸化奶进行消毒。其具体的消毒方法是:将食品级甲酸按1:9的比例稀释后,每升全牛奶或代乳粉泡制的牛奶添加稀释后的甲酸溶液来进行消毒。该消毒方法虽然能降低犊牛的发病率,但是因为甲酸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使得消过毒的酸化奶气味很浓,适口性很差,进而导致犊牛进食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的牛奶消毒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牛奶消毒方法,所述牛奶消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85%的食品级甲酸与水按1:10~1:8的比例混合,形成甲酸溶液;

2):将食品级柠檬酸与水按1:10~1:8的比例混合,形成柠檬酸溶液;

3):将甲酸溶液和柠檬酸溶液按3:2~3:1的比例混合,形成消毒溶液;

4):将消毒溶液与牛奶按照3:100的比例混合,然后放置8~12小时。

其中,在步骤1)中将85%的食品级甲酸与水按1:9的比例混合,形成甲酸溶液。

其中,在步骤2)中将食品级柠檬酸与水按1:9的比例混合,形成甲酸溶液。

其中,在步骤3)中将甲酸溶液和柠檬酸溶液按2:1的比例混合,形成 消毒溶液。

其中,在步骤4)中放置8~12小时为在常温环境下放置8~12小时。

其中,在步骤4)中放置8~12小时为放置10小时。

如以上内容所述的牛奶消毒方法,为用于饲喂犊牛的牛奶消毒方法。

本发明的牛奶消毒方法,利用柠檬酸替代部分甲酸,对犊牛采食的牛奶进行消毒,不仅可以杀灭牛奶中的细菌,减少细菌含量,降低犊牛发病率,还能够增加犊牛采食牛奶的适口性,增加犊牛的断奶体重,使犊牛快速健康成长,为以后能够生产优质牛奶、提高生产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下述实施例中,除具体指出以外,所使用原料均可由一般生产厂家市售获得。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牛奶消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85%的食品级甲酸与水按1:10~1:8的比例混合,形成甲酸溶液;

2):将食品级柠檬酸与水按1:10~1:8的比例混合,形成柠檬酸溶液;

3):将甲酸溶液和柠檬酸溶液按3:2~3:1的比例混合,形成消毒溶液;

4):将消毒溶液与牛奶按照3:100的比例混合,然后放置8~12小时。

按照该消毒方法消过毒的牛奶,每天两次给犊牛饲喂;常温存放时,每天至少要搅拌3次。消毒后的牛奶可以存放3天,3天之后便不可以再给犊 牛饲喂,需要重新配置。

实施例1

1):将85%的食品级甲酸与水按1:10的比例混合,形成甲酸溶液;

2):将食品级柠檬酸与水按1:10的比例混合,形成柠檬酸溶液;

3):将甲酸溶液和柠檬酸溶液按3:2的比例混合,形成消毒溶液;

4):将消毒溶液与牛奶按照3:100的比例混合,然后在常温环境中放置8小时。

实施例2

1):将85%的食品级甲酸与水按1:8的比例混合,形成甲酸溶液;

2):将食品级柠檬酸与水按1:8的比例混合,形成柠檬酸溶液;

3):将甲酸溶液和柠檬酸溶液按3:1的比例混合,形成消毒溶液;

4):将消毒溶液与牛奶按照3:100的比例混合,然后在常温环境中放置12小时。

实施例3

1):将85%的食品级甲酸与水按1:9的比例混合,形成甲酸溶液;

2):将食品级柠檬酸与水按1:9的比例混合,形成柠檬酸溶液;

3):将甲酸溶液和柠檬酸溶液按2:1的比例混合,形成消毒溶液;

4):将消毒溶液与牛奶按照3:100的比例混合,然后在常温环境中放置10小时。

表1不同消毒溶液效果调查表

表2消毒溶液配比效果调查表

由表1可知,在消毒溶液与牛奶的混合配比相同的情况下,使用甲酸溶液与柠檬酸溶液混合后的消毒溶液的消毒效果,要明显优于仅使用甲酸溶液的消毒效果;而且混合柠檬酸溶液后的消毒溶液消过毒的牛奶,其适口性要比甲酸溶液消毒后的牛奶的适口性好,犊牛进食量会有所提高。

由表2可知,在消毒溶液与牛奶的相同混合比例的前提下,甲酸溶液与柠檬酸溶液的不同配比混合形成的消毒溶液,其消毒效果略有不同。其中,综合考虑甲酸和柠檬酸的成本与消毒效果,在甲酸溶液与柠檬酸溶液按2:1的比例混合后的消毒溶液,其消毒效果较好,性价比最佳。

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