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装小麦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6922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可以通过从容器中振出而使用的容器装小麦粉。



背景技术:

小麦粉不仅用作面包、蛋糕、面条类等的原料,还作为食材的面衣(coating),例如用于吸收食材表面的水而使该食材与其他食材的配合良好,用于抑制食材的发粘而防止食材彼此的附着、或者用于在食材的加热中防止味道的流失或防止食材的烧焦。

小麦粉具有以下性质:成为粉尘而容易飞散,另一方面,颗粒彼此聚集而容易形成团块。因此,以往为了使小麦粉无遗漏地附着于食材而采用下述的方法:将大量的小麦粉铺展在切肉板(切板)等上,并在其上使食材转动,从而使小麦粉附着于食材表面。但是,该方法存在着下述的问题:相对于食材需要过剩量的小麦粉,而且不得不废弃未附着于食材的大量的小麦粉,因此特别是在仅处理较少量食材的家庭中,是繁杂且浪费多的操作。另外,通过该方法吸收了食材等的水分的小麦粉会附着于手上,从而导致手发粘而无法进行其他操作。

作为操作中的面粉飞散或团块生成少的小麦粉,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粒径150μm以下占90%以上并且粒径20μm以下的颗粒占20累计体积%以下的小麦粉。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面糊(batter)用造粒组合物,其是一边向包含谷粉的粉体组合物喷洒含有乳化剂的液体一边进行造粒。然而,将它们应用于食材时也必须进行上述的方法,无法解决废弃的问题或附着于手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0000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7192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即使想要将现有的小麦粉从振出容器振出至食材上,也会因小麦粉形成团块、堵塞振出孔而无法从容器中出来,另一方面,若增大振出孔,则一次出来大量的小麦粉而过剩地附着于食材,而且还会飞扬而飞散到周围,或者飞溅到食材或切肉板上,而容易污染周边。因此,本发明人以提供飞散、飞溅或团块的生成少、且可以从振出容器一点点地振出至食材的所瞄准的部分(目标部分)的小麦粉为课题,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其结果,本发明人发现:如果向具有1个以上特定大小的振出孔的容器中填充具有特定差角的小麦粉,则可以一点点地定量地且抑制面粉的飞溅或飞散而将小麦粉均匀地振出至所瞄准的一定范围。

即,本发明提供容器装小麦粉,其是填充至振出容器的差角为13.5~30度的小麦粉,所述振出容器具有1个以上最大宽度为2~20mm的振出孔。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小麦粉的应用方法,其包括:将填充至振出容器的差角为13.5~30度的小麦粉从振出孔振出,并应用于对象,所述振出容器具有1个以上最大宽度为2~20mm的该振出孔。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抑制因振出操作引起的小麦粉的扩散或团块生成的方法,其包括:将填充至振出容器的差角为13.5~30度的小麦粉从振出孔振出,并应用于对象,所述振出容器具有1个以上最大宽度为2~20mm的该振出孔。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容器装小麦粉可以薄薄且均匀地振撒到食材等对象表面的所瞄准的部分,手不会直接接触小麦粉,而且在振撒时也不会因飞扬或飞溅而大范围地扩散导致污染手或周边。另外,本发明的容器装小麦粉不易堵塞振出孔,因此即使不多次或强烈地振荡容器,通过轻度的操作也可以振出一定量的小麦粉。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容器装小麦粉,使得使用了小麦粉的烹饪操作变得更简便且经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容器装小麦粉是用于填充至具有1个以上特定大小的振出孔的振出容器中,通过从该容器的振出孔振出,一点点地应用于对象(例如振撒或者撒满)的小麦粉。在本发明中,振出并不限于将容器的开口部朝向下方并施加振动的操作,还包括将容器的开口部朝向正下方的操作、或将容器倾斜的操作、将容器颠倒或倾斜并施加振动的操作等。作为应用本发明的容器装小麦粉的对象,可以列举:食材和锅、烘烤铁板(天板)、切肉板、盘等烹饪器具等,但并不限于这些。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容器装小麦粉,如上所述地应用小麦粉、特别是振撒或撒满小麦粉时,可以防止小麦粉因飞扬或飞溅而扩散到周围、或者生成团块。

本发明的容器装小麦粉优选可以在以小麦粉作为烹饪材料应用于食材或烹饪器具时使用。例如,本发明的容器装小麦粉可以用于下述的时刻:作为烧烤烹饪法国式黄油炸鱼等时的扑粉、或者干炸(から揚げ)或油炸(フライ)等油炸食品的面衣而使少量的小麦粉附着于食材时;作为用于防止面包房坯料或面条坯料的附着的扑粉而使少量的小麦粉附着于烹饪器具时;或者作为料理的勾芡材料而向食材中加入少量的小麦粉时等。

作为成为本发明的容器装小麦粉所使用的小麦粉原料的小麦,可以是硬质系小麦、软质系小麦、中间质系小麦、普通系小麦、杜兰小麦(硬质小麦)等属于任何系统的小麦,还可以是属于它们的任意品种的小麦。例如可以列举:加拿大产的westernredspring(西红春麦,cw)、美国产的darknothernspring(深北春麦,dns)、hardredwinter(硬红冬麦,hrw)、澳大利亚产的primehard(优等硬粒小麦,ph)等硬质系小麦;日本产的普通系小麦;澳大利亚产的standardwhite(标准白麦,asw)等中间质系小麦;美国产的westernwhite(西部白麦,ww)等软质系小麦;杜兰小麦等,但并不限于这些。上述列举的小麦可以单独使用任意的品种或系统,或者也可以结合使用两种以上的不同的品种或系统。本发明所使用的小麦粉只要是将上述列举的小麦进行制粉所得的小麦粉即可,可以是高筋小麦粉、准高筋小麦粉、中筋小麦粉、低筋小麦粉、杜兰面粉的任一种,或者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但优选为低筋小麦粉。

本发明所使用的小麦粉可以是造粒小麦粉。该造粒小麦粉除了含有上述的小麦粉以外,还可以含有其他粉体原料,例如小麦粉以外的谷粉、淀粉、糖类、赋形剂、色素粉末等。但优选该造粒小麦粉中的该其他粉体原料的含量更少,以使该造粒小麦粉可以保持小麦粉本来的性质,并且容易应用于与现有小麦粉相同的用途。因此,优选该造粒小麦粉中(换算成干燥物)的该其他粉体原料的含量不足包含上述小麦粉和该其他粉体原料的原料粉整体的5质量%。更优选该造粒小麦粉不包含上述小麦粉以外的粉体原料。换言之,该造粒小麦粉中(换算成干燥物)的上述小麦粉的含量优选超过95质量%,更优选为100质量%。

造粒小麦粉可以通过在包含小麦粉的原料粉中加水进行造粒来制造。该造粒优选在非加热条件下进行。在本说明书中,非加热条件是指在处理工序中不会使原料粉的α化度增加5%以上的温度条件。例如,当原料粉为小麦粉时,如果造粒前小麦粉的α化度为6%,则在非加热条件下造粒的小麦粉的造粒后的α化度不足11%。这种非加热条件例如可以是:在处理工序中不使用加热手段从外部进行加热或者该加热的时间短、几乎不会引起原料粉的α化的条件。另外,该非加热条件例如可以是:在处理工序中不使用加热手段从外部进行加热或者该加热的时间短、并且在处理工序中产生的内热也少、几乎不会引起原料粉的α化的条件。在本说明书中,原料粉的α化度是指通过作为现有方法的β-淀粉酶·支链淀粉酶法测定而得的值。

作为用于将本发明中使用的造粒小麦粉进行造粒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转动造粒、流化床造粒、搅拌造粒等,优选为可以达到上述的非加热条件的方法。作为造粒工序的例子,可以列举:将包含上述小麦粉的原料粉一边用立式混合器进行搅拌一边缓慢加水进行造粒的工序;或将该原料粉一边用进料型的卧式混合器进行搅拌运送一边在运送途中用喷雾装置等进行加水,一边同时进行混合和运送一边进行造粒的工序等,但并不限于这些。从简便性的角度考虑,优选搅拌造粒。上述列举的各种造粒方法均可以通过使用市售的造粒装置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造粒后,根据需要,还可以对造粒小麦粉进行整粒处理或干燥处理,该处理也优选在不会使α化度比原料粉增加5%以上的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中使用的小麦粉可以是在制粉后未进行造粒处理的未造粒小麦粉,也可以是造粒小麦粉,或者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而且,还可以是将上述小麦粉进行分级而得的分级粉。在以下的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区分使用,则“小麦粉”这一术语包含未造粒小麦粉和造粒小麦粉。

本发明的容器装小麦粉所使用的小麦粉的差角为13.5度以上、优选为14度以上、更优选为14.5度以上,并且为30度以下、优选为28度以下、更优选为26度以下。例如,本发明的容器装小麦粉所使用的小麦粉的差角范围可以为13.5~30度、优选为14~28度、进一步优选为14.5~26度等。若小麦粉的差角为不足13.5度,则从容器中振出小麦粉需要较大的力,难以控制振出量,另外小麦粉容易堵塞振出孔。另一方面,若该小麦粉的差角超过30度,则通过一次振出操作会从容器中振出大量的小麦粉,小麦粉过剩地振撒到对象上、或者在必需量以上使用而导致经济性降低,并且,小麦粉还会飞扬而飞散、或者在切肉板或烹饪台等上反弹而扩散到周边,导致周围污染。

差角是指休止角与崩溃角之差的角度。更详细而言,差角是指粉体的休止角、与保持该休止角的粉体因一定的冲击而崩塌时所得的该粉体的崩溃角之差的角度。即使是休止角相同的粉体,如果它们的崩塌容易度彼此不同,则崩溃角也不同,因此它们的差角不同。本说明书中的小麦粉的差角是根据使用相同小麦粉按照下述方法测定的休止角与崩溃角之差而得的。关于普通小麦粉的差角,无论是低筋面粉还是高筋面粉均为11~12.5度左右。

休止角

摆放(set)圆形桌(直径为8cm)后,使100g样品小麦粉通过网眼为1.7mm的筛,以1.5mm的振幅振动,同时使用开口部的直径为5mm的漏斗,使小麦粉从该桌面的中央部上方7.5cm处落到圆形桌上堆积。此时,小麦粉堆积至从桌子端部溢出的程度。通过激光测定此时堆积在桌上的小麦粉的棱线(ridgeline,嵴线)与圆形桌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以该值作为休止角。

崩溃角

测定休止角后,用冲击器(ショッカー,shocker)对承载圆形桌的方平底盘(バット,vat)施加3次冲击。之后,利用激光测定残留在桌上的小麦粉的棱线与圆形桌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以该值作为崩溃角。

关于按照上述方法测定小麦粉的休止角、崩溃角和差角,可以优选使用powdertesterpt-x(hosokawamicron制造),按照操作说明书来进行。

优选本发明的小麦粉的休止角为36~57度、崩溃角为16~43.5度。但是,本发明的小麦粉的休止角必需大于崩溃角。

作为将小麦粉的差角调整至上述范围的方法,可以列举:将小麦粉进行分级等以调整粒径或粒度分布,再分开采集小麦粉使差角达到规定的范围的方法。作为调整小麦粉的差角的其他方法,可以列举:通过改变小麦粉的表面性状,对小麦粉进行改质以使差角达到上述范围的方法。作为改变小麦粉的表面性状的方法,可以列举:在小麦粉中混合赋形剂的方法;将小麦粉进行造粒的方法;添加微粒二氧化硅等流动性改良剂的方法等。而且,还可以将该表面性状已改质的小麦粉通过上述方法调整粒径或粒度分布后使用。或者,还可以将上述通过分级或改质而得的小麦粉适当混合、或将它们再与普通小麦粉混合,来调制具有所期望的差角的小麦粉。但是,若考虑到提高小麦粉的均质性、作为烹饪材料的品质或振出时的稳定性,则优选单独使用通过改变上述小麦粉的表面性状所得的改质小麦粉。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小麦粉的例子,可以优选列举下述的造粒小麦粉:其是通过将含95质量%以上小麦粉的原料粉100质量份在加入水25~40质量份的同时在上述的非加热条件下进行搅拌造粒、或者再将其进行整粒、干燥而得的造粒小麦粉,所述造粒小麦粉中含有15~70体积%、优选20~60体积%的粒径不足150μm的面粉、以及85~30体积%的粒径为150μm以上的面粉。这里,上述造粒小麦粉的粒径是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算出的粒径。

而且,关于本发明所使用的小麦粉,若平均粒径为60~320μm、更优选70~300μm、进一步优选为80~250μm,则所振出的小麦粉的飞扬或飞溅得到进一步的抑制,因此优选。在本说明书中,小麦粉的平均粒径是指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算出的粒径的体积平均径(mv)。

关于本发明所使用的小麦粉,根据其用途,可以作为与其他粉体混合的小麦粉组合物的形式提供。作为该其他粉体,可以列举:高筋小麦粉、准高筋小麦粉、中筋小麦粉、低筋小麦粉、杜兰面粉等普通小麦粉;黑麦粉、米粉、玉米粉、大麦粉、豆粉等小麦粉以外的谷粉类;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蜡质种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等淀粉类、以及它们的α化淀粉、醚化淀粉、酯化淀粉、乙酰化淀粉、交联处理淀粉等加工淀粉类;糖类;蛋粉、蛋清粉;增稠剂;油脂类;乳化剂;赋形剂;流动化剂;调味料、香辛料等;活性麸质;酶制剂等。该小麦粉组合物中的本发明所使用的具有特定差角的小麦粉的量根据该小麦粉组合物的用途或制造成本等因素而不同,优选为4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优选该小麦粉组合物的差角处于上述规定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上述小麦粉或小麦粉组合物以填充至具有1个以上振出孔的振出容器的状态提供。该振出容器只要是可以用单手提起并进行内部小麦粉的振出操作的大小和形状的容器即可,例如优选调味料容器或香辛料容器那样的大小和形状的容器。更详细而言,优选为下述的自立型容器:具有直径或一边的长度为20~100mm、高度为80~200mm左右的圆柱状、椭圆柱状、角柱状,具有可以填充50~300g左右的小麦粉的大小。若进一步考虑到使用的容易性,则更优选为可以填充50~200g左右的小麦粉的大小、并且一边的长度为30~80mm、高度为70~140mm左右的尺寸的容器。作为容器的原材料,只要是可以保存小麦粉、并且在振出操作时不会变形的原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塑料、金属、纸等。

对上述振出容器的1个以上的振出孔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该1个以上振出孔的各自的大小以最大宽度计优选为2~20mm、更优选为3~12mm、进一步优选为4~8mm,另外该振出孔的数优选为2~9个、更优选为4~7个。当该振出孔的大小过小时或者孔的数少时,振出量容易变得过少、或者孔容易被小麦粉堵塞,反之,当该振出孔的大小过大时或者孔的数多时,通过一次振出操作会振出大量的小麦粉,小麦粉过剩地振撒到对象上、或者以必需量以上使用而导致经济性降低,并且,还会飞扬或飞溅进行扩散,导致周边容易污染。本发明所使用的振出容器优选具有2~9个直径为2~20mm的圆形振出孔,更优选具有4~7个直径为3~12mm的圆形振出孔,进一步优选具有4~7个直径为4~8mm的圆形振出孔。另外,本发明所使用的振出容器优选具有2~9个对角线长度为2~20mm的近似四边形或近似多边形的振出孔,更优选具有4~7个对角线长度为3~12mm的近似四边形或近似多边形的振出孔,进一步优选具有4~7个对角线长度为4~8mm的近似四边形或近似多边形的振出孔。

而且,上述振出容器除了具有上述1个以上的振出孔以外,还可以具备匙取出部。在使用计量匙或茶匙等从该容器中取出内部的小麦粉时、或者从该容器振出规定量(集合量)的小麦粉时,该匙取出部可以用作取出口。在上述振出容器中,该匙取出部优选配置在远离上述1个以上的振出孔的位置。例如,可以在振出容器的上表面上,于一端配置振出孔,于偏离其90~180˚的一侧设置匙取出部。

上述振出容器的1个以上的振出孔和匙取出部优选具备盖。对该盖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可以用单手简便地开关的盖、例如滑动盖(slidinglid)或活动盖(flaplid)。另外,优选该振出孔的盖是一次可以开关多个振出孔的1个盖。该1个以上振出孔的盖和该匙取出部的盖可以是共用的盖,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盖,在任意情况下,均优选为该1个以上振出孔和该匙取出部不会同时开口的结构。例如,该1个以上振出孔的盖和该匙取出部的盖是可以独立开关的2个活动盖。或者,该1个以上振出孔的盖和该匙取出部的盖是以该振出孔和该匙取出部的至少一方关闭的方式进行活动的1个共用的滑动盖。

优选从容器振出本发明的容器装小麦粉时,通过使容器开口部朝向正下方的1次振出操作,即可在撒向肉或鱼等食材时振出恰好的量的小麦粉、例如约0.5g~2g、优选约0.8~1.4g的小麦粉。另外,优选在朝向10cm下的平面上的目标点,通过上述1次振出操作从容器振出本发明的容器装小麦粉时,可以将小麦粉散布在恰好以所瞄准的部分为中心的范围、例如以目标点为中心最大宽度为约8~18cm、优选最大宽度为约10cm~14cm的限定范围。从容器振出更多量的小麦粉、或者在更广范围散布小麦粉时,只要反复进行上述振出操作、或者进行更强烈的振出操作即可。

实施例

接下来,给出实施例以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小麦粉的休止角、崩溃角和差角是使用powdertesterpt-x(hosokawamicron制造)测定而得的值。

制造例1~11:容器装小麦粉

将1kg市售的小麦粉(低筋面粉:日清制粉制造的“flour”;平均粒径为54μm;差角为12.2度、休止角为56.8度)装入容器中,用手动混合器一边搅拌一边用喷雾器加水,之后用恒温槽进行了干燥。改变加水量、搅拌中的温度、以及干燥时间等各种条件,制造了具有表1所示差角的小麦粉。所得的各小麦粉的平均粒径为约60~320μm。平均粒径是使用microtracmt3000ii(日机装株式会社)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而得的粒径的体积平均径(mv)。将每100g的各小麦粉分别填充至直径为50mm、高度为120mm的圆筒容器中,之后在该容器的上表面上嵌入具有5个直径为5mm的振出孔的直径为50mm、厚度为0.2mm的圆形塑料板,制造了振出容器装小麦粉。需要说明的是,制造例1~11的各小麦粉的休止角为47.2~55.3度的范围、崩溃角为16.5~41.2度的范围。

制造例12:容器装小麦粉

将制造例5的小麦粉(差角为16.1度)和原料小麦粉(差角为12.2度)适当混合,制造了具有差角为14.6度的小麦粉。按照与制造例1~11相同的顺序,由该小麦粉制造了振出容器装小麦粉。需要说明的是,制造例12的小麦粉的休止角为56.0度、崩溃角为41.4度。

试验例1:振出量、扩散范围的测定

将制造例1~12的各容器装小麦粉振出至水平设置的平滑平面上。关于振出,进行1次从设置于平面中央的标记的正上方10cm处朝向标记使容器开口部向正下方倾斜的操作。测定所振出的小麦粉的量,作为振出量。另外,确定所振出的小麦粉飞散或者飞溅而扩散的范围,测定从其外缘的一点通过上述标记至另一外缘的直线的长度,以其最大值作为扩散范围。对各小麦粉进行共计10次的测定,求出振出量和扩散范围的平均值,依据下述标准,按照a、b、c三个等级(阶段)进行了评价。另外,评价了所振出的小麦粉的分布均匀性。关于分布均匀性,目视观察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操作从容器所振出的小麦粉,依据以下的标准,按照a、b、c、d四个等级评价了所振出的小麦粉的扩散状态。在3次评价中有2次以上出现相同评分时,采用其作为分布均匀性的评价结果。3次评价均不相同时,记作无法评价。

振出量:a0.8~1.4g;

b0.5g以上且不足0.8g、或者超过1.4g且在2g以下;

c不足0.5g或者超过2g;

扩散范围:a10~14cm;

b8cm以上且不足10cm、或者超过14cm且在18cm以下;

c不足8cm或者超过18cm;

分布均匀性:a大致均匀且几乎没有不均;

b略微存在不均;

c不均较多;

d不均较多,存在着完全没有分布的部分或者分布成块状的部分。

结果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参考例1,示出市售的低筋面粉(日清制粉制造的“flour”;差角为12.2度、休止角为56.8度)的结果,作为参考例2,显示市售的高筋面粉(日清制粉制造的“camellia”;差角为11.9度、休止角为57.4度)的结果。

[表1]

如表1所示,将小麦粉从容器中振出并使用时,小麦粉的差角越小,则振出量和扩散范围越减小,另外,孔被堵塞而不易振出。另一方面,小麦粉的差角越大,则振出量越增加、滚动范围越宽,不易均匀地分散。本试验的结果发现:为了以振撒于普通食材的所瞄准的部位的适当量和范围在振出孔不堵塞的情况下将小麦粉从容器振出,优选将小麦粉的差角设为13.5~30度左右。具有该差角的容器装小麦粉(制造例2~10、12)达到了适当的振出量或扩散范围,每个振出操作的振出量或范围的偏差也少,而且即使反复振出,孔也不会堵塞,操作性良好。在小麦粉的差角小于13.5度的制造例1中,通过1次振出操作只能振出少量的小麦粉。在小麦粉的差角大于30度的制造例11中,通过1次振出操作,小麦粉大范围地分散。在差角比制造例1更小的市售小麦粉中,从第1次振出起孔就堵塞,完全无法从容器中振出小麦粉。

试验例2:振出容器的研究

除了如表2所示变更振出容器的振出孔的尺寸以外,按照与制造例7相同的顺序制造了振出容器装小麦粉(制造例13~25)。针对各容器装小麦粉,按照与试验例1相同的顺序评价了振出量、飞散范围和分布均匀性。其结果示于表2。需要说明的是,表2再次揭示了制造例7的结果。

[表2]

如表2所示,通过适当设计振出孔的尺寸和个数,可以将小麦粉的振出量和飞散范围调整至适当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