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李杏加工用复合甜味剂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494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添加剂,具体涉及一种李杏加工用复合甜味剂配方,属于食品饮料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品添加剂指食品生产商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在食品中加入一些化学制品,用来改变食品的色泽、气味、或调整食物口感及延长保存时间(防腐剂、抗氧化剂),但有些则会导致癌症,例如许多肉类食品所添加之部分物质,在胃中由于蛋白质、胃酸、添加物相互作用产生之亚硝酸盐类,可导致生理慢性的病变;这些化学制品被称为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利于保存,防止变质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物质的形成。此外,还可用来防止食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这些对食品的保藏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在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甜味剂是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复合甜味剂是甜味剂研究和发展的方向;但现有的杏李加工中的复合甜味剂金属味重,杏李加工后酸味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李杏加工用复合甜味剂配方,利用甜味剂间的协同增效作用,选择合适的甜味剂复配,避免甜味超标和李杏后酸味重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李杏加工用复合甜味剂配方,所述配方由以下组份每千克比重组成:所述配方包括糖精钠1.411~1.611g/kg,甜蜜素5.0~7.0g/kg,纽甜1.5~3.5g/kg,甜菊糖0.8~1.2g/kg。

进一步地,所述配方由以下组份每千克比重组成:所述配方包括糖精钠1.411g/kg,甜蜜素5g/kg,纽甜1.5g/kg,甜菊糖0.8g/kg。

进一步地,所述配方由以下组份每千克比重组成:所述配方包括糖精钠1.511g/kg,甜蜜素6.0g/kg,纽甜2.5g/kg,甜菊糖1.0g/kg。

进一步地,所述配方由以下组份每千克比重组成:所述配方包括糖精钠1.611g/kg,甜蜜素7.0g/kg,纽甜3.5g/kg,甜菊糖1.2g/kg。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李杏加工用复合甜味剂配方,以甜蜜素为甜味剂主剂,天糖精钠、纽甜和甜菊糖为辅剂,利用甜味剂间的协同增效作用,选择合适的甜味剂复配,避免甜味超标和李杏后酸味重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李杏加工用复合甜味剂配方,所述配方由以下组份每千克比重组成:所述配方包括糖精钠1.411~1.611g/kg,甜蜜素5.0~7.0g/kg,纽甜1.5~3.5g/kg,甜菊糖0.8~1.2g/kg。

实施例1:

一种李杏加工用复合甜味剂配方,所述配方由以下组份每千克比重组成:所述配方包括糖精钠1.411g/kg,甜蜜素5g/kg,纽甜1.5g/kg,甜菊糖0.8g/kg。

实施例2:

一种李杏加工用复合甜味剂配方,所述配方由以下组份每千克比重组成:所述配方包括糖精钠1.511g/kg,甜蜜素6.0g/kg,纽甜2.5g/kg,甜菊糖1.0g/kg。

实施例3:

一种李杏加工用复合甜味剂配方,所述配方由以下组份每千克比重组成:所述配方包括糖精钠1.611g/kg,甜蜜素7.0g/kg,纽甜3.5g/kg,甜菊糖1.2g/kg。

本发明的李杏加工用复合甜味剂配方,以甜蜜素为甜味剂主剂,天糖精钠、纽甜和甜菊糖为辅剂,利用甜味剂间的协同增效作用,选择合适的甜味剂复配,避免甜味超标和李杏后酸味重问题。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李杏加工用复合甜味剂配方,所述配方由以下组份每千克比重组成:所述配方包括糖精钠1.411~1.611g/kg,甜蜜素5.0~7.0 g/kg,纽甜1.5~3.5g/kg,甜菊糖0.8~1.2g/kg。本发明的李杏加工用复合甜味剂配方,以甜蜜素为甜味剂主剂,天糖精钠、纽甜和甜菊糖为辅剂,利用甜味剂间的协同增效作用,选择合适的甜味剂复配,避免甜味超标和李杏后酸味重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达济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7.01
技术公布日:2018.0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