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化川香风味麻辣调味油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8289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调味油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化川香风味麻辣调味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调味油是食品增加味道的一种方式,对于特色调味油则是一种食品制作风味好坏的关键。比如川香风味,由于全国各地饮食文化互相融入,各种川香麻辣风味小吃盛行于各地,如川菜、重庆火锅等,主要风味突出麻味与辣味,但此风味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均是手工现场制作,缺乏规范,所以外观形态、风味均不一致。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的人在尝试了不同的川香风味后,不知道哪个口味是地道的川香风味。由于川香制作原料对产地有要求,对于一般的手工制作,特别是远离四川地区的制作者,对原料的采购就极具问题,因此,通过工业化的生产,让川香风味通过调味油反应出来,形成统一口感,对食品制作具有极大的意义,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风味问题,又能使川香口味形成统一的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化川香风味麻辣调味油的制备方法,使用统一标准的原料,按照统一的制作工艺,形成风味稳定的调味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工业化川香风味麻辣调味油的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构成:菜籽油70~80、二荆条辣椒7~10、青花椒7~10、干制香辛料2~3、白芝麻3~5、红葱头5~7、生姜2~3、蒜子1~2;

将白芝麻精选处理,入锅炒制,炒至焦黄并伴有明显香味,备用;干制香辛料粉碎后用冷水浸泡不少于15min,得浸润香辛料,备用;红葱头、生姜、去皮蒜子破碎成颗粒,将菜籽油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加热后用于油泼浸润二荆条辣椒和青花椒不少于30min,过滤,油料分离;第二部分加热后加入破碎后的红葱头、生姜及蒜子颗粒,油炸至颗粒呈焦黄色,过滤,油料分离;第三部分加热后加入浸润香辛料,熬至没有明显水汽,过滤,油料分离;第四部分加热后,加入油浸后的二荆条辣椒搅拌后,再加入炒制后的白芝麻,继续搅拌,加入油浸后的青花椒搅拌均匀,待油温下降至70℃时,将上面三部分加工后的油兑入,搅拌均匀,自然冷却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菜籽油为初榨菜籽油。

进一步的,所述二荆条辣椒先破碎成2*2mm辣椒碎,而后取第一部分菜籽油加热至160℃后泼入辣椒碎,浸润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而后过滤,油料分离,第一部分菜籽油的用量为二荆条辣椒质量的3倍。

更进一步的,所述青花椒打碎至20目,将浸润过二荆条辣椒后的第一部分初榨菜籽油加热至180℃,泼入花椒碎,浸润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分菜籽油加热至150℃,加入破碎后的红葱头,油炸至焦黄色,随后加入生姜碎及蒜子碎,油炸至颗粒呈焦黄色。

进一步的,所述干制香辛料加入两倍水浸泡,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更进一步的,所述干制香辛料包括桂皮、八角、小茴香、姜、丁香。

进一步的,所述红葱头、生姜、蒜籽经破碎机破碎至粒度约为2*2mm的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部分加热至120~125℃,加入浸润香辛料,熬至没有明显水汽;第四部分加热至150℃,加入油浸后的二荆条辣椒搅拌1~2分钟,再加入炒制后的白芝麻搅拌1~2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对原料进行选择,并利用上述工艺进行处理,选用一定温度下的初榨菜籽油与固定颗粒度大小及品种的原料结合,可最大程度的呈现出辣椒的香味与辣味及花椒的香味及麻味,从而使产品呈现最佳的风味特色;利用公开的工艺参数及物料添加顺序来控制生产过程,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品质管控;给出了明确的原料组成和稳定的制作工艺,确保最终产品风味的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一种工业化川香风味麻辣调味油的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构成:菜籽油70~80、二荆条辣椒7~10、青花椒7~10、干制香辛料2~3、白芝麻3~5、红葱头5~7、生姜2~3、蒜子1~2;

将白芝麻精选处理,入锅炒制,炒至焦黄并伴有明显香味,备用;干制香辛料粉碎后用冷水浸泡不少于15min,得浸润香辛料,备用;红葱头、生姜、去皮蒜子破碎成颗粒,将菜籽油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加热后用于油泼浸润二荆条辣椒和青花椒不少于30min,过滤,油料分离;第二部分加热后加入破碎后的红葱头、生姜及蒜子颗粒,油炸至颗粒呈焦黄色,过滤,油料分离;第三部分加热后加入浸润香辛料,熬至没有明显水汽,过滤,油料分离;第四部分加热后,加入油浸后的二荆条辣椒搅拌后,再加入炒制后的白芝麻,继续搅拌,加入油浸后的青花椒搅拌均匀,待油温下降至70℃时,将上面三部分加工后的油兑入,搅拌均匀,自然冷却即可。

所述干制香辛料包括桂皮、八角、小茴香、姜、丁香。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工业化川香风味麻辣调味油的制备方法,原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构成:初榨菜籽油74、二荆条辣椒7、青花椒7、桂皮粉0.5、八角粉0.5、小茴香粉0.4、生姜粉0.3、丁香粉0.3、白芝麻3、红葱头5、生姜2、蒜子1。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原料重量份构成:初榨菜籽油76、二荆条辣椒8.5、青花椒8.5、桂皮粉0.5、八角粉0.5、小茴香粉0.5、生姜粉0.4、丁香粉0.4、白芝麻4、红葱头6、生姜2.5、蒜子1.5。

所述菜籽油为初榨菜籽油。

所述干制香辛料加入两倍水浸泡,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生产工艺即可得到川香风味麻辣油。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2、3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原料重量份构成:初榨菜籽油80、二荆条辣椒10、青花椒10、桂皮粉0.6、八角粉0.5、小茴香粉0.6、生姜粉0.6、丁香粉0.7、白芝麻5、红葱头7、生姜3、蒜籽2。

所述二荆条辣椒先破碎成2*2mm辣椒碎,而后取第一部分菜籽油加热至160℃后泼入辣椒碎,浸润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而后过滤,油料分离,第一部分菜籽油的用量为二荆条辣椒质量的3倍。

所述青花椒打碎至20目,将浸润过二荆条辣椒后的第一部分初榨菜籽油加热至180℃,泼入花椒碎,浸润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所述第二部分菜籽油加热至150℃,加入破碎后的红葱头,油炸至焦黄色,随后加入生姜碎及蒜子碎,油炸至颗粒呈焦黄色。

所述红葱头、生姜、蒜籽经破碎机破碎至粒度约为2*2mm的颗粒。

所述第三部分加热至120~125℃,加入浸润香辛料,熬至没有明显水汽;第四部分加热至150℃,加入油浸后的二荆条辣椒搅拌1~2分钟,再加入炒制后的白芝麻搅拌1~2分钟。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所提供的作用如下:

选用初榨菜籽油,由于菜籽油气味香醇,营养丰富,其对人体有益的油酸及亚油酸含量居各种植物油之冠,营养成分能很好的被人体吸收,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功效;选用二荆条辣椒并破碎至2*2mm,选用青花椒并破碎至20目,一定温度下此颗粒度的辣椒碎与花椒碎与初榨菜籽油结合,可最大程度的呈现出辣椒的香味与辣味及花椒的香味及麻味,从而使产品呈现最佳的风味特色;

在制作工艺上:需要严格按照原料的配比,控制辣椒碎及花椒碎的前处理需要用菜籽油进行浸润;辣椒碎与青花椒碎处理时油脂的添加量及设定的固定温度;不同物料的添加顺序;通过对二荆条辣椒与青花椒的精心选择,应用特定制作工艺,制造出风味稳定的川香风味特色麻辣调味油,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川香麻辣风味的偏好(同时兼具浓郁的辣椒香气与花椒特有的青香气味)。

通过对植物油脂的精心选择,选用初榨菜籽油在一定油温下浸润二荆条辣椒和青花椒碎,可使辣椒和花椒的香气充分散发,从而使油色与香气更加诱人,菜籽油还具有补血益气、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富含维生素E等特殊营养价值和功效。

加入芝麻粒,在体验辣与麻的同时还伴随着芝麻的香味,色、香、味兼具的同时又提高了产品的营养价值。

可用于拌面、凉拌菜、汤面、火锅等,也可作为调味油用于烹饪。

本发明原料的选择与配比,能更好地突出地道的川香麻辣风味。由于对原料进行选择,并利用上述工艺进行处理,选用一定温度下的初榨菜籽油与固定颗粒度大小及品种的原料结合,可最大程度的呈现出辣椒的香味与辣味及花椒的香味及麻味,从而使产品呈现最佳的风味特色;利用公开的工艺参数及物料添加顺序来控制生产过程,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品质管控;给出了明确的原料组成和稳定的制作工艺,确保最终产品风味的稳定。

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解释,不能作为对本发明内容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的简单变更,依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