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棕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4781阅读:15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棕色食用色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色素,是色素的一种,即能被人适量食用的可使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颜色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的色彩是食品感观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制作食品时常使用食用色素。使用的食用色素有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

天然食用色素是由天然资源获得的食用色素。主要从动物和植物组织及微生物(培养)中提取的色素,其中植物性着色剂占多数。天然色素不仅具有给食品着色的作用,而且,相当部分天然色素具有生理活性。合成食用色素多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通称煤焦色素或苯胺色素 这此色素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成本低廉,但有的具有一定的毒性。

棕色食用色素是呈棕色的食用色素,目前主要是以合成食用色素为主。现有的天然的棕色食用色素水溶性差,主要靠分散着色,用于食品中导致着色不均匀。另外,由于缺乏水溶性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控制用量,从而超量使用色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天然棕色食用色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天然棕色食用色素,由包含如下成分的原料制成:胭脂虫红、红曲黄、栀子黄、栀子蓝、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优选地,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由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胭脂虫红 0.5~3%;红曲黄 1~5%;栀子黄 0.5~3%;栀子蓝 1~5%;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1~1%。

胭脂虫红是从生长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仙人掌上的胭脂虫体内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并且是从雌胭脂虫体内提取的,色调呈粉红至紫红。

红曲黄即红曲黄色素,是由紫色红曲霉、赤红曲霉为原料,利用现代的生物技术提取而成的天然着色剂。

栀子黄,别名藏花素,俗称黄栀子,属类胡萝卜素系列,它是栀子中的黄色色素,其黄色素成分为类胡萝卜类色素的藏花素,与藏红花中的藏花素相同。

栀子蓝即栀子蓝天然色素,以栀子蓝色素为原料经过精加工而成的天然色素。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胭脂虫红的用量占原料总重量的1~2%;所述红曲黄的用量占原料总重量的1~3%。

最优选地,所述胭脂虫红的用量占原料总重量的1.5%;所述红曲黄的用量占原料总重量的2%。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栀子黄的用量占原料总重量的0.5~2%;所述栀子蓝的用量占原料总重量的1~3%。

最优选地,所述栀子黄的用量占原料总重量的1%;所述栀子蓝的用量占原料总重量的3%。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由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胭脂虫红 1~2%;红曲黄 1~3%;栀子黄 0.5~2%;栀子蓝 1~3%;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1%。

最优选地,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由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胭脂虫红 1.5%;红曲黄 2%;栀子黄 1%;栀子蓝 3%;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

上述天然棕色食用色素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将原料胭脂虫红、红曲黄、栀子黄、栀子蓝、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与水混合,乳化分散10~30min;

(2)过滤,检验合格后即得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过滤是用100~300目筛网进行过滤。

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配方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2)本发明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水溶性好,使用时能均匀的着色在食品上;克服了现有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溶解性差,只能靠分散着色,用于食品中着色不均的不足;(3)所述天然棕色食用色素的着色力强,不易受PH、温度、光照、氧化等因素影响;(4)由于本发明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溶解性好,因此在添加色素的过程中容易控制用量,避免了超量使用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对本发明不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实施例1

配方:胭脂虫红 1.5%;红曲黄 2%;栀子黄 1%;栀子蓝 3%;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余量为水。

制备方法:

(1)将原料胭脂虫红、红曲黄、栀子黄、栀子蓝、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与水混合,乳化分散20min;

(2)用120目筛网进行过滤,检验合格后即得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

本实施例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水溶性好(经检测在25℃下,水中的溶解度为28.3g/100g),使用时能均匀的着色在食品上;此外,所述天然棕色食用色素的着色力强,不易受PH、温度(经检测,在105℃下能保持1h不分解变色)、光照、氧化等因素影响。

实施例2

配方:胭脂虫红 2%;红曲黄 3%;栀子黄 2%;栀子蓝 3%;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余量为水。

制备方法:

(1)将原料胭脂虫红、红曲黄、栀子黄、栀子蓝、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与水混合,乳化分散20min;

(2)用120目筛网进行过滤,检验合格后即得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

本实施例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水溶性好(经检测在25℃下,水中的溶解度为23.6g/100g),使用时能均匀的着色在食品上;此外,所述天然棕色食用色素的着色力强,不易受PH、温度(经检测,在105℃下能保持1h不分解变色)、光照、氧化等因素影响。

实施例3

配方:胭脂虫红 1%;红曲黄 1%;栀子黄 0.5%;栀子蓝 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1%;余量为水。

制备方法:

(1)将原料胭脂虫红、红曲黄、栀子黄、栀子蓝、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与水混合,乳化分散20min;

(2)用120目筛网进行过滤,检验合格后即得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

本实施例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水溶性好(经检测在25℃下,水中的溶解度为25.1g/100g),使用时能均匀的着色在食品上;此外,所述天然棕色食用色素的着色力强,不易受PH、温度(经检测,在105℃下能保持1h不分解变色)、光照、氧化等因素影响。

实施例4

配方:胭脂虫红 0.5%;红曲黄 1%;栀子黄 0.5%;栀子蓝 1%;单,双甘油脂肪酸酯1%;余量为水。

制备方法:

(1)将原料胭脂虫红、红曲黄、栀子黄、栀子蓝、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与水混合,乳化分散20min;

(2)用120目筛网进行过滤,检验合格后即得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

本实施例所述的天然棕色食用色素水溶性好(经检测在25℃下,水中的溶解度为26.6g/100g),使用时能均匀的着色在食品上;此外,所述天然棕色食用色素的着色力强,不易受PH、温度(经检测,在105℃下能保持1h不分解变色)、

光照、氧化等因素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