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油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1783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组合油条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一种组合油条机,属于食品加工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油条是一种古老的中式面食,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炸制油条的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了传统制作油条方法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人们先后研究了无铝油条配方解决了铝对人体的危害,研究出了油水分离技术,降低了因炸制油条油温过高产生的致癌物质含量。但油条制法的繁琐使大多数想学习掌握这项传统技术的人望而却步,造成了想吃油条就要排队去购买的现象。随着面条机、馒头机、包子机、饺子机等食品加工机械的不断问世,更是激发了人们对改进油条制做方法研究的欲望。于是有了多种油条制胚设备、油条炸锅设备以及多种制作油条的方法和想法。但他们依然都有一些致命的缺点,或产量高但无法实现全自动化,或产量低则维护成本比较高,或制成的油条太硬口感太差难以入口,或结构复杂不能提高效率,最终难以得到实际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真正实现了油条由面团到油条成品的全自动化,操作与维护简单便捷,大大提高了效率,改善了油条口感。

油条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南北朝就有记载炸制油条的方法:制作面团,擀面,切条,拉条,下锅,炸制,出锅。这无疑成了现代油条制胚设备和油条炸锅设备研制的基础,传统油条制法的繁琐使人们在研究“全自动油条制作设备”时复杂化:制面团用和面机,擀面用压面机(使面团往复被挤压成片状胚)或面蛟龙挤面,拉条用人工或其他复杂机械方式,下锅炸制也无疑是传统的老方法,同时还要在机器上涂油、撒面,过程如此复杂繁琐,这种制作过程使和好的面团发硬,也省去了传统油条面胚省发的时间,使炸制的油条成品口感欠佳。本发明是以近代软面油条制作方法(和面、挑油条下锅、翻油条、出锅)为基础,总结多年炸制油条经验,结合传统切胚方式,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研制而成。所设计主要由压制面胚、油条切胚、油条下锅、油条翻滚、油条出锅、电气部分及相关传动与衔接构成。本发明设计构造是由丝杆模组压面装置(1)驱动压面板(2)使面桶(3)中的面团经面桶底部模口挤出成片状胚,挤出的片状胚经复合传送带(4)传送至气动切胚处(5),气动切胚后经气动向前推送再经油条面胚刮板(6)使油条面胚脱落,油条面胚脱落经相关衔接落在每一个带孔油条托板(以下简称油条托板)上,油条面胚经油条托板传动(7)并经油脂炸制成相关成色送达翻油条处(8),油条翻滚并经防打滚设计(9)使油条另一面被炸制,经相关传动(10)使油条出锅制成油条成品。

本组合油条机结构如图1所示,详细描述如下:

1.滚珠丝杆模组压面装置(1)与面桶(3)部分。滚珠丝杆模组压面装置(图2)是由滚珠丝杆模组(包括步进电机(11)、联轴器(12)、滚珠丝杆模组上支撑板(13)、滚珠丝杆(17)、滚珠丝杆支撑座、滚珠丝杆螺母(15)、螺母座、滚珠丝杆模组镀铬光轴导杆(16)、滚珠丝杆模组下支撑板(19)、直线轴承或滑块(18)等)、滚珠丝杆螺母与压面板之间连接板(14)、滚珠丝杆螺母与压面板之间连间镀铬光轴导杆(20)、支撑杆(21)、压面装置支撑板(23)、支撑板模口(22)、可拆卸压面板(2)构成(滚珠丝杆模组也可以是T型丝杆模组,作为连接在丝杆螺母(15)与压面板(2)之间、滚珠丝杆模组上支撑板(13)与滚珠丝杆模组下支撑板(19)之间、滚珠丝杆模组下支撑板(19)与压面装置支撑板(23)之间的镀铬光轴可以是2根、3根、4根、5根等多根,支撑板之间也可以是其他固定连接方式,滚珠丝杆模组镀铬光轴导杆也可以是直线导轨,光轴也可以是不锈钢光轴、45#钢淬火直线光轴、轴承钢等其他材质光轴)。压面板(2)为圆型并含食品级硅胶密封垫圈的复合板,压面板的大小与面桶口的大小相匹配。经实验确定直径40cm、高40cm的圆柱型面桶(3)可以放25Kg面粉的面团。面桶支撑板上附有其他简易部件(包括与面桶模口相对应且稍大的长方形孔、准确定位面桶的挡杆、防面桶上提紧固件),压面装置装有接近开关以识别压面板是否运动到面桶底或返回到面桶上方适当位置。面桶底部有面胚模口,桶底模口为长条形,因面团的收缩性而设计的模口的两头稍宽,长度13-30CM,中间宽5-8mm,两头宽度6-9mm,也可以是两个长方形(或长条形)孔(5-8mm)*(6-15cm),也可以是多个长方形(或长条形)孔(5-8mm)*(3-15cm),用以炸制油馍头,两孔(或多孔)间距在1-6cm之间,孔在一条线上或接近位置,两孔或多孔的大小是不一定相同的,压面装置支撑板(23)位于复合传送带上方大约5cm处。2.内层PVC外层304食品级不锈钢复合传送带(简称复合传送带)(4)部分。内层采用足够厚度的PVC/PE/PU(聚氯乙烯/聚乙烯/聚氨酯)等普通传送带,外层采用304食品级不锈钢传送带,内层传送带在切油条面胚及传动过程中为外层不锈钢传送带起缓冲作用,外层不锈钢传送带传动面胚和作为油条面胚切板,304不锈钢也可以是其他食品级不锈钢,复合传送带由可调速电机驱动。复合传送带末端附有隔热板,该板有效防止油炸锅在预加热和停止生产时因高温对复合传送带所能带来的破坏。

3.可调节多气压双轴往复运动气缸及切刀(5)与油条面胚刮板(6)部分。该部分有两个气缸、一个切刀和油条面胚刮板构成,两个气缸运动均附有镀铬光轴(或直线导轨),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前端配合直线轴承或滑块安装有直角折板,垂直气缸及对应导轨垂直安装在直角折板上,切刀配合垂直安装直线轴承滑块固定在垂直气缸的活塞杆前端,切刀位于复合传送带的末端左方5-10cm、复合传送带上方大约2.5-6cm处,切刀为直线型刀刃,宽度比复合传送带略窄,油条面胚刮板(6)位于切刀前方适当位置,紧固刮板的螺杆上有压簧,对刮板进行了弹性设计。可调节同时指气压可调节和气缸往复运动的频率可调节,多气压指每个气缸中的两个腔内提供的气压是不一定相同的。油条切胚并下锅部分的特征在于组合“切刀切胚和切刀向前运动”配合油条面胚刮板实现油条切胚和下锅动作。另附有气源、气源处理元件、电磁阀、减压阀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

4.油炸锅部分。锅内有油位上下限,电加热管,温度感应,进油口,排油阀,链条支撑,带孔油条托板传动部分(7),间歇式顺时针旋转双面齿(8),下托条(9),油炸锅后部传动部分(10),链条,链轮,齿轮等。带孔油条托板部分油条托板呈U形设计,U形的底部2.5-3.5cm长,U形的前端1.5-3cm宽,与底部呈大约135度角,U形的后端0.8-1.5cm宽,与底部成直角,带孔油条托板的孔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孔,油条托板使油条在翻滚前未完全没入油脂中,该设计使油条面胚更容易被炸开,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苏打粉和食用酸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孔的设计使油条面胚更好的和油脂接触,传导热量,U形设计有效防止相邻两根油条粘连。间歇式顺时针旋转双面齿(以下简称双面齿)(8)受油条移动位置的控制,该动作是从油条面胚底部向上翻动油条,双面齿翻转一次的时间为1.5-30s,间歇停顿占翻转一次时间的0.5-0.95,间歇使油条面胚有足够的时间从油条托板传送到双面齿的前端,同时使刚被翻动过的油条面胚有足够的时间从双面齿的后端逃离,从油条面胚底部向上翻动油条防止双面齿与油条面胚未炸制成熟部分粘连。下托条(图3)为多根条形支撑(也可以是网状、片状),下托条(9)使油条面胚翻滚后不是浮在油脂上,而是受到下托条的支撑,从而防止油条面胚因胚下光圆、部分油条面胚窄小等各种因素造成的打滚现象。双面齿(8)与下托条(图3)以及后传动相关部分均为刺状,相互交叉运行而不发生碰撞。油炸锅并不限于纯油型和电加热,也可以是油水分离型和其他加热方式。依附炸锅的还有温度控制器、油面自平衡自动注油系统、接触器、电机、感应装置、油烟机等。

5.关键部位的衔接:油炸锅的大小及加热速率配合油条的产率而设计,油条本身所要求的油脂温度和炸制时间决定了油炸锅的长度及油条面胚在油炸锅中传送的速度,从而决定了气缸往复的频率、复合传送带的速度、压面速度和压面过程函数;“油条面胚托板传动部分(7)和后传动部分(10)”与“油条切胚和下锅部分(5、6)、翻油条处(8)”的衔接的特征在于传动部分为切刀(5、6)和双面齿(8)的动作提供信号,没有误差积累,达到每下一根油条面胚都准确落在每一个油条托板上和实现每一根油条面胚到达翻油条处实现翻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清晰明了,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2.油条成品大小均匀可控、色泽金黄一致。

3.油条面胚更容易被炸开,制作的油条成品口感更好。

4.油炸锅的大小根据油条的产率而设计,从而适应各种产率需求。

5.最大产率高,可调节多气压双轴往复运动气缸在不产生机械振动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每分40次的周期性运动,也就是理论上每小时可以炸制2400根油条,在现有情况下也实现了油炸锅油面部分2米长每小时1000根油条的炸制(除去预加热油脂和一次更换面桶时间)。

综上所述,本组合油条机解决了油条制作过程的多个难题,真正实现了由面团到油条成品的全自动化,且油条成品大小均匀、外观精美、口感优良,既节省了人力,又极大的提高了加工效率,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组合油条机结构图

附图2滚珠丝杆模组压面装置结构图

附图3是下托条结构图

1.滚珠丝杆模组压面装置 13.滚珠丝杆模组上支撑板

2.可拆卸压面板 14.滚珠丝杆螺母与压面板之间连接板

3.桶底有压面模口的面桶 15.滚珠丝杆螺母

4.内层PVC外层304食品级不锈钢复合传送带 16.滚珠丝杆模组镀铬光轴导杆

17.滚珠丝杆

5.可调节多气压双轴往复运动气缸及切刀 18.直线轴承

6.油条面胚刮板 19.滚珠丝杆模组下支撑板

7.带孔油条托板传动部分 20.滚珠丝杆螺母与压面板之间连间镀铬光轴导杆

8.间歇式顺时针旋转双面齿

9,下托条 21.支撑杆

10.后传动部分 22.支撑板模口

11.步进电机 23.压面装置支撑板

12.联轴器 24.下托条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组合油条机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制做片状面胚。滚珠丝杆模组压面装置(图2)是由滚珠丝杆模组(包括步进电机(11)、联轴器(12)、滚珠丝杆模组上支撑板(13)、滚珠丝杆(17)、滚珠丝杆支撑座、滚珠丝杆螺母(15)、螺母座、滚珠丝杆模组镀铬光轴导杆(16)、滚珠丝杆模组下支撑板(19)、直线轴承或滑块(18)等)、滚珠丝杆螺母与压面板之间连接板(14)、滚珠丝杆螺母与压面板之间连间镀铬光轴导杆(20)、支撑杆(21)、压面装置支撑板(23)、支撑板模口(22)、可拆卸压面板构成(2)(滚珠丝杆模组也可以是T型丝杆模组,作为连接在丝杆螺母与压面板之间、滚珠丝杆模组上支撑板与滚珠丝杆模组下支撑板之间、滚珠丝杆模组下支撑板与压面装置支撑板之间的镀铬光轴可以是2根、3根、4根、5根等多根,支撑板之间也可以是其他固定连接方式,滚珠丝杆模组镀铬光轴导杆也可以是直线导轨,光轴也可以是不锈钢光轴、45#钢淬火直线光轴、轴承钢等其他材质光轴)。压面板(2)为圆型并含食品级硅胶密封垫圈的复合板,压面板的大小与面桶口的大小相匹配。经实验确定直径40cm、高40cm的圆柱型面桶(3)可以放25Kg面粉的面团。一台机器上可以附带多个面桶,方便使用。面桶支撑板上附有其他简易部件(包括与面桶模口相对应且稍大的支撑板模口(22)、准确定位面桶的挡杆、防面桶上提紧固件),压面装置(1)装有接近开关以识别压面板(2)是否运动到面桶底或返回到面桶(3)上方适当位置。面桶(3)底部有面胚模口,桶底模口为长条形,因面团的收缩性而设计的模口的两头稍宽,长度13-30CM,中间宽5-8mm,两头宽度6-9mm,也可以是两个长方形(或长条形)孔(5-8mm)*(6-15cm),也可以是多个长方形(或长条形)孔(5-8mm)*(3-15cm),用以炸制油馍头,两孔(或多孔)间距在1-6cm之间,孔在一条线上或接近位置,两孔或多孔的大小是不一定相同的,压面装置支撑板(23)位于复合传送带(4)上方大约5cm处。复合传送带内层采用足够厚度的PVC/PE/PU等普通传送带,外层采用304食品级不锈钢传送带,内层传送带在切油条面胚及传动过程中为外层不锈钢传送带起缓冲作用,外层不锈钢传送带传动面胚和作为油条面胚切板,304不锈钢也可以是其他食品级不锈钢,复合传送带由可调速电机驱动。复合传送带末端附有隔热板,该板有效防止油炸锅在预加热和停止生产时因高温对复合传送带所能带来的破坏。该过程是由PLC控制步进电机驱动丝杆模组产生垂直向下的轴向力带动压面板进行压面,可通过调节电机速度来控制压面速度,通过压面过程函数来使压制面胚速度均匀可控,经压面板向下挤压使面团经桶底模口被挤出,挤出的面胚经复合传送带拉伸成片状,从而实现由面团到片状胚的制作。

切油条面胚并下锅。可调节多气压双轴往复运动气缸及切刀(5)与油条面胚刮板(6)部分是由两个气缸、一个切刀和油条面胚刮板构成,两个气缸运动均附有镀铬光轴(或直线导轨),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前端配合直线轴承或滑块安装有直角折板,垂直气缸及对应导轨垂直安装在直角折板上,切刀配合垂直安装直线轴承滑块固定在垂直气缸的活塞杆前端,切刀位于复合传送带(4)的末端左方5-10cm、复合传送带(4)上方大约2.5-6cm处,切刀为直线型刀刃,宽度比复合传送带略窄,油条面胚刮板(6)位于切刀前方适当位置,紧固刮板的螺杆上有压簧,对刮板进行了弹性设计。可调节同时指气压可调节和气缸往复运动的频率可调节,多气压指每个气缸中的两个腔内提供的气压是不一定相同的。油条切胚并下锅部分的特征在于组合“切刀切胚和切刀向前运动”配合油条面胚刮板(6)实现油条切胚和下锅动作。另附有气源、气源处理元件、电磁阀、减压阀与PLC等。当油条托板传动(7)到油条面胚刮板(6)下方适当位置时,本发明电气部分获得感应产生信号,产生的信号传达到PLC,PLC控制气缸运动,垂直气缸向下带动切刀进行切胚,而后水平气缸向前推进,当切刀碰到油条面胚刮板(6)时垂直气缸向上使切刀上提,油条面胚刮板(6)将油条面胚从切刀刮下落在油条托板上,实现油条切胚和下锅动作。

从油条面胚到成品。锅内有油位上下限,电加热管,温度感应,进油口,排油阀,链条支撑,带孔油条托板传动部分(7),间歇式顺时针旋转双面齿(8),下托条(9),油炸锅后部传动部分(10),链条,链轮,齿轮等。带孔油条托板部分油条托板呈U形设计,U形的底部2.5-3.5cm长,U形的前端1.5-3cm宽,与底部呈大约135度角,U形的后端0.8-1.5cm宽,与底部成直角,带孔油条托板的孔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孔,油条托板使油条在翻滚前未完全没入油脂中,该设计使油条面胚更容易被炸开,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苏打粉和食用酸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孔的设计使油条面胚更好的和油脂接触,传导热量,U形设计有效防止相邻两根油条粘连。间歇式顺时针旋转双面齿(8)受油条移动位置的控制,该动作是从油条面胚底部向上翻动油条,双面齿翻转一次的时间为1.5-30s,间歇停顿占翻转一次时间的0.5-0.95,间歇使油条面胚有足够的时间从油条托板传送到双面齿(8)的前端,同时使刚被翻动过的油条面胚有足够的时间从双面齿(8)的后端逃离,从油条面胚底部向上翻动油条防止双面齿(8)与油条面胚未炸制成熟部分粘连。下托条(9)为多根条形支撑(也可以是网状、片状),下托条使油条面胚翻滚后不是浮在油脂上,而是受到下托条的支撑,从而防止油条面胚因胚下光圆、部分油条面胚窄小等各种因素造成的打滚现象。双面齿(8)与下托条(9)以及后传动相关部分(10)均为刺状,相互交叉运行而不发生碰撞。油炸锅并不限于纯油型和电加热,也可以是油水分离型和其他加热方式。依附炸锅的还有温度控制器、油面自平衡自动注油系统、接触器、电机、感应装置、油烟机等。油条面胚落在油条托板上后经传动(7)使油条部分侵入被加热到适当温度的油脂中,油条面胚单面被炸制成相关色泽后运行到双面齿(8)的前端,该位置双面齿(8)动作,实现翻油条,而后双面齿(8)暂停,油条面胚继续运动逃离双面齿(8)的后端,同时下一根油条面胚运动到双面齿(8)的前端,油条面胚经下托条防打滚设计(9)炸制后经传动(10)并出锅,得到油条成品。

本发明由面团制胚部分和油炸锅两部分构成,油炸锅的大小及加热速率配合油条的产率而设计,油条本身所要求的油脂温度和炸制时间决定了油炸锅的长度及油条面胚在油炸锅中传送的速度,从而决定了气缸往复的频率、复合传送带的速度、压面速度和压面过程函数。油炸锅长度2米长时,每小时炸制1000根油条,所需面粉50Kg,所需加热管功率27Kw。“油条面胚托板传动部分(7)和后传动部分(10)”与“油条切胚和下锅部分(5、6)、翻油条处(8)”的衔接的特征在于传动部分(7、10)为切刀(5、6)和双面齿(8)的动作提供信号,没有误差积累,达到每下一根油条面胚都准确落在每一个油条托板上和实现每一根油条面胚到达翻油条处实现翻转。

以上介绍的仅仅是基于本发明的几个较佳实施例,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对本发明的装置作本技术领域内熟知的部件的替换、组合、分立,以及对本发明实施步骤作本技术领域内熟知的等同改变或替换均不超出本发明的揭露以及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