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产品保鲜和加工技术,具体涉及到鲜切山药保鲜中的一种保鲜剂。
背景技术:
鲜切果蔬在加工过程中因切分等原因导致的机械损伤会引起组织破损。果蔬内部成分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发生褐变反应从而使色泽发生改变。再者,由于与外界接触,大量微生物繁殖,会导致果蔬出现较严重的腐烂现象。目前,我国市面上出售的相关鲜切果蔬仅仅是通过简单清洗等处理,并没有采用先进的净处理等加工工艺。这些必然会引发诸多问题,如:安全卫生。诸多隐患地存在,将直接导致鲜切果蔬销量下降,无法拓开市场。可见,鲜切果蔬中,如何保证干净、卫生及保鲜等,是其走向市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山药多以整个为主,消费者购买之后还需进行清洗、切割处理。山药粘液较多,增加了去皮难度,同时废皮也增加了城市污染。鲜切山药片通过统一的机械化生产,不仅能节约消费者的时间而且还能将废料回收深加工从而变废为宝。然而,山药由于去皮和切分加工后使原本相互隔离的多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接触,从而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褐变,同时,组织的损伤导致呼吸加强,加速营养物质的消耗以致加速衰老,时间过久甚至引起腐烂。因此如何通过各种保鲜技术延长鲜切山药的货架期,减少其质量损失成为鲜切山药保鲜加工中的重要课题。
保鲜剂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的生产中,但常用的食品保鲜剂主要为化学合成的,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需要更安全的保鲜剂,天然保鲜剂是近年来国内外都提倡开发的新型产品,但是天然保鲜剂难以有效保持鲜度和现有天然保鲜剂难以有效延长保存时间。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开发一种对环境无污染,对食品无不良影响和对人体无危害的较理想的保鲜剂,这种保鲜剂既能够保持鲜切山药的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又可以抑制鲜切山药褐变和腐烂,维持较高的硬度,延缓鲜切山药水分和可溶性固形物损失,改善鲜切山药的感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其货架期,保鲜效果优于现有保鲜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鲜切山药保鲜剂。该复配剂具有绿色、安全、高效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鲜切山药保鲜剂,由葡萄糖酸钠3-30%,葡萄糖酸钙2-6%、舒可粉1-5%、维生素C 1-5%,纯净水为余量。以失重率、硬度、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PH 值及总酚含量指标综合评价了各种浓度的保鲜剂对鲜切山药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得到了能较好保持鲜切山药品质的理想保鲜剂浓度。
鲜切山药保鲜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鲜切山药的制备:用清水洗净泥士,然后去除山药头、尾部分,风干后,去除表皮,切分成厚度为1cm 左右的片状山药;
(2) 保鲜处理:将制备好的山药在保鲜剂中浸泡20min;
(3) 包装:浸泡结束后,装袋进行真空包装。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所用保鲜剂安全无毒,复配后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保鲜剂的作用,不仅无异味,与食品接触后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且具有保持水分、调节酸度、抗氧化等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持鲜切山药的新鲜度、水分及风味,达到更好的保鲜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对本专利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山药用清水洗净泥土,然后去除山药头、尾部分,风干后,去除表皮,切分成厚度为1cm 左右的片状山药,将制备好的山药在由葡萄糖酸钠10%,葡萄糖酸钙3%、舒可粉3%、维生素C 3%,纯净水为余量的保鲜剂中浸泡20min。浸泡后,装袋进行真空包装得到产品。
实施例2:
山药用清水洗净泥土,然后去除山药头、尾部分,风干后,去除表皮,切分成厚度为1cm 左右的片状山药,将制备好的山药在由葡萄糖酸钠20%,葡萄糖酸钙4%、舒可粉4%、维生素C 5%,纯净水为余量的保鲜剂中浸泡20min。浸泡后,装袋进行真空包装得到产品。
实施例3:
山药用清水洗净泥土,然后去除山药头、尾部分,风干后,去除表皮,切分成厚度为1cm 左右的片状山药,将制备好的山药在由葡萄糖酸钠30%,葡萄糖酸钙5%、舒可粉5%、维生素C 2%,纯净水为余量的保鲜剂中浸泡20min。浸泡后,装袋进行真空包装得到产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