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矿物型动物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饲料能够给动物提供营养元素,同时可以防止饲料霉变、改善动物胃肠功能,进而提高动物健康水平。
背景技术:
随着禽畜养殖的产业化,食品安全与健康成为人们关心并热议的话题,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动物饲料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动物肉质的口感与健康。中国作为禽畜养殖大国,养殖场大多规模较大,所需动物饲料量较大,因此饲料需要大量储备,但现有的动物饲料大多以有机成分为主,为防止其发霉变质,在其中添加大量抗生素、有机酸等,严重影响了饲料的口感与营养,使动物的健康受到损害。人长期食用这样的食品,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利于储存、抗菌防霉,既能保证饲料营养,又能够调理动物体内微循环,提高动物肉质质量,同时成为动物食品与保健品的动物饲料。
专利CN 103168962B中介绍了一种负离子矿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添加剂包括以下组分:米糠粉20-30份、黄土5-8份、硅石5-8份、硫酸镁0.3-0.5份、磁铁矿8-15份、电气石15-20份、大豆粉5-10份、硫磺粉2-3份、麦饭石5-10份。该发明是作为一种添加剂添加到饲料中的,且成分复杂,处理过程简单,不能使各组分充分发挥作用,硫磺粉、硫酸镁等的添加伤害了饲料的适口性。
专利CN 105595016A中介绍了一种矿物型饲料添加剂,该添加剂包括以下组分:微晶高岭土30-40%、镁质粘土35-40%、盐石膏20-30%,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即可得到该饲料添加剂。此发明仍是将其作为一种添加剂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且该添加剂作用简单,仅为动物提供了有益的矿质营养,不能起到防霉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动物饲料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物型动物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饲料能够给动物提供营养元素,同时可以防止饲料霉变、改善动物胃肠功能,进而提高动物健康水平。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矿物型动物饲料,该饲料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构成:
活性炭5~10%,
电气石25~35%,
硅藻土15~20%,
钙粉10%,
小苏打10%,
食盐3%,
秸秆22%;
所述活性炭、电气石、硅藻土、钙粉均为食品级。
上述矿物型动物饲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步骤是:
1)按照各组分质量百分比称重,并将秸秆充分发酵:
2)将活性炭、电气石和硅藻土采用二次湿法球磨工艺分别进行粉碎,粉碎粒径为0.05-0.5毫米,分别得到活性炭粉末、电气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
3)将步骤2)得到的电气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分别在高温炉中进行400-450℃热处理,热处理时间为2h;
4)将热处理后的电气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与活性炭粉末、钙粉、小苏打、食盐在混料机中均匀混合,然后再与发酵后的秸秆充分混合,即得到矿物型动物饲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矿物型动物饲料中,硅藻土、钙粉、小苏打、食用盐都是可食用的无机材料,能够为动物提供基本的营养元素;电气石因其优良的远红外辐射特性与释放负离子的特性而具有生物保健和微环境调控功能,破坏霉菌的生长环境,从而达到抑菌的目的,能够改变水分子的团簇结构,使水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发生改变,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利用活性炭与硅藻土作为吸附剂,吸附饲料中的水分,破坏霉菌生长环境,从而防止霉变,并使其他组分有机结合起来。
本发明饲料不仅能够为动物提供基本的营养元素还兼具优良的抗菌防霉效果,实验表明,该饲料作用7天的抗菌率可达90%以上(供试菌种为黄曲霉与大肠杆菌),且饲料远红外发射率可达到0.88以上。
本发明制备方法将动物饲料中电气石与硅藻土进行400℃-450℃的热处理,可以使矿物组分中不稳定的氧化物得以充分挥发,还可以有效激发电气石的生物活性,并保证其不发生物相转变。
现有技术中将电气石作为添加剂加入饲料中,稀释了电气石的含量,降低了添加剂的红外发射率,而本发明直接将电气石作为原料制成饲料,可以显著提高使饲料的红外发射性能,所用电气石、硅藻土均为食品级矿物,且含量的增加不会影响饲料的可食用性,饲料整体红外发射率达到90%左右,更加有利于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
该制备方法利用活性炭优良的吸附作用,将动物饲料中的水分、营养物质、细小颗粒等吸附为一个整体;将电气石、硅藻土粉碎细化为粒径在0.05-0.5毫米之间的小颗粒,并在高温炉中进行高温热处理,热处理后的粉体与破碎成段的秸秆以及钙粉、小苏打、食盐、活性炭粉充分混合得到矿物型动物饲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以此作为对本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发明矿物型动物饲料(简称饲料),该饲料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构成:
活性炭5~10%,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吸附饲料中的水与营养物质,破坏霉菌生存环境,并使该动物饲料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电气石25~35%,作为生物功能材料,保证饲料的抑菌性及生物保健性;
硅藻土15~20%,提供生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钙粉10%,
小苏打10%,
食盐3%,
秸秆22%;
所述活性炭、电气石、硅藻土、钙粉均为食品级;所述钙粉10%、小苏打10%、食盐3%、秸秆22%,能提供动物生长必须的有机物、盐分及矿物营养。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矿物型动物饲料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构成:活性炭6-8%,电气石30-35%,硅藻土18-20%,钙粉10%,小苏打10%,食盐3%,秸秆22%。
本发明矿物型动物饲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步骤是:
1)按照各组分质量百分比称重,并将秸秆充分发酵:
2)将活性炭、电气石和硅藻土采用二次湿法球磨工艺分别进行粉碎,粉碎粒径为0.05-0.5毫米,分别得到活性炭粉末、电气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
3)将步骤2)得到的电气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分别在高温炉中进行400-450℃热处理,热处理时间为2h;
4)将热处理后的电气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与活性炭粉末、钙粉、小苏打、食盐在混料机中均匀混合,然后再与发酵后的秸秆充分混合,即得到矿物型动物饲料。
以下给出几个矿物型动物饲料配方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矿物型动物饲料,该饲料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构成:
活性炭10%,电气石25%,硅藻土20%,钙粉10%,小苏打10%,食盐3%,秸秆22%;所述活性炭、电气石、硅藻土、钙粉均为食品级。
制备方法的步骤是:
1)按照各组分质量百分比称重,将秸秆经乳酸菌充分发酵,发酵时间为200h;
2)将活性炭、电气石和硅藻土采用二次湿法球磨工艺分别进行粉碎,得到粉碎粒径为0.5毫米的活性炭粉末及粉碎粒径均为0.1毫米的电气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
3)将步骤2)得到的电气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分别在高温炉中进行450℃热处理,热处理时间为2h;
4)将热处理后的电气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及发酵后的秸秆与活性炭粉末、钙粉、小苏打、食盐在混料机中均匀混合,即得到矿物型动物饲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矿物型动物饲料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构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制备过程中,热处理温度为40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矿物型动物饲料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构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制备过程中,得到活性炭粉末、电气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的粉碎粒径均为0.1毫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矿物型动物饲料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构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在制备过程中,热处理温度为400℃。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矿物型动物饲料的各组分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饲料的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构成为:活性炭5%、电气石35%、硅藻土15%、钙粉10%、小苏打10%、食盐3%、秸秆22%。在制备过程中,活性炭粉末、电气石粉末和硅藻土粉末的粉碎粒径均为0.05毫米。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矿物型动物饲料的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构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在制备过程中,热处理温度为400℃。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矿物型饲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饲料的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构成为:活性炭8%,电气石30%,硅藻土18%,钙粉10%,小苏打10%,食盐3%,秸秆22%。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矿物型饲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饲料的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构成为:活性炭6%,电气石33%,硅藻土16%,钙粉10%,小苏打10%,食盐3%,秸秆22%。
针对禽类动物,由于禽类动物缺少牙齿,无法将食物进行物理破碎,需要借助摄入磨料帮助消化,因此对于禽类动物的动物饲料,需增大活性炭的用量及粉碎粒径,选取实施例1-2。
针对反刍动物,由于反刍动物会将胃里的半消化食物再次反刍消化的特点,需增加动物饲料中活性炭的含量,使其吸收饲料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帮助反刍动物连续吸收,因此对于反刍动物的动物饲料,选取实施例3-4。
针对动物幼崽,动物幼崽正值发育阶段,应增大电气石用量,增加动物饲料的生物活性,同时应加大对饲料各组分的粉碎力度,减小其粒径使其更易消化。针对动物幼崽的动物饲料,优选取实施例5-6。
本发明饲料的各组分组成在其包装上会明确标出,制备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热处理温度及粉碎粒径)也会在包装上标明,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可以根据所针对动物的动物种类、生长时间及消化吸收能力适当选择最佳的饲料。另外,在本发明饲料的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可以根据动物的摄食类型(杂食动物或植食动物)选择是否添加一定比例的肉制品。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实施例1-8的饲料进行红外发射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8的饲料红外发射率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8得到的饲料的红外发射率均在88%以上,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及实施例5和实施例6,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将矿物组分进行450℃热处理时,饲料的红外发射率更高些,说明此热处理温度下制备的饲料具备更高的生物活性。此温度为最优选。
对实施例1-8的饲料进行防霉活性测定,本实验以黄曲霉、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采用平皿计数抑菌法对饲料的防霉活性进行测定。将实施例1-8的饲料分别均匀撒到细菌培养皿中密封放置,对照组饲料配比为:秸秆65%、小苏打20%、食盐6%、钙粉9%(此配方为现有饲料中常用组分与配比)。保存温度为25℃左右,湿度为80%左右。分别在三天及一周后检测霉菌菌落总数(按照GB 13092-91进行)。具体抑菌实验结果见表2。
表2实施例1-8饲料作用三天、七天后的抑菌实验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8均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且使用7天抗菌率均在90%以上,表明本发明中的饲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能力。
对实施例5和实施例6进行动物试验,选取120头断奶后的猪幼崽作为试验对象,设置对照组与两个试验组,对照组猪幼崽投喂饲料配比为:秸秆65%、小苏打20%、食盐6%、钙粉9%(此配方为现有饲料中常用组分与配比),两个试验组分别投喂与对照组等量的添加实施例5和实施例6所述矿物型动物饲料。对照组与两个试验组各40头,雌雄混合饲养,饲养周期为40天,具体试验结果见表3。
表3猪幼崽饲养期间增重情况
由表3可知,使用本发明饲料喂养后,猪幼崽的增重率比对照组分别增加35.7%、22.6%,当饲料中的矿物组分经过450℃热处理后,动物增重效果更加显著。进而说明本发明的饲料能够满足动物日常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改善动物胃肠功能,更加促进动物的健康快速生长。
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