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姜红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788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姜红茶的制作方法的改进,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发汗解表,可治偶感风寒,暖胃祛湿,可治寒凉胃虚,同时,按照该方法制作出来的生姜红茶比现有制作方法生产出来的生姜红茶,品质更好,口感更佳,适合所有人群饮用的生姜红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生姜红茶,适合于经常手脚冰凉或者处于减肥阶段的人士饮用,从茶圣陆羽老先生的《茶经》中记述可知,姜片可与任何茶叶为伍(也就是相配合)。古人饮茶时就是把茶叶、姜片、盐等物质放在一起煮沸后饮用;但是现有的生姜红茶口感辛辣,不易入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发汗解表,可治偶感风寒,暖胃祛湿,可治寒凉胃虚,同时,按照该方法制作出来的生姜红茶比现有制作方法生产出来的生姜红茶,品质更好,口感更佳,适合所有人群饮用的生姜红茶的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姜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生姜挑选:晴天采摘,并采摘2年以上的生姜;生姜采摘时间10月中旬至11月份进行;

步骤二:生姜贮存:采摘后的生姜放至仓库,并放置在天然黄沙中进行贮存,减少生姜的营养价值的流失;

步骤三:生姜处理:把放至仓库的生姜拿出,进行挑选,然后将生姜表面的杂质去除,再放入到水中浸泡去除沙土,最后将处理好的生姜用机器切成颗粒,放在阳光下晒干;

步骤四:茶坯处理:在竹扁上放置桑皮纸,将红茶茶坯放至桑皮纸上,然后在放置好红茶茶坯的竹扁上用木炭、木桶进行文火复烘提香,温度约30℃-40℃,历时6-8分钟;

步骤五:混合拼配:把步骤四中复烘的红茶茶坯与步骤三中晒干的生姜颗粒按照4:1的比例进行混合拼配,并使生姜与红茶混合均匀。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的生姜采摘时需要齐地割断植株,再挖取姜块,减少姜的损伤。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颗粒状的生姜需要将生姜中的水分完全晒干蒸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生姜红茶的制作方法,能够发汗解表,可治偶感风寒,暖胃祛湿,可治寒凉胃虚,同时,按照该方法制作出来的生姜红茶比现有制作方法生产出来的生姜红茶,品质更好,口感更佳,适合所有人群饮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生姜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生姜挑选:晴天采摘,并采摘2年以上的生姜;生姜采摘时间10月中旬至11月份进行,此时间段的生姜作为调味品品质好;生姜采摘时需要齐地割断植株,再挖取姜块,减少姜的损伤;

步骤二:生姜贮存:采摘后的生姜放至仓库,并放置在天然黄沙中进行贮存,10月中旬至11月份采摘的生姜不适合冷藏贮存,放至黄沙中能够减少生姜的营养价值的流失;

步骤三:生姜处理:把放至仓库的生姜拿出,进行挑选,然后将生姜表面的杂质去除,再放入到水中浸泡去除沙土,最后将处理好的生姜用机器切成颗粒,切成颗粒与红茶混合不会显得很突兀,能更好地融入到红茶中,放在阳光下晒干,茶叶比较容易吸收水分,为了保证红茶的品质,颗粒状的生姜需要将生姜中的水分完全晒干蒸发;

步骤四:茶坯处理:在竹扁上放置桑皮纸,将红茶茶坯放至桑皮纸上,然后在放置好红茶茶坯的竹扁上用木炭、木桶进行文火复烘提香,温度约30℃-40℃,历时6-8分钟,如温度过高、时间太长,会百害而无一利;

步骤五:混合拼配:生姜辛,味重,茶叶易吸味,为保证茶叶的口感和品质,把步骤四中复烘的红茶茶坯与步骤三中晒干的生姜颗粒按照4:1的比例进行混合拼配,并使生姜与红茶混合均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生姜红茶的制作方法,能够发汗解表,可治偶感风寒,暖胃祛湿,可治寒凉胃虚,同时,按照该方法制作出来的生姜红茶比现有制作方法生产出来的生姜红茶,品质更好,口感更佳,适合所有人群饮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