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片状茶叶理条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茶叶在杀青后需要对其进行成型,而这一过程称之为理条。在片状茶叶理条工艺中,多采用人工理条,此方式生产效率低,不适合大批量茶叶理条操作。为适应现代化的生产需求,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茶叶理条机,但是这些茶叶理条机仍然需要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送料、卸料以及过筛等操作,在理条过程中,茶叶受热不均匀,会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导致茶叶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片状茶叶理条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片状茶叶理条装置,包括:机架、烘焙箱、筛分箱、第一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和转鼓;烘焙箱和筛分箱均设置在机架上,烘焙箱具有供第一传送机构穿入与穿出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第一传送机构出料端位于筛分箱上方,筛分箱内设有倾斜设置的振动筛,振动筛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上下往复运动,第二传送机构位于振动箱出料端下方,第二传送机构上安装有底板,底板内设有加热管,底板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的理条 槽,转鼓位于底板上方,转鼓周向设有与所述理条槽配合的凸起,转鼓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动。
优选地,第三传送机构位于第二传送机构出料端下方。
优选地,筛分箱内还设有位于振动筛下方的收集箱。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位于筛分箱出料端,限位板由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上下运动,并可与振动筛相抵。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筛分箱上的红外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片状茶叶理条装置,茶叶随第一传送机构运动,在烘焙箱内烘焙一定时间后,脱离第一传送机构并进入筛分箱,其沿振动筛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与混杂其中的杂质分离,进入第二传送机构上底板的理条槽内,底板内的加热管对茶叶进行加热,茶叶受热并随底板运动,运动过程中,转鼓上的凸起与理条槽相配合,茶叶在运动过程中被碾压成片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片状茶叶理条装置,劳动强度低,自动化强度高,可实现片状茶叶制作和碎茶的拼接,其理条效果好,处理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片状茶叶理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片状茶叶理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片状茶叶理条装置,包括:机架1、烘焙箱2、筛分箱3、第一传送机构4、第二传送机构6和转鼓8;烘焙箱2和筛分箱3均设置在机架1上,烘焙箱2具有供第一传送机构4穿入与穿出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第一传送机构4出料端位于筛分箱3上方,筛分箱3内设有倾斜设 置的振动筛5,振动筛5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上下往复运动,第二传送机构6位于筛分箱3出料端下方,第二传送机构6上安装有底板7,底板7内设有加热管,底板7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的理条槽71,转鼓8位于底板7上方,转鼓8周向设有与所述理条槽71配合的凸起81,转鼓8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动。
本方案原理如下:茶叶随第一传送机构4运动,在烘焙箱2内烘焙一定时间后,脱离第一传送机构4并进入筛分箱3,其沿振动筛5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与混杂其中的杂质分离,进入第二传送机构6上底板7的理条槽71内,底板6内的加热管对茶叶进行加热,茶叶受热并随底板运动,运动过程中,转鼓8上的凸起81与理条槽71相配合,使得茶叶在运动过程中被碾压成片状。
本方案还包括位于位于第二传送机构6出料端下方的第三传送机构9,方便对成型后的茶叶进行分拣包装,以缩短茶叶的制作周期。
为方便收集由振动筛5落下的杂质,筛分箱3内还设有位于振动筛5下方的收集箱10。
上述方案中,筛分箱3出料端设有限位板11,限位板11由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上下运动,并可与振动筛5相抵,在具体设计中,限位板11与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杆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此设计可保证限位板11能够保持与振动筛5的相对静止状态;此外,筛分箱3上设有红外传感器,当且仅当底板7靠近筛分箱3时,第三驱动装置驱动限位板11上行,限位板11余转动筛5处于分离状态,茶叶由自重以及振动筛3作用落在底板7的理条槽71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片状茶叶理条装置,劳动强度低,自动化强度高,可实现片状茶叶制作和碎茶的拼接,其理条效果好,处理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